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狂想

大熊和小星

从素食出发,探索纯素「良好生活」的不同面向。 生命不是商品 聚焦饮食哲思 识破科技之恶 欣赏寂静之美 「外包」替代了生活的许多基本步骤。我们是否还有回归原始快乐的能力? 让我们重新聚焦一日三餐、人与自然、腌制发酵、营养健康,探索什么才是良好生活。 视频号及B站搜索「蔬食狂想」获取更多视频内容 如果希望直接交流,可以添加大熊的绿色软件:foolunlock

  1. 28 先苦后甜的健康是良好生活的前提吗?

    5月12日

    28 先苦后甜的健康是良好生活的前提吗?

    讨论的健康是什么? 活力 / 生命力(Vitality)——与“我的好状态”紧密相连 不过多讨论营养学或具体饮食的对错——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更健康」 拆碎健康这个大概念:饮食|运动|睡眠|心理 为什么要「唱唱反调」? 「健康」是「良好生活」的「前提」吗? 这是我根深蒂固的信念,但值得去敲打反思 保持探讨的尖锐与力道,追求更宽阔的理解 人生目标 1:成为帅老头 从 220 斤 160 斤 的感受 养生,才能优雅地变老 保持个人魅力和身体健康好处多多 人生目标 2:没有痛苦地死去 生活而非带病生存,选择健康 = 尽量减少苦痛的生活方式 有人觉得现在尽兴了就好,40岁一死了之,但恐怕没这么潇洒,因为没法死个痛快,往往都是痛苦的慢性病 与其讨论癌症后姑息 / 化疗,不如思考如何保持健康不患癌 健康是个奢侈品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去经营:饮食|睡眠|运动|心理 健康是长线投资:肯德基真的便宜吗? 健身→好身材,哲学→会说理,身材好的和说理好的在人群中总是少数 我每天会花大量时间自己做饭,「不外包」的饮食费时费力费钱,但值得 健康在生病时才会显影 如同语言一样,健康也是在正常运转时是透明的,只有在不正常时才会显现,比如诊断恶疾后悬崖勒马 划清哪些是不健康的,自然就走在健康的路上了 和对立面共舞,将疾病视作一种休憩,但必须要反思调整自己的状态 肛瘘的惨痛经历,慢性病是轮盘赌,随大流的饮食,就会随大流地得慢性病 保持健康=吃苦? 跑步 好处:睡眠、快感、身材…… 坏处:不够舒服,太累了 吃简单的食物 好处:更能尝得出食材好坏、精力更好…… 坏处:不够刺激,没滋味 抽烟喝酒:先甜后苦(快感来得快),运动读书:先苦后甜(快感来得慢些) 节制会带来掌控感,从而变得不焦虑 我只是在一种快乐和另一种快乐之间做选择 健康的身体、积极的从事、美好的环境,这些是快乐心情的本然位置。而且,我快乐,不仅与我的健康、我的积极活动连在一起,也与他人的健康、积极活动与他人的快乐连在一起,所谓“与人乐乐”。若从这种自然联系中抽离出来,与健康洋溢的整体状态脱节,快乐就变得孤立而残缺,它就不那么好了。一味求乐就是如此。 — 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 只有甜没有苦的一味求乐,就不健康 快感不足时,就会暴食、刷短视频、酗酒 瘾头是一种长期的快感代偿 健康是快乐的本来位置:先苦后甜、长足、善好 健康和我善好快乐相连,如果不运动,不吃好,就没有在过良好生活只有不再对快感锱铢必较,才能开始寻找善好的快乐 选择健康,是一种审美 喜欢上一个人 or 挑选衣服 or 选择在你看来健康与否的生活方式,不分高低 不用自己的健康标准去衡量别人 我认为健康洋溢的生命力,也是美的本来位置,身体、花朵、毛发 精力管理与疲惫怪圈 大脑和身体都是用进废退,越懒精力越差,就越疲惫 知道很多变得健康的方法比如fasting 和 Whole Food Plant Based,心里很踏实,有能力变得越来越好 有了更多精力,就不容易犯懒和拖延,不能讳疾忌医 如果能在工作之余保持运动和健康饮食,就能状态更好地全情投入到当下,时间就不会觉得不够用了。 焦虑烦躁是健康的阻碍 如何获得生活的掌控感:多学,多想,多做 工作是否顺意?亲密关系(家人/爱人)经营得如何?人生的意义找到了吗? 我需要每天走进自然晒太阳,找到让自己不焦躁的环境、心境 妈妈: 你知道吗?如果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死亡方式,我希望我在90多岁的时候在睡梦中安详的老死。睡前我会像平时一样在床头放一杯水,然后做个美梦。 但是睁开眼再醒来时我在一条狭小的通道里我朝着光亮处走啊走,每走几步就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年轻,80岁…50岁…30岁…20岁… 我的腿越来越有力,我越走越快,最终扔下拐杖开始跑起来,我全力飞奔,终于跑到尽头,那儿站着很多等待的人,而你就在人群中朝我挥手,就像每天接我放学时那样,我扑到了你的怀里大声叫“妈妈”! 就像每天你接我放学时那样! 一小也 2025年4月24日

