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电波

Nukapara

绿洲电波是一档以深度探究现有历史书籍,档案,文献,影视作品,游戏,等一切文化相关内容的播客 千百年前丝路上的绿洲,自给自足,同时又广纳各方文明;如今的绿洲中有狂侃五湖四海物事的电波,希望每位踏抵绿洲的各位,能以文化愉悦精神,以绿洲为桃源 希望你在绿洲中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欢迎大家加入听友群获取最新更新信息!

  1. 8H AGO

    Vol 023 跟佛祖说萨瓦迪卡:一份实用泰国佛像艺术风格演变手册

    ✨ 跟佛祖说萨瓦迪卡!泰国佛像演变手册✨ Hey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绿洲电波」!🎧 这一次我们带你穿越时空,走进泰国的金色佛国,一起看看佛像是怎么从印度“出差”到东南亚,并且逐渐“泰化”的!🙏✨ --- 🕰️ 本期时间线 & 亮点速览 ⏳ 早期印度佛教艺术影响:   - 印度佛教艺术启发了全世界,泰国佛像大约在佛陀圆寂500年后才开始出现。   - 最早佛像不用人形,而是用莲花、法轮、菩提树等象征~好含蓄有没有!🌿🙏 🧭 风格演变八大阶段:   1. 印度风(公元前2世纪–7世纪)   2. 陀罗钵地王国(6–7世纪)   3. 三佛齐帝国(7–13世纪)   4. 高棉风格(11–13世纪)   5. 泰北清盛风格(9–13世纪)   6. 素可泰王国(13–14世纪)   7. 阿瑜陀耶王国(14–18世纪)   8. 曼谷王朝(18世纪–现在)   每个阶段都有超明显的风格变化,像是换装游戏一样👘💫 --- 🧩 趣味知识碎碎念 - 🐍 那迦护佛:蛇王为佛陀遮雨的故事超有画面感!在高棉艺术中超常见,现在泰寺门口还常能看到蛇王像哦~   - 👑 神王合一:国王把自己变成佛?没错!高棉和暹罗国王超爱这么干,把自己脸雕进佛像里,霸气侧漏!   - 🧭 佛牌狂热:泰国人连出租车里都摆佛像!佛牌文化深入生活,堪比我们的“转发锦鲤”🐟✨   - 🚶‍♂️ 行走之佛:素可泰首创“行走佛像”,优雅得像在跳芭蕾~🩰   - 🛕 金地疑案:传说中的“黄金大地”到底是哪?泰国缅甸抢破头,至今仍是东南亚版“亚特兰蒂斯”🧭🤔 --- 📍 旅行小贴士 - 下次去泰国,别光顾着打卡~试试看辨认佛像风格:     - 素可泰佛像是“蛋形脸”🥚     - 阿瑜陀耶佛像是“古典美男”😎     - 高棉佛像是“厚唇严肃脸”👄   - 推荐去:     - 曼谷国家博物馆(佛像多到眼花!)     - 玉佛寺 & 卧佛寺(必看经典!)     - 清迈帕辛寺(兰纳风格代表✨) 希望这份手册能让你下次泰国行更有文化Buff加持!如果你有拍过好看的佛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 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点赞,留言祝大家功德+1 🙏✨  本期节目提到的佛像们在这里!!                                                         陀罗钵地时期青铜坐佛                                                                三佛齐蛇座坐佛                                                    高棉风格第三期那迦护佛造像                                                                   帕辛佛                                                               老挝式坐佛                                                                素可泰风格行走佛                                                         阿瑜陀耶风格行走佛                                                    阿瑜陀耶后期皇室服饰站立佛 欢迎扫码加入绿洲电波听友群》〉》〉》

