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生活指南

悲观生活指南

这是一档探讨普通人生活、记录自我成长的播客。面对生命的有限、生活的庸碌以及残酷,我们也许束手无策、悲观懊恼,但依然努力寻找方向和力量。未来漫漫,道阻且长,我们能做的是对自己和世界保持真诚与开放。 两位主播是分别生活在美国和澳洲的好朋友,一边在法律行业出卖苦力,一边在探索一种更自由更有掌控感的生活方式。 新浪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wx听友群请添加:MoreThanAFarce

  1. 2일 전

    EP65 对话小玉|柔术里的女性经验:当力量有了更多形状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女性的身体总被认为是柔弱的、被观看被客体化的存在。在运动项目中,特别是对抗性运动,这种观念更是影响着女性参与和从事这些运动项目。 2025年8月24日,12位《悲观生活指南》的女性听友和我们一起在上海Tactics BJJ柔术馆小玉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柔术这项运动。和我们以往观念中需要爆发性和力量的对抗性运动不同,柔术利用人体身体的杠杆原理,可以实现以小搏大,即使是瘦弱的女性,依然可以通过学习柔术,逃脱控制,甚至可以控制比自己力量强壮的男性。 柔术体验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不断观察和感受自己与身体的关系,并思考我们要如何与自己就的身体对话,我们要建立与身体怎样的关系。当我们知道女性的身体并非仅仅是虚弱的存在和被观看的景观,我们好像就已经开始长出力量。而这力量像柔术一般,不只是蛮力,而是富有女性智慧与特色的更多元形状的力量。当女性开始掌控自己的身体,我们也将拥有面对自己、他人与世界的更多的底气。 柔术体验结束后,我们和小玉老师聊了聊她是如何从一名上班族转换身份成为一名柔术运动员并致力于在女性当中推广柔术运动。她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女性身体与柔术的竞技属性,她为何鼓励更多女性参与到柔术运动中,她自己的人生又是如何因柔术而改变。 ***以下为部分悲指听友在8月24日柔术体验活动之后分享的感受节选*** 全女班柔术的氛围特别好,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们能够非常轻松地和彼此建立联系,组成搭档练习。第一次体验柔术后,我感受到这项运动同时具备了我对趣味性和力量感的期待。不同于拳击等其他更具爆发性的运动,柔术更加强调身体的协调和动作的技巧。从小玉老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柔术知识和招式,也认识到了女性身体通过特定的方式和练习,也能够极大地放大自己的力量,在给自己安全感的同时,变得更加自信勇敢。——Quinn 从耳闻到实际接触,对一项没有体验过的项目有了实感。我个人接触过的需要碰撞的有拳击,但拳击现在在市场上的表现方式更偏一种“排解”的运动项目,需要有个人在旁边喊1234,按照既定程序来出拳等,如果需要真正派上用场,需要再往上学,“读硕读博”。而柔术“本科”就能教你能实际使用的技术,教你解题思路。就像活动刚开始的时候说到的,柔术更适合女性学习,通过身体架构和薄弱bug的学习,运用“术”来和力量强大的对手进行抗衡,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对更大一部分的事情有了面对的底气。——Bobo 符合期待,女性可以通过身体技巧来对抗力量,同时有很多同伴间身体接触的动作,来自女性的对抗互助很缓解压力和孤独,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友善,很欢乐的体验!——辰辰 解锁了一项新的运动,在运动中学习进攻和防御,让我有一种温和而又坚定的释放攻击性的感觉,作为初学者,会觉得大脑跟不上眼睛,总之,蛮好玩儿的。——吴棒棒 人体工学很有趣——大红 首次体验新手课程,运动强度比想象中的低,学会了如何安全滴摔跤,老师教得动作分解也很细致,在全女的环境中摔跤也摔得很安全开心!——Clover 小玉老师简介 2022年adcc trails 亚太地区预选赛冠军 2025 Ajp职业赛棕黑组gi nogi双冠 2025 lbjjf亚锦赛粽带组成人组冠军 女也赛事首个女子柔术比赛发起人女也品牌发起人 女也品牌发起人 小红书: TacticsBjj(42283470571) 体验柔术也可以在相关平台搜索TacticsBjj(位于上海市普陀区)  声音目录 3:30 柔术初体验:柔术是一项又练脑又身体的运动;知道自己可以利用柔术技巧以小搏大,我们收获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9:05 在男性主导的柔术领域(以及大多数领域中),本来人数就少的女性更难参与其中并获得成长,小玉希望让大家看到女性的技术、水平和潜力,也鼓励更多的女性参与进来,为女性争取更多的空间,获得良性循环 19:36 从用买奢侈品填补内心空虚的内卷白领到剪掉长发、戒掉医美一切以训练为主的柔术馆馆长,不再为了讨好男性而打扮自己,而是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内心的热爱与追求 26:46 我们应当接受女性和男性生理上的差异,但力量只是衡量一个人在这项运动中的水平和贡献的单一维度,女性可以在其他层面做得更多更好  33:57 面对小玉的人生选择,她如何面对渐行渐远的朋友和持有传统观念的家人,并搭建自己的支持系统 40:59 30岁算什么,60岁开始训练也可以拿黑带。请放弃总是用功用性竞争性结果性的心态做选择,年纪将不再是你开始任何运动或其他技能学习的禁锢 48:29 儿童与女性学习柔术:当“弱者”从身体出发——身体强壮了,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跟着更有 52:45 从隔着屏幕与世界互动到柔术垫上切身地与活生生的他人进行对抗又亲密的肢体接触,柔术是如何突破我们日常的边界,又如何教会我们去沟通彼此的边界 60:03 对抗性运动与日常的冲突:习“武”之后,我在生活中更倾向于“止戈” 60:07 尾声:找到你热爱的那件“小事”,从那里出发,在路上感受付出、投入与彼此支持的力量 联系悲指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1시간 10분
  2. 8월 11일