    57 分钟
  2. 《美而简:生活的艺术》导读合集 | 生命就是一场朝圣之旅

    2024/12/10

    《美而简:生活的艺术》导读合集 | 生命就是一场朝圣之旅

    书名:《美而简:生活的艺术》 作者:萨提斯·库马尔 目录: 00:00:00 导读1|何为真正的幸福,而非表面的满足 00:23:03 导读2|心灵的朝圣之路 00:43:46 导读3|外在的旅行,启动内在的修行 01:13:45 导读4|随遇而安,着眼当下,轻松摆脱焦虑能量 02:01:10 导读5|种下一颗意义的种子 02:29:51 导读6|结满果实的时候,让我们垂下枝头,用谦逊和韧性待人 03:20:06 导读7|不设期待的友谊,不求回报的关系,没有束缚的爱恋 02:37:13 导读8|亲密关系中,做到核心收紧,体态周正 03:01:08 导读9|懂得宽恕,向死而生 03:26:29 导读10|诗意地栖居,用洞见超越二元对立 04:02:00 导读11|保持谦逊,才能获得真正的松弛感 导读1|何为真正的幸福,而非表面的满足 - 生活简单,思想高尚 - 物质满足只是表面满足,而不是真正的快乐 - 关注自我与生态的关系,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 专注当下,不追求结果而关注过程 - 用艺术和手工技艺提升生活质量 - 建立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 导读2|心灵的朝圣之路 - 减少物质,也要保持心灵的朗清 - 放下物欲比甩掉心理包袱更容易 - 骄傲、自我恐惧和愤怒会让心灵乱作一团 - 心灵的简单与生活的简单一样重要 - 真爱是不会利用彼此的 - 陷入好坏苦乐的对立,会让生活变复杂 - 不同年龄段的人生课题:25岁以前学习,25-50岁实践,50-75岁回馈社会,75岁后内心修养 - 朝圣是一个现实行为也是一个生命的隐喻 - 生命本身就是朝圣之旅 - 信仰不是依附神明,而是心灵上的朝圣 导读3|外在的旅行,启动内在的修行 - 行走本身就是一种冥想与修行,不关乎目的地 - 知行合一,就能像太阳一般散发出光芒 - 人类应谦逊地与自然共存,而不是主宰 - 生命的朝圣需要勇敢地面对并欢迎困难 - 人类正在与自然开战- 到达圣地并不是朝圣的目的,应该更加关注内心和旅途的过程 - 锻炼精神上的核心力量 - 外在的旅行,启动内在的修行 导读4|随遇而安,着眼当下,轻松摆脱焦虑能量 - 让事情变复杂很容易,变简单则很难 - 物质上的简单不等于贫穷 - 选择悦性食物 - 不要「装腔作势」 - 谦逊带来正确的生活态度,不要被困在自我中心当中 - 向大自然学习简单 - 做自己,但不为我们所不是的东西而奋斗 - 对自己感到满意就足够了 - 我们的身体和世界都是复杂的,但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去处事 - 计划赶不上变化,做到随遇而安 - 10%关注过去,15%关注未来,75%关注当下 - 简单会带来丰盈 - 克制而非动用意志力,就能实现简单生活 导读5|种下一颗意义的种子 - 学生二字拆开来看是「学习」和「生活」都要兼顾 - 打破通俗意义上的人类中心论(类似美国中心论) - 尊重手工的劳作 - 培养好奇心,回到自然和乡村中,不要成为「生态文盲」 - 生活、工作、关系这三点是人生很难都做好的 导读6|结满果实的时候,让我们垂下枝头,用谦逊和韧性待人 - 生态学应该与经济学相结合,两条腿走路 - 生态问题正是因为生态素养的缺失 - 在大自然中,没有「废物」,一切都是循环 - 知识有时是危险的 - 每周都应该至少抽出一天的时间走进大自然,不做生态文盲 - 大学生受到的教养是「半生不熟」的,对学科有知识,对自然没有太多经验 - 不能把人类和自然分开来看,不然就会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 - 提防物种主义,以生态为中心,一切都是相连的 - 树上届满果实时,它们会弯得很低,表现出谦逊和韧性- 