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客廣播電臺 I 靛花有聲書

「靛花 tien faˊ」收錄全臺客庄真實人事物,採集庄中自然、經濟、文化與生活的各種面向之故事,以聽覺遊走客庄迷人之處,一起用耳朵去旅行遶尞! 每一集由一位客家歌手或電臺DJ擔任聲音導遊,用最貼近庄中故事的腔調聲線,為你朗讀「靛花 tien faˊ」裡的風景。 還有更多當集的動人照片與精選文章,都在「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靛花tien faˊ」為實體發行季刊,於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特約獨立書店等實體通路及網路書店皆有販售。 本刊物與節目由【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作發行 http://hpcf.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靛花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ienfa.tw/

  1. 小雪號|擁抱多元的性別之家——風城部屋小凱與禹龍

    1 DAY AGO

    小雪號|擁抱多元的性別之家——風城部屋小凱與禹龍

    說書人:陳惠亭(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汪倩妤  攝影|陳安嘉   座落在喧鬧的新竹火車站附近,「GisneyLand風城部屋」作為新竹在地的性別友善空間,提供性病預防與匿名快篩,也致力於性別友善的推廣。而同性伴侶小凱和禹龍也在此相識相戀,他們的故事,要從數年前開始說起──   小凱是新竹人,大學時常參加校內的性別社團,畢業後回到新竹,一直想找新竹在地的同志社群,「我應該十年前就知道風城部屋這個地方,以前偶爾會來這邊坐坐、看看書,後來和一位桌遊同好在尋找適合玩桌遊的地方,意外發現這裡可以成為大家固定聚會的場所。」現在,小凱發起的桌遊團成為風城部屋週五晚上的固定活動,群組裡有超過六十人。而禹龍是苗栗人,當初先看到桌遊群組的訊息,決定來部屋看看。後來,兩人相識並成為伴侶,共同興趣是登山,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成功征服小百岳。   不只桌遊團,多年來,小凱循著自己的興趣,在風城部屋發起許多聚會活動,有室內也有戶外,有靜態也有動態。小凱和禹龍觀察,新竹和苗栗的同志朋友其實都很低調,不容易現身,但在部屋,透過多樣的活動,大家都可以找到安放己身之所在。小凱印象最深的是甜點派對,「不同於桌遊或爬山,這個活動比較chill,每個人只要帶一道甜點過來,輕鬆聊天就可以了。我發現,藉由不同的活動性質,可以吸引不同個性的人來參加,或是看到大家和平常不一樣的一面。」禹龍也分享自己參與的經驗,「一開始其實我也是滿抗拒的,參加很多活動後就習慣了,覺得大家好像也沒什麼不一樣,也慢慢接受我的這個身份,不然我以前很低調,沒有跟任何人講。到現在,別人知道也無所謂。」   如同這個族群多元的城市,關係的光譜也慢慢展開。風城部屋對他們來說,是什麼樣的地方?禹龍笑說,「小凱是這裡的橋樑,把大家聯繫在一起。」小凱則感性地形容,「風城部屋是一個像家一樣的地方。大家在這裡休息也好,吃東西也好,看電影、煮火鍋、耍廢甚至睡覺都沒關係,任何非主流性別、同志、跨性別、還在尋找自我認同的朋友,都能在這裡相聚,在這個地方創造無限可能。」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2. 小雪號|轉來食茶無?圍繞一桌子的村民,都是一家人

