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少年看世界》

EP3-1#丹麥大美人魚爭議:藝術作品與社會互動


安徒生《海的女兒》與小美人魚像享譽國際,但它的姊妹們卻飽受爭議,德拉格爾大美人像就是這樣處在身體自主、樣板身材與男性凝視的疊加態下……

今(2025)年三月,丹麥皇宮與文化事務局決定,由雕塑家彼得貝克(Peter Bech)所創作的「大美人魚」像將不得再矗立於公共場所。《The Nordic Time》報導指出,官方認為此件雕塑品與 1910 年《小美人魚》所代表的文化遺產並不相容。《Dragør Nyt》則指出,此舉與堡壘的防禦結構有關。

〉批評與回應〈
「大美人魚」像受到各方批評,丹麥媒體人 Mathias Kryger 認為,它既醜陋又色情;Sorine Gotfredsen 則認為:「豎立一座雕像,描繪一個男人對女人應該是什麼樣子,不太可能促進女性對自己身體的接受。」

作者 Bech 指出,雕像只是等比例放大;Aminata Corr Thrane 則指出,雕像與同類相比「並沒有更裸露」,只是胸部可能較大,而他也提問:「莫非女人的胸部必須符合某種學術模型或大小才能在公共場所展出嗎?」

〉生活中理想外貌的塑造〈
Sorine Gotfredsen 的批評也適用於生活周圍的各種符碼。廣告上的模特與標語強調「白、瘦、年輕」,社群媒體充斥各種「美」照,甚至路邊的業務開始詢問路人是否有「皮膚或身材問題」,可見我們活在一個充滿樣板的世界中,容貌焦慮開始蔓延。

〉男性凝視下的女性〈
公共場所的裸體雕塑一直以來都是爭議的焦點,一名遊客參觀了裸體女性雕像 R-evolution 後在受訪時提到「我認為女人的身體並不像『自己的身體』那般取悅女人,所以看見那樣的身體,我對他的設計者是男人一點都不意外。」

〉藝術與性〈
裸體藝術一直都是炸彈,藝術家嘗試炸開社會的枷鎖,卻經常自陷漩渦之中。大美人魚與其他裸體雕塑經常因為其作者是男性而被懷疑,強調女性自主的訴求也因此略顯諷刺,女藝術家運用身體進行的行為藝術更容易獲得同情,但也同樣處在法律與風俗的灰色地帶。有的人認為這些藝術太過極端前衛,但新型態的藝術也正是透過它的極端與傳統拔河,才能回歸中道。

〉留言告訴我們吧〈
除了直接用美,你有看過其他用來傳遞理想身材或外貌的方式/概念嗎?
你有看過充滿男性凝視的作品嗎?有人認為可以用女性凝視來平衡,你怎麼看?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uewxc8021901xodj8mf9yw/comments


全文連結:
https://www.instagram.com/p/DNiFGcfN4l6/?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