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遇見小王子

阿光 (游湧志)
今夜,遇見小王子

是寶島聯播網的一個廣播節目。 因為主持這個節目, 金鐘獎在他人生的某個片刻,走入他的生活之中。 節目裡的所有內容,就是阿光正在經歷的生命故事。 有身心靈的整合視角,對時事的感想,還有原汁原味專屬他的生活賞析。 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在空中打開神聖空間,用心馴養彼此。 一期一會 陪伴您一起走人生道路。 阿光只有 一個臉書 : https://reurl.cc/Mjbz23(Bobby yu) 兩隻老貓 三個不可 : https://reurl.cc/rvQY0y(印加薩滿) https://reurl.cc/2jDQaX(朝聖之路) https://reurl.cc/WNkOzx《河流》療癒誌18期 相關合作 : travelwithlittleprince@gmail.com 關於他這個人... 年輕修習電機、服裝設計、食品營養、社會學、最終畢業於宗教學系;探尋過臼井靈氣、靈性彩油、家族排列……此時此刻臣服於印加薩滿的追尋。 遍訪這星球上的許多宗教聖地,足跡包括埃及、日本、印度、不丹、台灣、斯里蘭卡、法國、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祕魯、玻利維亞、泰國、美國……等地。 他真實敞開自身,想要看看生命可以多豐盛。經驗過高中教職、國會助理、NPO執行長、民政局長。中年後跨界主持廣播、寫作與演講,帶領《創造之地》工作坊,明白「聖顯」之道。 人生下半場,正在為離開這個星球做準備,餘生只想保守好自己的心,期盼在生活裡與人的每一次互動,相遇的每一件事、都要在其中經驗到愛。 當然,如果這個星球不好玩了,也想隨時自駕離去。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EP234今夜,遇見小王子:哲學星球(四)~從哲學視角看OBE、瀕死經驗與《西藏度亡經》

    6 NGÀY TRƯỚC

    EP234今夜,遇見小王子:哲學星球(四)~從哲學視角看OBE、瀕死經驗與《西藏度亡經》

    【森林續曲第7回】3月29日獨家攜手「風動室內樂團」打造在森林的交響音樂會,體驗時下最流行食農生活與烘焙咖啡 超值早鳥優惠享一日體驗行程與專車接送 購票與詳情洽中友百貨04-22253456分機875 https://fstry.pse.is/739rcb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生命是形塑自我的旅程 完成個體化成為整體 從《哲學星球》開播以來,我們一起拜訪過不同星球,主題圍繞在「我」這個概念出發,從肉體、記憶、關係、情緒等面向,探討「我是誰?」、「為什麼我是我?」以及「我可以是誰?」。 我是誰的探索,是展開一場與自身的對話。也或許,探索我是誰的旅程,本身就是生命的目的。只是,我們真的有辦法全面的、客觀地明白我是誰?。 此時此刻,我們的認知框架、語言工具、意識限制、無明的遮蔽以及自我的流變性,都會是認識論上的限制。所以,上周的節目主題:「肉體是靈魂的監獄嗎?」,通過柏拉圖《斐多篇》的對話,思考著沒有了肉體的我,是否就能卸除認識上的必然限制? 而那個不會受到限制的我,就是所謂的靈魂嗎?而靈魂的概念先於哲學,散落在心理學、宗教學等不同領域,世代生活在常民百姓家。那麼,為了自我概念的完整性,我們如何再靠近靈魂一點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人類社會的一個現象來觀察,那就是經歷過瀕死經驗的人,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社會背景與文化脈絡,對於所經歷的過程都有相近的敘述,像是感受到平靜與喜悅,會看到光、隧道或是與親人相遇。 而且普遍來說,歷經瀕死經驗的人,也因為對有限生命有不一樣體悟,之後的生活態度也有了不同。而所謂對有限生命有所體悟,也意味著對自我意識產生了變化。 除了瀕死經驗,人類社會還存在另一個OBE現象,就是所謂的出體經驗。尤其是東方社會的佛教、道教等宗教,將OBE 視為修練的一個過程,因為靈魂出體的能力,意味著能進出更高的意識層次,而這樣的修練對進入冥想狀態,或面對死亡非常有幫助。 無論是瀕死或出體經驗,都碰觸到「靈魂」的存在,也就是非肉體的那個我。我們看到西方的科學家嘗試用神經學來解釋,認為是腦內化學物質與神經活動的產物。 而東方人們普遍相信靈魂的存在,進而探索不同意識層次,也依此建構出宇宙觀及其修行法門,像是藏傳佛教的靈童轉世、遷識修練的「破瓦法」或是《西藏度亡經》中記載的中陰身,都是以靈魂為主體,進而探尋意識的奧秘,穿越生死邊界。 今晚,在前往赫米斯 (Hermis) 星團途中,我忽然想起那一處稱為「無盡藏」的湖泊,居住在那裏的紐瑪人(Pneuma ) 傳唱著有意思的諺語:「無盡藏啊!創造者已滿身汗,祂想盡辦法也無法摧毀,祂命名的湖泊…。」 也許,肉體不曾囚禁過我,那些關於認識論上的限制,在探索靈魂啟程時,邊界就已經決定了。 從哲學視角看 OBE、瀕死經驗與《西藏度亡經》。今晚,我們將走的更遠。 01/26(六)20:00 寶島聯播 FM98.5 01/27(日)21:00 大千廣播 FM99.1 Podcast: Apple: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 :https://reurl.cc/anYDn7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2 phút
  2. EP233今夜,遇見小王子: 哲學星球系列三《肉體是靈魂的監獄嗎?》

