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送秋波

心理咨询师邱波

《暗送秋波》是一档轻松对谈类的心理学知识普及播客,两位主播:一位从业14年的职业心理咨询师,一位来自金融行业的心理学爱好者,一起愉快地聊聊心理学的那些事。

  1. 28 AGO

    七夕特辑 | 你为何总是爱上同一种人?负人格决定了你的“爱情宿命”

    🤩 邱波老师工作微信:qiubo54321(预约咨询、预约团体、直播答疑) 🤩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xiaoxixi-777 🤩  邱波老师共读心理学团体第2组(线上)9月9日 20:30--22:30开课,每周二,持续10周(国庆假期除外)详情咨询:qiubo54321 🎵 节目里提到的《暗送秋波》听众专属的共创七夕歌单来啦,点击下面的链接跳转至网易云音乐后,点击底部 “立即加入”即可加入共创,搜索“《暗送秋波》七夕歌单”即可收听!欢迎大家把最能代表自己爱情观的歌曲加入进来,让歌单日益庞大! 邀请你一起创作歌单《《暗送秋波》七夕歌单》https://163cn.tv/I56G5rC (@网易云音乐) 📚 本期内容: 负人格,是荣格在 1917 年出版的《潜意识心理学》中提出的心理学概念,不论你愿不愿意承认,看似玄妙的爱情,结局竟然与你隐藏的负人格高度相关。弗洛伊德说:“爱情源于对自身不完整的渴望”,你一生要用爱情补齐的那部分到底是什么?来收听本期内容吧! ----  本期 Shownotes ---- 1:20第一种影响爱情命运的心理规律 3:10 电影《第一炉香》爱情模式 9:40  女主人公活出人格的另一半 11:20 共谋的痛苦 12:40 荣格提出的“负人格”是什么? 17:40 正人格与负人格的融合会怎么样 18:10  弗洛伊德:爱情源于对自身不完整的渴望 48:00   荣格:人性追求完整的动力,胜于追求幸福的动力 19:00  人格不能完整,人就不能独立 21:20 人格完整后的亲密关系方式是不会被外界定义 22:10 心理咨询改命的方式:活出自己的另一半 24:10 爱情宿命需要改变吗 25:50 张爱玲的爱情选择:在痛苦中爱,在虐爱中成就自己 28:30 测雨萌本周爱情是活是死,哈哈 29:20 第二种影响爱情命运的心理规律:对痛苦的熟悉感 32:00 自恋的丈夫 43:10 第三种影响影响爱情命运的心理规律:相似性 44:20 被相似性吸引的坑 47:00 爱情是和一个完整的人建立的亲密关系 47:30 真正爱情在没话说的时候才会发生 48:00 爱情最大的伤害力是你的想象力 52:40 好的关系拥有耐受差异和痛苦的能力 55:50 爱情能力的发展需要在真正的关系中的发展 1:00 一起来补齐七夕歌单 -------------------------- 🙋‍♀ 心理咨询师邱波:心理圈浸泡20年,专职心理咨询师15年,坐标北京,生活中幽默又迷糊的女文青。(职业背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咨询师、临床催眠师,7000+经验值 ,全国妇联直属的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级期刊《中国妇女》杂志心理专家版的特邀心理咨询师)。抖音、小红书、视频号:搜" 心理咨询师邱波" 🙆‍♀ 雨萌:被心理咨询师治愈过的人,心理学爱好者,一级市场从业者,对一切人类及人类行为都抱有好奇心,邱波老师的聊天搭子和忘年交(hhhh