    55 min
  2. AUG 14

    高情商沟通:从红楼梦到生活中的说话艺术-绿洲x马扎儿#03

    本期主播:小绳、非非 ;本期嘉宾:大宝、嘉豪会说话的人,不只是会用嘴。在高语境文化里,沟通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解读情绪、维护关系、化解冲突的艺术。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从《红楼梦》里的经典对话聊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话术现场”——为什么有人一句话就能让你心里一暖,有人却三句话把你气走?“辛苦了”该怎么说?“没事”要不要说?投其所好和踩雷的边界在哪里?还有那些职场、采访、生活里的高情商瞬间与反面教材?都在这期节目里!欢迎你来收听👏🏾- 🌟 本期节目内容 高语境文化下的沟通特点 宝钗与黛玉的病中对话为何能扭转黛玉对宝钗的印象? 反面案例:宝玉的直男式回应 男女沟通路径差异与情绪需求 王熙凤的“曲线夸赞”:听话人内心期盼 不恰当的比喻为什么会得罪人 领导犯错了我们需要指出吗? 投其所好:在不同阶段释放恰当信息 “辛苦了”的心理距离与使用场景 “没事”vs“不客气”:微妙的沟通信号 沟通是动态的艺术- 🌟 感谢你收听本期节目 沟通是一门动态的艺术,需要长期观察、理解与调整。语言不仅是信息传递,更是关系维护与情绪管理的工具。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别人理解你的方式。- 🌎 本期节目BGM: Rous - L.O.V.E Nujabes,Uyama Hiroto - Modal Soul Nujabes - Sea of Cloud - 🌎 全部『马扎儿电波x绿洲电波』系列串台节目 🌎 感谢你收听『马扎儿电波』 几位老同学、老朋友,一帮从小一起长大的北京孩子,在2013年创立“马扎儿电波”,我们关心世界,保持好奇,我们在声音节目中谈天说地,坐上小马扎儿,听我们用声音记录生活,获取新知,分享快乐! 🌎 欢迎订阅、收听『绿洲电波』 绿洲电波是一档以深度探究现有历史书籍,档案,文献,影视作品,游戏,等一切文化相关内容的播客。千百年前丝路上的绿洲,自给自足,同时又广纳各方文明;如今的绿洲中有狂侃五湖四海物事的电波,希望每位踏抵绿洲的各位,能以文化愉悦精神,以绿洲为桃源。希望你在绿洲中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 你可以在这些地方收听到『绿洲电波』 荔枝FM / 网易云音乐 /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 喜马拉雅 🌎 欢迎订阅、收听『马扎儿音乐·阪兰根』 🌎 欢迎在节目评论区与我们交流 🌎 绿洲电波听友群