    EP63 那些曾让我们羞耻和自卑的种种

    二十几岁的年纪,我们曾有太多让自己感到羞耻和自卑的种种。我们小心翼翼地遮掩,生怕这些关乎自己的身体、性格、出身以及恋爱相关的种种被他人发现与关注。年轻时不知道自己是谁,那些他人和社会已经设立好的标准与规则套在自己的身上,任何难以完美契合的点都让我们如此的恐惧与不安,仿佛这些自己的特点会让自己的价值受到贬损。 如今三十多岁的我们回看这些让曾让我们感到如此不安的种种,感叹时代的变化与自我的成长。 感谢【 七 西 品 牌 】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本节目推荐的七西凉被,让人每晚都有种被冰奶皮包裹着入睡的感觉,摸上手是凉丝丝软糯的质感!!今年夏天要被它们硬控了!!!!触感太太太抓人啦!!!摸着滑溜软绵!!超清爽,盖在身上柔顺吸汗透气,汗包子和裸睡爱好者狂喜!冷柔双面设计,一面是凉丝丝的夏季专用面,另外一面是非常软糯的柔面。春秋盖软糯面,入夏翻个面就变凉被,春秋夏三季都能直接盖着睡无需再套被套。而且全都可以机洗,又好收纳,配色还好看!!!  另外需要他们家枕头优惠的听友们这次也可以关注一下,枕头是有科学分区的设计,更适合颈椎生理曲线,不会让你睡醒肩颈酸痛,落枕,实现翻身自由,可以快速进入深睡眠状态;独特的分码设计可以根据人体的身高体重,头围肩宽选择适合自己的睡眠枕,平时睡不好,肩颈不好的可以去了解看看。  【听友福利】  1、复制口令到 淘宝 49¥bEJK4SWuAsW¥ CZ0001/  或去淘店搜【 七 西 旗 舰 店  】向客服报暗号「悲观生活指南」领取比 大促 折扣还低的大额优惠!!  另外我们的听友还有特别惊喜 2.买双件凉被凉垫或者双件枕头还可以享受券后95折优惠 声音目录 Intro:能讲出来的便不再成为秘密,我们都有过那些旁人不从得知的深埋内心的羞耻与自卑 1:44 克服带货羞耻,大方推荐优秀的产品:七西森睡沁凉被——像面膜一样冰凉的凉面、像棉花一般的柔面、可水洗、价格好、材料安全,如果你正在准备升级自己的被子或为刚搬家的朋友选购礼物,希望可以支持七西,也支持悲指。 6:30 女性的身体羞耻:胸小、没能长成瓜子脸、体毛重、腿粗手臂粗......我们都曾因某个由男性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而感到自卑。如今,我们羡慕那些可以自由露出腋毛的年轻女孩, 也感谢自己对身体又了更多超越审美的功能性视角。 18:46 性格羞耻:作为播客主播却对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些自卑;一个觉得自己在情绪的表达方面不够优雅社恐,另一个却觉得自己在社交场合过度回避冲突反而成为一个情绪化爱爆发的人;还有自己内心总是不敢让外界发现隐藏得极好的关于自己对社交的压力。想成为一个“镇定且自信”的人,不再持续地向外界自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5:05 关于恋爱的羞耻:恋爱很晚=我没有价值?10年前用约会软件约会,我成了一个不敢公开约会生活的“脱轨”的人。我的隐形恋爱脑——女性主义的意识与现实生活的冲突,我为自己感到羞耻,也知道自己面临的冲突也是结构的冲突。 60:12 出身羞耻:我曾经不想说自己的家乡是哪里;我对自己来自农村感到自卑。在虚荣之下,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稳定的内核,总感觉到巨大的不安全感,仿佛任何自己身上的标签都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联系悲指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1시간 33분
  3. 7월 27일