    1 h y 1 min
  2. 22 AGO

    来开小灶 04-找回主体性第一步:分清真实需求与自恋需求

    🤩 邱波老师工作微信:qiubo54321(预约咨询、预约团体、直播答疑) 🤩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xiaoxixi-777 🎙️《邱波老师开小灶》:番外纯干货!很多人都高喊尊重自己的需求,可人类的需求也很复杂,你能分清哪些是真实需求、哪些是自恋需求吗?真实需求导向体验生命成为自己;自恋需求导向做一辈子证明题又装又累,本期跟随邱波老师,在悠扬的音乐中一步一步的走进内心,去探寻你的内心,去区分、识别、调整,让改变悄然发生! ----------------------------------------------------------- 1:00 测测你的需求反应 4:20职场的案例 7:40 亲密关系的案例 14:20 自恋需求是自我表演 18:00 温尼科特:3岁前妈妈状态决定孩子是否自恋 22:50 看韩剧,看东亚孩子认同成瘾 27:20 自恋创伤与自我惩罚机制 28:10 东亚文化下脆弱型自恋:持续的自责 32:00 我自己有没有自恋问题 33:00 真实需求与自恋需求的配比 35:20 越是触及心灵,越会不舒服产生阻抗 36:00 用技术区分真实需求与自恋需求 42:10  考虑他人感受,与在意他人评价之间的区别 42:50 如何调整自己提升真实需求占比 52:00  皇帝如何知道自己没穿衣服?(看到真实自己) 54:00 进入关系解决自恋 55:10  解决自恋需求的一把好钥匙:进入心理学团体 邱波老师共读心理学团体第2组(线上),9月2日21:00--23:00开课,每周二,持续10周(国庆假期除外),收费及详情咨询:qiubo54321 ------------------------------------------------------------ 🙋‍♀ 心理咨询师邱波:心理圈浸泡20年,专职心理咨询师15年,坐标北京,生活中幽默又迷糊的女文青。(职业背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咨询师、临床催眠师,7000+经验值 ,全国妇联直属的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级期刊《中国妇女》杂志心理专家版的特邀心理咨询师)。抖音、小红书、视频号:搜" 心理咨询师邱波" 🙆‍♀ 雨萌:被心理咨询师治愈过的人,心理学爱好者,一级市场从业者,对一切人类及人类行为都抱有好奇心,邱波老师的聊天搭子和忘年交(hhhh

    2 min
  3. 8 AGO

    EP29 遇到困境,为什么你总觉得做什么都没用,想逃开?

