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不明

Vol.79 性别攸关:医疗系统如何选择性忽视女性健康?中国医生有话说

为什么女性喊疼却总被责怪太夸张?

为什么药物副作用“男女有别”?

为什么女性得心脏病更容易被误诊?

美国知名性与性别医学专家、急诊医学系教授艾莉森·J.麦格雷戈结合自身多年来一线急诊经验和专业研究,对现代医疗体系中的性别偏见做出了根源性的剖析,向我们揭示了女性在现代医疗系统中如何遭到忽视。

艾莉森在《性别攸关》一书中指出,以男性为中心的医疗体系正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乃至生命。

女性身体在一套完全不同的基因和激素环境中处理各种生理过程,从内部交流(神经传导)到外部影响(药物)。这意味着在医疗上对男性是“正常”的事情,对女性来说可能是不正常的,甚至是完全不适用的。

这也导致在整个美国医疗体系中,女性的误诊率比男性更高,心脏病、脑卒中手术预后效果更差,女性的用药剂量和副作用,也因实验中缺少女性受试者的数据而有诸多不可控因素,而许多医生和患者都对这样的现实毫无觉察。

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某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心脏康复医学博士后二价铁离子老师,与我们共同探讨本书中提到的医疗现象,并请她详细讲述了中国医学界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传统和成绩,以及性别议题在国内医疗体系中的特殊呈现形式。

Timeline:

3:32 一个真实事件:非典型症状,让医生差点放走一位心脏病发作的 32 岁女性;这种以男性为主体的医疗体系建立导火索:一场席卷全球的药物灾难

08:19 女性数据不纳入实验,因性别差异导致的误诊,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基本不会存在;为什么这么说?

18:26 男女心脏病表现的差异,诱因如抽烟、吸二手烟和肥胖对心脏病的影响

35:26 美国医院误诊挡箭牌:焦虑症;

43:15 女性需要花费很多心力,反复跟医生表达她自己的疼痛,对方才会相信她是真的疼,她才能得到诊断和治疗;那么在国内呢?

54:19 脑卒中病患的男女表现差异

57:12 关于药品的处方与剂量的问题,在性别上的差异;在中国,用药很多成分又复杂的,可以去药物联合门诊,系统梳理,避免用药过量或重复用药

01:08:06 药物实验,从动物实验阶段就开始普遍使用雄性动物 或说单性动物做实验,为什么呢?一些来自老师的爆笑解说

01:09:50 有关疼痛:书中提到疼痛实验中,女性对疼痛更敏感,可在二价铁离子老师的工作实践中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 女性更能忍痛 —— 那女性的痛苦是不是更容易被轻视呢?

01:35:55 社会文化、宗教信仰、有色人种、性少数群体,医疗体系中的平等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细节,作者提出的可行办法与建议

01:46:17 我国在少数族裔问题上比美国更先进的做法,以及国内医疗体系中的性别问题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节目中提到的书:

《性别攸关:男性中心的医疗体系如何伤害女性健康》: [美]艾莉森·J.麦格雷戈 著,王晔 译,明室Lucida 出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2023-9

片头曲:Cosy in the rocket - Psapp

片尾曲:Are you alright?- Lucinda Williams

封面图片:《性别攸关》中文版书封

主播:萌美 & 废废,嘉宾:二价铁离子

剪辑:66

录制支持:读库

加入听友群请加vx:lichangbuming

合作请联系:lichangbu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