    20 THG 1

    EP233今夜,遇見小王子: 哲學星球系列三《肉體是靈魂的監獄嗎?》

    TOEIC 證書可為高三生升學加分,增添備審資料亮點,更有機會免修大學英語課程。 2025 年TOEIC專案考-高中職專場將於2月16日與3月9日舉行,完成測驗即贈官方證書夾,參加兩場可獲得個人成績分析報告,深入了解能力分布與提升方向。 立即報名: https://fstry.pse.is/728r8p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與鎖鏈跳舞,直到它成為閃亮翅膀;與自由擁抱,讓它在每一次的選擇中誕生。 任何一個不喜歡又離不開的地方,任何一種不喜歡又擺脫不了的生活,都該視為監獄。現在的我,變得無法忍受自己,太習慣不喜歡的生活,太習慣掛在身上的枷鎖,如此理所當然地掛著。 祈願2025年,一定要比那過去的,還有那過得去的,都要更自由才行。餘生,不能將就,不能只有忍耐一個選項。因為,那是允許「自由情結」,以悖論的方式存在著。但什麼是「自由」呢? 還記得電影《刺激1995》嗎?這部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在1994年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七項提名後,刺激的不只是1995。即使是三十年後的今天,我還記得劇中那位服刑50年的老布,在獲得假釋後,對高牆外的生活無所適從,最終竟上吊自殺。 或許,真如片中所描述的,監獄的牆壁很奇怪,一開始你恨它,慢慢地適應它後,便再也離不開它了。 而劇中另一位男主角安迪,受困監獄多年,卻從未放棄對自由的渴望。在暗無天日的牢獄中,他愚公移山式一點一滴的鑿牆,奔向那一片嚮往的碧海藍天。在安迪成功逃獄的那一刻,也或許他並不是為了自由,而是對生命品質的追求。 這一集哲學星球單元,我與林久絡老師談「肉體是靈魂的監獄嗎?」這一句出自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斐多篇》,對話的場景發生在BC399,當時蘇格拉底被雅典的法庭,以他不信城邦諸神,荼毒青年而判處死刑。在500名陪審團面前,他仍然如同站立雅典的街頭,向人們說:「認識你自己!要尋找真理,並成為哲學家。而一位哲學家,不該畏懼死亡?」。 只是,即便蘇格拉底仍以哲學申辯的方式,為死後的存在作出了多種論證,但在對話末了,仍然飲下手上的那杯毒藥。有人將它稱為「一場對雅典民主的忠誠告別」,就算民主制度要奪去他的性命,仍選擇服膺他所相信的真理。 我不知道,蘇格拉底是否透過哲學上的申辯,挑戰當時體制的無知與偏見。但我知道,他的學生柏拉圖、斐多等人,在見證導師死去的同時,在它們的思想上也覆蓋上「哲學陰霾」。 於是,後來的哲學家們,早已放棄越獄鑿牆,這能讓命運與悲劇成為詠嘆調,也讓蘇格拉底之死與耶穌之死,有了一致的色調。 兩千多年後,一位名為威廉的君主,第一次任內的死刑執行,留下了「行刑是合憲」的話。延續相同色調,我們其實也要問:那個人之死服膺了什麼?反抗了什麼?又象徵了什麼? 作為見證命運與悲劇的陪審團,如同柏拉圖一般,論證著肉體是靈魂的牢籠。那一晚的槍響,我們是不是合謀,輕放了「那一個人」!? 好了,我們到了。記得,看顧好自己的腳步。 眼前,就是今晚準備拜訪的哲學星球。你們看,在那一片冰冷銀白的霧氣裡,那個看起來像是漂浮在宇宙裡的白水晶簇,就是待會我們要降落的地方。 這個星球內部似乎存在一顆無法計量的星球,形成非常有趣的「重力場迴圈」現象,它的引力是與地心相互作用的。正因為特殊的重力場迴圈,這裡的居民步伐都非常輕盈,只是順著引導前進,因為任何太大的動作,都會引發災難。 千萬年下來,他們對外在環境沒有任何慾望,心理也不升起一絲念想,任何的思考對這個空間都太沉重了。只有清晨太陽升起,在光芒的照射下,會看到這個星球如心跳般的脈動,呈現一種安靜而深邃的生命力。 你們有看到,那個巨大的水晶柱嗎?那是「和諧之塔」,也是這個星球最後一次的地形變動。等等我們會從星球的另一端,一個被稱為「星辰階梯」的入口進入,當然,它也是這個星球,最後一次生成的星際通道。 《肉體是靈魂的監獄嗎?》 01/19(六) 20:00 寶島聯播FM98.5 01/20(日) 21:00 大千廣播 FM99.1 Podcast Apple :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https://reurl.cc/anYDn7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6 phút
  3. EP232今夜,遇見小王子:哲學星球系列(二)~什麼才是真正的「我」?

    13 THG 1

    EP232今夜,遇見小王子:哲學星球系列(二)~什麼才是真正的「我」?

