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埕漫談 More Than Casual Talk

vol.9 推測設計跟當代藝術有什麼不一樣? (上)

推測設計跟當代藝術有什麼不一樣? 跟批判設計、激進設計、質疑性設計等等概念又有什麼不一樣? 是否又是另一個造山運動? 帶著許多的疑惑,我們從Anthony Dunne & Fiona Raby的書籍Speculative Everything: Design, Fiction and Social Dreaming (Mit Press, 2013) 的這本書說起,2019年由Digital Medicine Lab引進台灣翻譯成繁體中文譯本,同時在由數個展覽規劃單位共同打造的實驗性場域-森3 sunsum museum推出「準現實 推測設計與時空重構—展」。本集邀請到德國紅點設計獎台灣代表-鄭雯瑄,以及再訪的藝術家/(在某些狀況之下可以稱為)推測設計師-顧廣毅(也是森3展覽參展藝術家之一),一起討論我們心中對於推測設計vs當代藝術兩者之間差異的疑惑。也回歸初心討論什麼是藝術、什麼是設計?設計和藝術能否跨越互相對話?

講者介紹

鄭雯瑄|現為獨立工作者、德國紅點設計獎台灣官方代表,近年專注於紅點品牌的在地價值與關鍵社群管理。致力自全球觀點與當代脈絡出發,協助台灣產業環境的典範轉移與永續發展。曾服務於台創(現為台灣設計研究院),辦理世界設計大展等國際展會與交流活動。任職品牌顧問業期間,協助科技、食品、百貨、金融集團旗下品牌之定位策略與設計發展。

顧廣毅|生於臺灣臺北;目前居住於荷蘭與臺灣從事創作工作。現為創作團體㗊機體、TW BioArt臺灣生物藝術社群共同創辦人,具有牙醫師、生物藝術家以及社會設計師等多重身分。他試圖拓展藝術、設計與科學結合的可能性,作品主要專注於臨床醫學、人類身體、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以及性別議題,嘗試藉由藝術實踐與設計方法去探索科學領域中的倫理問題,並藉此思考科技、人類個體和環境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