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南词,华夏文化的瑰宝,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水乡的柔情与古韵的悠长。那清丽的音调,宛如江南细雨中轻轻荡漾的荷叶,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在漳州,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土地上,南词如山间回音般悠扬婉转,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它的旋律,清透如漳州河水映月,吟唱着千年的美丽与哀愁。每一句唱词、每一声吟咏,都仿佛在低声诉说古韵悠长的故事,表达着人们对故土与自然的深深眷恋。
“南词者,情感之寄托,心绪之流露。”每一首词,都宛如一幅精美的泼墨山水,深情款款,意境深远。它如同春日晨曦中,柳垂翠影,鸥舞轻吟;又似秋夜明月下,菊香四溢,灯火阑珊。南词将人与自然的灵动巧妙交织,将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感悟融合,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当与嘉宾郑秉玉老师和林秀珍老师共品南词之美时,耳畔仿佛回响起了那古老的旋律,心中也随之翻涌起了深厚的情感与思考。那是对生活的思索,对时光的敬畏;是对传统的传承,对未来的期许。
“南词美于韵,情在字中显。”静心聆听,南词的曲调中似有山水对话的余韵;凝神细品,那悠远的调子又似乎透出匠人传承的温度。千百年来,南词依旧纯真如初。它的静谧与厚重,是漳州人心底深情的流露。伴随着南词的旋律,我们仿佛能触摸这片土地的灵魂,感受那历久弥新的温润与力量。
让我们共同拾起这份珍贵的艺术瑰宝,让南词成为日常的陪伴,见证时光的流逝,也见证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诗意之美。这是水土与岁月的深情对话,是匠人于历史中沉淀的温柔低吟。漳州南词,源于民间,以乐声传情,清雅的曲调勾勒出东方的古老韵味。每一个音符、每一缕余音,都是岁月的印记,更是匠人对自然的深情眺望。
在这一期节目中,让我们跟随郑秉玉老师和林秀珍老师的讲述,感受那方寸之间流露出的执着与热情。每一次吟唱、每一段韵律,都是对传统的温柔守护,更是对未来的虔诚期许。让我们一同探寻那音律流转中的美妙瞬间,去感受漳州南词的悠扬质感,在这千年古韵中,轻声聆听南词的灵魂之音。
在这期访谈中,我们将带您走进漳州的千年南词,追溯一段婉转悠扬的时光故事。让我们在这场视听盛宴中,聆听古韵,感悟人生;在每一个字句间,寻觅那份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歌。
「嘉宾介绍」
-郑炳裕,1955年2月出生,漳州南词第七代传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协会会员、福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霞东钧社南词古乐队队长,擅长演奏中阮、三弦、二胡、打击乐等乐器以及南词开场锣鼓的谱序,对南词正韵和北调,小调的各类唱腔有较全面的了解,擅长指导年轻学员的唱腔及对南词音乐的全面解析,至今从艺已有50多年。现今演唱的漳州南词新作品所有配曲都由他创作完成,如《开台王颜思齐》《芗江咏》《赞漳州110》等。
-林秀珍,漳州艺术学校芗剧表演专业高级教师、中国艺术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现今漳州南词新创作的曲目大多由其传唱,为南词自编作品《王昭君》《漳州南词颂李林》等。
「听到的艺术」
-南词:始于唐初,唐明皇时盛行于宫廷,可唱、吟、歌、舞、弹,总称《霓之曲》,为历朝雅乐,也称为"国乐南词"。南词大都采用坐唱形式,演唱者与乐手之间没有严格区分。其基本曲调是"八韵",一共8句,每句一韵,七字句为主。南词使用的主要乐器有扬琴、北琵琶、北三弦、二胡、笙、笛等;打击乐器有鼓、北鼓、狼帐、锣、钹、云锣、板等。南词于清乾隆年间由江苏省扬州市传入江西,清道光年间传入福建省、台湾省。[沈时安1] 上个世纪初,漳州南词第三代传人杨瑞庵组建从事南词创作、演奏的"霞东钧社",南词发展进入昌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南词成为漳州独有的戏曲艺术,[沈时安2] 广为传唱。
-漳州芗剧:芗剧又称歌仔戏,是用闽南语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沈时安3] ,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福建省九龙江下游漳州平原的芗江流域。曲[沈时安4] 调优美,长于抒情,音乐极具特色,民歌色彩浓郁,说唱特点明显,尤其是"哭调"的丰富[沈时安5] 运用,有极强的感染力,极富闽南乡土特色。
-中阮:中阮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弹拨乐器[沈时安6] ,是古琵琶的一种,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阮是"阮咸",“阮咸琵琶”的简称。阮由汉代琵琶衍变而来,其历史悠久,音响富有特色。
-琵琶: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王昭君:(约前52-前20),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是匈奴呼韩邪单于的阏氏。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到达漠北后,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时间线」
00:03:38 南词历史与魅力:优雅动听,清脆悦耳
00:08:48 与南词结缘[沈时安7]
00:12:55 作品分享《王昭君》:“只要家国离战乱,只愿亲人永安宁”
00:18:34 作品分享《芗江咏》:两岸青山相伴
00:24:02 弹唱结合:指尖泣血,血中生花
00:44:10 两岸文化交流:与台湾省艺人的交流活动[沈时安8]
00:52:26 推陈出新
01:00:34 展望南词未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8日 UTC 02:00
- 长度1 小时 4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