    每一次追問我是誰?就會想起與你的約定。那些關於相遇、選擇以及我們的故事。 十年前,第十四達賴喇嘛在八十大壽前夕,對外宣稱他將不再轉世。但在不久前的一次媒體訪問,卻又預示轉世靈童將會出現在印度。這些舉動讓外界普遍認為,是因應圓寂後中共的插手干預,即使2011年尊者就主動卸下政治權責,只保留宗教領袖的身分,轉世之爭仍然牽動著,中印兩國地緣政治的角力。 然而,回到「一名佛教徒」的身分脈絡,尊者的轉世與否?涉及佛法修持主體的示現,也是眾多佛教追隨者修行的「起點」。如果佛教的哲學體系,少了《奧義書》中的「轉世」概念,悉達多太子能否悟出「止息涅槃」之道?無論是「梵我」乃至後來佛教談的「無我論」,都在叩問一個關於哲學上的考古題,那就是「我是誰」、「我為什麼是我」? 什麼才是真正的「我」?這一集我們從身、心、靈三個面向,試著討論這個古老而又深刻的命題。 身體:我是我的身體嗎? 透過感官經驗,人們習慣將自我的認知與身體綁定。然而,「忒修斯之船」的哲學隱喻,從逐漸替換的船體到現代的身體細胞更換,那麼原本的「我」依然存在嗎?最近很夯的外泌體(Exosome)醫學應用,也發現這些身體內微小囊泡,負責細胞間的訊息傳遞與修復,所以身體只是「我」的載體? 記憶:記憶是否構成「我」的核心? 假如記憶的延續性,接近「我」的身份與本質?倘若記憶缺失,失憶或失智是否就失去了自我?又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可能實現的記憶與意識的數位化。那麼,保有擁有記憶的機器人,是否可以成為「我」的延續?而「我」是否還是原本的自己? 靈魂:靈魂是永恆的「我」嗎? 當身體與記憶無法完全說明「我是誰?」,那麼,靈魂被視為一種與物質相對的存在,不免讓人們的目光朝向祂。各國流傳的借屍還魂傳說以及輪迴轉世故事,都讓人不得不思考,靈魂是否才是個體身份的核心。 從古至今,人類對自我身份的追問,東西方哲學展現了截然不同的視角,這個大哉問既是哲學的基石,也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議題。然而,為什麼人們會需要追問「我是誰」呢?明白「我是誰?」是一個什麼樣的需求呢? 今晚,我們拜訪的哲學星球,或許可以帶我們找到答案。 眼前我們即將降落的是,一個由玻璃與鏡子所組成的永晝星球。那些大小、形狀不一的鏡子,多到無從計數。它們彼此照映形成無止盡的反射網絡,這也讓星球的外觀,像是覆蓋一層銀藍色迷霧,充滿著未來感。 這裡的人身體是透明的,在心臟的位置懸浮著一顆光球,每個人所散發的光芒,以及閃爍的頻率都不相同。即使這個星系沒有太陽,他們身上散發的光,能提供源源不絕的能源,他們被稱為「光行者」。 只是,在鏡子的反射下,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從來沒有看過自己的模樣。他們記得祖先曾說過,在這星球的地表上,有一條神聖的河流,那裡流動的水能澆熄光球。一旦透明的身體不再放光,就能看見自己靈魂的形狀。 這裡的人窮其一生的尋找,希望辨識出聖河的真正位置。他們唱著祖先流傳下來的古調,歌詞訴說著:「永晝美麗的星球,這裡沒有過去與未來,我們選擇了,故事裡的人也就相遇了…。」 《為什麼我是我》節目資訊 01/11(六) 20:00 寶島聯播FM98.5 01/12(日) 21:00 大千廣播 FM99.1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 Podcast:https://reurl.cc/anYDn7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2 phút
  4. EP231今夜,遇見小王子:哲學星球系列(一)~神話的哲思

    6 THG 1

    EP231今夜,遇見小王子:哲學星球系列(一)~神話的哲思

    #全新單元 #2025 相遇,有時像是命運的邀請,有時卻可能是靈魂的約定。 前些日子,前往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博班,分享「創造之地」這個主題,演講安排在「儒學治療學」的課堂上。還記得,當我看到儒學和治療並列一起的時候,心中充滿驚訝與好奇。 回想大學修習哲學的經驗,都是單一個哲學家的思想體系,或是哲學派別的思想演變。我從來沒想過,當生命遇到困惑的時候,哲學思想能整合進我的生活,協助我明白人生所遇到的困境。 關於哲學作為一種生命的治療處方?引發我想進一步了解與探索的動力。而我也發現林久絡老師開設的儒學治療學,並不是他學術生涯裡偶然的花火。他同時也開設《黃帝內經》的治療哲學、精神疾患與社會倫理..等課程。 近年來,他陸續在學術研討會,發表相關論文: ● 《莊子》無情論的雙重面向及其治療學的義涵。 ● 「致良知」作為一種治療學。 ● ASC中的主體經驗:以 OBE靈魂出體經驗為例。 ● 儒學功夫論述作為治療學之探究。 ● 從《莊子》「壺子四示」談密契與超感官經驗。 只是,什麼項目可以稱為治療?話語權還是以西方主流醫學為主,而林久絡老師仍然選擇哲學「治療學」,做為他在學術領域的研究方向,這其中的思考脈絡,都要從他發現生命裡的「伏藏」說起。 上週,林久絡老師來《療癒大來賓》單元,細數自己如何一步步走上哲學之道。這一路上面對生命的三次追問,可能會焦慮、可能有遲疑、但他不曾迴避。 人生的三次選擇,本應該是力抗命運與悲劇的戲碼,但他在每一次做出選擇後,卻是踏上屬於自己的英雄旅程。我想,那是因為現代版的英雄神話,不再是征服外面的世界,而是關於內在的重建與和解。 也或許,只有當第一哲學不再是本體論,倫理學才有了揭示治療的開端,而此時的小王子,也正踏上全新的星際旅程。 新單元:《哲學星球》 在飛行器降落之前,阿光會為你介紹,每顆星球獨特的人文景緻。而在機艙門開啟後,林久絡老師以「治療學」的視角,帶領我們系統性的認識,星球上獨一無二的哲學養分。 今晚,我們與小王子,一起拜訪的哲學星球,可是非常特別的。你們看到了嗎?我們正被數不盡的繁星包圍,我們正降落在「球狀星團」的核心地帶,圍繞我們身邊的每一顆星,都是非常古老的恆星。當我們凝視其中一顆恆星,立刻就會出現絲線般雲朵,交織的雲層中不時投影出影像,一會是勇士與惡龍交戰、一會是女神用火焰為大地再次帶來生氣…。 眼前,一群人圍繞著一棵巨大的世界之樹,地面上一幅巨大的曼陀羅圖案, 其實是它的根所構成。這星球的居民擅長跳舞,透過身體轉圈的方式表達與溝通,所以又被稱為「螺旋舞者」。 他們的身體由閃爍的星光構成,當他們表達時,身上就會浮現遠古的神話場景,有時是一座漂浮的山峰,樹林間閃爍著印度神祇。有時呈現奧林匹斯神殿,吟誦人類與神祇之間的衝突,而有時只是一片無盡的沙漠,低語講述宇宙的起源。 他們身體的語言如詩如歌,投影在星際間,那是一種秩序與混沌之間平衡的追求。當他們圍繞著世界之樹跳舞,地上的曼陀羅便會隨之改變。他們說著:「宇宙的規律與秩序在神話裡,藉由不斷的螺旋轉圈,身上的星星再一次重新組合,神話便會再一次上演,我們便能明白與萬物的關係,以及生命的意義……。」 《神話的哲思》原初的追問與秩序的探求 寶島聯播網 FM98.5 01/04(六) 20:00 大千 廣播 FM99.1 01/05(日) 21:00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 Podcast:https://reurl.cc/anYDn7 【延伸閱讀】 TEDx Talks《當代人的自我修行》回到未定義的自我:https://reurl.cc/eGVMxj 哲學~作為一種生命的療癒途徑:https://reurl.cc/Q5VY3Z 認識林久絡老師:https://reurl.cc/G5Gnrx 從《莊子。天地》談技術與手藝:https://reurl.cc/zpKqzQ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9 phút
  5. EP230今夜,遇見小王子:哲學~作為一種生命的療癒途徑