    号外号外!!邱波老师共读式团体疗愈课程成员招募中!您是否愿意跟随阅读蛤蟆先生十次咨询历程,代入自己的故事,一步一步深入下去,在共读书友团体互助的支持环境中,通过“读书+领悟+互助”的方式慢慢疗愈自己,这不是一轮普通的读书会,这是一轮以读书为依托的团体心理疗愈,课程共10次,以线上腾讯会议视频方式参加,连续五周,一起去探索自我,拥有主体性!(后附课程大纲) 🤩 咨询课程、预约咨询:qiubo54321 🤩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xiaoxixi-777 本期内容:为什么有人遇到困难会想着怎么去解决,而你却觉得做什么都没用,总想逃开!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觉得难题能解决不断尝试,而你则总会被痛苦情绪困住陷入绝望和无助?听完这期,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出了什么问题! ----  本期 Shownotes ---- 02:00 困境中的自我认知:解决型与无法解决型的思考方式对比 05:46 你的逃避只是暂时的,问题迟早会解决——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区别 11:33 Dweck的理论: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和动机的探讨 17:24 小雪的恐惧:霸凌与依恋创伤的恶性循环 23:10 挑战固定化思维:探索成长型思维的力量与影响 29:00 理解共情:解决固定思维困境的关键所在 34:47 破除固定思维: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探讨恐惧心理的成因与解决方案 40:37 害怕失败的困境:为何一些孩子宁愿选择简单的挑战? 46:22 控制与自由:父母的夸奖是否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52:14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探索精神分析的角度 58:01 突破思维困境:与朋友讨论能带来温暖和力量 01:03:49 成长型思维:突破暂时的烦恼,迎接变化的可能性 ----------------------------------------------------------------------- AI内容小结 1. 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讨论 • 成长型思维的特点:个体在面对困境时,倾向于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或外部帮助解决问题,即使暂时无法解决也会持续尝试。这种思维模式会积累积极的自我感受,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 • 固定型思维的特点:个体在面对失败或困难时,容易将失败等同于自我价值崩塌,导致恐惧加深,行为上表现为回避或僵化。例如,小雪在家庭关系中长期不敢反抗父亲的霸凌,形成固定的恐惧模式。 2. 思维模式的成因 • 固定型思维的形成与童年经历密切相关,尤其是严厉、控制型或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例如: ◦ 替罪羊角色(如小雪)长期被投射负面情绪,导致自我价值感低下。 ◦ 金童角色(如被过度夸大的孩子)因害怕失败而回避挑战,形成完美主义倾向。 • 成年后的创伤事件(如职场PUA)也可能强化固定型思维。 3. 思维模式的影响 • 成长型思维:更倾向于设定学习目标,关注自我成长而非他人评价。 • 固定型思维:倾向于证明自己,害怕暴露真实自我,可能阻碍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 4.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 通过关系突围:例如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通过共情和接纳帮助来访者松动固定思维(如Joanna分享的自身咨询经历)。 • 语言调整:用“暂时无法解决”替代“永远无法解决”,弱化绝对化表述。 • 微小行动:鼓励从小的改变开始,逐步积累自信。 5. 案例补充 • 脱口秀演员小雪的故事:长期被父亲霸凌却不敢反抗,体现了固定型思维在权威关系中的表现。 • 职场中的固定型思维:例如员工因害怕失败而拒绝挑战性任务,或过度依赖他人评价。 6. 注意事项 • 思维模式并非非黑即白,多数人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 • 固定型思维的核心是恐惧感,需通过专业干预(如心理咨询)解决深层问题。 • 避免将成长型思维等同于盲目乐观或“卷王”行为,重点在于培养应对困难的能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共读式团体疗愈 十次课程安排 第一节:蛤蟆先生第一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一步:觉醒的瞬间 第二节:蛤蟆先生第二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二步:觉察自己的防御机制 第三节:蛤蟆先生第三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三步:面对自己退行 第四节:蛤蟆先生第四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四步:觉察主体如何客体化的过程 第五节:蛤蟆先生第五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五步: 觉察愤怒与内疚的死循环 第六节:蛤蟆先生第六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六步:觉察内在的另一个我 第七节:蛤蟆先生第七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七步:发展内在情绪独立能力 第八节:蛤蟆先生第八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八步:觉察被他人感受困住的N个瞬间 第九节:蛤蟆先生第九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九步:觉察自己对“负责”的议题 第十节:蛤蟆先生第十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十步:完成自我画像 每节课程围绕当期议题的心理觉察、自我对话、心理练习、团友的讨论、回应等。对本书阅读不占用课程时间,报名咨询:qiubo54321

    1 h y 10 min
  4. 31 JUL

    EP28 如何做一个生猛、泼辣、敢美,敢说的女人!!