    28 AUG

    小雪號|轉來食茶無?圍繞一桌子的村民,都是一家人

    說書人:戴君儒(海陸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攝影|李姿穎   返回阿婆家,常能見到阿婆在牌桌上大顯身手,鄰居好友相聚一桌,瞇牌摸牌,手起刀落間,閒談田裡農事,誰家的南瓜收成了,誰家的芭蕉被颱風吹壞了,今年的麻雀特別兇狠⋯⋯,這樣的話題。幾隻手在四色牌的一來一往間,交錯出客庄下午的日常景色。   「李家人」是這村經常受人拜訪的家庭,李大哥說,從小看長輩打牌,自然習得技能。 四色牌不限於客庄,但流傳在許多農家庄,只在特定的雜貨店或文具店販售,因早期娛樂活動不多,成為農活忙完時的休閒消遣,類似團體益智遊戲:「我們都說,打牌是為了防老人癡呆。」   四色牌往往打玩幾輪就要丟棄,然許多手巧的阿公阿婆為物盡其用,將四色牌摺紙成各式生活器物,曾見過筆筒、紙籃、餐墊等,附近更有已逝長者做過四色牌茶壽,跟隨長者的離世沒能保存下來,也是民常文化的損失。   四色牌的濃艷色彩,宛如他們的人情往來。其實不只牌桌,熟悉的鄰里也幾乎日日造訪李家茶桌,那似乎是庄內習性。李大哥說:「鄉下人互相照應,看見人,逢人就問:『愛轉來食茶無?』」話才說完,一個遠親經過,他便招呼「轉來食茶無?」使用意為「回家」的「轉來」,體現了客庄人好客之情。這裡許多年長長輩沒有智慧型手機,而是透過日日拜訪,知悉友人的身體狀況、閒聊起居。而若是外地的子女回家,村裡的長輩也都會問候一句「轉來寮啊?」好像戶連著戶、屋連著屋,全都是一家人。   家裡的廳堂是這樣的——牌桌也是飯桌,凡是家裡兒孫回來,都會在這張年歲逾一甲子的桌上吃飯。飯桌設立在神明廳前,就好像客家人跟伯公感情好一樣,家家戶戶也都跟彼此家裡的神明打過照面。 這家裡過年過節,也會招呼鄰居一起吃個飯,或許那也因為過去村裡的婚喪喜慶,鄰居們都會彼此協力,喪禮完成後眾人一起吃「圓滿餐」,幫忙喪家出力的是隔壁男丁、料理的是鄰居婦女,自然養成更緊密的村民情感。   牌桌旁就是茶桌,堪稱24小時超商,無限供應茶水,沖泡、等待、在閒話家常中一同回甘,一杯熱騰騰的茶,招呼前來的熟人。家家戶戶都不太鎖門,好讓人方便進出。「一桌子」圍繞一群人,是這裡的客庄本色。 阿婆說,平常都會到處去「串門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串門子的家,會固定走進去聊一下,有時帶著一把空心菜、有時帶走一顆高麗菜。   黃昏日落,茶桌或牌桌上的鄰居都一一散去,紛紛坐在阿婆家的門簷下,抽菸閒聊,阿婆們則去菜園巡一巡、有菜則採收。聚在這的,都是吃同一種菜長大的,大家分食家庭菜園裡的菜,就這樣慢慢變老。 沿山長出的村子,各自走路回家不消五分鐘,就這樣往返於他人家中的廳堂,日復一日,請對方喝茶、一起洗牌防癡呆。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3. 小雪號|在風中自由跳舞吧!大風搖擺吹起的Swing Dance風潮

    14 AUG

    小雪號|在風中自由跳舞吧!大風搖擺吹起的Swing Dance風潮

    說書人:鍾惠欣(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汪倩妤  攝影|陳安嘉   每逢週四夜晚,你或許能在新竹看到一群人兩兩成對,隨著愉快的音樂,自在地舞動著。這是「大風搖擺」固定舉辦的搖擺舞(Swing Dance)活動,「這個活動我們叫做social,跳舞的social,不是上課。大家可以來聽音樂,或跟朋友跳舞聊天,是一個非常自由的活動。這是搖擺舞很特別的地方。」「大風搖擺」創辦人陳瑋玲如此介紹。   搖擺舞是一種源自1920年代美國黑人社區的社交舞,人們用跳舞來交流,舞伴並不固定,每換一首歌,就能換一次舞伴。節奏歡快又充滿變化的舞步,搭配同樣隨興的爵士樂,令人著迷。陳瑋玲自2013年學舞至今,搖擺舞最吸引她的地方,是連結感與文化感,「搖擺舞是雙人舞,感情上的連結會比較厚,互動的感覺更高。而且,搖擺舞復刻了那個時代的精神,一開始學舞時我並不知道這些,但越是了解越會發現,它的文化和歷史意義都有被保存下來。」   原本住台北的陳瑋玲,因緣際會來到新竹,創辦「大風搖擺」,是為新竹在地目前唯一的搖擺舞教室,每週會開設常態課程,也舉辦相關活動。其實搖擺舞入門不難,陳瑋玲說,新手通常可以在兩個月左右學完基本舞步。然而初學者要如何即興跳舞?陳瑋玲點出:「和爵士樂一樣,搖擺舞的即興,其實是建立在一定的熟悉度上,包含你能不能認知到身體的技巧,以及你跟舞伴之間的溝通是否順暢,能順暢就可以自由自在做任何事情。」此外,搖擺舞會一直交換舞伴,如何愉快且適當與對方互動?「搖擺舞,或任何的舞蹈,都是建立在對舞伴的尊重。」陳瑋玲強調,在邀舞時,必須確認對方的意願,還有,你是不是能接受別人拒絕。「我們會去教導,當我們跳到一半,有任何的不舒服,或是你覺得不想跳了,可以隨時停止。」搖擺舞所提倡的自由,也包含適當表達己見的自主權。   在新竹成立搖擺舞教室多年以來,遇到最大的困難,陳瑋玲笑說是新竹人很愛加班,因此上課時間比較晚,通常需要約在晚上八點。不過她也觀察到很有趣的現象,新竹學員多為科技業或工程師,上課時大多有些靦腆安靜;但她發現很多人都是希望在下班之後再學習新的興趣而主動來到這裡,很令人驚喜。雖然大風搖擺目前仍是新竹唯一的搖擺舞教室,資源相較於北部稀少,但陳瑋玲希望能繼續經營下去,讓這陣搖擺舞的大風,也能持續舞動在這片土地上。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4. 小雪號|以設計與企劃,讓山東的農業被看見——富里製造農村基地