    2 THG 1

    EP230今夜,遇見小王子:哲學~作為一種生命的療癒途徑

    今天的療癒大來賓,我們邀請到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林久絡老師… 久絡老師,可能我離開校園與學術圈太久了,當我知道你在東海哲學系開設「儒學治療學」的時候,我好驚訝也好興奮。因為我自己在大學修哲學相關學分時,都是認識單一位哲學家思想,或是同一哲學派別的演變。從來沒想過生命遇到困惑的時候,這些哲學思想能整合進我的生活,協助我人生在不同階段遇到的困境。關於哲學能夠作為一種生命的治療處方,這是現在哲學領域的普遍現象,還是你個人的在學術上的一種哲學實踐? 的確,近代的西方知識建構,各學科的發展,早已經朝向協助人類生活的專業分工,回想自己年少時學習的所謂「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我似乎不曾真的想過孔孟之言與我生活的關係,雖然教材口口聲聲強調儒家思想對華人生活的意義…不過,在進到應用哲學的話題之前,我好奇地想先問你,你如何成為一個哲學老師?是當時聯考分發的命運安排,還是你個人生命探索後的選擇? 延續剛剛的話題,即便你的家庭是從事宮廟的服務因素,以至於你會有許多關於生命的探詢。但是,你長時間學習研究哲學這一門學科,都是在既有的學術環境裡,為何你會特別開易經、黃帝內經、老莊思想以及儒家治療學? 老師談到原生家庭的配置2.哲學作為生命源初的探問,許多時候是要到一定年紀,或者一些經歷的發生,才有機會明白哲學闡述的不同面向…光:生命裡的伏藏…) 久絡老師,我真的很想知道你的「儒學治療學」具體教授內容,我能夠聯想到儒學可以與療癒有關的,就是所謂的新儒學。以前大學念過的像是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這些近代哲學大家。老實說,當時除了王陽明的「致良知」具體談到我們「心的本體」,我比較能夠理解與生命治療有關(重塑心性之學的生命力),其他像是孔子談的「仁學」或者「禮學」,我很難看出治療的可能性… 畢竟,如今主宰人類的主流西方醫學,霸佔「什麼可以稱為科學的治療?」這樣的話語權。久絡老師,你開設的課程叫做「儒學治療學」,我想,你會  選擇「治療」兩個字,應該有其背後的思考脈絡?(方向:敘事治療與意義治療) 參考:「哲學、宗教和文學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將意義破碎的人生片段化為情節(plots),組織成為一個有意義、能被理解的故事。但文學和宗教往往尋求『大敘事』(grand narratives),而哲學則以理性分析和理解,不斷求真,以之為基礎,建構故事。在這個意義下,哲學可以說是和文學,甚至宗教一樣,是一種敘事,只不過文學以『虛構』(as-if)為基礎,宗教最終訴諸『信仰』(faith),哲學則不斷求『真』。但總的來說,三者都有『詩的力量』(poetic power)。」 「生命治療」並不是醫學上的「心理治療」的概念,醫學上的心理治療是透過實務上技術操作,將其心理生命活動恢復到原有的功能,以經驗科學而言,實際是將人的生命活動視為機器活動來看待,而非將生命視為內含有更高級              的心靈價值意識來對待。「生命治療」作為哲學概念,國內早年是由傅偉勳〈弗蘭克爾與意義治療法〉的介紹而開先河。   「我們要區分『治療』(healing)和『治癒』(curing),而我一直說,  哲學是一種『治療』的過程,但哲學並不能找到能絕對根治人的苦痛的良方。文學和宗教都比較有傾向,想找到安頓我們人生的大敘事。另一個例子是政治上的各種意識形態(ideologies),以一套敘事理解所有事情,但我們知道,這種『治癒』反而最不能解決人生的苦痛,只是人民的鴉片(opium of the people)。   相反,哲學並不希望找到一道能醫百病的良方。哲學的治療往往只是一個過程,永遠都是『進行中』(on the way)。人的身體不也是這樣嗎?我們病倒了、覺得身體有甚麼不對勁的地方,於是尋找 治療,然後好轉、痊愈,但後來又再因不同的病而病倒,再尋找治療,不斷重複。   小王子說:1.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3 phút
  6. EP229今夜,遇見小王子:我們值得 收藏美好

