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米兰·昆德拉在法国去世,享年94岁。相比于很多西方文学大师作为“迟到的经典”,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被再发现、再译介的时空错位,米兰·昆德拉的“进口”与他在西方世界的被经典化之路几乎同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英语世界的出版与中文世界的面世,前后仅相差几年。这要得益于当时韩刚与韩少功根据英译本所做的翻译之功,此后这个译本和随之而来的阅读与畅销,如同一个“文本事件”成为几代读者的文化记忆。2009年在“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图书”评比中,韩少功和韩刚的译本更是名列外国文学类第四名。
米兰·昆德拉,一个从前社会主义国家出走的作家,作为以思想性而非叙事见长的小说家,他的身份与写作,他与改革开放中国既近又远的距离感,以及他的某种不可学,让当时的中国作家与读者很难一下子给他如博尔赫斯、海明威那样“纯粹”的定位。他像一面太真实的镜子,在当时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来自自身的“容貌焦虑”,一种如何看待自身历史的怯怯追问。
本期播客,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韩少功老师,作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译者,更是文本的创造者,历史的在场者,与我们一起聊聊他的翻译与创作之路,并尝试从外国文学的引介这个侧翼,漫谈当代中国文学的风景与歧路。
【时间轴】
02:31 1986,从首任美国大使夫人处第一次听说昆德拉
08:54 把书一撕两半,我们开始翻译昆德拉
09:38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种另类的“伤痕”叙事
14:19 从译稿被拒到引发“昆德拉热”:打磨、审查与内部发行的曲折之路
20:23 兴冲冲地拜访昆德拉与始料不及地被质问
25:51 在“寻根”与“先锋”之间,我选择了《生命》
30:20 “生命(Being)”与“媚俗(Kitsch)”:所谓准确的翻译该是什么?
40:29 梁实秋劝中国的作家都该翻译一本书
44:54 “轻”即是“重”,“重”即是“轻”,人生永恒的两难
49:30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超长待机:隐秘共鸣、性与冷战思维定势
58:34 昆德拉的文学技巧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01:03:33 坊间八卦1:为什么昆德拉未获诺贝尔文学奖?
01:07:11 坊间八卦2:一本流传着的没有译者署名的译本
01:12:40 翻译的“较真”与小语种作家的困境
【本期歌单】
Čí je to svajbička—Mužský sbor Rovina
Hey Jude—Various Artists
Na to sem k vám, páni muzikanti—CM Danaj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在评论区大胆留言!也可以扫描shownotes里的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和我们一起在习以为常的观念里撬开缝隙,松松土壤~
【关于我们】
�主持人:
刘盟赟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播客「重启试试」主理人。
�后期制作:
孙静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
Thông Tin
- Chương trình
- Tần suấtHai tuần một lần
- Đã xuất bảnlúc 02:36 UTC 26 tháng 5, 2025
- Thời lượng1 giờ 26 phút
- Tập3
- Xếp hạngSạ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