    1h 50m
  3. AUG 7

    Vol 022 「聊点玄的」和非职业塔罗师聊聊塔罗牌里的文化拼图

    欢迎做客久违的绿洲电波!这期节目我们和歪踢扭八的主播鸭鸭一起探讨塔罗牌里的奥秘! 本期节目轻松聊透塔罗牌的“前世今生”。我和鸭鸭围绕塔罗的种种文化符号和历史渊源进行了梳理。 塔罗的几大流派:卡巴拉塔罗绑定神秘学,马赛塔罗是经典老派,韦特塔罗因易懂成新手首选,托特塔罗则因抽象画风成“大佬专属”。 拆解牌面密码:大阿卡纳像“人生剧本卡”,小阿卡纳是“细节补充卡”,正逆位还藏着不同含义。最后,两人探讨了塔罗在当代的意义——从“迷信”到心灵慰藉,本质是年轻人对意义的追寻。 新手入门指南:推荐韦特塔罗,提醒避开禁忌,塔罗还能当桌游玩。 抽牌Recall:在节目中我们关于抽我们玩的两张牌,最终我们吃到了所有好吃的,但是关于我们安排满满的景点游玩计划,完全没有按照发展展开!甚至我们第一天只去了一个大佛寺!!哈哈哈哈! 三套古老的卡牌 数字的含义塔罗牌娱乐玩法来咯!!!塔罗牌打牌可以由 2 个人或者 3 个人来玩.把整个 78 张牌的牌组按平常的方法洗和切.发牌者把它们五张五张地发成三叠,剩下的 3 张牌应该放在发牌者的右手边.那么现在就有三手牌,每手 25 张,以及 3 张剩下的牌.玩家整理他们的手牌,而发牌者则丢弃自己手里 3张最无用的牌,用它们去交换原本剩下的三张牌.发牌要一圈一圈地发.还有不管是两个玩家还是三个玩家参与游戏,发牌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每次都发三手牌,不过如果只有两个玩家参与的话,第三叠牌将不会被用到. 取胜所需要的分数是 100 分.你可以把分数记在克里巴奇板上,或者纸上,使用普通的比奇克记分板也可以. 在打圈之前,手中持有的牌的得分是用以下的方法计算的: 20-17这五张是大皇牌,1-5是五个小皇牌 一个玩家有任意 10 张皇牌的话他可以得到 10 分,任意 13 张皇牌 15 分,这个部分的记分和这些牌是否是大皇牌或者小皇牌无关,因为大皇牌小皇牌的分数是在此之前计算的;而所有组合的得分都是独立的.此外,任何要得分的牌都必须向对手展示;这个规则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不发牌的玩家先手.如果是 3 个人玩的话,由发牌者左手边的人开始. 七张牌有着”塔罗创普”的称号,它们是: 世界,21;愚人,0;魔法师,1;权杖国王,圣杯国王,宝剑国王,钱币国王. 如果玩家有塔罗创普中的任意两个,他可以向自己的对手讨要一个塔罗创普.如果后者不能提供,前者便可得 5 分;但如果后者有的话,他必须把这张牌交给讨要者,之后这个讨要者不会得分,但讨要者必须给对手一张价值小的牌作为交换.对每 3 张你所持有的塔罗创普,你可以得 15 分. 皇牌顺子或者同一牌组的顺子也是要得分的.对于 4 张牌的顺子,5 分;7 张牌的顺子,10 分;10 张牌的顺子,15 分.所有要得分的牌都必须展示给对手看. 在打圈的过程中,0,愚人,是整个牌组中最弱的;它不能打败任何牌组的任何一张牌,却在面对任何牌组的任何牌时却都能出.举个例子,如果对手出了一张国王,而你手中和它同牌组的只有皇后,但你还有 0 号牌.这个时候你可以出 0 而不是皇后,也就能避免她被打败.任何一个出国王牌的人可以得 5 分.每一个牌组中国王是最强的,接着是皇后,骑士,侍从,十,九,八,等等,直到最弱的只能打败 0 的王牌.这里皇牌算作是 21 号到 1 号,21 号最强,1 号牌最弱.你出的牌必须是和先出的牌是同一牌组的.如果你没有同一牌组的牌,你可以出皇牌.为了方便之后计算分值,每一圈的牌都应该分别保存.当然,玩家们主要的计策应该是保存自己的重要的牌,打败对手重要的牌.在一圈中赢了的选手在下一圈中先出牌.当所有的手牌都已出完的时候,每一圈的分数要这样计算– 如果这一圈里有一个塔罗创普出现,5 分(出现的是 0 的话,得分加给它的所有者,而如果是 1 的话,加给打败它的选手).如果这一圈里有 皇后,4 分;骑士,3 分;侍从,2 分;其它的情况,1分. 在每一局的最后,每个玩家的得分都要分别计算.接着用得分高的玩家的得分减去得分低的玩家的得分,剩下的数值才是这个幸运儿在此局的得分(得分低的玩家在此局中的得分算 0).每一局完成之后都要这样计算得分.用这种方式先得到 100 分(或者在最后一局中得分超过 100 分)的人便是赢家. 如果有三个玩家,当然这第三个玩家会成为影响游戏的一个附加因素.这时,在一圈打完,记分的时候,只有得分最多的那个人的分数才带入下一局,并且是用他的分数减去得分第二的玩家的分数.其它的玩家在本局的得分则记为 0. 歪踢扭八传送门在这里!!!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绿洲电波粉丝群!》〉》〉

    1h 40m
  4. JUL 13

    Vol 021 魔法玄学是不是迷信?这得看你怎么想,用辩证的思维看,它真的很有意思!