    23/12/2024

    EP229今夜,遇見小王子:我們值得 收藏美好

    台灣社會在經歷一連串的MeToo事件後,我們明白了知情同意、學習尊重身體界線、也認識所謂的「PTSD」。然而,仍有人在這波MeToo風暴中未能出櫃,無論你是事件中的哪一方?錯過了這波在浪尖上面對的機會,便會再一次墜入暗無天日的深淵。 的確,二元思考能讓大腦快速分類,協助我們認識與學習,但我們也必須承認,面對MeToo事件的受害者,我們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同樣的,當我們看待所謂的加害者,也需要認知到,不會有「百分之百」理解這件事。正因為「事實不一定是真相」,所以聆聽作為一種「試著了解」的途徑,顯得如此重要。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每一件事情,最終都該有美好的結局,如果沒有,那事情的發展還沒走到終點。」;所以,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的故事,仍然是原汁原味阿光親身經歷的事件,但願你我都能收到,這一份生命為我們準備的美好。 去年,生產完《在故事與故事間穿越》,我抱著第二胎舉辦分享會,也進校園演講。當時,有一位國立大學老師來信邀約演講,訊息來往的過程中,她同步告訴我一件事,是關於她在研究所授課時,一位女學生跟她反應的事情。那位女學生這樣描述:「…參加阿光的分享會,聽到蠻多關於印加薩滿有趣的觀點,只是在簽書會時,阿光感性地站起身,擁抱了女讀者。」;「當時,我並沒有看到阿光先詢問當事人的意願,或許是我個人投射,也有可能是自己的過度詮釋。但是在離開簽書會會場後,我仍然感覺自己的不舒服,我不喜歡阿光的動作…。」 看完教授給我的訊息,我立刻回覆訊息:「XX老師,謝謝你願意告知我這個訊息,讓我有機會反思以及說明。而我認為,只要當事人不舒服,我就應該道歉。」;「可不可以幫我一個忙,我想請問當天簽書會被擁抱當事人,是否是XX老師你授課的學生?還是你的學生有認識她,我希望能向她親自表達道歉。」 事實上,那一天分享會後回到飯店,我在自己的臉書留言,希望能透過臉書找到這個女生,我想跟她多聊聊,當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必須結束談話,而現場其他工作人員,也都在進行場地恢復的打掃工作。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我繼續跟這位大學教授說明當時的情況:「XX老師,讓我與您說明當時的情況,事情是這樣子的,當時簽書會會場已經準備關門,這位女性聽衆特別留到最後,在所有人都簽完書的時候,趨前向我問問題。她聊著聊著眼眶便泛紅,直到眼淚撲簌簌的落下,而我仍持續與她聊天(我並不打算阻止她掉眼淚,我認為願意哭總是好的)。我問她:「你現在的淚是什麼呢?你願意談談嗎?」;她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 我接續的說:「我們有許多表達情緒、感受的方式,比方說感動其實可以笑,不一定要哭;有些事情令人傷心,可以是生氣而不是哭泣。」;「我們使用情緒表達感受,很多時候是我們在所處的生活環境中學來的,你知道嗎?」 當天的簽書會,主辦單位在現場準備了一張非常大的木桌,簽書時,我是隔著大的木桌與讀者互動,所以,我與這位女生對話時,也是隔著這一張木桌。在我們兩人對話時她掉下眼淚,我仍然有意識地持續與她交談,我不希望有任何動作,中斷她的情緒抒發。我連遞上衛生紙都不做,因為許多時候看似友善的動作,其實也可能是我們無意識在表達:「不要哭,這樣很尷尬。」 我試著問她:「你的原生家庭裡,是不是也有透過哭來表達感受的家人呢?」;那個女孩說:「是媽媽…」,她這句話說出口的同時,眼淚滿溢潰堤了。(當下,我立即站起身,繞過隔在我們兩之間的大木桌,我前去擁抱她,我不管那眼淚有著什麼樣的故事,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眼前站著一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哭了出來。) 擁抱之後,由於書店已經在打掃準備打烊,她急忙跑去櫃檯買書,跑回來讓我簽名。而對於擁抱時,她僵直的身體,我想告訴她,也想邀請她試著想想,這身體的訊息會是什麼?所以我在第二天,持續在我的臉書上留言,希望能找到她與她聯繫上,我想進一步告訴她,可以試著察覺自己的「情緒與身體感受」,祂們是會說話的。 我告訴這位大學教授:XX老師,以上描述是從我的視角所有的經過。如果她是你的學生,或者是你學生的朋友。而她真的有不舒服的感受,請給我機會道歉,如果她同意。還有,如果我有機會當面道歉,我不會在道歉時,說出一些澄清的話語,因為,當事人主觀感受的表達,就已經是真實的世界了,這已經無關乎事情的真相,所以完全不需要在這過程加入辯解與澄清,只需要回到最基本的人與人的尊重,你感受不舒服,而我為造成你的不舒服道歉。 一直到此時此刻,現在錄音的同時,整件事情的發生剛好一年。終於,前些日子,我收到那位大學老師傳來訊息。她的學生(也就是願意表達:覺得阿光沒有詢問當事人就擁抱的行為,讓她感覺不舒服的那位學生),他去參加工作坊,是一個針對家庭議題的課程,而那位被阿光擁抱的女生正好是工作人員。於是,有了機會與她核對當時的感受,並且轉述整件事情發展的原委。 而那位女生表示:「擁抱時,並沒有感到不舒服,而是感受到愛。她喜歡當時的擁抱,後來也上去阿光的臉書,儲存下我們的合照。」如同,前幾週我們在談創造之地這個主題,節目中我們談到:誠實,是為自己負責的第一步。我認為,這整件事情的發展是一個很棒的教導,事件中五個相關的當事人,都願意誠實的傳遞訊息給彼此,站在價值澄清的位置上,不擔心也不評價。這是對自己完全的接納,同時,也是對生命有著很深的信任。我特別將它紀錄下來,與聽眾朋友分享,因為我們都值得收藏這一份美好。學習讓事情有些時間可以開展,我也練習「不否定他人感受」,告訴自己不要急著定義它,不要只是滿足自己,不要急著要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答案。 我同步也將這個事情經過,分享在我的臉書,引起許多朋友的關注以及提問。我來整理幾個重點心得: (一)「每一件事情,最終都該有美好的結局,如果沒有,那事情的發展還沒走到終點。」;我們要真的相信這句話,不急著定義對錯,讓子彈飛一下,事情在開展過程中,我們允許表達情緒,好辨識出哪一些是「情緒表達」。 (二)當那一位國立大學女學生表達,阿光未經詢問就擁抱讀者,這個舉動讓她感覺到不舒服。聽眾朋友,發現了嗎?她在表達情緒與感受,並不是選擇用情緒性的表達,指控阿光是加害者。有沒有發現這兩者的不同,也因為她的陳述方式,阿光能清楚的說:「如果被擁抱那一位女生,當事人他真的感覺不舒服,我要當面道歉,應且不會有任何的澄清。因為,一旦我澄清解釋,意味著我在說:我不是加害者。然而,整件事情真正要面對的是造成不舒服這件事,我們可以如何避免…」 (三)一個諮商師也來留言,現在都要先問:「我可以擁抱你/妳嗎?」; 如果對方好不容易可以釋放情緒,眼淚正流著,我們問這句話的時候,流動的能量就被迫打斷了啊!而我在她的留言下方是這樣回覆的:「其實,我擁抱的動作也可能是一種干擾,重點不是不要打斷,而是人與人面對面的時候,我們是如何回應當下,而我們的回應又是為了什麼?我會以擁抱作為回應,是在告訴她:「我們看見了,我與你一起看見了…。」 (四)對我來說,這個女孩已經走上朝聖之路,因為,朝聖之路一直以來就是一條「往外向內」的道路。還記得這一句話嗎?「無論從哪裡開始,當你走出家門的那一刻,就已經踏上朝聖之路。」,這一句話,是每一位走上朝聖之路,以及朝聖者們深刻的體會。因為這一條道路,無論出發時的起心動念是什麼?最終,我們都會在路上與自己相遇。 (五)出發時,想要挑戰和征服的念想,都會隨著路上的一些人、一些事,我們會漸漸地明白,那一幅又一幅的窗外景致,都藏著創作者的初心。只要我們往前,繼續走一段路,眼前一幕幕流逝的風景,將會帶領我們欣賞一期一會之美。聽眾朋友,此刻,住在我們心底的這些人、那些事,你是否準備好,寫進故事裡了呢?這一次,我們又會如何選擇,書寫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 (六)或許,朝聖路上的每一個人,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不遠千里與我們見上一面,是因為想起了內心深處,那一件「與自己約定好」的事。他們帶上自身的故事,像行者般地走來,為我們訴說不同版本的生命故事。沒錯,阿光已經預備好,五月要邀請你。一起走上這條「與自己約定好的 朝聖之路.」 (七)這十四天,聆聽早已預約好的故事,你可以放開心享受,迎面而來的歡喜相遇。如果,你想好好地陪伴自己,就以生命原初的節奏,陪自己走一段路。儘管放慢腳步,有我們在背後看

