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怎麼想?

【台灣怎麼想】台灣能源轉型挑戰

主持人王家軒邀訪天下雜誌主編劉光瑩一同探討針對台灣能源轉型的困境與未來。

王家軒表示,政府為扶植本土產業鏈,提出風電國產化的目標,希望本土供應鏈能佔七成。然而,此舉卻導致成本高昂,不僅讓台積電等用電大戶卻步,甚至造成部分廠商撤出台灣,可謂好意造成反效果。

劉光瑩認為,台灣希望十年內超英趕美,達成歐洲耗費多年才建立的再生能源產業鏈,這種作法無異於揠苗助長。她解釋,再生能源初期成本高是必然的,德國便將成本反映在電價上,讓全民共同承擔轉型代價。然而,台灣的政治環境使電價凍漲,導致台電成為賠錢的米店,自行吸收高昂的綠電收購成本,而當政府試圖將成本轉嫁給企業時,過高的價格又讓市場難以承受。

關於核電議題,劉光瑩分析,核電在台灣已是信仰問題。她指出,若核二、核三廠延役,可穩定提供全國約6%的用電量,對於應付傍晚太陽能發電量下降後的用電高峰至關重要。她分析,在地熱、氫能等替代方案仍是緩不濟急的情況下,核電延役是最不差的選項,因為台灣需要所有可能的能源選項,一個都不能少。

本集節目重點:

◎風電國產化的困難

◎再生能源的成本問題

◎核電延役行不行?

◎替代能源OK嗎?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potifySoundOnApple Podc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