    欢迎做客本期的绿洲电波,这期节目我们就开始聊一聊新的话题-魔法 ✨✨✨节目主题用辩证思维解锁魔法的奥秘🔑,聊聊它的本质、历史、分类,以及和科学、宗教的那些事儿,发现魔法藏着的正向价值~ 魔法不简单! 🌍 魔法无处不在:考古发现证明,有人类文明的地方就有魔法,有些甚至传到了现在。 🤔 古人为啥信魔法?遇到生死、未来、疾病这些大事,魔法是他们找答案、求庇护的 “第一选择”。 ⚖️ 关键态度:魔法既不是科学(研究客观物理),也不是宗教(崇拜神),别盲目信也别直接否,辩证看才有意思!魔法到底是啥? 🌟 核心意思:魔法是人类和宇宙 “互动” 的方式 —— 我们影响宇宙,宇宙也在塑造我们。它不光是对世界的认知,还混着心理学、情感这些 “人的学问”,打破了物理和心理的界限~ 🌱 来源:源于人类对世界的 “模糊感”,比如觉得数字、颜色有凶吉,不同人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一样的理解,这就是魔法的土壤!人类玩魔法的三种姿势 超越性 🚣:只能看懂、回应某种力量,改不了它(比如古埃及人祭尼罗河,知道洪水规律但改不了,只能求它别太 “任性”)。 转化 🧪:变变变!像炼金术、炼丹、萨满附身,都是想 “改头换面”。 交易 🤝:基于转化的 “互换”,比如祭祖、占卜,相当于跟宇宙 “做买卖”~ 魔法、科学、宗教的 “三角关系” 🔄 缠缠绵绵:人类历史就是这仨 “螺旋式” 交织的,各有各的地盘又互相影响(社会学家弗雷泽在《金枝》里说的哦)。 异同点: 共同点:都想搞懂世界规则,让人类受益。 不同点:科学用数学、逻辑 “跳出来” 看世界;魔法觉得人和万物是 “亲戚”,讲究 “沉浸式” 相处,还带道德关怀~ 🕰️ 老大哥地位:魔法比宗教、科学都老,说不定后两者还是它 “生” 出来的呢!魔法的 “成长史”按魔法、宗教、科学的 “势力变化” 分五段: 魔法独大 🦸:青铜时代前的中东、埃及等,没宗教没科学,魔法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魔法 + 血统 👪:中国、非洲、大洋洲等地,靠占卜、供奉跟祖先沟通,没啥固定的神。 魔法和宗教 “平起平坐” 🤝: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等,拜神和玩魔法分不清,科学刚冒头。 宗教主导,魔法 “打酱油” 🙏:犹太、希腊、欧洲中世纪早期,一神教流行,但魔法还能公开玩。 科学霸屏,魔法靠边 🧪:中世纪后期和欧洲殖民地,科学成了 “唯一真理”,魔法被挤到角落。 魔法分好坏?看看分类就知道 正能量魔法 🌈: 改善关系:调和人和人、动植物、土地的关系(比如生殖崇拜、农业仪式)。 辟邪:跟上面类似,就是防不好的东西。 预知未来:占卜、算命(商朝打仗前都得算一卦呢)。 查过去:找负面事件(比如死亡)的原因。 搞定死亡:让死者别打扰活人,比如超度。 管健康:草药、驱魔,甚至现在的身心疗愈都能算。 搞转化:炼金术(配着咒语仪式)、想象狼人、吸血鬼这些 “杂交生物”。 控欲望:比如古希腊的情欲魔法,还有猎人让驯鹿 “爱上” 自己好驯服它们~ 坏魔法 ☠️: 巫术:就是大家说的 “黑魔法”,比如变羊变青蛙、害人。 诅咒:下蛊、骂人家 “得病”,说不定你说这话时也算 “施法” 呢哈哈~ 反文化魔法:跟主流对着干,比如中世纪的黑弥撒,挑战教会权威,还可能搞献祭,超吓人(比如 2022 年印度的黑魔法杀人案)。 总结:魔法不只是 “神神叨叨” 👍 积极面:信魔法的人也有正常生活,魔法只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还能帮他们过得更好。 💡 大启示:魔法讲 “共生”,做事先想 “该不该”,而科学想 “能不能”;还有 “守护者理论”,要把好地球传给后代~ 🧐 最后说:别瞧不起魔法,看看它的内核,能发现人类文明多丰富!本期 “绿洲电波” 就到这啦~ 各位小魔法师,下次课再见!👋 欢迎大家扫描二维码加入听友群》〉》〉》

