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因感到委屈而愤怒,却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聊了聊心理学中的‘卡普曼戏剧三角理论’,拆解我们在人际互动中无意识扮演的受害者、迫害者与拯救者角色,学会跳出情绪陷阱~
02:50 迫害者:习惯性贬低与指责的“优越者”
04:23 受害者:深陷“无力感”与“都是他们害的”的被动承担者
07:03 拯救者:担心“你能力不行”为由,通过“帮助”来获得价值感与隐性控制
11:06 动态转换:每个人可能都会在三角色间切换的“内心大戏”
13:13 “周围的人会无意识的去接下角色”来维持三角循环?
17:40 破解三角循环的第一步是觉察。
20:42 划分责任边界:厘清“我该负责的到底是什么”,打破“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的拯救者模式
23:50 用“邀请”代替“强迫”:从“我来替你做”转变为“你需要我提供什么帮助吗?”
27:10 夺回主动权:从被动抱怨“你都不关心我”到主动表达“我希望你下次能提前跟我说”
31:40 破解情绪绑架:当感到“委屈、愤怒、同情心泛滥”时,先停下来问自己“这个指责(或帮助/抱怨)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
32:35 从“多管闲事”到有效帮助:用“如果你需要的话”让出主动权
33:48 用“我选择的”代替“我不得不”,打破受害者的“只能”与拯救者的“不得不”
35:28 “接受不完美,要允许别人犯错”
36:23 做“对自己负责,也允许别人对自己负责”的人
38:02 小结~
受害者并非“真的无助”,拯救者未给“真的帮助”,迫害者抱怨也非“真的合理”。愿你能在人际关系的舞台上,看清自己的角色,拿回人生的剧本,既温柔待人,也从容爱己。
BGM: Shots - Imagine Dragons, Broiler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September 8, 2025 at 11:00 AM UTC
- Length40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