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episodes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於2006年回家擔任全職奶爸,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分享幸福的心法與技法,透過「正念同在、正心療癒、正言溝通、正向行動、幸福教養、實驗教育」,陪伴大家拼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拼圖!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趙介亭-綠豆爸

    • Kids & Family
    • 5.0 • 1 Rating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於2006年回家擔任全職奶爸,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分享幸福的心法與技法,透過「正念同在、正心療癒、正言溝通、正向行動、幸福教養、實驗教育」,陪伴大家拼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拼圖!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綠豆爸幸福聊天室】關於手機成癮的那件事

    【綠豆爸幸福聊天室】關於手機成癮的那件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如果睡得飽
    誰還需要每天喝咖啡?
    如果愛得夠
    誰還需要沉溺在手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41 min
    EP15【正念同在】和孩子一起練習正念|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EP15【正念同在】和孩子一起練習正念|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一我們要分享的幸福拼圖是「正念同在」。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和孩子一起練習正念」,我會分享三個親子的正念練習,你可以跟孩子一起進行喔!
    ▍親子呼吸觀察
    第一個分享的親子正念練習是「呼吸觀察」。
    對於孩子來講,他比較難像大人可以透過想像、透過專注,來聚焦在自己呼吸的氣息進出,所以我們就可以搭配一些外在的輔助,像我們的「手」,其實就是很好的呼吸觀察的輔助工具。
    如果親子想要一起來觀察我們的呼吸,我們可以伸出自己的手掌,把手掌比成「5」,這時候我們會看到有五根手指頭。
    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伸出他的「食指」,他的食指可以先放在我們的大拇指的指尖,從大拇指要移動往食指的方向,順著滑下去就會滑到拇指跟食指中間的凹槽。
    當我們「往下滑」的時候,就代表的是我們呼吸的「呼」,也就是吐氣;
    當我們從凹槽「往上」要再滑到食指的頂端,這個往上的過程就是「吸」:吸氣。
    所以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他可以覺察自己的呼吸,同時讓他的食指,在我們的手掌的五根指頭來做移動,然後我們也可以跟著他一起呼吸。
    當然第一次嘗試,可能孩子的呼吸節奏會比較混亂,或者他會覺得好好玩喔!那我要滑快一點!
    這時候我們可以跟他說:「這樣子爸爸媽媽,會喘不過氣來,要請孩子稍微慢一點的正常呼吸。」所以我們就邀請孩子,在呼氣、吐氣的時候,把他的食指沿著我們的指間往指縫的地方下降;當我們吸氣的時候,要請孩子的食指指尖,順著我們的手指頭上升。
    我們現在一起來做這個練習:請孩子把他的食指,放在大人的拇指指尖上,我們一起呼氣,食指往指縫下滑;我們吸氣,食指慢慢的爬升到我們食指的頂端。
    呼氣,孩子的食指慢慢的往指縫下滑;吸氣,孩子的食指慢慢爬到我們的中指的指尖。
    呼氣,孩子的食指慢慢往指縫下面滑;吸氣,到達我們無名指的指尖。
    呼氣到指縫,吸氣到我們的小指頭的指尖⋯⋯
    好,到小指的指間,就做完了一個呼吸的循環,所以你可以邀請孩子,再從小指往回慢慢地移動到拇指。
    然後你也可以跟孩子交換喔!比如說:現在請孩子把手比5,然後請孩子跟著媽媽的食指來爬這一個呼吸的手指起伏。
    我們可以試著先用正常的呼吸,我們也可以把速度放慢,帶著孩子做一些深呼吸,不過還是要留意,孩子呼吸的節奏跟大人比較不一樣,所以有可能大人的吸氣可以洗好大一口,可是孩子可能他沒有辦法吸那麼大口,所以也要留意呼吸還是以順暢為主。
    當然我們也可以讓他增加一些遊戲感,就是剛才孩子或許他想要:「趕快吸氣!跑好快!趕快呼氣!好快!」這樣也是可以的,就是把它變成是一個親子之間的互動遊戲,也是可以的。
    這樣子的練習,就是讓孩子發現,原來他可以覺察自己的呼吸節奏,甚至他可以去嘗試著控制他的呼吸,是要快一點、還是慢一點。
    當我們平常有了這樣的練習之後,如果有遇到孩子的情緒起伏比較高,我們也可以伸出我們的手掌,跟孩子說:「我好像有感受到你有一些生氣,我好像感受到你有一些煩惱,透過呼吸,我們可以讓自己的生氣或者煩惱,比較沒有那麼不舒服,如果你願意試試看的話,你可以把你的食指,放到我的拇指指尖,我們一起來做呼吸的觀察。」
    如果在平常就跟孩子有這樣互動的經驗,那對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也可以讓他稍微轉化一下不舒服的情緒感受。

