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埕漫談 More Than Casual Talk

vol.7 後疫情時代生物藝術的觀看視野(下)

當世界已非如我們想像與習慣的樣子,人類該如何自處?

在下集中,官姸廷帶來這次獲得國藝會和文心藝術基金會補助的現象書寫計畫:透過生物藝術觀點來討論疫情發展和我們與疾病的關係。作者群包含:顧廣毅、林沛瑩、賴怡辰,分別以動物、病毒/微生物、 植物等媒介為觀點進行書寫。作者群分布於荷蘭和德國,同時進行中的創作計劃也牽涉到歐洲的跨國合作,本集更討論在疫情日常的環境中,進行展覽和創作的挑戰。顧廣毅也分享即將進行的新計畫,叩問我們所處的環境中,我們正遭遇到一個人類過度擴張與發展的反撲,到底物種孰為優先? 在討論實驗倫理的同時,也拓展了新的思考方向。

任何建議或是歡迎點播想聽的主題email至 ericayuwenhuang@gmail.com

講者介紹|

官姸廷

輔仁大學英語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藝術史碩士,主修當代藝術史。現任獨立譯者、撰稿及研究者,主要關注當代藝術與生命科學間的文化轉譯,曾任職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教育發展組及國立臺灣美術館展覽組,曾策劃展覽《定製真實:數位藝術之魅》(2018)。

顧廣毅

生於臺灣臺北;目前居住於荷蘭與臺灣從事創作工作。現為創作團體㗊機體、TW BioArt臺灣生物藝術社群共同創辦人,具有牙醫師、生物藝術家以及社會設計師等多重身分。他試圖拓展藝術、設計與科學結合的可能性,作品主要專注於臨床醫學、人類身體、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以及性別議題,嘗試藉由藝術實踐與設計方法去探索科學領域中的倫理問題,並藉此思考科技、人類個體和環境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