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远行,回到了他念了一辈子的故乡。这位世界级的学者,其一生波澜壮阔,足迹遍布全球,但他的精神原乡始终是无锡。
这期特别节目,我们不谈高深的学术,只想作为一个扎根无锡的本土播客,从“本地人”与“观察者”的双重身份出发,追忆先生与故乡无锡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
我们将跟随先生的记忆,重访崇宁路的老宅、回味庭院里的桑葚、感受东林书院旁的学风,探讨无锡这座城市的“风骨”如何塑造了他“经世致用”与“为常民写作”的学术精神,并最终汇入《万古江河》的宏大史观。这既是对先生的追思,也是一次对我们自身所处城市文化的深度回望。
本期您将听到:
- 许先生的无锡印记:从崇宁路老宅到童年桑葚的感官记忆/辅仁中学与“声声入耳”的东林士风
- “无锡是个特别的地方”:务实工商文化如何内化为“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 “为常民写作”:江南士绅精神如何塑造先生的平民立场与人文关怀
- 从太湖到《万古江河》:江南水乡如何成为先生宏大史观的源头活水
- 叶落归根:一位世界级学者的故乡情结与他留给无锡的精神遗产
时间轴:
01:02 一位世界级的学者,一个永远的无锡人
04:30 许倬云的无锡印记:“家乡不是地理,是亲情传递”
05:13 江南士大夫的家世渊源:崇宁路上可以行船入户的“跑马楼”
12:57 感官记忆中的故乡风物:“紫紫的嘴巴,红红的手”与“油面筋、腌笃鲜”
16:47 求学之路的起点:辅仁中学与“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东林士风
22:03 解读“无锡是个特别的地方”:工商文化与实用之材
26:21 “为常民写作”:无锡士绅精神与关注普通人的历史观
29:28 江南:上天给予的“福祉之地”与千年文脉的延续
32:09 《万古江河》的源头活水:江南“江河汇流”的文明史诗
34:54 家族传承,从王力宏的悼念说起
37:51 叶落归根,风骨长存
无锡旧城「龟背壳」及「一弓九箭」格局 许先生老宅就在六箭河前
东林书院的“東林傳跡”石牌坊,象征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士人精神
王力宏悼念七舅公
1989 年 许先生拜访钱穆
提及的场外信息
- 许倬云(1930-2025):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以其宏大的“大历史观”深刻影响了海内外史学界。
- 东林书院与东林士风:位于无锡,明代重要讲学场所,其“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楹联,倡导了读书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精神。
- 无锡民族工商业: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重要发源地,以荣、唐、杨、薛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实业家在此兴办工厂,使无锡成为繁荣的“米码头、布码头、钱码头”。
- 许氏家族与名人亲眷:许家为江南士大夫家族,人才辈出。许倬云的父亲许凤藻为晚清海军军官。其家族与众多名人有亲缘关系,如歌手王力宏是其大姐的孙子,歌手李建复(《龙的传人》原唱)是其二姐的儿子。此外,许家与钱锺书家族也有多代姻亲关系。
- 无锡老城河道:历史上无锡城内河网密布,有“一弓九箭河”之说。许先生记忆中船能开到家门口的崇宁路,其前身就是六箭河,后于1950年代被填埋。
提到的地点
- 无锡崇宁路7号:许倬云先生家族老宅“既翕堂”旧址,现为无锡市检察院所在地。
-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无锡百年名校,许倬云先生的高中母校,旧址毗邻东林书院,深受东林士风影响。
- 东林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塑造无锡城市精神的重要文化地标。
- 京杭大运河:穿无锡城而过,是江南水乡文化与商业繁荣的命脉。
- 太湖:许先生在梦中常常回到的故乡意象,“最后,都会进入太湖”。
- 马山华侨公墓:许先生父母安葬于此,也是他生前安排好的归葬之地。
提及的书影音
-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许倬云 著)
- 《国史大纲》(钱穆 著)
“我家的院子里,种了许多桑树,小孩子就喜欢去摘桑葚吃,紫紫的嘴巴,红红的手,很好玩很有意思。” —— 许倬云
“无锡是个特别的地方,做实在学问的地方,无锡人念书就是为了念书,无锡出实用之材……无锡没有一般的文人,都是有专长的人物。” —— 许倬云
“我死了我要埋葬在家乡,我买了坟地,碑都刻好了,就在父母的坟墓旁边。” —— 许倬云
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1930-2025)
BGM
Ennio Morricone - 1900's Theme
幕后制作
- 监制:旧馆长
- 剪辑:小脑
- 运营:小脑、旧馆长
- 文稿:旧馆长、小脑
播客收听平台
推荐使用小宇宙App
你还可以在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QQ音乐、荔枝播客、豆瓣播客、新浪微博、知乎播客、蜻蜓FM、央广云听等平台找到我们,与我们互动。
信息
- 节目
- 频率一周一更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5日 UTC 22:00
- 长度40 分钟
- 分级儿童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