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EP207|災難新聞是怎麼產製出來的?新聞專業為何惡化?記者身心安全誰來確保?專訪張春炎(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主任)

00:00📌「同情式理解」是促進社會成長與抵抗負能量的核心力量
03:53📌盤點災難中的假訊息:龜山島「斷頭」、緬甸地震、世界末日
10:32📌921災民投入「災難新聞研究」,張春炎看見哪些問題?
18:19📌大學教的是一回事、媒體主管要求的是另一回事?第一線記者該如何採訪報導?
20:33📌為求吸睛,災難新聞常過度渲染血腥悲慘,傷害當事人、家屬與記者,放大社會恐慌
26:58📌災難新聞現場,誰造就了「明星災區」中的「明星記者」?
30:28📌颱風、地震、海嘯⋯⋯誰在乎第一線記者的身心安全?
39:18📌新聞魂熱血澎湃,但「沒有活著回來的記者,就沒有好新聞」!
42:24📌可怕?可憐?可惡?如何打破移工在新聞中的刻板印象
50:31📌靠戲劇深入移工的內心世界,媒體如何拉近我們與移工的距離?
57:04📌愛問愛答:災難新聞報導,媒體優先注意什麼面向?

921地震、八八風災、311大地震⋯⋯每一次重大災難,新聞記者都要直面最殘酷的現場。他們不僅要在混亂中堅守新聞專業,更可能因採訪而承受深刻的心理創傷。

本集節目邀請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主任、媒體改造學社理事長張春炎,談新書《在重大災難中做新聞》。他從自身經歷與研究出發,探討災難新聞的專業挑戰,記者如何拿捏「報導真相」與「避免傷害」的界線?又該如何兼顧新聞倫理與自我安全?

除了記者的專業困境,「假訊息」也影響了災難報導,從「龜山島「斷頭」的流言,到如今 AI生成的假影像,這些虛假訊息往往比真實消息傳得更快、更廣,也加劇社會的不確定感,同時考驗了新聞從業人員的事實查核能力,更凸顯媒體素養的重要性。

本集節目邀請張春炎,共同探討在災難現場,新聞不只是冷冰冰的報導,而是影響人心的力量。帶你看見記者的專業背後,有多少無聲的掙扎與傷痕,敬請收聽《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 Bye》!

🎵本周來賓點播:Metodi Hristov - Satisfy My Hunger

來 賓|
張春炎(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主任)

主持人|
黃兆徽(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

📻每周日17:05-18:00與您空中相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s://gov.tw/mbF

💌歡迎給我們五顆星星、留下您的鼓勵和建議。

💌 更多資訊請看官網:https://tfc.pse.is/5d6udm

💌 歡迎捐款,支持我們一起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https://tfc-taiwan.oen.tw

💌想聯絡我們:tfc@tfc-taiwan.org

💌寫信給主持人:chaohwei@tfc-taiwan.org

💌 謠言剋星查小喵:line.me/R/ti/p/@tfctaiwan?from=page

#新聞倫理 #記者 #災難 #地震 #颱風 #海嘯 #天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