    36 min
  5. JUL 7

    Vol 020 詹周氏杀了大块头:战火动荡下的婚姻绞索与女性突围

    🔍 本期核心话题1937 - 1949 年动荡时期北平妇女的婚姻困境与生存突围,透过 “酱园弄杀夫案” 与多起真实案例,剖析战火下女性如何在经济压迫与家庭束缚中挣扎求生。 📜 案件聚焦:酱园弄杀夫案 社会偏见:旧社会认定 “无奸不成杀”,詹周氏被污名化为 “现代潘金莲”,但警方最终判定其单独作案。 深层动因:长期赌博与丈夫暴力下的生存绝境,迫使她以极端方式反抗婚姻绞索。🌟 延伸案例:战火中的女性生存实录1. 牛胡氏案:经济断供下的出走 背景:丈夫牛光荣当兵后因战乱中断生活费,5 元钱在 1938 年可买 34 斤机制面粉,到 1940 年仅能买 13 斤。 抉择:求助无门后送走儿子、隐瞒身份再婚,最终因 “重婚罪” 受审。2. 杨白氏案:卖子求生的无奈 困境:丈夫离家后 “无以生活”,在通县典卖 3 岁儿子,后改嫁年长 20 岁的烧饼摊主。 审判:以 “无吃食无法子才嫁” 辩护,凸显战时生存伦理对法律的冲击。3. 孙李氏案:婆媳矛盾与经济双重压迫 导火索:婆媳争吵被赶出家门,丈夫收入微薄(烧饼铺伙计),称 “三天两头挨饿”。 法律转折:民国不再将 “弃夫潜逃” 定罪,重点调查通奸 / 重婚,最终因证据不足释放。⚖️ 法律与社会观念变迁 清代 vs 民国时代妇女出走定性刑罚清代刑事犯罪(“背夫在逃者杖一百”)杖刑、嫁卖甚至绞监候民国民事行为(破坏婚姻契约)重点审查通奸 / 重婚,量刑趋轻 法律原则:从 “夫为妻纲” 到 “男女平等”,但《民法》仍规定 “夫有支付家庭生活费用之能力时,妻无受抚养权利”,暴露制度局限。📊 战时经济数据冲击 粮食危机:1943 年粮食价格较 1936 年上涨 34 倍,“混合面” 成为主食;1945 年成人月口粮仅 10 斤杂粮粉。 通货膨胀:1943 - 1944 年商品批发价跳涨 10 倍,纸币贬值导致大米、面粉从市场消失。 苏青《为杀夫者辩》:“社会逼她动手”—— 点破案件本质是封建礼教与生存危机的双重压迫。 婚姻逻辑:底层婚姻成为 “经济供养换陪伴” 的现实交换,背离传统家族联姻与新式自由恋爱观念。 女性突围:离家出走是 “在现有家庭制度内谋求生存利益的手段”,而非主动反抗父权结构。🎵 本期音乐 酱园弄电音原声欢迎大家扫描二维家加入听友群》〉》〉》

    50 min
  6. JUN 28

    Vol 019 酱园弄中的詹周氏只是其中之一-动乱时代北平女性职业困局后的生存真相

    欢迎做客本期的绿洲电波,快来看看这周我们聊了什么吧!!📌 本期节目核心亮点 电影与历史的交汇:以 1944 年 “酱园弄奇案” 主角詹周氏为切入点,串联 1937-1949 年北平底层妇女的真实生存图景,揭示电影背后千万女性的共同命运。 理论与案例结合:借米歇尔・德塞托 “生存手段是弱者的艺术” 理论,剖析陈马氏通奸案、谢常氏工厂困境等档案故事,还原战时女性如何用 “缝穷”、佣工、性工作等方式 “使不利因素服务于生存”。 社会观念的冲突:对比官方 “职业” 定义(如《户口查记实施办法》将女工登记为 “无业”)与女性实际劳动形态,揭露性别偏见与经济压迫的双重困境。⏰ 内容概览电影引入与主题破题 《酱园弄》定档延期背后:1944 年詹周氏案与北平女性的 “时代困局” 生存手段定义:德塞托《日常生活实践》中的 “弱者艺术”—— 在贫困中 “灵活转化机遇”案例解析:当 “职业” 被官方定义为 “无业” 陈马氏案(1946 年):帮厨丈夫长期缺位,她靠洗衣维生却被警方登记为 “无业”,通奸指控背后是物价飞涨下的生存挣扎(档案原文:“所得工资值些家具,赁房居住”)。 数据冲击:1949 年北平女工仅占妇女总数 2.3%,工厂女工仅 2322 人;1944 年内二区妇女无业率 54%,远超男性。职业困境:从工厂到街头的生存挣扎 工厂女工:低薪与歧视的双重枷锁 被服厂案例:谢常氏日薪 0.7 元仅够买半斤小米,遭雇主压榨 “妇女收入只是贴补家用”。 社会偏见:女工穿制服被嘲讽 “被服大学”,为掩饰身份不敢承认职业(记者吕果记录)。 家庭佣工与女招待:非正式劳动的 “临时庇护” 丁刘氏当老妈子:包食宿月入 3-6 元,却需从早干到晚,程黄氏借佣工间隙从事诱拐犯罪。 女招待行业:1932 年北平 1311 名登记女招待中,87.4% 在饭馆工作,日均工作 14 小时,遭 “吃女招待” 式性骚扰。 手工业与性工作:家庭空间里的生存博弈 “缝穷” 妇与绣花业:5 万妇女在家加工刺绣、缝补衣服,按件计酬却被视为 “家务延伸”,收入微薄(1930 年代绣工月薪不足 15 元最低生活保障)。 性产业的 “灰色生存”:1944 年北平 460 家注册妓院,私娼、游娼在监管外 “混事” 救急,舞女张丽珍借家庭舞蹈班掩盖营生。历史与现实的叩问 官方职业定义的政治逻辑:《户口查记实施办法》将 “迷信事业”“料理家务” 归为无业,本质是 “道德化劳动价值”。 当代反思:从八大胡同到职场性别歧视,女性劳动边缘化的认知偏见是否被拆除? 📚 关键引用与数据 “职业” 词源:《荀子・富国》“职业无分,则人有树事之患”,19 世纪汉英词典未收录 “职业”,直至 20 世纪初才成为流行词汇。 经济结构:北平 “低工业化 + 高商业化”,1944 年制造业女工仅占行业 10.8%,被服厂是 “唯一大量雇佣女工的工厂”。 无业定义争议:《户口查记实施办法》将 “专事料理家务”“迷信事业” 归为无业,忽视女性非正式劳动价值。🎙️ 下期预告《1937-1949 北平妇女与家庭:当生存困境撕裂婚姻与社区》—— 解析丁刘氏姘居案、程黄氏诱拐案背后的家庭权力博弈。 欢迎扫描绿洲电波听友群二维码〉》〉》〉》

