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軒首先提出,為何在立委任期僅一年多時就發動罷免,而非等到四年後選舉?再來,大罷免中的無差別攻擊被部分民眾視為過激,質疑是否讓社會更加對立?但王家軒認為,這場衝突是台灣民主走向成熟的試煉,迫使社會學習包容多元聲音。即便過程充滿矛盾,最終的投票結果也反映了選民的獨立思考。
強強滾的志工卡謬認為,發動罷免的核心原因是立法院的議決精神蕩然無存,法案未經充分討論便強行通過,這是一種緊急狀態,公民不得不採取行動。而針對精準罷免的質疑,她強調這是一場由下而上的公民運動,而非由單一組織策劃,因此誰該被罷、誰不該被罷的精準策略是個假議題。她認為台灣已進入後罷免時代,這次經歷即使失敗,也是對民主韌性的考驗。
剷除黑芯的志工駱駝則表示,罷免的正當性來自立法過程的程序瑕疵,他擔憂,運動失敗可能導致政治論述走向更簡化、粗暴的梗圖文化。但他從運動中看見的是,街頭上不同立場的人願意對話,甚至出現台灣獨立旗與中華民國國旗共同飄揚的場景,顯示了在保護民主生活方式上,大家可以找到共同點,這種力量令人感動。
本集節目重點:
◎發起大罷免的理由
◎策略上的爭議
◎運動後的反思
◎得到什麼價值
(精彩節目內容歡迎點選連結頁面上的三角形播放鍵圖案收聽,或透過Podcast平台搜尋「台灣怎麼想?」收聽。)
【與節目互動】
EMAIL: 2020@rti.org.tw、20200203news@gmail.com
PODCAST收聽:Spotify、SoundOn、Apple Podcasts
Information
- Show
- Channel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15 August 2025 at 13:30 UTC
- Season1
- Episode82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