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異想世界

EP200-跟任何人一秒變熟


「溝通不是語言學,而是心理學」。―Dr. HIRO(日本知名洗腦系YouTuber)
開學季,本該上路的校園手機管制暫緩實施,大專校院跨校人工智慧學程修課人數不如預期,教育部又有新花招,「高中生進階課程5年計畫」請建中與北一女等5校共134位資優學生到台大修課,將來考上台大可抵學分。我左思右想,不明白高中生在課餘「提前感受台大優質的學校氛圍」的必要性何在?教育不是搶快就好,學生的身心素質才是續航力關鍵,放著目前教師的教學困境與行政過勞不管,也不重視學生的體育、藝文與閱讀,少子化大浪即將襲來,我們的教育將走向何方 ?
去書店看書,意外讀到一本日本直銷達人Dr. HIRO《跟任何人1秒變熟的本事:解除心防,拉近距離,贏得你想要的影響力!》,做買賣到談戀愛都適用。這不只是話術,更是一種跨越心牆,贏得信任的智慧。書中指出,你「說什麼」遠不如你「如何說」和「你是誰」來得重要,當警戒心消除,人會進入無條件信任狀態。這位日本最強人心解鎖大師,如何讓陌生人1秒卸下戒備:
★「溝通不是語言學,而是心理學」。話術往往不能改善交流。第一印象極為重要。
★「麥拉賓法則」:視覺55%-聽覺38%-語言7%=整體印象。行為>外表>語言。
★「光環效應」:外表給人印象好,連帶容易被信任。「達克效應」:能力低者易高估自己,低估主管。不要卑躬屈膝。對上坦率,對下有禮。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比正經八百的知識眼鏡仔受歡迎,生物本能,提升存活率。
★「安外誤」法則:安全感、外表、誤會。點同樣餐點,先發表疑慮,能贏得信任。
★先被誤會(懷疑)再受信任,必從未被懷疑更好。
★把對方的心裡話當自己的話說。絕不否定對方,並善用「啟動效應」,鼓勵想像。
★第一次稱呼直稱名字或綽號,第二次見面要比第一次更親暱熱絡,並記得上一次談話相處的細節。聊天要快接快投,坦率,不假思索。能瞎說閒聊才能深度交流。
★裝熟才能變熟,善用自我揭露的互惠原則。不知說什麼時可故意搞錯,打破僵局。
示弱,讓對方笑出來,謂之捧笑。好施小惠,送不太貴又用得完的伴手禮。
★去人多吵雜處,並肩坐或坐在對方斜旁側,善用肢體輕微碰觸。泡澡吃飯三溫暖,迅速拉近距離。吃完飯再送禮,懸念兼驚喜。
★交換資訊不等於心的距離拉近,要先突破心防再交換有用資訊。
★運用導遊都知道的「叢林巡航理論」,提升同理心、期待值與新鮮感。
9.3軍人節,來聽1970年《老鷹之歌》(El Condor Pasa,又譯雄鷹飛逝)。這原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民謠,由 Simon & Garfunkel(賽門與葛芬柯)改編並收入《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後一炮而紅,雄鷹象徵陣亡士兵死後靈魂,也反映秘魯民眾受殖民壓迫嚮往自由的心情:「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我寧可是只麻雀,也不願做一只蝸牛/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 沒錯,如果可以,我會這樣選擇/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 我寧可是支鐵錘,也不願是一根鐵釘/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錯,如果真的可以,我會這樣選擇/Away, I’d rather sail away 我願航行到遠方/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像來了又去的天鵝/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一個人如果被束縛在地上/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他會向世界發出最悲傷的聲音 /Its saddest sound 最悲傷的聲音」。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