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叨叨

JustPod
艺术叨叨

两个女孩在美术馆的聊天

  1. 8月13日

    在丹麦做艺术家:刘诗园的“有所谓”和“无所谓”

    艺术家刘诗园的个展“回文窃语”目前正在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展出,呈现了艺术家从早期跨度到最新创作的5个系列作品,其中包括早期作品《与摄影的对话》、摄影/数码作品系列《A Shaking We》和《几乎像螺纹钢》、最新摄影作品《冷血动物》和影片《为了我没拍的图片,为了我没读的故事》。 与摄影的对话,2012© 刘诗园,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A Shaking We No.1, 2018© 刘诗园,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几乎像螺纹钢 No. 3, 2018© 刘诗园,图片由艺术家和谭雅·博纳达画廊提供 冷血动物 No.2, 2022© 刘诗园,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为了我没拍的照片,为了我没读的故事,2020© 刘诗园,图片由艺术家和谭雅·博纳达画廊提供 刘诗园与我们分享了她在丹麦哥本哈根的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我们也逐渐理解了她关于“平等”的摄影理念,更加能体会到堆垒的“像素式”作品背后所代表的理念与艺术哲学。 在丹麦的观察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刘诗园的艺术创作?她又是怎样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表达?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1:31 展览“回文窃语”简介 05:33 刘诗园是e人还是i人?  10:57 是什么契机移居到丹麦生活的? 13:35 丹麦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税收有多高? 15:56 在丹麦看垃圾车的人居然是研究生毕业的帅哥! 18:46 在丹麦生活还会继续“卷”吗? 22:57 用两个词来形容丹麦——“有所谓”和“无所谓” 26:39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新解读 29:55 影像作品《为了我没拍的照片,为了我没读的故事》创作思路 41:38 在系列作品《几乎像螺纹一样》中,如何筛选心仪图像? 42:28 不规则的装裱是怎样想到的? 46:12 舍不得删除“废片” 48:32 对世界的探索是无尽的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Fotografiska展览“回文窃语” 北京UCCA展览“寒夜” 《丹麦一年:追寻幸福生活的秘密》 --关于艺术家-- 刘诗园,现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北京与丹麦哥本哈根。1985 年出生于中国北京。2009 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 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系获得硕士学位。 节目剪辑:JustPod 孙称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54 分钟
  2. 7月4日

    艺术的印记:与M+策展人共探希克藏品展

    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香港M+博物馆的策展人武漠,一起聊聊希克藏品展。通过与策展人的对话,我们将探寻展览幕后的筹备工作,以及未来的展览计划。 2012年,来自瑞士的艺术藏家乌利·希克(Uli Sigg)将15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捐赠给M+博物馆。2021年,随着M+博物馆的盛大开幕,观众们也终于有机会一饱眼福。 目前,M+希克藏品展计划举办三场:首场“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展览已结束,第二场“M+希克藏品:别传”正在展出中,展览从“消亡”“满则溢”“非此即彼”“暗涌”四个主题和维度去探讨在中国九十年代急速转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艺术家对文化身分的思考及对新时代的困惑。 除了关于策展理念的讨论,我们也进一步关注到了展览呈现的用心之处:例如亮点作品的陈列方式、展签信息的撰写、多元的公共活动、作品尺度的善意提醒等等。   --时间轴-- 01:08 希克是谁?为什么他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如此重要?  06:39 如何梳理如此庞大体量的希克藏品?  12:18 在香港M+博物馆看展的独特共情感受  15:20 展览“别传”的策展思路与上次展览的区别 25:11 孙原&彭禹作品《老人院》的深度解读  33:28 希克藏品的新思路以及作品潜力 35:17 作品的报批与审查是否遇到过棘手的难题? 38:54 展签的撰写与考量,如何避免“动词大词”? 44:02 展期内值得期待的公共活动 --嘉宾介绍-- 武漠,于香港中文大学获中国艺术史博士学位,M+希克策展人。她的写作见载于多种媒体与学术刊物,包括《中国当代艺术研究》,《艺术新闻(中文版)》,《LEAP艺术界》,《艺术论坛》中文网,《艺术:典藏国际版》和《燃点》等。   --关于M+博物馆-- M+是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视觉文化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展示与诠释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我们冀以香港中西荟萃的历史特色为基础,从身处的斯时此地出发,为二十一世纪亚洲创立一座别树一帜的新型博物馆。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展览“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 展览“M+希克藏品:别传” 《凌迟考:一张历史照片的回音》陈界仁 《老人院》孙原&彭禹 节目剪辑:JustPod 孙称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46 分钟
  3. 6月14日

