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03|大武山的荷马:声音的咏叹就是我们的历史|嘉宾:胡德夫

东腔西调

如果不借助照片或文字记录,或许很少有人能回忆起今年9月的第一天,自己在哪里、做了什么。但阿那亚的9月1日,却因为“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日出专场音乐节,和浪漫绑定到了一起——尽管那天并没有真正的太阳升起,只有大雨、海风、沙滩,以及破晓前来自四面八方的聚在一起走向音乐的人群。

演出结束后,我们有幸邀请到胡德夫(@胡德夫_Ara_Kimbo)及其经纪人郭树楷先生做客东腔西调。从大武山下“牛背上的小孩”,到台湾民歌运动的先驱,到为台湾原住民权益奔走的斗士,Kimbo一路走一路唱,从未停歇。在他的歌里,总能听到对乡愁的咏叹,对人的悲悯,对时代的追问。

之前很多媒体都跟Kimbo聊过他的人生经历、民歌运动或原住民运动。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想聊些不一样的内容,比如他那些歌曲中的原住民的生活世界,原住民音乐的咏叹旋律,以及民歌与原住民的社会表达。在我们眼里,Kimbo不仅是一位词曲创作者,更是一位吟游诗人,是来自大武山的“荷马”。一起参与本期对谈的嘉宾,还有我们的老朋友、资深民歌乐迷张新刚老师,欢迎和我们一起从Kimbo的歌曲开始,走进Kimbo的生活世界之中。

【本期对谈】

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胡德夫,歌手、音乐人、“台湾民谣之父”

郭树楷,胡德夫经纪人、音乐制作人

【收听指南】

01:37 村庄与部落,山谷里的自在童年  

08:26 大武山,盛放着想象力的乌托邦

11:54 离开故乡,思念自然成了咏叹调

16:09 共享的大武山,柏拉图的“美丽城”

23:06 宗教、祖灵崇拜与原住民的生活

30:00 虚词与咏叹旋律,其实也有意义

39:04 在非工业化流程和状态中做音乐

46:07 口传的除了歌声,还有部落神话

51:12 民歌不只有美,它还唱喜怒哀乐

01:00:20 《为什么》背后,是苦难让人觉醒

01:06:30 咏叹是我们的历史,漂泊是我们的住所

01:10:37 《枫叶》,胡德夫唯一的一首情歌

01:15:32 干净、悠远、温暖,却又直击灵魂

01:19:48 台湾一代艺术家,被激活的创造性

01:25:50 大武山的“荷马”,想记录原住民世界

01:30:19 去做统一的、真诚的、知行合一的人

01:34:07 赖声川×张震×胡德夫×萧艾,《江/云·之/间》

【工具箱】

01 胡德夫,1950年出生,被誉为“台湾民歌之父、原住民运动先驱”。小时候的胡德夫叫Ara,他的父亲家姓原为“Makakaruwan”,意为“人丁最多”;族名Tuko,“德夫”二字由此而来。他来自台湾台东县太麻里大武山的一个原住民家庭,11岁第一次离开部落到山外的中学读书,并开始接触到音乐和歌唱。1968年,胡德夫在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时,爱上了英国民谣和西洋音乐,他与李双泽、杨弦等人在台湾掀起一股本土音乐的民歌运动热潮,被称为“台湾民谣之父”。

从2005年的第一张《匆匆》开始,胡德夫陆续推出了《大武山蓝调》《芬芳的山谷》《时光》《最后的猎人》等个人专辑,近年在全国多地举办了《大武山蓝调·弹唱私享会》,不仅出了自传《时光洄游》和《我们都是赶路人》,还编写了《音乐通识课·胡德夫讲世界民谣简史》。

02 大武山区是台湾岛中央山脉南端的高峰,其东西两侧皆有陡峻的断岸急降,地形宛如是一个矩形的大地垒,四周由陡岸围绕,自成独立之系统。胡德夫的个人介绍总是绕不开大武山,例如:胡德夫出身于台湾台东县太麻里,身上流淌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