    • 17 min
    EP14【正向行動】如何提升自尊和自信?|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EP14【正向行動】如何提升自尊和自信?|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早上我在臉書發布了一篇文章,寫到說:「自尊較低的父母,會過度在意孩子的態度,因為容易覺得孩子不尊重自己;自信較低的父母,會過度在意孩子的行為,因為容易認為孩子不值得信任。父母重建穩定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教養孩子的基石。」
    分享了這一篇之後,看到有蠻多的夥伴在下方留言,就是問到說:「要如何重建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呢?」
    我想在今天的節目當中,就和夥伴們分享,這幾年我自己在重建自尊和自信的方法,提供給大家做參考,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也想試試看,歡迎你可以跟著我一起練習,邀請你可以加入FB的「可能幸福學院」社團,在裡面我每一天都會帶著青少年一起做幸福相關的練習,你也可以一起參與哦!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18 min
    EP13【正言溝通】如何回應孩子的負向情緒和念頭? |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EP13【正言溝通】如何回應孩子的負向情緒和念頭? |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無論是在「非暴力溝通」,或者是在「薩提爾的冰山理論」,我們都可以發現,在行為或者觀察底下一層,我們要來覺察的就是「情緒」或是「感受」。
    我們有沒有面對過,如果孩子跟我們表達他的負向感受,或者負向的念頭時,我們應該要如何的回應呢?
    多數的爸媽,因為不希望孩子困在負向的情緒、感受、念頭當中,所以應該會很直覺的就告訴他:「你不要這樣想!你不需要有這樣的感受!」
    所以當孩子跟你說:「我覺得好難過!」我們會不會直接就告訴他:「你不要難過啊!」
    孩子說:「我好擔心喔!」我們就跟他講:「你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這樣看似好像我們都把愛和關心傳遞給孩子,但往往我們沒有發現的,就是這樣的回應似乎也壓抑了孩子天生的感受。
    我們不是故意的,因為我們從小,應該也是聽到大人這樣跟我們講吧!
    如果有任何的負向感受,那就壓抑它、否定它、推開它,假裝這些負向的感受、負向的念頭不存在,這樣就好啦!
    可是我們這麼多年的生命,應該也發現到,這些負向的感受、負向的念頭,它其實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被我們隱藏起來,然後隨著時間,這些負向的情緒、感受或是念頭,就好像氣球一樣、就好像壓力鍋裡面的壓力一樣,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直到有一天,因為某個事情、某個狀況、某句話、或某個人的行為,我們就大爆炸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21 min
    EP12【幸福教養】親子行動-陪伴孩子練習|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EP12【幸福教養】親子行動-陪伴孩子練習|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陪伴孩子練習
    ①「經常提醒孩子並幫孩子完成事物的母親,不僅剝奪了孩子的責任,也必須仰仗孩子的依賴,才能感受自己身為人母的重要性。」——魯道夫・德瑞克斯
    ②「陪伴孩子練習」的步驟:首先溫和地為孩子示範並說明任務,讓孩子從旁觀摩;再來一起進行任務;然後在你的督導之下,讓孩子獨自進行任務;最後當孩子覺得自己準備好的時候,讓他自己執行任務
    ③學前階段「食、衣」:孩子想吃多少自己決定、想穿幾件衣服自己決定,然後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自然結果
    ④小學階段「住、行」:孩子擁有時間的主控權、能夠自己獨處一定的時間,也能自行搭乘固定路線的捷運和公車、或是擁有自行上下學的能力
    ⑤中學階段「育、樂」:孩子可以將大量時間,投入在他有興趣鑽研的方向,孩子也瞭解自己的興趣,然後衍生成為休閒與玩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mnldl0q1q80845wtxap27t/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35 min
    EP11【正心療癒】刻在你心底的禁止訊息