    杉本博司:时间的思考者与提问者

    【本期福利】展览门票5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互动! 艺术家杉本博司的展览“无尽的刹那”目前正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此次展览也是艺术家在中国首个重要机构个展。6月23日,展览即将闭幕。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UCCA策展人,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张南昭(Neil Zhang)、牛津大学东亚摄影博士汪逸玮来与我们一起聊聊杉本博司的创作,从早期在纽约的艺术实践,到知名摄影系列作品“海景”“剧场”“放电场”“透视画馆”等。 “人类因为拥有时间意识,所以有余力去理解万物的因果”,杉本博司通过艺术语言表达了对时间、生命、死亡等存在主题的思考,也由此引发了观者对于感知世界的反思。 --时间轴-- 01:13 UCCA展览“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简介  03:45 早期⽣活:艺术家前往美国前在⽇本的⽣活及成⻓背景 12:54 职业初期:艺术家在美国求学并开启职业⽣涯,对摄影媒介的思考 15:17 重要系列:海景、剧场、佛之海的创作过程 20:16 展览标题蕴含着哪些思考? 31:22 佛教对于杉本博司的影响 40:36 杉本博司在东亚摄影史的地位 42:43 文献资料对于艺术展览呈现的影响 46:17 观众对于展览的反馈  --嘉宾介绍-- 张南昭(Neil Zhang),UCCA策展人,2020年加入UCCA。曾策划的展览包括 “沉静的响雷”(2021)、“黄锐:抽象之道”(2021)、张如怡:低声细语(2022)、王凝慧:触之可觉(2023)、杉本博司:无尽的刹那(2024),梁好:步虚(2024),以及联合策划了首届沙特阿拉伯迪里耶双年展 “摸着石头过河”(2021)。张南昭曾先后就读于罗德岛艺术学院、布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方向及兴趣主要涵盖以佛教为主的宗教在后现代框架下的分析,前现代东亚视觉文化以及当代艺术,并翻译了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Bernard Faure所著的《顿法的意欲——禅的文化批判》等学术著作。 汪逸玮(Ellen),现居伦敦,专注于摄影史和艺术理论的研究,目前在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进行关于当代日本摄影书出版的研究。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杉本博司中国首次重要机构个展,“无尽的刹那”现场全记录 与时间对峙的人,杉本博司 《直到长出青苔》,杉本博司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50 分钟
  4. 5月21日

    何谓“处处是外人”:聊聊本届威尼斯双年展

    4月底,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盛大开幕,今年的主题是Foreigners Everywhere(处处是外人)。 我们在开幕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火速请到了本期嘉宾@Mint米特(小红书:Mint米特),来与我们分享今年威双的亮点展馆与艺术作品。 小小apology整理和剪辑的时间有点长,今天才发布,幸好威双展期很长,一直会持续到11月底。如果有出行计划的朋友们,记得带上这期节目哦~ --时间轴-- 01:41 为什么威尼斯双年展在艺术界如此重要? 10:02 威尼斯双年展最早居然也是有艺术买卖的?为何现在禁止销售行为而更注重学术探讨? 14:51 对于主题Foreigners Everywhere的解读 21:00 金狮奖得主——澳大利亚馆,呈现了怎样的作品? 22:59 购票攻略:今年新增了入岛门票! 26:58 交通攻略:记得有2欧的船票啊! 37:33 埃及馆——用舞台剧表现殖民历史创伤 38:56 德国馆——记得戴口罩 41:45 瑞士馆——拥有六个乳房的LGBTQ艺术家作品 45:51 威双“平行展”概念大纠正,别再搞混淆了 54:26 住宿攻略:如果可以一定一定要提前预定啊! 63:23 威尼斯画派的作品是怎么被炒起来的?木板画如何演变成了帆布画? --相关阅读-- “双年展,威尼斯自己的迪士尼” 身份问题与超越身份:来自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的回应 ARTFORUM采访|阿奇·摩尔谈在澳大利亚馆转化历史创伤 ARC 展评|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谁说了算?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1 小时 6 分钟
  5. 5月7日

