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唠嗑局

EP23. 淄博烧烤今年还有热度吗?当地方性被研究,吃是如何带动一个地方的发展?

有人为了一碗麻辣烫排上两小时队,也有人为了一串烧烤专程飞到淄博 —— “吃”早已不只是生理需求,它正在成为我们选择旅行目的地的核心理由。越来越多的人踏上旅途,不是为了景点,也不是为了打卡地标,而是为了那一碗面、一口汤、一家传说中的老馆子,走进一座陌生城市。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它?一间餐厅,一个老字号,凭什么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窗口”?而米其林榜单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经济与身份认同?

本期节目,我们走进一位真正的“吃货博士”的世界——她叫小黄,正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攻读“美食旅游与目的地营销”博士学位。她用味蕾、数据和访谈,从东亚米其林榜单到东南亚街头小摊,探寻“地方性”如何被一间餐厅具象化,甚至带动一整个地区的旅游形象。

🕒 精华摘要:
01:15|原来旅行的目的地,不一定是城市,而是一家餐厅?

03:45|鱼尾狮公园vs辣椒螃蟹:哪一个才是真·新加坡记忆?

04:47|吃进嘴里的那一口,其实藏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

11:50|“地方性”到底是啥?听她用餐厅讲文化、讲人情

15:08|你敢信?米其林榜最早竟然是为了让大家多开车、磨轮胎…

16:10|研究“吃”有实效性吗?它如何反映社会与时代的变迁

17:44|她为什么要研究“吃”?这份选题背后的兴趣与坚持

19:02|她怎么看待米其林榜单?不是追星,而是解构

24:28|食物背后的传承:从街头摊主到百年老店的生命力

27:56|从“坚决不读博”到“坚定读博”:她的选择如何发生转折

29:49|研究像走迷宫?她靠什么找到那束“光”

32:30|读博以后,她变了?她说:现在说话都有依据和逻辑了

40:30|怎么才算会吃?她的美食判断力,是怎么修炼出来的?

42:10|认真吃饭这件小事,才是通往幸福的正经大事

💬 金句分享:
“不是所有城市都有景点,但每个地方都有能讲故事的餐厅。”
“我不只是研究食物,而是通过食物,研究这个社会如何被讲述。”
“就算世界都说没用,只要我喜欢,我会一直做下去。”

❤️ 喜欢这期内容?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给那个也总是“一边吃一边看攻略”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