    24 JUL

    小雪號|以設計與企劃,讓山東的農業被看見——富里製造農村基地

    說書人:王于郡(四縣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陳嬿靜 攝影|李維尼   返鄉務農十多年的鍾雨恩是天賜糧源品牌的接班人,也是富里製造農村基地的負責人。 產銷班是富里製造的起點,因為他發現要帶動地方產業不只要會生產,行銷、設計、財務等都非常重要,一般農夫不會有這麼多能力,所以必須要結合不同才能的人進入團隊。 但是農村人口外流嚴重,地方缺乏不同面向的人才,如何把不同能力的人拉進農村來,就是現在面臨的問題。   2021年他加入國發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的計畫,決定利用這計畫建立「富里製造農村實驗基地」。有了計畫的支持,開始招募有行銷、設計、財務等專長,並且喜歡富里也關心農業的人加入。 六名成員來自四面八方,有在地居民、有志工,也有移居者。共同的精神理念就是發揮所長幫助富里地方創生,協助地方農業用多元角度被看見。   富里是多元族群融合的鄉鎮,在產銷班內成員有客家人、原住民也有閩南人。大家對於農業生產都有很多的付出,生產品質優良的作物。但是好的產品如果沒有人知道,也就無法銷售到需要的客人手上。 因此鍾雨恩帶著富里製造的團員田調,為富里舉辦一場又一場的富有創意的活動及計畫。 例如邀請各項專長的文化生活家駐村,在米食、環境、文化三方的激盪下,創作出有趣的成果;實習生計畫則徵選有移居當農夫想法的人來富里體驗在地生活,並且嘗試運用自己的專長對富里做出一點貢獻。 他們參與執行客委會幸福台九線計畫,設計富里的伴手禮禮盒,讓富里客家的好味推廣至全台。   鍾雨恩提及,花東的客家族群多為從西部遷徙至東部的二次移居者,在禮俗上揉雜了西部的傳統,並且有著與東部多元族群共居後文化交融的新樣貌與生活特色。 花東客家族群都很願意融入其他族群共同合作生活,會受邀參與原住民的豐年祭,也會吃原住民的辣椒;客家人過年時會做的粿粄,其他族群也會買來吃。在食物食材運用上,也會相互學習,甚至連原住民話都會說呢!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族群融合讓富里成為各族群的富里,也成為適合外來者移居的地方。   富里製造農村基地持續嘗試在地實驗——地方刊物《爆米花》的出版會是富里製造接下來的計畫,希望用地方刊物為地方發聲,說更多富里好山好水好米好文化的故事。 讓地方農業用地方刊物跟更多人對話,以更多元的角度被看見。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About

「靛花 tien faˊ」收錄全臺客庄真實人事物,採集庄中自然、經濟、文化與生活的各種面向之故事,以聽覺遊走客庄迷人之處,一起用耳朵去旅行遶尞! 每一集由一位客家歌手或電臺DJ擔任聲音導遊,用最貼近庄中故事的腔調聲線,為你朗讀「靛花 tien faˊ」裡的風景。 還有更多當集的動人照片與精選文章,都在「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靛花tien faˊ」為實體發行季刊,於博客來、誠品、金石堂、特約獨立書店等實體通路及網路書店皆有販售。 本刊物與節目由【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製作發行 http://hpcf.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靛花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ienfa.tw/

More From 講客廣播電臺Hakka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