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3|爛漫活出自己的植物學家。《「花與我的半生記」及「我與植物的爛漫誌:牧野富太郎」》

范欽慧的自然書房

著作 :《花與我的半生記」及「我與植物的爛漫誌:牧野富太郎」》

專訪 : 張東君(臺灣動物學家、科普作家)

我問東東為什麼牧野富太郎很「爛漫」?什麼是「爛漫」精神?今天所介紹的這位「日本植物學之父」,讓我好奇的是他的成長背景,以及他一輩子對植物所懷抱的熱情及生命源動力。正如他在95歲時仍自述心境為:「縱然外貌如老翁,心情總是花正盛。」

張東君是這兩本書的翻譯。身為動物學家及科普作家,東東的著作也十分精彩,但是我們今天不是在講自然科學,反而是從當年日本自然科學的學術環境,來了解這位植物學者的心路歷程。

牧野富太郎出生於1862-1957,歷經日本最關鍵的明治維新的年代。從町人的私塾學習認字到小學輟學,靠著自學投身於植物採集工作,還自行興辦「植物學雜誌」,直到31歲才成為東京帝大理科大學助手,34歲(1896年)到台灣待了一個多月,在臺北、新竹兩地採集植物。50歲當上講師,65歲才被授予理學博士學位。77歲才從東大講師卸任,而後一直出書到94歲,也就是臨死前還在創作,並持續準備成立牧野標本纪念館,一輩子鍾情做植物硏究,自嘲是「與植物殉情」,又說「若沒有植物,這世界會多麼寂寞。」

我在這裡想起了多年前,台中自然科博館的楊宗愈博士,曾經在俄羅斯博物館找到了151份由矢野勢吉郎在台灣採集的植物標本,時間正是1896年到1897年。我猜想應該跟牧野富太郎有關,加上俄羅斯植物學家馬克西莫維奇(K.J.Maximovicz)於1891年過逝,當時牧野富太郎及東大硏究室所採集的植物都是由他來協助鑒定,所以這批植物標本在1897年就被帶去俄羅斯,卻沒有機會被研究,直到幾年前才被台灣的植物學家所發現。

牧野富太郎生長在土佐(四國)的佐川町,20年前我曾經去過四國,讀了這本書之後,又給了我想要重返四國的理由,更有趣的是,牧野富太郎筆下的植物群像,讓我回到自己的花園,更細緻的去觀察那些陪伴我的花花草草,也想效仿俳句來上一段:「坐忘有情園囿,朝夕草木相伴。」

請千萬別錯過了由張東君老師來跟我們介紹這兩本由牧野富太郎所寫的書「花與我的半生記」及「我與植物的爛漫誌:牧野富太郎」。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