歷史學柑仔店

EP19|「金道錫行」與曾國小史


【柑仔店新品上架】
〈「金道錫行」與曾國小史〉
黃銘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傳世文獻寥寥無幾,長久以來只聞其名的曾國,究竟在西周至戰國的歷史長河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這個「曾國之謎」,正隨著近年來湖北隨州、棗陽、京山等地層出不窮的考古發現與青銅器銘文,逐漸揭開神秘面紗。
本文作者黃銘崇,透過對最新考古材料,特別是葉家山、義地崗、擂鼓墩等曾國墓地以及相關青銅器銘文的深入解讀,巧妙地將曾國的「小史」與一條維繫商周王朝命脈的「金道錫行」緊密連結起來。
讀完文章,您將學習到:
「金道錫行」——青銅時代的戰略生命線:這條從南方銅錫礦區(如湖北大冶、江西瑞昌)經由郭元嘴等收購點,最終運抵王朝都城(如安陽、宗周)的銅錫運輸貿易路線,不僅提供了鑄造兵器和禮器的關鍵原料,更是維繫統治合法性(威信財)不可或缺的一環。文章詳述了這條路線的地理網絡與運作模式。
「曾國」——金道錫行的關鍵守護者與掌控者:周王朝在滅商後,為何立即派遣以南宮括為首的隊伍南下征服曾國? 原因就在於搶奪並強化對這條戰略物資通道的控制。曾國成為周王朝南方防線的「底線」,其歷代國君,特別是透過葉家山M28出土的銅錠,直接展現了對這項重要貿易的嫻熟掌握。
考古重塑的曾國歷史圖景:從西周早期第一代曾侯南宮伯括的墓葬(葉家山M1)中「分器」的現象,到晚期曾侯乙墓令人驚嘆的精湛鑄銅技術與海量隨葬品,考古發現清晰勾勒出曾國從周初受封、逐步發展壯大,直至戰國時期仍維持強大國力的過程。
曾國在周代區域政治中的關鍵地位:文章透過周昭王南征相關的青銅器銘文(如〈中甗〉、〈靜方鼎〉),呈現了曾國作為周王室南征集結地與後勤據點的重要性。曾國與噩國、鄧國共同構成一道抵禦南方楚國崛起的防線。此外,曾國在吳楚戰爭中對楚昭王的關鍵援助,也揭示了其在楚國附庸地位下仍能保持一定自主性的原因。
對楚國歷史的啟示:周昭王兩次南征「涉漢伐楚」的史實,結合相關銅器銘文提供的地望資訊,對過去關於楚國早期都城丹陽的地理位置爭議,提供了新的有力線索與解釋空間。
本文巧妙地結合了文獻記載與豐富的考古證據,從「金道錫行」這一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了曾國乃至整個周代南方區域的政治、經濟與軍事互動,為我們理解這段複雜的歷史提供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不容錯過!
➤閱讀全文請至 https://wp.me/paSMXO-26T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