    号外号外!!邱波老师共读式团体疗愈课程成员招募中!您是否愿意跟随阅读蛤蟆先生十次咨询历程,代入自己的故事,一步一步深入下去,在共读书友团体互助的支持环境中,通过“读书+领悟+互助”的方式慢慢疗愈自己,这不是一轮普通的读书会,这是一轮以读书为依托的团体心理疗愈,课程共10次,以线上腾讯会议视频方式参加,连续五周,一起去探索自我,拥有主体性!(后附课程大纲) 🤩 咨询课程及预约咨询:qiubo54321 🤩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xiaoxixi-777 本期内容:这个夏天,脱口秀舞台上出现一群生猛、泼辣、敢美,敢说的女人,我们也一同开启了一场场团体疗愈,满眼发光的看着台上的她们,那么生猛,活出我们不敢活的方式,说着我们不敢说的话,女性心理上的裹脚绳被松绑了,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啊!本期继续邀请到一位主体感很强,同样生猛、泼辣、敢美,敢说的女人--莫澜,一起来聊聊:如何做一个生猛、泼辣、敢美,敢说的女人!!(本期为腾讯会议线上录制) 本期嘉宾:莫澜,资深媒体人,一位灵魂发光的、思想深刻的女性,心理学爱好者,邱波老师的闺蜜; ----  本期 Shownotes ---- 1. **女性话题讨论** - 会议围绕女性话题展开,重点关注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自我表达、性魅力、社会规训等问题。 - 讨论了脱口秀女演员(如步惊云、王小利等)的崛起,认为她们通过大胆表达女性需求、不满和欲望,为女性群体提供了集体疗愈的场域。 - 强调女性在东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不配得感”和自我压抑现象,并探讨其成因(如文化规训、母女关系等)。 2. **女性魅力的阉割与压抑** - 分析了女性性魅力被压抑的现象,例如母亲对女儿穿着的限制(如禁止穿鲜艳衣服、剪短发等)。 - 提出这种压抑可能源于母亲的嫉妒或未觉察的恨意,并通过“以爱之名”的规训传递。 - 引用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观点,指出母亲对孩子的爱恨交织是正常情感,但未被觉察的恨意可能导致伤害性行为。 3. **男性凝视与社会规训** - 讨论了男性凝视对女性行为的驯化,例如社会对女性“既要成功又不能太成功”“既要漂亮又不能太漂亮”的矛盾要求。 - 指出女性常被要求“示弱”或“撒娇”,而男性未被同等要求,这种双重标准强化了女性的自我压抑。 - 强调女性需要突破规训,重新定义自我价值,例如通过“泼辣”等特质展现生命力。 4. **主体性与责任承担** - 提出女性觉醒的关键是建立主体性,即明确“我喜欢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能承担什么”。 - 批评部分女性“既要权利又不愿承担责任”的现象,认为真正的性魅力源于自我负责的生命力,而非工具化的性感。 - 举例说明健康的主体性表现(如自主选择穿衣、职业发展等),并与情欲化投射(通过性魅力换取资源)对比。 5. **争议与讨论** - 会议中双方对“恨”是否适用于描述母女关系产生分歧: - 一方认为“恨”是心理学中描述攻击性情绪的合理术语,直面恨意有助于解决问题; - 另一方认为“恨”过于刺激,可能激化矛盾,建议用“嫉妒”或“弱”等更温和的表述。 - 共识在于需通过共情和理解母女双方的困境(如母亲的未疗愈创伤)实现和解。 6. **总结与呼吁** - 倡导女性松绑社会规训,尊重自身需求,同时为选择承担责任。 - 鼓励女性展现真实生命力,拒绝工具化的性魅力,追求平等合作而非征服的关系模式。 - 强调争论的价值,认为不同观点的碰撞有助于更复杂地理解问题。 关注我们: 《暗送秋波》官方小红书:暗送秋波_Official 《暗送秋波》官方微博:暗送秋波_Podcast 🎵 其它音频平台:网易云音乐、Apple Podcast、QQ音乐、喜马拉雅 🙋‍♀ 邱波老师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心理咨询师邱波 🙋‍♀ 雨萌小红书:今天恰芭乐 🙋‍♀ 莫澜视频号:莫聊艺术; 喜玛拉雅FM:主播莫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共读式团体疗愈 十次课程安排 第一节:蛤蟆先生第一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一步:觉醒的瞬间 第二节:蛤蟆先生第二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二步:觉察自己的防御机制 第三节:蛤蟆先生第三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三步:面对自己退行 第四节:蛤蟆先生第四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四步:觉察主体如何客体化的过程 第五节:蛤蟆先生第五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五步: 觉察愤怒与内疚的死循环 第六节:蛤蟆先生第六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六步:觉察内在的另一个我 第七节:蛤蟆先生第七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七步:发展内在情绪独立能力 第八节:蛤蟆先生第八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八步:觉察被他人感受困住的N个瞬间 第九节:蛤蟆先生第九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九步:觉察自己对“负责”的议题 第十节:蛤蟆先生第十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十步:完成自我画像 本轮课程每期大约有15分钟与书籍相关的邱波老师知识分享,1小时15分钟围绕当期议题的心理觉察、自我对话、心理练习、团友的讨论、回应等。对本书阅读不占用课程时间,会另有计划和安排组织学员读书,读书时间不再单独收费,报名咨询:qiubo54321

    1 h y 22 min
  5. 22 JUL

    来开小灶 03 -别人不回信息就焦虑!原来你的客体恒常性出了问题!