    EP62 允许自己偏离,也是一种自由

    如果将人生视为一张没有“撤回键”的答题卡。我们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每一个判断,要用“对”的方式走出一条“顺”的路。但真的有那么多绝对的对与错吗?选择一旦不符合期待,是否就意味着失败?“错”,是否只是通往别的路径的入口,而非失败的标签? 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传统教育对我们的训导,我们讨论了选择背后的恐惧、原生家庭的影响、社会文化对失败的定义,也分享了如何通过现实准备,比如建立试错基金、配置医疗保险、快返年金等,让自己在心理层面和现实层面都能更有底气去“试一下”。如果你也正处在生活的某个岔路口,希望这期节目能带给你一点力量和陪伴。 如果大家对本期节目提及的任何险种感兴趣,想了解如何配置保险,可以点击下面的咨询链接免费预约专业的保险顾问,他们会根据你的需求量身定制保险方案及详细沟通。 此次的顾问均来自美股上市保险经纪平台—慧择,成立19年以来服务过很多客户,我们很认可他们“中立客观、为用户着想”的定位,这次与慧择的整个交流过程也得很愉快,是悲观生活指南严选的合作伙伴。 预约顾问后不单单是本次咨询,后续有任何保险问题、需要协助理赔等,都可以找他们来服务,大家可以放心、安心预约或者投保。 点击立即预约顾问咨询:https://market.qixin18.com/bgs1106095/reservation?entrance=1021&activityKey=bURZFv&type=1&createTime=1753067870113 如果觉得一上来就预约顾问做方案有点慌,打算先了解看看,也可以先添加慧择保险小助理的微信(id:baoxianxzl),和她先聊聊基础的情况和需求,报暗号「悲观生活指南」就行啦~ 时间目录 01:28|为什么想聊这个话题:从裸辞开始,试错的勇气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忐忑与纠结。 03:30|面对选择,你是灾难化想象派,还是觉得“选哪个都行”的纠结派?我们性格的不同,如何影响对错感知? 06:59|为什么有些人更害怕失败?从童年的经历到成长环境,那些看不见的“最坏设想”是怎么影响我们决策的? 15:16|容错率,影响着我们能拥有多宽广的人生选择和体验。那,如何提升它? 16:08|是不是我们太把“每一步”都当成人生关键点了?从中国社会的文化设定聊起,为什么我们那么怕“错一步就完了”? 21:47|一边是疯狂考公找确定性,一边是裸辞创业当数字游民,为什么在当下,极端选择越来越多? 28:39|30多岁裸辞到底比20多岁更有底气,还是代价更大?聊聊年龄、经济与试错的现实边界。 32:15|那些被成功光环包装的行为,是否其实只是“事后合理化”和牵强的归因。如果没有被社会认可的“成功”,我们的选择是不是就被定义成“错误”? 46:41|当失败真的发生,我们该如何重建信心?如何不被结果打倒,而是从中看到意义? 52:30|除了心理建设,还有什么能支撑容错?我们谈谈很实际的事:保险、健康、财务预案。 1:01:00|裸辞后生活方式要不要剧烈改变?提前建立“试错基金”,可能是更稳妥的做法。 1:05:58|有没有一种方法,让你即使没有收入,也能感受到“持续的现金流”?快返年金险是什么? 1:11:02|我们都曾以为自己完了,但时间真的会带走那些难捱的时刻——人生没有那么容易完蛋。 联系我们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xhs:@Aeropm)

