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

EP89|原客知識體系建構之比較

知識體系是族群文化運動最幽微深刻之處,族群人士據此論述文化的內在特質,並用以區別其他人群。

客家知識體系的建構涉及一般漢人知識體系之共通性,以及學術研究者與社會實踐者之間的歧異,所以相當困難。

節目日誌:

1'00" 知識體系在客家基本法中已明確訂定,但關於什麼是客家知識體系卻不易定義。

5'00" 以廟宇為例,從建廟到儀式,有一整套的知識體系,使得信仰文化得以運作。又例如醫學方面,有西醫有中醫,就是不同的知識體系。

12'30" 知識體系可以包含文化知識、生態知識及社會結構等三大面向。知識體系的建構涉及普同的知識體系與在地知識體系,二者相關處也不完全相同;原住民族的文化與當代西方為主所形成的知識體系有較大的距離,於是比較容易興起知識體系的論述。

21'50" 台灣近三十年來,非常多不同學科的研究者投入,也有不少研究成果。

26'10" 從客家研究、客家學到客家知識體系,其範圍不斷加深加廣,但並未解決客家知識體系的定義問題。在知識體系的建構方面,實踐的知識與學院的知識有落差,一者學科取向,一者實踐取向。

39'10" 在原住民族委員會支持下,各族執行「建構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110年—114年)」,陸續完成知識體系之建構計畫,而其形式可以用圓餅圖表示,類似某種百科全書。客家知識體系則涉及與一般漢文化相同或相似的部份太多,所以難以仿照原住民族的計畫完成。

47'10" 知識體系是動態的,包含族群互動以及當代變遷;另外,學術工作者與社會實踐者之間要相互了解與密切合作。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