    号外号外!!邱波老师共读式团体疗愈课程成员招募中!您是否愿意跟随阅读蛤蟆先生十次咨询历程,代入自己的故事,一步一步深入下去,在共读书友团体互助的支持环境中,通过“读书+领悟+互助”的方式慢慢疗愈自己,这不是一轮普通的读书会,这是一轮以读书为依托的团体心理疗愈,课程共10次,以线上腾讯会议视频方式参加,每周三、六晚21:00--22:30,连续五周,一起去探索自我,拥有主体性!(后附课程大纲) 🤩 咨询课及预约咨询:qiubo54321 🤩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xiaoxixi-777  本期开小灶的内容:🎙️《邱波老师开小灶》是《暗送秋波》的番外篇付费节目,这里会有一些更加严肃完整的心理学内容补充,是非常干货的内容,本期针对人群中非常广谱的一种症状:“别人不回我信息,我就感觉很糟糕”,通过细腻的心理学知识的讲解,让你了解自己哪里有病(嘻嘻嘻),知识很专业,但邱波讲解非常通俗易懂。     本期内容很超值啊,内容中会带入一段现场轻催眠疗愈环节,帮助强化阿尔法功能,发展容器功能。轻柔的语言引导,悠扬的音乐,非常的有治愈力! 2:15 客体恒常性 3:13 观察幼儿行为理解客体恒常性 5:36 婴儿长大以后的样子 6:51 客体恒常性可以帮助一个人接受父母的离世 7:59 精神分析学家提出客体恒常性 8:44 客体恒常性发展不足的N种表现 13:19 客体恒常性的发展历程 15:07 1岁半时婴儿开始耐受短暂的分离 15:53 有些焦虑是健康的发展性焦虑 18:30 婴儿容器不足贝塔元素漂浮 21:00 被恐惧淹没时的认知扭曲:分裂发生了 23:10 现场引导听众使用阿尔法功能 27:08 现实案例运用 29:18 发展出带安抚功能的自体客体 31:27 淹没式的恐慌感如何处理 36:20 Nathaniel Branden:把回应等同于价值认可,是人类最隐蔽的自我攻击 40:00 心理咨询中如何解决客体恒常性的议题 42:37 时间频次稳定的意义 46:30 邱波老师线上“共读式疗愈团体”报名宣传 46:40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体验团体疗愈 🙋‍♀ 心理咨询师邱波:心理圈浸泡20年,专职心理咨询师15年,坐标北京,生活中幽默又迷糊的女文青。(职业背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咨询师、7000+经验值 ,全国妇联直属的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级期刊《中国妇女》杂志心理专家版的特邀心理咨询师)。抖音、小红书、视频号:搜" 心理咨询师邱波" 🙆‍♀ 雨萌:被心理咨询师治愈过的人,心理学爱好者,一级市场从业者,对一切人类及人类行为都抱有好奇心,邱波老师的聊天搭子和忘年交(hhhh 📢 欢迎大家继续移步到我们的主节目收听更多轻松对谈类的心理学内容!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共读式团体疗愈 十次课程安排 第一节:蛤蟆先生第一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一步:觉醒的瞬间 第二节:蛤蟆先生第二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二步:觉察自己的防御机制 第三节:蛤蟆先生第三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三步:面对自己退行 第四节:蛤蟆先生第四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四步:觉察主体如何客体化的过程 第五节:蛤蟆先生第五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五步: 觉察愤怒与内疚的死循环 第六节:蛤蟆先生第六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六步:觉察内在的另一个我 第七节:蛤蟆先生第七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七步:发展内在情绪独立能力 第八节:蛤蟆先生第八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八步:觉察被他人感受困住的N个瞬间 第九节:蛤蟆先生第九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九步:觉察自己对“负责”的议题 第十节:蛤蟆先生第十次咨询 本期议题:唤回主体性的第十步:完成自我画像 本轮课程每期大约有15分钟与书籍相关的邱波老师知识分享,1小时15分钟围绕当期议题的心理觉察、自我对话、心理练习、团友的讨论、回应等。对本书阅读不占用课程时间,会另有计划和安排组织学员读书,读书时间不再单独收费,报名咨询:qiubo54321