荒野而非温室才是力量的源泉 - 土著文化更懂得生活的艺术 导读7|不设期待的友谊,不求回报的关系,没有束缚的爱恋 - 在生态中,万物相连 - 健康的关系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切 - 环境是经济的基础 - 友谊应该是最纯粹的,无条件的 - 友谊中没有期待,只有接受与给予 - 跳出人类物种去定义友谊,延展到大自然 - 在亲密关系中不要相互束缚与拉扯,这也是一种摆脱期待 - 太快或太用力,你都会迷失方向 导读8|亲密关系中,做到核心收紧,体态周正 爱是携手成长,而非改造对方,接纳彼此真实模样。始于自我深爱,方能更好相爱。在关系中寻找平衡,不懒惰,不依赖,做到核心收紧、体态周正。以神圣之心拥抱爱,让快乐自然流淌。 从接纳真实的自己开始,与伴侣一同变好 无条件的爱,找到身心的平衡 为什么有效吵架很重要 生活中的小事才会让爱更有韧性 拥有建立强健关系的能力 爱上不完美的他,需要很大的勇气 通过爱,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导读9|懂得宽恕,向死而生 - 宽恕是最好的礼物, 直面恐惧,没有敌意时我们就能找到幸福 - 作者认为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工业社会向自然发起了「战争」,环保的边界又在哪里? - 我们应该谦虚地尊重自然,不要试图控制或管理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 生和死是一体两面的,就像阴柔和阳刚,健康与生病,我们要与对立面共舞 - 将生病视为休憩的机会,而非避而不及 - 万物一体,不进入二元对立的视角 导读10|诗意地栖居,用洞见超越二元对立 - 有洞见的人能够看到事物的完整面,不被世界的各种对立所纠缠 - 用智慧、心灵和诗意去与世界相处 - 教育的普及往往没有培养出神圣感、智慧或慈悲心 - 亲密关系和技艺可以成为我们神圣感的源泉 - 万物一体,看到生命之间的紧密相连 - 我们没法用还原论的视角通达良好的生活 导读11|保持谦逊,才能获得真正的松弛感 - 从「土壤、心灵与社会」出发,看到更丰富的层次 - 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人类不应再将地球视为利益的工具 - 当人类失去谦逊时,便失去了与自然、地球的连接 - 物种主义都有哪些弊端?人类过度自信,自诩为自然的主宰,忽视了其他物种的内在价值 - 土壤不仅是食物、衣物和住所的源泉,它本身也蕴含着生命的灵性,我们对待土壤的方式反映了对自然的态度 -  全球传统文化中,许多民族认为自然和土壤具有灵性,而科学主义却让人们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 -  除了身体的需求,心灵的滋养同样重要。通过冥想、艺术等方式,我们可以照顾和滋养内心,避免精神上的贫乏 - 通过谦逊收获一颗柔软的心,避免陷入冷漠、功利之中 - 只有在心灵上足够放松,才能获得真正的「松弛感」 - 在讨论宏观的「可持续」之前,先找到个人生活的「可持续」 - 作者提出「土壤、心灵、社会」的三位一体平衡理论,认为只有在人类与自然、心灵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能创造可持续的未来

    5 小时 15 分钟

评分及评论

5
共 5 分
4 个评分

关于

从素食出发,探索纯素「良好生活」的不同面向。 生命不是商品 聚焦饮食哲思 识破科技之恶 欣赏寂静之美 「外包」替代了生活的许多基本步骤。我们是否还有回归原始快乐的能力? 让我们重新聚焦一日三餐、人与自然、腌制发酵、营养健康,探索什么才是良好生活。 视频号及B站搜索「蔬食狂想」获取更多视频内容 如果希望直接交流,可以添加大熊的绿色软件:foolun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