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夯什麼

王文岳, 詹凌瑀,Rti

東南亞夯什麼?! 台灣與東南亞國家,有超乎你想像的連結。 這是央廣與今日新聞NowNews合作製播的Podcast節目,帶你一起重新理解東南亞。 最潮、最夯、你最需要知道的東南亞時事話題與人事物,都在「東南亞夯什麼」! 每週六更新一集。 【公告:Rti央廣重新建置新官網以及App,目前正值新舊網站資料轉換階段,這段期間節目更新稍有延誤,若造成您使用上的不便,請見諒。歡迎使用央廣官網收聽。】 🌟🌟Podcast收聽連結🌟🌟 Apple 、Spotify、SoundOn 與我們交流👉👉節目專屬信箱:sea@rti.org.tw  

  1. 5일 전

    EP96流離、遷移與認同:台灣被遺忘的緬甸華人史

    主持人: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副教授) 來賓:郭萍芬/新住民人權協會常務理事與新北市新住民媽媽故事團團長 台灣的社會所熟知的緬甸華人論述最著名應屬經過大眾傳媒討論的泰緬孤軍,但生活在台灣的緬甸華人還有一群來自下緬甸的華人,經歷一樣的大歷史,但有與孤軍完全不同的遷移路線與生命史。以郭萍芬女士的家族為例,她出生於緬甸仰光唐人街,為下緬甸華人第三代,家族原籍福建龍岩,歷經三次遷徙方落腳緬甸,經歷戰亂、動盪與求生存的艱辛歷程。家族首次遷徙為清末民初之際,因貧困與生計考量離鄉背井南下謀生,第二次為日治時期避戰逃難所迫,第三次則為戰後政局不穩再度移動,最終在仰光唐人街扎根。1960年代緬甸軍政府推行國有化政策、廢除華校,並爆發「6.26排華事件」,迫使華人二次遷徙至台灣等地。郭萍芬女士在華人社區成長的經歷,使她在童年經歷緬甸排華風暴,親眼目睹族群緊張與國族認同間的矛盾,為了追憶這段下緬甸華人的歷史與家族情感,近年她透過訪談長輩與實地田野調查,重新梳理華人在下緬甸的遷徙歷程,從而也觀察到緬甸華人在中國人、緬甸華人、台灣華僑之間的文化認同與身份變遷。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萍芬姊來分享她的家族史。 本集重點: 1. 何謂下緬甸華人?在緬甸生活的日常中,華人如何感受自己的身分認同? 2. 郭萍芬女士家族多次福建龍岩遷往緬甸的原因與過程,具體路線,途中遭遇哪些生存危機?這些經歷如何影響家族對『家園』的定義?。 3. 1967年「6.26排華事件」期間,您的家庭如何保護生計與人身安全?是否因此改變語言使用或文化實踐方式? 4. 再遷移決策關鍵:選擇台灣而非東南亞其他地區再遷移的考量為何?台灣的僑生政策如何實際協助您適應新環境? 5. 中國崛起初期曾促使緬華公開文化身份,但近年緬甸反中情緒高漲,您如何調整『華人性』展演策略? 6. 文化傳承挑戰:在緬甸華文教育斷層與台灣政策收緊雙重限制下,您認為哪些文化實踐最可能被新生代保留?哪些正面臨消亡?」 🔽收聽平台🔽 Apple  https://reurl.cc/orb3Ll Spotify  https://reurl.cc/rrbV8b SoundOn  https://reurl.cc/WRYo3O ✉️與我們互動✉️ 寫信來吧 sea@rti.org.tw

  2. 7월 19일

    EP94台灣也能見到馬來文化:南方節奏馬來手鼓團的多元文化展演

    主持人: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來賓:馬曉帆/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碩士 「南方節奏馬來手鼓團」是臺灣少數以馬來手鼓為核心的音樂團體,致力於保存與推廣源自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傳統手鼓文化。馬來手鼓(Rebana)源於伊斯蘭文化,廣泛應用於宗教儀式與社區慶典,擁有強烈節奏性與集體演奏特質。南方節奏透過跨文化交流與本土創意,融合舞蹈、吟唱與多元表演藝術,形成獨特的展演風格。團隊成員來自多元背景,涵蓋音樂人、舞者與文化推廣者,共同推動鼓藝教育與文化展演。然而,在推廣過程中也面臨文化陌生感、資源不足與市場接受度等挑戰。為深入了解南方節奏的組織運作與文化傳播策略,特訂本訪綱,探討其表演風貌、教育推廣模式以及未來發展願景。 本集重點:  1.    馬來手鼓在臺灣文化環境中的角色與定位? 2.    南方節奏馬來手鼓團在展演形式與內容上的特色與創新。 3.    南方節奏在推廣馬來手鼓時,有哪些具體策略與經驗? 4.    推動馬來手鼓文化在臺灣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團隊如何因應這些挑戰?台灣社會如何更深入地瞭解馬來文化? 🔽收聽平台🔽 Apple  https://reurl.cc/orb3Ll Spotify  https://reurl.cc/rrbV8b SoundOn  https://reurl.cc/WRYo3O ✉️與我們互動✉️ 寫信來吧 sea@rti.org.tw