    1h 1m
  7. JUN 21

    从北京动物园穿越,回清朝看看万牲园和农事试验场-绿洲x马扎儿#02

    不知道大家来北京旅游去没去过动物园,作为『绿洲电波 x 马扎儿电波』串台访古节目的第一期,我们来到了北京动物园,从这里、这个角度尝试去穿越回去看看晚清最后的历史。- - 🌎 本期节目BGM:Dan Gibson - Awakenes Spirit 🌎 全部『马扎儿电波x绿洲电波』系列串台节目 🌎 欢迎订阅、收听『绿洲电波』 绿洲电波是一档以深度探究现有历史书籍,档案,文献,影视作品,游戏,等一切文化相关内容的播客。千百年前丝路上的绿洲,自给自足,同时又广纳各方文明;如今的绿洲中有狂侃五湖四海物事的电波,希望每位踏抵绿洲的各位,能以文化愉悦精神,以绿洲为桃源。希望你在绿洲中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 感谢你收听『马扎儿电波』 几位老同学、老朋友,一帮从小一起长大的北京孩子,在2013年创立“马扎儿电波”,我们关心世界,保持好奇,我们在声音节目中谈天说地,坐上小马扎儿,听我们用声音记录生活,获取新知,分享快乐! 🌎 你可以在这些地方收听到『马扎儿电波』 荔枝FM / 网易云音乐 / 小宇宙 / Apple Podcast / 豆瓣 / 喜马拉雅 🌎 欢迎订阅、收听『马扎儿音乐·阪兰根』 🌎 欢迎在节目评论区与我们交流 欢迎扫码加入绿洲电波听友群》〉》〉》

