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來賓|
黃玉晴(四縣客)
【客語比例:🌕🌕🌕🌕🌑】
|成就 玉晴 之路|
00:42 ►黃玉晴老師是全國客家教師協會的秘書長,同時也是領隊導遊,因為成長過程中接觸很多縣市的客家,所以在寫碩論時特別針對客家認同來做研究。
玉晴老師成長過程中待過桃園、萬巒、玉里...還有好多好多!
04:05 ►大學過後就離開家鄉的玉晴老師,在2025年6月在家鄉玉里有辦了一場活動,就是在呈現兒時記憶的樣貌...提到了秀姑巒溪有分東跟西,西邊是客人城;東邊是竹苗移居的居多。
之前在雲林教書的玉晴老師,也曾把雲林詔安客文化搬到玉里給東部的鄉親來相互了解,今年則是辦理了「台中大埔客家老生活特展」即日起至6/29(日),於花蓮縣玉里鎮客家生活館展出。
https://www.hakkatv.org.tw/news-detail/1749292263762846
07:52 ►大學過後便一直待在台南的玉晴老師,為拓展不同的客家,去到了雲林教課,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通識課時,帶著學生出遊去認識詔安客,原想著先向參訪處的負責人打招呼,結果卻變成辦桌招待他們!這濃濃的人情味讓後來要選課的學生都會先問過她,還有沒有這樣的活動。
說到走讀,玉晴老師如果回到那天,想回到學生時期2005年4月10日,因修了宗教人類學而從老師口中得知的媽祖遶境一事。
14:17 ►有關走讀,2024年曾辦在台中東勢、2025年辦在花蓮玉里,但要說有沒有固定多久辦一次,這不一定。玉晴老師他也會結合生活,像是之前盛行的《茶金》、《斯卡羅》都有去故事背景的地方實際走讀。
18:48 ►玉晴老師也有海外交流經驗,包括世界客家大會與大紐約客家等...2024年在溫哥華分享了《客家傳承的抉擇-以台灣與東南亞為例》,與他自己的族群認同研究有關,這是一個現代要面對的問題,祖父輩是客家人,但過了兩三代之後,他的認同會是什麼樣的呢?
25:16 ►提到<成大客家社>,玉晴老師起初是希望有個空間能讓大家聚在一起探討客家、說客語,但沒想到越聚越多人,而且還有畢業的學生將所學回到家鄉串連地方,這是一個很棒的回饋!
29:32 ►前面玉晴老師有提到,預計明年2026年會去美國,而現階段也想努力推動剩餘三腔(四縣、海陸、饒平)的走讀活動!
|玉晴 心內話|
30:52 ►回到那一天,玉晴老師想回到2005年那次的白沙屯媽祖遶境,說到媽祖,他從小可以說是吃海鮮長大的「海客」喔!從小拜的是「媽祖婆」,並非大家熟知的三山國王。
那時從朝天宮開始跟著出發,因為完全沒有網路GPS可以查媽祖走到哪了,人數也才幾千人而已,所以可以很靠近神轎~近年來因為網路傳播等迅速發展,2025年增加到了30萬人次!
玉晴老師分享,慈悲的媽祖婆最喜愛小孩,遇到兒童總會為他們停駐祈福。
41:06 ►如果回到那一天!第一次跟媽祖,玉晴老師會騎腳踏車跟!!!因為路徑沒有固定,根本跟不上~
|玉晴 座右銘|
43:10 ►無慾則剛。--黃玉晴
有時候不堅持,反而會有機會。
44:10 ►因參與了白沙屯媽祖,特別分享當時跟轎班時聽到的歌曲:豪記大合唱的<媽祖出巡>。
|工商廣告|
阿郡持續在募集大家的心裡話唷!
『如果回到那一天...我想對你說...』
歡迎踴躍投稿!說不定下一集就能聽到用客語來傳達的心裡話囉!
https://reurl.cc/xvgyx5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Информация
- Подкаст
- Канал
- ЧастотаЕженедельно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19 июня 2025 г. в 10:15 UTC
- Сезон1
- Выпуск78
- ОграниченияБез ненормативной лексик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