    3 min
  6. 14 JUL

    EP27(下集) 痛苦不堪又难舍难分的病态亲密关系--创伤型链接

    🤩 欢迎添加 xiaoxixi-777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 预约咨询:qiubo54321 📚 本期内容:关于亲密关系中的创伤型链接在网络上有许多的相关内容,虽有一定的科谱作用,但是大多比较概括和简略,本期内容中,邱波老师和她的好友莫澜,从更细腻详尽的视角来解析《亲密关系中的创伤型链接》,长达两期(上下集)130分钟的内容,足以让深陷病态亲密关系的人们了解自己所困的迷题到底是什么,如何获得离开的动力,敬请收听吧! 本期嘉宾:莫澜,资深媒体人,一位灵魂发光的、思想深刻的女性,心理学爱好者,邱波老师的闺蜜; ----  本期 Shownotes ---- 1. **创伤性链接的定义与形成机制** - 创伤性链接是亲密关系中反复虐待导致的荷尔蒙依恋现象,表现为受虐者对施虐者的矛盾依赖。 - 核心机理:施虐者通过“甜枣(奖励)与巴掌(惩罚)”交替的无规律行为,引发受害者大脑中催产素(愉悦)与皮质醇(压力)的激素紊乱,形成类似成瘾的依恋。 - 类比高桥效应:在情绪混乱中将激素波动误认为“爱”,导致对虐待关系的病态迷恋。 2. **施虐行为的具体表现** - **显性虐待**:家暴、反复出轨、贬低打压、情感控制。 - **隐性虐待**:冷暴力、胁迫性沉默、条件性情绪价值(仅当受害者顺从时给予关爱)。 - 关键特征:虐待与“关爱”成对出现,受害者难以向外界清晰描述伤害。 3. **受虐者的心理状态与危害** - 自我怀疑:逐渐丧失主体性,将施虐者理想化为“完美主宰”。 - 社会关系蔓延:可能将顺从模式复制到职场或社交中,尤其遇到高控制型他人时。 - 长期后果:心理腿“断裂”,表现为无法独立决策、恐惧分离,甚至为施虐者辩护。 4. **施虐者与受虐者的互动模式** - **施虐者特质**:高自恋(NPD倾向)、强控制欲,将伴侣工具化,否认对方独立性。 - **受虐者潜在特征**:原生家庭中习得的“讨好-服从”模式,或曾为“血包体质”(通过被需要感获得价值)。 - 互虐案例:如“金钱供养+暴力出轨”关系,双方通过不同形式互相剥夺主体性。 5. **识别与干预建议** - **预警信号**:关系中持续自我否定、为对方行为合理化、外人评价与自我感受严重割裂。 - **脱离路径**: - 建立认知:通过心理学知识明确创伤性链接的机制; - 构建支持系统:亲友或专业咨询师协助; - 主动动机:权衡“割舍好处”与“终结长期伤害”的利弊; - 预防复发:通过咨询重建主体性,避免进入新循环。 6. **特殊讨论:隐性与显性虐待的差异** - 显性虐待(如家暴)易识别但伤害直接;隐性虐待(如情感操控)更难举证且危害持久,常导致受害者多年后才意识到问题。 - 文化背景:传统家庭中隐性情感虐待更普遍,可能与代际创伤相关。 关注我们: 《暗送秋波》官方小红书:暗送秋波_Official 《暗送秋波》官方微博:暗送秋波_Podcast 🎵 其它音频平台:网易云音乐、Apple Podcast、QQ音乐、喜马拉雅 🙋‍♀ 邱波老师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心理咨询师邱波 🙋‍♀ 雨萌小红书:今天恰芭乐 🙋‍♀ 莫澜视频号:莫聊艺术;喜玛拉雅FM:主播莫澜

