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7 悉达多|成为乔达摩的另一种可能
第十七期《悉达多》[德]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融入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元素,深刻探讨了人物内心、自我认知与精神追求。
《悉达多》是黑塞以佛陀时代为背景在1922年创作的小说。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目睹生老病死之苦,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佛教。他的故事象征着对世俗桎梏的挣脱、对终极真理的追寻。
然而,在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中,同名主人公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拒绝成为佛陀的追随者,选择通过世俗体验完成自我觉醒。
【时间轴】
【话题引入】
01:30 -赫尔曼·黑塞及小说《悉达多》简介,探索悉达多的求道之路
03:38 -达成目标后为什么会陷入空虚?
【婆罗门时期】
08:08 -悉达多困惑于“梵我合一”,认为婆罗门教义是沦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缺乏对心灵觉醒的真正指引,因而踏上求道之路
【沙门时期】
14:53 -沙门时期学习的“斋戒、等待与思考”给悉达多带来了什么影响?如果他止步于此,也许他反而不愿意斩断与世俗的联系,又或者经历了世俗沉沦的苦修会变为成道的苦修
24:10-乔达摩与悉达多的分歧在于真理是普遍性还是个体性,同时悉达多有独属他的傲慢之处,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世俗沉沦时期】
31:04-悉达多对洗衣妇人和迦摩罗产生了欲望,为什么他对前者克制住了,对后者产生了与之交谈的想法?
34:07-迦摩罗将爱视为可经营的“艺术”,本质是满足生理欲望与利益交换,悉达多与迦摩罗对爱的理解或许是一样的,都有所保留
38:46-世俗沉沦是觉悟的必经之路?悉达多具备随时退出的特权,也许他的堕落是“必要弯路”,通过体验世俗苦难,能理解普通人,完成自我认知课题,最终实现觉悟
【自我觉醒时期】
43:02-船夫让悉达多在表达中去寻求内心的答案,再读也会产生船夫“是否真的睿智”的疑问,认为其沉默可能是“不解答”而非“看透”
46:41-河流教会悉达多人生未完成的课题会以不同形式重复出现,对河流而言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当下
50:23-面对离别悉达多的父亲比悉达多更睿智,他对儿子的爱是盲目的,使其“沦为世人”,但最终完成了对“爱与放下”的顿悟
55:08 -知识VS智慧,是客观与主观的区别
57:16-结尾及下期预告
【背景音乐】
《Nepenthe 》—— Masetti
《轻音乐经典钢琴曲,舒缓治愈音乐》——催眠曲
《万物生(梵文版) 》—— 萨顶顶
欢迎各位听友分享转发,在评论区,或通过邮箱
kuangyetrain@163.com
留下你的意见或感受。
下一期将以《善与恶的发明》这本书,延伸更多讨论,敬请关注!
目前可在以下平台搜索《旷野列车 Driving to》关注并订阅我们的节目,第一时间接收最新内容:
1-网易云
2-小宇宙
3-喜马拉雅
4-Apple Podcast
5-微信公众号
6-QQ音乐
7-豆瓣
정보
- 프로그램
- 주기매월 업데이트
- 발행일2025년 5월 30일 오전 12:00 UTC
- 길이1시간 2분
- 에피소드4
- 등급전체 연령 사용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