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加了me

EP21 | 客語翻譯的時候,要說「灶下」還是「廚房」呢?


歡迎來到我們這個充滿客家味的Podcast頻道!今天我們要聊聊一個超有意思的話題:客語和華語翻譯裡的小碰撞。想像一下,當你試圖用客語講「廚房」,是該直接用客語發音讀那些漢字,還是該說得更道地一些,用「灶下」來表達呢?這不僅是語言上的小細節,背後其實牽涉到語言政策、文化保存,甚至是我們如何在這個多元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語言,它不只是我們用來聊天、吵架或者告白的工具。它還像是一個超級背包,裝載著一個族群所有的歷史、文化和秘密。所以,當我們在翻譯或是切換語言時,如果不小心,可能就會不經意間把這背包裡的一些珍貴東西遺失了。

有些學者主張在翻譯時減少使用客語罕見字。嗯,這不禁讓人擔心,我們是不是在慢慢失去那份文化的獨特性?來,讓我們一起思考一下:族群主流化一直是台灣政府積極推動的政策,他有幾項重要的主張,第一,平等參與:就像在學校裡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發言一樣,每種語言和文化都值得被聽見和尊重。在這個大家庭裡,客語也應該有它的一席之地。第二,文化的多樣性:保持語言的多樣性,就像是維護一個色彩斑斕的文化大花園。不要用主流華語的「廚房」來替代「灶下」,或者用華語的「麻雀」來取代「屋簷鳥」,不僅讓語言更加豐富多彩,也讓我們的文化花園裡多了幾朵特別的花。接下來,我們來聽聽看客語怎麼說:

係講 灶下,做毋得念 廚房。 係講 屋簷鳥 ,做毋得念 麻雀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的孩子或孫子聽不到那些獨特的詞彙,或是稱作是文化特徵詞,他們將如何理解我們豐富的文化歷史?保留這些語言特色,就像是在給後代留下一份寶貴的文化資產。所以,我們今天的討論不只是關於語言的小細節,而是關於我們如何珍愛和保護這份屬於我們所有人的文化資產。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讓我們一起尋找那份平衡,讓每個聲音都能被聽見,每份文化都能發光發熱。好啦,這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你們喜歡,並且在這個話題上有所思考。記得,每一種語言和文化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值得我們去發現和珍惜。下次節目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