    1시간 14분
  4. 7월 17일

    EP61 看到自己与他人的边界,才能彼此靠近

    你自认为是个边界感重的人吗?你是否感受到周围人很重的边界?这一期我们聊了聊自己对边界感的理解和经验,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边界是靠情绪塑造的,而我们对自身情绪无法全然的接纳、因为女性身份对拒绝这件事情的灾难化想象,都让我们很难坦然地表达自己的边界。边界必然是有形的,而有形必然有棱和角。再具体地说,我们必须先确立自我,才能坚守自己的边界。 我们也在讨论中意识到边界不只是冷酷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只有明确地知道他人的边界,清楚他人有拒绝我们进入TA领地的权利,我们才能真正地靠近对方,才能收获亲密与连结。 声音目录 2:00 一体两面的边界感:因为不会拒绝他人,我感到自己的边界很难维系;我对他人的边界很敏感,一旦察觉到他人的边界,我便会远离他人 8:00 边界是靠我们不舒适的感受才能分辨出来的 12:00 边界感重并非仅仅与实际的边界相关,而更多来自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边界 23:30 女性为何更难表达愤怒与需求、为何女性倾向于将表达愤怒的结果灾难化?不被鼓励的女性情绪和疯女人的恶性循环  30:06 你在意的点不一定是别人的点,提前告知他人自己在意的是什么可以避免很多冲突的爆发;表达一定要具体、因人而异、将表达需求与他人的接收看成协商的过程 41:02 知道对方有权利和能力表达边界被触碰后的拒绝,才能让我们彼此更放心地靠近彼此、建立关系,我们要知道对方拒绝我们的是TA的边界,而不是对我们自我价值的根本贬低 49:19 我们更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忘记对方是个有边界感的独立的人,有时会把对方当成和自己绝对一致的“工具”或来抚慰自己与外界世界互动产生的感受的“救赎者” 54:00 跳脱出亲密关系,在社会层面,互联网在我们之间创造了一种亲密的假象,我们对他人有更多同质化的预设,因而在他人展现自我边界的时刻感到更多的不适 联系悲指 小红书: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听友群入口)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 (xhs: Aeropm)