    36 min
  7. 9 JUL

    EP27(上集) 痛苦不堪又难舍难分的病态亲密关系--创伤型链接

    🤩 欢迎添加 xiaoxixi-777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 预约咨询:qiubo54321 🎉 《暗送秋波》信箱正式开放投稿啦!如果你有生活/工作/感情中的小困扰,或者对节目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在小红书上直接私信@暗送秋波_Official, 标题带上【投稿】字样,我们会抽取部份来信,进行专栏解答。投稿即默认授权内容公开(敏感信息记得打码哦) 📚 本期内容:关于亲密关系中的创伤型链接在网络上有许多的相关内容,虽有一定的科谱作用,但是大多比较概括和简略,本期内容中,邱波老师和她的好友莫澜,从更细腻详尽的视角来解析《亲密关系中的创伤型链接》,长达两期(上下集)130分钟的内容,足以让深陷病态亲密关系的人们了解自己所困的迷题到底是什么,如何获得离开的动力,敬请收听吧! 本期嘉宾:莫澜,资深媒体人,一位灵魂发光的、思想深刻的女性,心理学爱好者,邱波老师的闺蜜; ----  本期 Shownotes ---- 1. **创伤性链接的定义与形成机制** - 创伤性链接是亲密关系中反复虐待导致的荷尔蒙依恋现象,表现为受虐者对施虐者的矛盾依赖。 - 核心机理:施虐者通过“甜枣(奖励)与巴掌(惩罚)”交替的无规律行为,引发受害者大脑中催产素(愉悦)与皮质醇(压力)的激素紊乱,形成类似成瘾的依恋。 - 类比高桥效应:在情绪混乱中将激素波动误认为“爱”,导致对虐待关系的病态迷恋。 2. **施虐行为的具体表现** - **显性虐待**:家暴、反复出轨、贬低打压、情感控制。 - **隐性虐待**:冷暴力、胁迫性沉默、条件性情绪价值(仅当受害者顺从时给予关爱)。 - 关键特征:虐待与“关爱”成对出现,受害者难以向外界清晰描述伤害。 3. **受虐者的心理状态与危害** - 自我怀疑:逐渐丧失主体性,将施虐者理想化为“完美主宰”。 - 社会关系蔓延:可能将顺从模式复制到职场或社交中,尤其遇到高控制型他人时。 - 长期后果:心理腿“断裂”,表现为无法独立决策、恐惧分离,甚至为施虐者辩护。 4. **施虐者与受虐者的互动模式** - **施虐者特质**:高自恋(NPD倾向)、强控制欲,将伴侣工具化,否认对方独立性。 - **受虐者潜在特征**:原生家庭中习得的“讨好-服从”模式,或曾为“血包体质”(通过被需要感获得价值)。 - 互虐案例:如“金钱供养+暴力出轨”关系,双方通过不同形式互相剥夺主体性。 5. **识别与干预建议** - **预警信号**:关系中持续自我否定、为对方行为合理化、外人评价与自我感受严重割裂。 - **脱离路径**: - 建立认知:通过心理学知识明确创伤性链接的机制; - 构建支持系统:亲友或专业咨询师协助; - 主动动机:权衡“割舍好处”与“终结长期伤害”的利弊; - 预防复发:通过咨询重建主体性,避免进入新循环。 6. **特殊讨论:隐性与显性虐待的差异** - 显性虐待(如家暴)易识别但伤害直接;隐性虐待(如情感操控)更难举证且危害持久,常导致受害者多年后才意识到问题。 - 文化背景:传统家庭中隐性情感虐待更普遍,可能与代际创伤相关。 关注我们: 《暗送秋波》官方小红书:暗送秋波_Official 《暗送秋波》官方微博:暗送秋波_Podcast 🎵 其它音频平台:网易云音乐、Apple Podcast、QQ音乐、喜马拉雅 🙋‍♀ 邱波老师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心理咨询师邱波 🙋‍♀ 雨萌小红书:今天恰芭乐 🙋‍♀ 莫澜视频号:莫聊艺术、喜玛拉雅FM:主播莫澜