    1h 38m
  8. JUN 15

    Vol 018 上野动物园背后的日本帝国野心内核和近现代生态反思-被忘却的“帝国”与人性时代的生态现代化矛盾

    欢迎大家做客本期的绿洲电波,本周我们将结束上野动物园的这个话题!那么本期都有哪些内容呢快快来收听吧!一、战后日本的 “受害者叙事” 与帝国历史的遗忘1. 1945 年日本投降:裕仁天皇宣布《终战诏书》,二战结束。上野动物园的动物献祭行为被审美化处理为哀悼行动,“战争” 与 “帝国” 的联系被刻意割裂,日本民众被塑造成 “无辜受害者”,殖民主义历史被积极遗忘。 2. 去殖民化进程:盟军在 18 个月内拆解 “大东亚共荣圈”,上野动物园从 “帝国象征” 沦为二流动物园,影响范围大幅缩水。 二、上野动物园的战后重建与 “和平叙事” 构建1. 古贺与 “动物园即和平” 1. 美国占领初期,古贺提出 “动物园即和平” 概念,试图通过重建动物园适应盟军的 “和平日本” 目标。 2. 1951 年,迪士尼 “小鹿斑比” 作为礼物引入,电影将日本民众塑造为战争受害者,强化 “无辜者” 形象,成为美国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 2. 动物匮乏与生存危机 1. 1945 年,动物园动物仅剩战时峰值的三分之一,长颈鹿死后甚至面临被宰杀食用的压力。 2. 饲养员在狮笼养猪、拍卖兔子筹经费,孩子用南瓜籽换门票,反映战后日本的物资极度匮乏。 3. 复苏与 “动物外交” 1. 1948 年起,古贺通过 “礼品经济” 与美国动物园交换动物,如用日本大蝾螈换回海龟、狮子等,形成 “动物外交”,上野动物园参观人数激增,1949 年超过 350 万。 2. 1948 年,日本第一所儿童动物园开张,旨在培养孩子的 “人性本能”,通过接触动物塑造 “和平、守纪律” 的战后新儿童。 三、大象狂热与国际政治博弈1. “大象狂热” 运动 1. 1948-1949 年,日本儿童发起 “还大象给上野” 运动,媒体将其包装为 “非政治狂热”,实则成为古贺对抗 SCAP 政策的杠杆。 2. 印度总理尼赫鲁、泰国总理分别赠送大象 “英迪拉”“花子”,尼赫鲁借大象强调 “亚洲和平合作”,英迪拉的命名暗含文化纽带与政治期许。 2. 大象的象征意义:大象被视为 “魅力型动物”,其到来标志着日本战后正常化,同时暴露了日本对异国动物的殖民心理依赖,以及 SCAP、日本政府与民众的复杂互动。 四、熊猫外交与消费文化的巅峰1. 1972 年熊猫康康与兰兰抵日 1. 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礼物,熊猫引发全民狂热,1973 年上野动物园参观人数达 700 万,排队三公里,衍生出大量熊猫商品,消费文化与政治象征深度绑定。 2. 熊猫被称为 “政治动物”,其国际移动由国家安排,而非商业交易,尼克松访华后,熊猫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符号。 2. 熊猫热的矛盾与反思 1. 熊猫因 “幼态延续” 特征(圆头、黑白毛色、拟人行为)激发人类保护欲,但过度关注导致兰兰因压力病倒,暴露动物园商业化与动物福利的冲突。 2. 繁殖压力下,康康与兰兰的交配被媒体大肆渲染,1979 年兰兰因怀孕败血症死亡,揭示圈养繁殖的技术局限与伦理争议。 五、生态现代性的反思与动物园的使命转型1. 从 “娱乐” 到 “保护” 的转向 1. 1980 年代起,日本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动物园宣称 “保护优先于外交”,上野动物园启动人工授精繁殖熊猫,如 1985 年欢欢通过人工授精产仔 “初初”,但幼崽存活率极低。 2. 中川志郎提出熊猫热是 “生物学、历史学与消费文化” 的混合产物,动物园成为 “自然” 与 “文明” 冲突的缩影。 2. 深层矛盾与终极课题 1. 动物园将动物从原生环境抽离,既满足人类对自然的渴望,又制造了 “真实自然” 的幻觉,反映生态现代性中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保护的根本矛盾。 2. 节目呼吁打破 “文明优越” 观念,在 “人性时代”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同共生,上野动物园的历史成为观察日本帝国叙事、生态政治与文化认同的重要切片。 六、关键时间线与人物· 1945 年:日本投降,上野动物园动物锐减。 · 1948 年:儿童动物园开张,古贺启动动物交换。 · 1949 年:大象英迪拉、花子抵日。 · 1972 年:熊猫康康、兰兰抵日,中日邦交正常化。 · 1985 年:欢欢人工授精产仔初初。 · 古贺:战后上野动物园园长,推动 “动物园即和平” 与动物外交。 · 中川志郎:1980 年代园长,提出熊猫热的生物学与历史学解释 欢迎大家扫描二维码加入听友群获取更多节目信息》〉》〉》〉

    1h 11m

About

绿洲电波是一档以深度探究现有历史书籍,档案,文献,影视作品,游戏,等一切文化相关内容的播客 千百年前丝路上的绿洲,自给自足,同时又广纳各方文明;如今的绿洲中有狂侃五湖四海物事的电波,希望每位踏抵绿洲的各位,能以文化愉悦精神,以绿洲为桃源 希望你在绿洲中找到属于你的答案! 欢迎大家加入听友群获取最新更新信息!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