    1시간 3분
  5. 6월 25일

    EP60 AI助手——别让它的完美偷走我们的棱角

    在这个AI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的创作开始借助算法优化,我们的情绪也开始向智能体倾诉。它高效、便捷、不评判——似乎成为了理解我们的理想对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时常感到困惑:AI讲着完美精确的语言,却难以承载我们最想凸显的自我色彩,我们渴望的理解,真的可以从一个程序化的回应中获得吗? 这一期,我们聊了聊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创作、情感倾诉乃至与他人的连接中使用AI的体会。我们探讨了它带来的启发与局限,也尝试辨认:在技术加速包裹我们的当下,什么才是人类不可替代的部分?或许,正是那些带着温度的艰难创作、带着歧义的笨拙表达、带着摩擦的人际关系,以及带着真诚的身体感知,才是我们所讲的“真正的人味儿”。 【声音目录】 1:21 尝试在创作活动中借助AI获取灵感或辅助优化作品,但结果差强人意,个性化的表达被磨为爆款网文的呈现方式 12:32 为更好满足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AI需要被深入训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也需要投入时间精力逐渐建立信任和默契 21:13 智能体模拟特定人物,让我们能与“远方”或“逝去”的人对话,抒发情感、延续联结,也不失为一种心理疗愈的途径 25:01 AI成为了我疏解情绪、寻找心理慰藉的重要工具,可同时我也感到一丝被技术和算法看穿内心的恐惧,AI所讲的难道一定更可信、更接近真相吗? 30:40 AI借助大数据和算法往往输出高度共识化的内容,倾向复刻大众语境,在信息洪流中加固了主流叙事内容的回音壁。 38:25 AI提供了一个无评判的空间,让我们得以坦然倾诉那些难以启齿的情感,但AI的接纳和肯定终究是程序化的 47:08心理咨询一定程度上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中的矛盾,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来自真实个体的理解与确认,而并非来自AI的冰冷算法 54:05 我们用过多的理论武装自己,往往在真实人际关系中越发敏感疏离,不愿磨合或彼此付出,而AI的“情绪真空”成了令人沉溺的避风港 1:03:48 在AI时代,我们更该思考哪些能力无法被取代——或许正是那些看似“务虚”的能力,如独立思考、价值判断与有温度的创造力,才真正属于人类 1:07:49 当我们更多参与身体表达,才意识到语言与思想常被流行话语内容所左右,而身体反应却更真实、直接,不易被操控 1:11:55 听听AI自己对“如何减少AI味儿”的有趣回答 【联系我们】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小红书@Wei_悲指)、Michelle

    1시간 13분
  6. 6월 25일

    EP59 失眠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失眠一个月后,线上问诊希望可以获得医生治疗失眠药方的Michelle却被医生问诊中回复的一句话所治愈——“失眠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屏幕主宰时间的当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难以依照自然的昼夜节律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信息的爆炸和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失眠产生的后果让我们将其不断灾难化,因此产生的焦虑又进一步让我们难以入睡。 这一期我们从造成失眠的原因出发(存在主义的死亡焦虑、被现代生活剥夺自我的打工人、消费主义的加持等),探寻睡眠与我们的关系。进而讨论到为什么接受失眠、允许失眠或许才是自然入睡的良方。就如其他吞噬我们的情绪一样,我们越不允许某种结果发生,它越有可能将我们控制。此外,我们也讨论了睡前的自我时间(me time)和为自我充电的活动之间的区别、对冥想的疑问、找存在感的方式以及对“接纳/允许”的讨论。 声音目录 3:03 失眠一个月后,我去找医生开安眠药,医生的一段话却让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7:43 睡前的大脑像一块白色的画布,终于没有待定任务要处理时,白天未充分处理的情绪、其他与11:59 白天的任务无关的思维都涌现出来;白天被工作和事务不断挤压的自我,在晚上更需要一个和自己相处的“me time” 18:47 “Me time”要如何定义?为什么即使下班的时间做了自己感兴趣甚至热爱的事情,依然会在睡前思绪万千? 23:41 我们因睡眠产生的焦虑也许与死亡相关的存在焦虑相关,而在睡前发朋友圈或许是为了找到某种存在感。冥想是帮助我们找回“存在感”对抗存在焦虑的方式,但我们在尝试各种类型的冥想之后产生了诸多疑问 30:41 消费主义对失眠后果的灾难化描述、现代人生活本身造就的睡眠障碍加剧了现代人对失眠的恐惧,而失眠的空就又反过来进一步让睡眠状况恶化。我们能否对已经发生的“不完美”进行有效的应对并接受自己的情况,认知层面的叙事选择或许深刻影响着我们与睡眠的关系 38:09 “平常心”的重要性——越重视一件事情越容易出差错。对睡眠的过渡重视与拖延症、完美主义和自我攻击的关系  44:14 失眠让我们感到失控,而睡眠反而需要放掉控制,顺应当下 55:18 接受失眠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需要沉浸在其中,甚至是某种下坠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xhs:Wei_悲指)、Michelle