    1111XXXX:艺术市场的泡沫爆了吗?

    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的今天,艺术市场也遭受了巨大的挑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小熊(小红书@1111XXXX)回到艺术叨叨,从一级市场到二级拍卖市场,和我们聊聊经济寒冬下的艺术市场变化。 --时间轴-- 01:25 小熊的职业update:从艺术顾问到艺术基金负责人 03:20 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看一级市场表现 09:45 拍卖结果如何直观反映艺术市场趋势 13:00 新老藏家分别如何应对艺术市场寒冬 15:45 如何获得艺术圈洞察:被嫌弃的中国藏家的一生 17:35 西方藏家为什么很少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24:00 中国年轻藏家的有画像及收藏背后的心理动机 31:26 从大藏家传记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35:00 为何艺术顾问总会卷入艺术犯罪案件 38:40 小红书在艺术行业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往期节目:巴黎艺术品顾问1111XXXX手把手教学:除了钱,入门收藏还需要…… artnet文章:价格风向标丨一篇看尽香港巴塞尔卖了什么,多少钱 artnet文章:“这不是软着陆”:全球当代艺术暴跌到底了吗? 1111XXX辣文:被嫌弃的中国藏家的一生 纪录片《消失的莱昂纳多》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42 分钟
  6. 4月16日

    香港艺术漫游——重拾艺术感受力

    本期节目感谢小红书艺术的支持,关注小红书香港艺术漫游,获得更多探索城市的新角度! 继去年发布的「香港艺术速游」篇,今年我们决定切换到漫游模式,探索一下香港艺术文化慢生活,并精心为大家整理出两条Art Walk路线,分别位于上环和黄竹坑,请跟随我们一起出发吧! --路线1:上环-- 4:55 早餐推荐:忠记粥品、胜香园 6:06 美术馆推荐:大馆及周边建筑活化项目 18:53 印章街:文华里 20:03 书籍推荐:《香港遗美》 21:29 荷里活道:古董店 22:37 途中庙宇:文武庙 23:40 画廊推荐:VILLEPIN维尔潘画廊 26:24 艺术机构推荐:Asia Art Archive(AAA)亚洲艺术文献库,展览“香港再偶拾” --路线2:黄竹坑-- 43:33 画廊路线:Blindspot Gallery(刺点画廊)——Current Plans——Mou Project——Ben Brown——de Sarthe(德萨画廊)——Rossi&Rossi——Axel Vervoordt(维伍德画廊)——WKM Gallery——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随机漫游-- 53:04 Para Site艺术空间,展览“笹本晃:测深线” 1:02:02 PHD Group,展览“WONG KIT YI: +852 GHOST-JPG”,预约网址 https://www.phdgroup.art/ 34:49 卓纳香港,展览“Wolfgang Tillmans: The Point Is Matter” 1:09:29 艺穗会,Supper Club --其他文化体验-- 1:12:02 香港国际电影节——观影《达荷美》 1:14:43 见山书店 1:15:19 富德楼 欢迎关注Lanyi和Monie的小红书账号,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和视频分享。 节目剪辑:JustPod孙称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友群的朋友越来越多啦,兰奕和Monie在群里等大家哦! --关于《艺术叨叨》-- 2020&2022年苹果年度编辑推荐播客,一档在上海和伦敦艺术行业工作的Monie和兰奕创办的艺术类聊天节目。 欢迎大家来微博 @艺术叨叨 了解我们更多!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App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收听《艺术叨叨》

