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心理,調出好關係 《Healthy Relationship》

EP270「人為甚麼會胡思亂想,停不下來怎麼辦!」by 姜尚文心理師

本集節目由姜尚文諮商心理師主講,探討人為何會胡思亂想,並介紹大腦中的預設模式網路(DMN)及其功能,包含整合過去、現在與未來經驗,處理人際關係,以及激發創造力。
心理師說明 DMN 過度活躍可能導致憂鬱、焦慮等負面情緒,並提供多種應對方法,如專注於有成就感的事、自我提問、尋求親友或心理師協助,以及進行正念冥想和活在當下等練習,以對抗負面想法,維持心理健康。節目鼓勵聽眾理解 DMN 的正常運作,並在工作與放空之間取得平衡。
重點心得
當人們沒有專注於特定任務時,大腦會自動啟動預設模式網絡(DMN),此模式會整合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經驗。
憂鬱症患者的 DMN 模式可能過於活躍,導致他們不斷反芻過去的負面經驗,且難以停止。
DMN 除了整合時間經驗外,還會處理人際關係,引發內疚感或罪惡感,尤其在獨處時更易浮現,顯示潛在的創傷或情結需要心理諮商。
DMN 在放鬆狀態下有助於激發創造力,因為此模式下大腦各區域會互相整合,產生靈光乍現。
過度活躍的 DMN 常與負面想法連結,導致憂鬱或焦慮,嚴重時可能涉及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引發妄想或幻聽幻覺。
啟動前額葉的認知模式可以有效對抗過度活躍的 DMN,例如發展一項能持續關注並從中獲得成就感的活動。
父母應陪伴孩子,協助他們專注於有興趣的事物,並減少分心的因素,以避免孩子長期受 DMN 控制。
通過自問自答,例如「這個想法是真的嗎?」或「最壞的結果發生的機會有多大?」,可以啟動前額葉功能,對抗胡思亂想。
正念冥想有助於將個體從參與者轉變為旁觀者,從而更理性地看待困擾自己的想法,研究顯示每天進行十分鐘的正念冥想能有效消除憂鬱或焦慮。
活在當下,例如專注於身邊的景物、味道或享受美食,是一種轉移注意力且不傷腦力的方式,有助於從 DMN 模式回到工作模式。
大綱
00:00:05

姜尚文諮商心理師介紹了本期節目主題:人為什麼會胡思亂想,並探討了胡思亂想的雙面性,既能激發創造力,也能使人陷入負面情緒。節目中提到,大腦有一種工作模式稱為 DMN(Default Mode Network),在人沒有專注做事時會自動開啟,整合過去、現在與未來,並思考人際關係。憂鬱症患者的反芻思維,即不斷回想過去,就是 DMN 模式的一種表現。

00:05:37

DMN 的功能與過度活躍的影響
DMN 除了整合時間經驗,還會思考人際關係,例如與他人相處、道德批判等,可能引發內疚感和罪惡感。即使試圖轉移注意力,這些感受仍會在獨處時浮現,顯示人際議題需要深入處理。DMN 的另一功能是激發創造力,放鬆狀態下更容易產生靈感。DMN 啟動時,大腦各區域互相整合,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DMN 並非不好,大腦有工作模式和 DMN 模式兩套系統,對生存都很重要。DMN 過於活躍,尤其與負面想法結合時,會造成困擾。DMN 傾向自我覺察,容易讓人關注自身不足。

00:08:09

對抗胡思亂想的方法:啟動認知模式
心理諮商協助個案找到對抗負面想法的方法,藥物可提升血清素,使人更樂觀,再配合心理諮商效果更佳。諾貝爾經濟學家丹尼爾的《快思慢想》提到兩種思考模式:快速思考(DMN 的直覺反應,快速、緊張、負向)和認知模式(前額葉系統)。要對抗 DMN,需啟動認知模式,培養可持續關注並從中獲得成就感的事物。對於難以專注的孩子,需降低分心因素,並找到他們真正有興趣的事物,父母的陪伴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專注,運用前額葉,確立人生目標。

00:11:49

自我提問與尋求支持
當負面想法出現時,可以自我提問,例如「這個想法是真的嗎?」、「真的有那麼恐怖嗎?」,以啟動前額葉功能。也可以思考最壞情況發生的機率,避免過度恐懼。若無法自行解決,可尋求親友協助提問,或尋求心理師的專業協助,客觀分析狀況,避免過度負面,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00:14:07

正念冥想與活在當下
正念冥想容易上手,懂心理調出好關係的第 32 集有樸世光心理師錄製的正念冥想,有助於放鬆,擺脫胡思亂想。正念冥想讓人成為旁觀者,抽離困擾的想法,專注於呼吸和身體感覺,從而更理性。研究顯示,每天進行十分鐘的正念冥想,可消除憂鬱和焦慮。另一個方法是活在當下,觀察身邊景物,例如燈光、時鐘,感受周遭味道,或享受美食、散步,轉移注意力,從 DMN 模式回到工作模式。適度的 DMN 和工作模式切換對生命有益。節目最後鼓勵聽眾分享,並預告下回再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