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二议

三心二议

一档“严谨”的心理闲聊播客,三位心理咨询咨询师围坐,一起聊聊关系,聊聊自我,聊聊心理咨询~ 阿飞,职场gap中以及刚在起步的咨询师 大颖,主业为HR,兼职从事心理咨询 玉怡,一名全职从业快两年的心理咨询师

单集

  1. EP4.拒绝标签化,拆解你的 “讨好型人格”

    8月28日

    EP4.拒绝标签化,拆解你的 “讨好型人格”

    主题介绍 你是否也曾被贴上“讨好型人格”的标签,却说不清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我们频繁在社交媒体中看到这一词汇,是否想过——它为何如此轻易地引起共鸣? 本期节目从心理学视角温柔拆解“讨好”:它不是一种固化的缺陷,而是一种深刻的人际互动模式,背后藏着敏锐的共情力、维系关系的愿望,与不愿伤害他人的温柔。我们拒绝简单归类,带你重新理解“习惯性讨好”背后的真实需求与情感困境。 时间线 00:07-05:54“讨好型人格”并非一个心理学术语 05:55-09:31 本质是“人际模式”,而非不可改变的“人格” 09:33-13:54 难以说“不”:把他人的需求置于自己需求之上 14:33-16:15  讨好行为由对人际关系冲突与破裂的恐惧所驱动 16:17-21:38  自我需求的忽视会带来压抑、迷茫以及在关系中被压榨 22:10-24:52 过度关注他人的情绪,为何总觉该为他人情绪负责? 24:52-27:20 区分是讨好还是健康的利他:情境和角色的匹配 27:59-30:00 敏感的情感雷达 31:01-37:37“我都行”的背后:我们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37:40-42:20 讨好的另一面:代表拥有敏锐体会和照顾他人感受的能力 邮箱投稿 如果你们有想要分享的,或者想听我们聊的,欢迎私信或评论留言,也可以投稿至邮箱psy_3xin2yi@163.com 社交媒体 @阿飞的小红书@大颖的小红书@玉怡的小红书

    43 分钟
  2. EP3.工作到底有没有意义?聊聊那些有意义和无意义的时刻

    8月13日

    EP3.工作到底有没有意义?聊聊那些有意义和无意义的时刻

    主题介绍 你是否也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反复横跳?有时觉得努力工作毫无意义,只想放弃一切压力;又或者担心自己不够努力会被社会淘汰,拼命加班加点;抑或是常常质疑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否真的有价值,那些所谓的"工作意义感"到底是自我安慰还是真实存在?本期节目,我们从自身职业出发,探讨工作中的意义感——那些让我们觉得"值得"的瞬间,以及为什么我们的意义感逐渐消失了。 时间线 01:08-07:20  在工作中我们觉得“值得”的瞬间(作为心理咨询师、HR、产品经理) 07:42-09:40 工作中的“完整感”和“爽感” 10:20-15:20  意义感的本质:不止是情绪,更是价值观的契合 15:24-17:30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理解工作的意义 19:07-20:55 从动机理论理解意义感为何会消失 21:30-28:15 当工作中的意义感消失,我们经历了什么 28:16-33:52 意义感是如何变化、流动的 34:56-38:10 当无意义感来袭,我们能做些什么 本期涉及心理学概念: 1、内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 你做这件事是因为发自内心喜欢,觉得它有趣、有挑战性、能带来成就感或满足。2)外部动机: 你做这件事是为了得到外部的奖励或避免惩罚,比如金钱、表扬、分数、避免批评、完成任务。 内部动机通常能带来更深的意义感和持续的热情;而过度依赖外部动机,有时反而会削弱兴趣和内在满足感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邮箱投稿 如果你们有想要分享的,或者想听我们聊的,欢迎私信或评论留言,也可以投稿至邮箱psy_3xin2yi@163.com 社交媒体 @阿飞的小红书@大颖的小红书@玉怡的小红书

    39 分钟

关于

一档“严谨”的心理闲聊播客,三位心理咨询咨询师围坐,一起聊聊关系,聊聊自我,聊聊心理咨询~ 阿飞,职场gap中以及刚在起步的咨询师 大颖,主业为HR,兼职从事心理咨询 玉怡,一名全职从业快两年的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