    1시간 3분
  7. 5월 8일

    SP4 间歇性指摘他人,持续性自我反思

    在经历了十年断断续续的打工生活之后,我们最近又又又一次双双选择了裸辞,跳出熟悉的轨道,投入到一场全新的生活实验中。在这种不确定中探索,我们意外地与那个久违的自己更近了一些。我们开始察觉,那些习以为常的看问题方式,那些与人互动时不自觉的姿态,背后似乎藏着我们长期忽略的思维惯性与情绪动机。惰于对细节的探究和思索、对深入钻研的畏惧、在人群中不自知的“傲慢”、对网络上刻意造作表达的抗拒,都成为了这趟旅程中不可回避的镜子。于是我们想要追问:这些模式从何而来?我们是该挣脱它们,还是窥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与之和解? 【声音目录】 1:51 Michelle发现之前在上班时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无法适应创业节奏。打工时自己似乎习惯于寻找临时解决方案,而创业需要更多的长期主义态度、自主行动和钻研精神 7:36 追求效率、抓大放小,会丧失对细节的打磨,但时常被细节带走,难以掌控整体节奏,也会产生拖延的问题。两种行为习惯其实都有其优势、代价以及多面的影响 15:46 凡事总倾向于寻求临时方案所造成的冒充者综合症感受,也许会因为做事阶段的不同、目标不同而得到缓解,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应当前阶段的优先次序,且不放弃长期深度学习的目标 18:50 Wei意识到自己身上也有“傲慢”的一面。那些习惯将深奥的哲学概念、复杂的社会学理论挂在嘴边,操着脱离普通人生活口吻的播客,为何让一些听众感到不适 23:11 在UGC时代,高级复杂的学术词语和理论概念越发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它们,如此泛化地使用,是否也削弱了其严肃性和含义 26:24 播客创作及日常生活中使用那些深奥复杂的用语,也是当下无意识地寻求身份认同、确立自我的方式 29:03 轻易用高级深奥的理论词汇概括或解释现实生活的复杂问题,让很多人对生活本身采取过于戒备的态度,抗拒对这些问题的亲身体验,从而限制了他们真正投身生活 30:24 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有他们自己探索世界和真实生活的方式和潮流,有属于自己时代的议题和矛盾需要经历和体验,他们不是不再经历,而是拥有新的经历,或者在以新的方式和时间节奏在经历 37:40 自称“过来人”的我们,面对更年轻一代的表达,感受是矛盾的,不理解的背后掩藏着羡慕、嫉妒等复杂心态;而年轻人的青涩、莽撞往往是推动很多改变发生的力量 43:24 网络博主发布的那些看似“轻松随意”、“自然、不加修饰”的内容和形象,隐约又让我们感到刻意、不真实。这些表面的“不刻意”是由极其用力的“刻意营造”所实现。 46:30 无论刻意或不刻意、表达或不表达,以及如何表达,并无高下之分,都是为了树立自我形象、确立自我价值,甚至是对抗某种存在主义焦虑,所以不必做过多评判 【联系我们】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163.com 主播:Wei(小红书@Wei_悲指)、Michelle

    51분

평가 및 리뷰

4.5
최고 5점
22개의 평가

소개

这是一档探讨普通人生活、记录自我成长的播客。面对生命的有限、生活的庸碌以及残酷,我们也许束手无策、悲观懊恼,但依然努力寻找方向和力量。未来漫漫,道阻且长,我们能做的是对自己和世界保持真诚与开放。 两位主播是分别生活在美国和澳洲的好朋友,一边在法律行业出卖苦力,一边在探索一种更自由更有掌控感的生活方式。 新浪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wx听友群请添加:MoreThanAFarce

좋아할 만한 다른 항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