  3. 7월 5일

    EP92 變天、跳黨、喜來登?解析近年馬來西亞的政治變動

    主持人: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副教授 來賓:劉哲偉/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政治系助理教授 自2020年「喜來登政變」以來,馬來西亞政壇劇烈動盪,數次政權更替皆非經由大選,而是透過國會議員跳黨、撤換支持等政治操作完成,引發民眾對民主正當性與政黨穩定性的質疑。在這場政變中,議員「跳槽」直接顛覆了2018年大選的民意結果,成為馬來西亞政治信任危機的象徵。針對此現象,劉哲偉博士長期研究政黨制度與政治改革,曾深入分析並倡議「反跳黨法案」,他認為跳黨問題背後不只是個人道德問題,而與政黨制度設計與憲政結構密切相關。本集,我們邀請對於馬來西亞政黨政治與政黨體系有深度體驗與研究的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的政治系助理教授劉哲偉博士,透過他個人專業的觀察,來分享他對喜來登政變後的政局變化的看法,剖析跳黨現象的制度根源,以及思考反跳黨法案的意義與挑戰。 🔽本集重點🔽 📍近年馬來西亞政治發展的簡介 📍什麼是「喜來登政變」?喜來登政變對於馬來西亞民主制度的衝擊? 📍馬來西亞跳黨文化的成因,此與政黨體系的制度漏洞還是個人選擇還? 📍當前版本的反跳黨法案的內容是否足以遏止政壇不穩?是否存在灰色空間? 📍以當前馬來西亞政治生態,如何在保障選民意志與議員自由之間取得平衡?未來馬來西亞需要的制度改革與政治文化重建? 🔽收聽平台🔽 Apple  https://reurl.cc/orb3Ll Spotify  https://reurl.cc/rrbV8b SoundOn  https://reurl.cc/WRYo3O ✉️與我們互動✉️ 寫信來吧 sea@rti.org.tw

  4. 6월 21일

    EP90 巫裔、華裔與印度裔,族群真的決定了政治立場嗎?馬來西亞的族群與政治

    主持人: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副教授) 來賓:劉哲偉/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政治系助理教授) 劉哲偉博士是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的政治系助理教授,擁有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博士學位。他長期關注馬來西亞的族群政治、宗教與公共政策,其研究與專欄時常挑戰主流論述。他在《The Malaysia Insight》的「劉哲偉專欄」中,曾以〈你意想不到的大馬國際伊斯蘭大學〉一文,道出他作為華裔學者在穆斯林為主的教育環境中的反思。他曾是瑪拉初級理科學院(Maktab Rendah Sains MARA, MRSM)的唯一華裔學生,這段經歷深刻影響他對馬來西亞多元文化共處的理解。他的博士論文則質疑「族群與宗教決定政治選擇」的既有框架,提出更具結構與歷史視野的解釋。本集,我們邀請對於馬來西亞族群、政治與文化有深度體驗與研究的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的政治系助理教授劉哲偉博士,透過他親身的經歷與成長背景來分享他的學術歷程與對馬來西亞族群政治的洞察。 🔽本集重點🔽 🔍族群之外的政治選擇:何以族群與宗教不是決定馬來西亞選民行為的核心因素? 🔍身分認同與跨文化經驗:作為瑪拉初級理科學院(Maktab Rendah Sains MARA, MRSM)唯一華裔學生,這段經歷如何形塑劉哲偉博士對於族群共處與教育政策的看法? 🔍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求學經歷,如何重構對於馬來西亞政治的理解? 🔍劉哲偉博士在國際伊斯蘭大學任教,身為非穆斯林華裔學者,如何看待IIUM的宗教與知識交會? 🔍如果未來馬來西亞要跳脫「族群投票」迷思,馬來西亞需要什麼樣的制度與文化轉型? 🔽收聽平台🔽 Apple  https://reurl.cc/orb3Ll Spotify  https://reurl.cc/rrbV8b SoundOn  https://reurl.cc/WRYo3O ✉️與我們互動✉️ 寫信來吧 sea@rti.org.tw

평가 및 리뷰

5
최고 5점
2개의 평가

소개

東南亞夯什麼?! 台灣與東南亞國家,有超乎你想像的連結。 這是央廣與今日新聞NowNews合作製播的Podcast節目,帶你一起重新理解東南亞。 最潮、最夯、你最需要知道的東南亞時事話題與人事物,都在「東南亞夯什麼」! 每週六更新一集。 【公告:Rti央廣重新建置新官網以及App,目前正值新舊網站資料轉換階段,這段期間節目更新稍有延誤,若造成您使用上的不便,請見諒。歡迎使用央廣官網收聽。】 🌟🌟Podcast收聽連結🌟🌟 Apple 、Spotify、SoundOn 與我們交流👉👉節目專屬信箱:sea@rti.org.tw  

좋아할 만한 다른 항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