    31 phút
  7. EP228今夜,遇見小王子:冬至~迎接光的回歸

    16/12/2024

    EP228今夜,遇見小王子:冬至~迎接光的回歸

    #冬至 #迎接光的回歸 你知道冬至吃湯圓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世界各地的民族,又有哪一些有趣的冬至儀式,來迎接非常重要「光的回歸」呢? 這一集的今夜遇見小王子想跟大家聊聊冬至祭祖、大地媽媽祝福包、以及內在小孩療癒之間的關係。我們用以下的祈禱文,作為冬至儀式的開始吧! 【 冬至祈禱文】 神聖的宇宙源頭,我在這裡虔誠祈禱,與我的祖先們,在此時此刻,一同迎接光的回歸。 我發自內心地感謝,我今生以及累世,所有的父母以及祖先。因為有你們的傳承,我才能擁有如此豐盛的生命。經由你們,我看到,我的生命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我是家族生命能量傳承的結晶,經由你們,我的生命與人類整體密不可分。 神聖的宇宙源頭,我祈請你來協助我,在迎接光的回歸的這一天,與我過往的家族祖先一起轉化,轉化在過往的人生旅程中,那些留存至今依然影響著我們的事件、習氣、印記以及負面能量。 協助我打開內在的心門。此刻,在光中,我與所有的家族祖先緊密相連,我與整體人類的生命能量緊密相連。此時此刻,我對自己的生命狀態全然的負責,我選擇並承諾,釋放我所有的負面執著,並當下開始發生轉變。 我帶著真誠與愛,向我及我過往的家族祖先,曾傷害過的人們道歉,我也帶著愛,去接納與原諒,我以及我的祖先。同時,我也願意寬恕曾帶給我,以及對我祖先傷害的人們,我願意將這一切徹底放手。我祈請宇宙的源頭以及神聖存有,協助我徹底的轉化。 感謝我的祖先,將你們身上慈愛、正直、勇氣、以及冒險的生命品質傳承給我,我全然的接納!我將這些來自於你們的天賦禮物,全然的用於我的生活,活出我們的人生,並將它們傳遞出去,帶給這個世界,這將是我的家族使命,直到永遠。 安地斯山中心為你敞開。 聽見召喚的人已經收到邀請。 是時候… 起身準備、準備了。 出發…在春分來臨之前。 跟著阿光回家趣:https://reurl.cc/A6nvmd 回家詳情找她:Vicky(全虹旅行社) LINE :alwaysvickyliu 電 話:0988-083333 《今夜 遇見小王子》在寶島聯播網 北部寶島新聲 FM98.5 中部大千電台 FM99.1 南部主人電台 FM96.9 06/22(六) 20:00 06/23(日) 21:00 Apple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1ZVW2D Spotify Podcast連結:https://reurl.cc/anYDn7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0 phút
  8. EP227今夜,遇見小王子:嘿!!你要去哪裡(三)相約創造之地