    EP11【正心療癒】刻在你心底的禁止訊息

    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收聽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二我們要分享的拼圖是「正心療癒」。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叫做:「刻在你心底的禁止訊息」。
    什麼是禁止訊息呢?禁止訊息是來自於「TA人際溝通分析」當中的論點,也就是我們從出生之後,因為跟外在的人事物有著互動,當然特別來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或者是求學的經驗,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我們就接收了、也相信了某一些信念。
    TA將這些信念整理成為「禁止訊息」,也就是不准做什麼⋯⋯我自己把它整理成12個禁止訊息,想提供給夥伴們可以對號入座看看。在聆聽的過程,也可以反思一下:「會不會在自己的心底,也存在著這些禁止信息呢?」
    首先要分享第一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有感受」,感受跟情緒我們可以當作同義詞,我想多數的夥伴們,應該從小都有聽過大人告訴你:「不要生氣了!」「有什麼好緊張的?」「再哭就處罰你喔!」
    這些話語,或者是處罰的動作,都讓我們對於自己的情緒、感受,會產生一種壓抑、否認,甚至是羞愧的感覺。
    所以慢慢的我們在長大的過程,我們就不太敢讓自己有情緒、感受,我們都以為平靜、冷靜,什麼感覺、什麼感受都不要有,好像這樣才是好的。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一個禁止訊息,也就是我們從小到大,我們所接收到的「不准有感受」,反而讓我們離自己的感覺、情緒、感受越來越遙遠,然後我們活得好像是一個木頭、或是一個機器人,其實就失去了很多生而為人的喜樂了。
    第二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有需要」,這一個禁止訊息在華人的社會——特別是女性的身上應該經常的出現。
    大家也可以觀察你原生家庭的媽媽,是不是她經常的會壓抑自己的需要?總是為了家庭而忙碌著,當你跟她說:「你去休息啦!你先去做你自己的事啦!」你的媽媽可能會跟你說:「沒關係啦!我就是要煮飯給你吃啊!」
    對於很多的媽媽來說,她會認為把家庭照顧好、把孩子照顧好是她唯一重要的事,反而也就壓抑了自己的需要。
    而這樣子的信念其實也會往下傳的,所以即使到了現代,還是有蠻多的,無論是不是成為爸爸媽媽或者沒有結婚、沒有生小孩的年輕男女,其實也會認為「需要」它是不重要的,我們應該要滿足的好像是社會的期待吧?怎麼可以自己有需要的呢?
    但是我們反而會用很多的物質,來滿足、來填補這些我們所忽略的需要。
    有的人會使用購物的方法,很想要買東西,即使這個東西已經有了,他還想再買另外一個。
    有的人會用飲食的方法,不斷的吃美食,或者大吃大喝。其實這也都是為了去填補那些,我們壓抑或者是隱藏的真正的需要,我們透過「想要」的滿足來麻痺自己。這就是第二個禁止訊息「不准有需要」,是不是都在我們的身上有發生了呢?
    第三個禁止訊息是「不准像個小孩」,這個禁止訊息經常出現在有兄弟姐妹,而你是當中的老大,或者是哥哥姐姐。可能從小爸爸媽媽就會要求你要照顧弟弟妹妹,所以如果你回想過去,你可能會覺得你的童年好像是空白的,你好像就是一個小爸爸、小媽媽一樣,這樣子的回憶真的會讓你有些痛苦,因為童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很珍貴的時期。
    另外也會有的家庭是,爸爸、媽媽自己本身並不想要擔負爸爸媽媽的責任,所以他會想要小孩趕快長大、趕快獨立、趕快能夠照顧自己,盡量不要來煩我,所以我們就延伸出了第四個禁止訊息叫做「不准親近」。
    「不准親近」的禁止訊息,往往發生在家庭

    • 20 min

Customer Reviews

5.0 out of 5
1 Rating

1 Rating

Top Podcasts In Kids & Family

Calm Parenting Podcast
Kirk Martin
Good Inside with Dr. Becky
Dr. Becky Kennedy
Mysteries About True Histories (M.A.T.H.)
Starglow Media / Atomic Entertainment
Greeking Out from 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Education Matters With MySchoolOptions
Institute For Quality Education
Circle Round
WB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