    45 min
  8. 25 JUN

    EP26 成熟人格的核心:独立是容纳,而不是切割

    🤩 欢迎添加 xiaoxixi-777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 预约咨询:qiubo54321 🎉 《暗送秋波》信箱正式开放投稿啦!如果你有生活/工作/感情中的小困扰,或者对节目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在小红书上直接私信@暗送秋波_Official, 标题带上【投稿】字样,我们会抽取部份来信,进行专栏解答。投稿即默认授权内容公开(敏感信息记得打码哦) 📚 本期内容:“不依赖任何人”“做决定从不犹豫”—— 这是你理解的独立吗?但心理学告诉你:这种 “干净利落” 的独立,可能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本期节目用比昂理论拆解 “独立” 的本质:当我们急于切割关系、逃避模糊状态时,其实是内在 “心理容器” 不够强大的表现。​无论你在感情中挣扎于 “过度依赖” 还是 “害怕靠近”,这场关于 “独立” 的深度剖析,本期节目都将刷新你对自我的认知。 ----  本期 Shownotes ---- 0:50 为什么要探索独立的议题 3:35 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并不是心理学上的独立 5:35 与客体切割干净不需要依赖他人就是独立吗? 6:40 不纠结不犹豫很决绝真是独立的标志吗? 8:50 耐受不了悬停、模糊、摇摆而做的决定 9:15 比昂理论下的独立新视角 13:50 吃不了兜着走是阿尔法功能:盛放的杯子 16:40  贝塔元素会积累,会记忆在潜意识里在生活中发作 20:39  阿尔法功能与独立有什么关系呢? 22:10 真正的独立是带着他者的影子前行 23:30 真正的独立是带着对依恋的渴望,也带着遗憾前行 25:11 心理容器是包涵了多个感受混合的同时存在 26:40 阿尔法功能不足是什么感觉 28:30 人格独立是涵容矛盾冲突复杂多元的感受的能力 30:00 感觉好就在一起,感觉不好就分开是什么原因? 33:35 阿尔法功能在亲密关系中的意义 37:53 纯粹的、切割其他感受的“独立”,是分裂防御,是偏执 38:36  发展人格成熟的原因 39:00 你内在容器是碗大碗小还碗破了? 40:17 如何扩容? 51:30 比昂理论视角下的独立能力是什么(金句) -------- 🎉 热烈庆祝《暗送秋波》第一次线下分享会成功举办!感谢各位精神股东们到场支持(活动现场人数爆满到大家没地儿坐真的超出意外),一起期待接下来其它城市的线下活动吧!来分享一张活动照片来纪念下吧 ~ -------- 关注我们: 《暗送秋波》官方小红书:暗送秋波_Official 《暗送秋波》官方微博:暗送秋波_Podcast 🎵 其它音频平台:网易云音乐、Apple Podcast、QQ音乐、喜马拉雅 🙋‍♀ 邱波老师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心理咨询师邱波 🙋‍♀ 雨萌小红书:今天恰芭乐

    52 min

Acerca de

《暗送秋波》是一档轻松对谈类的心理学知识普及播客,两位主播:一位从业14年的职业心理咨询师,一位来自金融行业的心理学爱好者,一起愉快地聊聊心理学的那些事。

También te podría intere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