    09/12/2024

    EP227今夜,遇見小王子:嘿!!你要去哪裡(三)相約創造之地

    接受 全部自己(誠實):電影裡什麼樣的劇情,你會特別感動呢?甚至於劇中的某些台詞,你會情緒激動的落淚呢?就像是前一陣子台劇天花板影后,你對哪一個角色最為有感覺呢?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因為進到劇情裡,而是我們把自己投射進去。接受全部的自己,有時候一點也不難,那就是誠實擁抱自己,告訴自己:「不完美,沒關係」。 當我們因為某個劇情、某個對話、某首歌曲的歌詞、還有生活中的某些情境,有了複雜的心情或者有了激動的情緒,就讓它發生。這些升起的心情裡有我們設定過的自動導航,會帶領我們去認識深藏在我們身上的「情結」,這是我們穿越情結看見陰影的機會,往裏頭走去,那黑暗裡有寶藏,以及找到寶藏的力量。 說回來,所以聽眾朋友,你對於影后劇中裡,哪一段劇情哪一個角色,最為有感覺呢?我呢 ?很愛哭!有幾處劇情我都不行,但真的讓流鼻涕的橋段呢?(對!不是只有流眼淚,是流鼻涕…是這一段對話)人生不是只有工作,生活也很重要。我是希望你有自己的家啦!我這個家、以後你要怎麼佈置就怎麼佈置....欸,去買一裝床,買一張可以好好睡覺的床。睡覺很重要。還有,以後放假,不准你再給我買便當吃。吃不怕欸你。最好是,再找一個伴。可以一起吃飯的伴。啊!你是有沒有聽到...” 想起這個對話劇情了嗎?此刻,客廳裡的壁虎沉默著、卻早已淚流滿面。芳姐靠近時,壁虎緊抱芳姐、像個小孩子般爆哭。 我知道我的眼淚裡,有著深情的秘密。人們渴望得到愛想要有幸福的能力,會在無意識裡自動導航成為「情結」、被過往的創傷經驗給束縛住,我們就會用受害的視角來演繹這個世界,一直活在受傷的故事版本裡。還記得阿光上一本書,在《故事與故事之間穿越》嗎?許多讀者的回饋,覺得阿光很勇敢,但我要說的是:我的勇敢不是為了堅強,回望自己心裡的根源,那個被否認和壓抑的世界,為的是對宇宙大我的謙卑與致敬,如同我最近在創作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做「我們在等,最後一次搬家」。 剛剛我們談到創造之地的第一步「接受 , 全部自己」,而第二步是「明白 大腦迴路」(辨識虛實) ※看見 真實世界(宇宙觀),也就是我即是宇宙,做到著裡已經算是活在「創造之地(生命本質)」 再來要重視的就是:「語言 建構你的世界」(單耳失聰的故事)「豐盛 以感謝吸引 」(我希望我想要…都是從匱乏出發,匱乏不會帶來豐盛,只有感恩會在豐盛裡,會處在的 愛頻率當中(沒有恐懼)(有意識的經驗愛)(我的退休故事、選服),感恩是為豐盛的自己創造有利的環境。而我也發現了,有一些人其實已經在創造之地工作,前一陣子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為大學畢業生演講的致詞稿,而我認為這位演講者是明白創造之地,而且是在創造之地工作的人。一般來說,典禮大學畢業典禮,一向喜歡邀請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但是像是台灣師範大學,這些年卻喜歡邀請年輕人來分享!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在2017年就是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當年他回母校師大畢業典禮演講的內容,我們先來聽這一首歌… 2017年台灣師範大學邀請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那一年她剛從師大畢業5年,這個女孩5年來換了10份工作的,用短短20多分鐘的演講震撼在場所有人!她說:「…嘗試自己想做的事,開始動工挖掘,有一天,你一定會挖出來屬於你的美麗礦石。」,接下來呢?我就節錄部分她演講的內容,聽聽看為何阿光我會說,她是個在創造之地工作的人 我是林藝!不知道在座各位學弟妹們有沒有想過,5年之後,你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許你還不知道,但沒關係。因為5年前的我,也不知道今天會站在這裡!所以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這5年你可以做多少事情,拓展多少人生的可能性。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大自然的人!所以我大學選擇唸師大生科系,當我真的接觸了解之後,覺得好像沒有很適合我,所以我就去考了「教育學程」,到了大四,因為修教育學程的關係,我到了成功高中實習,學習如何成為一名生物老師。 記得,我上「人類與環境」這個章節,內容是在在告訴大家要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我覺得這很重要,講得口沫橫飛,舉了好多例子。下課時有個學生來幫我收麥克風、聊天時她冷不防地問我,他說:「老師,你今天上課講了好多守護環境的例子,那你有親身做過什麼呢?」;當下我才發現,我什麼也沒做!老師應該要是學生的榜樣啊,但我根本什麼都沒做,我的課一點說服力也沒有,原來,我全部都是在說空話,於是她氣呼呼的跑回到辦公室… 聽眾朋友,發現了嗎?在創造之地的步驟裡,第一個步驟就是誠實,林藝誠實的發現自己並沒有哪麼喜歡生科系,雖然她喜歡親近大自然。而當她去成功高中教書的時候,發現自己授課內容,說著自己沒經歷過的事時,她進行了創造之地的第二個步驟:接受全部的自己,接下來的林藝怎麼做呢?她繼續這麼說的… 我這麼喜歡大自然,如果連我都不行動,那誰要行動?又怎麼叫學生行動?於是我決定出來面對,這是我眼發現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孤單寂寞覺得冷,我就找了離我最近的,也就是我系上的同學!我們創立了寶島淨鄉團。我們想邀請大家來淨灘,所以在FB開了粉絲團,透過網路號召。我設定第一次活動的目標是30個人,我們希望有一定的人參與。為了要達到30個人,我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去敲臉書上400個朋友,請他們幫忙按讚、分享。我把比較熟的人都敲完一輪了,但也不知道大家當天是否會出現。最後我們做了一個我認為是重要的決定決定,那就是無論來多少人,我們就是要做,有人來,我們一起做,沒有人來,我自己做!結果當天62個人到場,光我的朋友就有30個!達標,開心!在我們達到第一次的小小成功後,經過五年的累積,我們從一開始創立團隊的7個人,第一次活動62個人,直到今天,我們有20位團隊成員,辦了30次活動,累積號召4000人,一起以行動守護台灣的環境。 我想林藝看見了真實的世界,也就是具體呈現了,我即是宇宙的真理,而且她已經明白,在創造之地用語言, 建構她的世界 接下來林藝的演說,我們可以聽到她不斷的一起與創造之地工作 直到創辦了寶島淨鄉團,我才找到一種屬於我的方式。所以,在未來,如果有一件事,是你非常在乎的事,請你不要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工作上,這個工作不行,就換下個工作,你一定會找到一個屬於你的方式,去實踐你真正在乎的事。畢業後我再次去中山女高實習、考到教師證,又去蘭嶼高中教書。蘭嶼的服務結束之後,我決定了一件事:我不當老師了。 第一個原因,我思考了一下老師的生活,我要在同一間學校待二三十年嗎?我不想。如果我到了32、42歲的時候,我是老師,我喜歡那樣的自己嗎?好像也還好。我知道十年之後,老師不是我想要的樣子。第二個原因,我剛畢業,根本不了解這個世界,我覺得應該自己去看看,那樣的世界才是真的。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大家可以在心裡想一個曾經教過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我相信,你會記得這個老師,絕對不是因為他的課程內容,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可能他很好笑,他上課遲到,他的氣場大到可以殺人,他喜歡旅行,或者你能感覺到他很用心帶班級,真正在你心底留下,能跟著你走一輩子的,不會是那些知識,而是老師那個人的人格特質以及她的視野。但我才大學畢業,哪有什麼視野?我一定不會是個學生們記得的老師。 毅然決然離開了老師這個職業,我馬上陷入迷惘,我問了我自己三個問題:我喜歡什麼?我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的我,適合被放在社會的哪個位子呢?我當時的回答是:我很活潑、我很有創意、我喜歡面對人群。於是,浮現了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答案:我適合成為一個主持人! 對!主持人!這一個新的身分,我完全沒有經驗,要從零開始!我告訴我所有的朋友,請他們幫我介紹機會,我在我的臉書PO文、我逢人就說、我看到機會就寄EMAIL、我參加主持人的徵選比賽,我就報名。我非常努力,不只是要成為一名主持人,而是我想成為我自己!一路上我不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直到今天,我主持了5、60場活動,也主持過電視的外景節目,主持人正式成為我的一個身分。 雖然我今天已經擁有主持人的身分,但其實我也經歷很不穩定的時期,很害怕餓死,真的非常害怕,所以我想說,那就去找一份全職的工作好了,反正我也沒上過班,就試試看吧!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電視企畫編劇,我完全沒有做過電視節目,工作內容跟同事都蠻好的,但我常在想,如果有機會,我會想一直待在這裡嗎?我好像不是那麼肯定。但我也不知道,如果不