    1 小时 23 分钟
  7. 4月7日

    喜欢您来——亚逼与学术兼得的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

    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早在2019年筹备之初,便通过数字杂志“黑齿”和影像艺术委任项目“赤屏”火速收获了当代艺术圈的关注,2020年,MACA在北京798的实体空间正式对公众开放。MACA的知名不仅仅是因为高质量高口碑的展览,更是由于多场“先锋”与“亚逼”的艺术活动,让人记忆深刻。 一直很想录这期节目的首要原因是,我们刚好有缘参加了2022年与2023年MACA的年度派对,玩的开心又尽兴。艺术脱口秀、当代舞表演、时尚走秀、音乐表演等活动,都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们的兴趣。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MACA的展览与公共项目也充满了好奇,可以说是“学术咖“们的激情产物,简单回顾几场活动的标题给大家浅浅感受一下: 【迎接图像失重时代——接着傅拉瑟与法罗基思考】 【”野黄金“的地方生息和草根全球化之旅】 【元素幽灵——玛丽·居里与世纪末的超心理学媒介】 当然,还有以下这些简短有力却非常诱人的活动名字: 【变态者港片指南】 【多物种读书会召集:如何成为”植物人“?】 【老妖精大合盘】 谁看了这些沙龙活动会不心动?所以我们干脆录期节目,探索一下MACA的幕后究竟是怎样的团队?策划这些活动的灵感又是哪里来的?敢为人先的MACA未来还有哪些“实验性”的规划呢?让我们一起通过这期节目寻找答案吧! --嘉宾简介-- 杨北辰,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总监,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普拉达基金会“思想委员会”四位成员之一。在加入美凯龙艺术中心团队之前,曾担任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特约研究员以及《艺术论坛》中文网资深编辑。 王紫薇,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品牌与发展总监,当代艺术项目策划者,写作者、译者。 --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 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是一个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内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于2022年1月15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以一栋总面积900平方米的两层建筑为基地,MACA联合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家、策展人以及泛文化艺术工作者,以多形式的持续共同工作构建一处当代艺术版图上的新形态坐标。以“艺术家的工作”为导向,以跨学科的研究为根基 ,MACA试图重聚热爱艺术与信仰“当代”的群体,以回应这个处于激变之中的时代。 --时间轴-- 1:50 2023MACA年度派对活动的灵感缘起 3:30 派对的dress code,除了身着华服的上流人士风格,还要解锁更多好玩的角色身份,厨师、大堂经理也不能少 6:40 居然请到了颜怡颜悦做艺术脱口秀的领笑员 11:56 MACA年度派对从2020年至2023年经历了从小众邀请制到大众参与式的转变 15:18 参加派对的感受是:我自己很土! 19:01 为何想要发起艺术脱口秀大会?邀请了哪些人参加? 24:30 MACA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26:22 回馈艺术生态——有规划地请艺术家进行委任创作 29:56 筹备期的学术委员会由哪些人员组成? 30:52 亚逼的活动,冷静学术的展览,MACA让我有种“不配得感”? 33:43 请听剧透:4月底在上海的国泰电影院——新的“漩涡”计划即将启动,欢迎关注! 37:22 “美术馆应该生产自己的观众,而不是去迎合观众” 40:14 是否能看懂,不应该成为评价一个展览好坏的唯一标准 45:34 MACA新展进行中——“险境集” 50:23 展陈设计如何做才能更加环境友好、更加可持续? 53:13 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如何生存? --本期提到的活动及展览-- 虚谈症:MACA2023年度派对 陈轴讲脏故事 最新开幕的展览”险境集“ 节目剪辑:JustPod孙称 欢迎大家搜索yishudaodao,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加入我们的“聊天室”,我们听

    1 小时 2 分钟
  8. 下班后去上海Fotografiska看展览!“艾略特·厄威特:镜头下的奇遇”

