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棒球場

[S6E2] 江泰權:「尤其是公眾人物,我確實是前車之鑑」


「我被判詐欺未遂,我沒有對價關係,而且我也沒打輸球,我認真打。」

這集來賓是統一獅的江泰權。他出身嘉義,小學就加入梅山少棒隊,後來轉學到南興,繼續走上棒球之路。和多數走上棒球路的球員不同,江泰權其實很會讀書,課業表現不錯,但因為練球佔用太多時間,逐漸跟不上學業進度,只好專心打球。「書要讀得好,球同時要打得好,我覺得有困難。」江泰權說。

江泰權在三級棒球時期原本是捕手,青少棒階段還與洪一中一同入選國家隊。因為他跑得快、打擊穩定,後來被教練安排轉任外野手。「因為我跑比較快,打擊比較穩定,所以用我比較多一點。」江泰權說。「(大學時)一百公尺我可以跑十一秒,繞壘我可以跑十四秒多。」他後來保送到輔仁大學,成為莊勝雄的御用捕手。「我覺得跟莊勝雄配,很好配,他很準。」江泰權在節目中也分享了自己接捕兩大強投莊勝雄與郭泰源的經驗,從捕手的角度說明他們球路為何那麼有威力,以及彼此之間的絕佳默契。

「三朝元老」江泰權多次入選國家隊,征戰洲際盃、世界盃和亞運會,還參與三屆奧運,歷經三任總教練:李來發、吳祥木和林家祥。他從最年輕打到最資深,從菜鳥一路成為隊長,可說是台灣棒壇一代傳奇。在節目中,他分享了如何破解荷蘭隊投手,以及1984年奧運在道奇球場的震撼體驗,還有對長期移地訓練的反思。

他也談到當年加入職棒的過程。由於黑鷹棒球隊考量到他高齡 32 歲,所以沒有將他列入保護名單,最後被統一獅選走,成為少數沒有加入時報鷹或俊國熊的國家隊成員。「當然有點意外,時報鷹當時是我和周子玉一起慢慢組起來的。」江泰權說。

後來江泰權因涉賭爭議離開台灣棒壇。雖然對當時的判決仍有遺憾,他也坦言必須承擔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離開球界後,他回到家中經營的餐廳工作,後來在吳祥木教練的介紹下轉往中國發展,帶領天津獅和中國國家隊,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我帶隊參加六次全運會,有五次打進決賽,三次拿冠軍。」江泰權在中國逐漸摸索出自己的生存之道,在教練職位上也找到成就感,可說是實現了當初郭領隊對他的期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