    40 phút

Xếp Hạng & Nhận Xét

5
/5
3 Xếp hạng

Giới Thiệu

是寶島聯播網的一個廣播節目。 因為主持這個節目, 金鐘獎在他人生的某個片刻,走入他的生活之中。 節目裡的所有內容,就是阿光正在經歷的生命故事。 有身心靈的整合視角,對時事的感想,還有原汁原味專屬他的生活賞析。 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在空中打開神聖空間,用心馴養彼此。 一期一會 陪伴您一起走人生道路。 阿光只有 一個臉書 : https://reurl.cc/Mjbz23(Bobby yu) 兩隻老貓 三個不可 : https://reurl.cc/rvQY0y(印加薩滿) https://reurl.cc/2jDQaX(朝聖之路) https://reurl.cc/WNkOzx《河流》療癒誌18期 相關合作 : travelwithlittleprince@gmail.com 關於他這個人... 年輕修習電機、服裝設計、食品營養、社會學、最終畢業於宗教學系;探尋過臼井靈氣、靈性彩油、家族排列……此時此刻臣服於印加薩滿的追尋。 遍訪這星球上的許多宗教聖地,足跡包括埃及、日本、印度、不丹、台灣、斯里蘭卡、法國、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祕魯、玻利維亞、泰國、美國……等地。 他真實敞開自身,想要看看生命可以多豐盛。經驗過高中教職、國會助理、NPO執行長、民政局長。中年後跨界主持廣播、寫作與演講,帶領《創造之地》工作坊,明白「聖顯」之道。 人生下半場,正在為離開這個星球做準備,餘生只想保守好自己的心,期盼在生活裡與人的每一次互動,相遇的每一件事、都要在其中經驗到愛。 當然,如果這個星球不好玩了,也想隨時自駕離去。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ó Thể Bạn Cũng Thích

Bạn cần đăng nhập để nghe các tập có chứa nội dung thô tục.

Luôn cập nhật thông tin về chương trình này

Đăng nhập hoặc đăng ký để theo dõi các chương trình, lưu các tập và nhận những thông tin cập nhật mới nhất.

Chọn quốc gia hoặc vùng

Châu Phi, Trung Đông và Ấn Độ

Châu Á Thái Bình Dương

Châu Âu

Châu Mỹ Latinh và Caribê

Hoa Kỳ và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