    3月21日

    下班后去上海Fotografiska看展览!“艾略特·厄威特:镜头下的奇遇”

    一位酷爱拍摄狗狗的摄影师成功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他曾这样分享拍摄狗狗时的方法,“I bark at dogs.”(我对狗吠),以此来捕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各式各样狗狗的反应,有的灵动,有的迷茫,有的滑稽又可爱。 他便是玛格南图片社的传奇摄影大师——艾略特·厄威特,以富有幽默感的纪实摄影而闻名。他不仅记录了政坛历史的关键时刻,更擅长抓取日常生活中的一幕幕场景,作品都充满了趣味的观察。当然,最直击人心的还是他镜头下人们细腻的温情与直白的坦诚。 走进展览“艾略特·厄威特:镜头下的奇遇”,我们有机会观看到摄影师在从业七十年间的100多张作品。他多元的跨文化经历促使他拍摄了多元的作品,本次展览共有九大主题——“城市”、“男女之间”、“关于女性”、“孩子们”、“海滩上”,“名人”,“观看博物馆”,“抽象” ,“狗”,展示了艾略特标志性的黑白照片及职业生涯后期的彩色作品。 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的展览总监韩培培,与我们一同分享本次展览作品背后精彩纷呈的故事,进一步剖析艾略特的镜头语言与幽默之眼。 --本期嘉宾-- 韩培培(Peipei HAN),独立策展人,曾任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中国区副总监,现任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展览总监。 --艾略特·厄威特简介-- 艾略特·厄威特 (1928-2023)出生于巴黎,父母是俄罗斯人,在米兰度过童年后,11岁随家人经法国移民至美国。青少年时期的他在好莱坞一家商业暗房为电影迷处理明星“签名”照片,之后在洛杉矶城市学院开始探索摄影。1948年,他搬到纽约,在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以清洁工工作换取电影课程的学习机会,之后他的作品受到时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总监 Robert Capa 等人的赞赏,前美国联邦农业安全管理局局长Roy Stryker雇佣厄威特为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摄影图书馆工作。第二年,厄威特带着他最信赖的 Rolleiflex 相机回到欧洲,在法国和意大利旅行和拍摄,这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正式开始。1953年,厄威特受到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罗伯特·卡帕的邀请,成为玛格南成员。他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为各大杂志进行拍摄。20世纪70年代,厄威特开始拍摄电影,他制作了几部著名的纪录片,并在20世纪80年代为 HBO 拍摄了十八部喜剧电影。 --时间轴-- 02:15 艾略特·厄威特是谁? 04:20 展览的缘起及前期筹备工作 2023年艺术家离世,对展览产生了哪些影响?是否有哪些未实现的遗憾? 06:13 艾略特在玛格南图片社工作的经历 09:08 策展思路大公开,为什么展览中没有过多的阐释 11:12 “城市”:建筑摄影与城市记录 12:09 ”两性之间“:时隔25年在底片中发现经典之作 13:28 “关于女性”:拍出别样梦露 23:36 “观看博物馆”:摄影是等待的艺术 30:50 艾略特为何热衷拍摄狗狗?本次展览设有哪些宠物友好待遇?  36:05 艾略特对于新闻纪实摄影的看法?对比刘香成,两位有何不同之处? 48:00 展期内公众可以参与的公教活动/公共项目 --本期提到的展览-- Fotografiska展览“艾略特·厄威特:镜头下的奇遇” 浦东美术馆展览“刘香成:镜头·时代·人” Tate Modern展览 Don McCullin  --关于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Fotografiska,是当代影像、艺术和文化生活的国际性地标,始终致力于向公众呈现全球顶尖的影像作品、重新定义当代影像艺术新体验,同时也关注来自中国本土和亚洲地区的影像艺术创作者,旨

    55 分钟
3.2
共 5 分
1,755 个评分

关于

两个女孩在美术馆的聊天

你可能还喜欢

若要收听包含儿童不宜内容的单集,请登录。

关注此节目的最新内容

登录或注册,以关注节目、存储单集,并获取最新更新。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