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Min.

【全新一週】AI 內閣即將上任,簡立峰期許:台灣要用 AI,而不是發展 AI!│EP111 科技報橘

    • Technologie

📢簡立峰本集金句:
✨「我反而不認為 AI 這件事情,政府可以施力的有那麼的多。你可以去看,這次的 AI 發展,我叫它新 G7,就是有 7 家公司總市值加起來相當 1 個中國的 GDP,這 7 家公司有 5 家是數位公司,另外是 NVIDIA 及台積電。台灣很幸運 7 家中有 1 家,代表我們有這個國力,可是我們國力高度傾斜的情形下,跟過去很不一樣的是,這個(AI)新興科技跟新興應用是少數企業在主導,其他的國家政府其實是有限的情形下,那我覺得台灣要注意的是『用』,而不是『發展』。因為你已經是做半導體的,剩下的人也不夠多來做。」
✨「去『用』,對我們是有利的,因為很多的所謂 low-code/no-code ,他反而不是做模型,我們就是去『用』。」
✨「要注意最後一個,我提醒就是說,我們是生產全世界最多 GPU 的地方,但可能也是相對 GDP 用得最少的地方。這個就可以解釋,我們的 GDP 在全世界排名是 22、23 左右,可是我們在 AI Index 是 26 或是 19,就代表我們用的少,生產的多!」

📢本集來賓:
➡️簡立峰/Google 前台灣董事總經理

📢收聽這集,你可以得知:
➡️台灣在 Global AI Index 排名 26,為什麼大輸排名 3 的新加坡和排名 7 的以色列?台灣輸在哪幾項?
➡️如何從「微笑曲線」及彭博 AI Index 的受益指標,看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與韌性,思考台灣的 AI 路徑?
➡️AI 內閣該如何制訂台灣的 AI 政策?從國家文化及語言,經濟層面,人口結構與國家永續,分別該怎麼做?
➡️政府如何用 AI?從土耳其 AI 無人機來花蓮救災,可以看出什麼?
➡️AI 的主責部會應該是誰?是否每個部會都要有足夠的認知與能力來應用?從 AI 基本法到 AI 作用法,各部會如何分工與制定?

📢從「人口結構」看新加坡創新:
💡新加坡廣納移民,短短 20 年從 300 萬人變成 800 萬人;不過新加坡創新是中國創新的再延伸,在新加坡與資本市場對話,到中國去研發。
💡創新分成老創跟新創,國外評比常看新創,但台灣是老創(老企業 spin off),若從新創角度了解台灣創新會失真。不過台灣創新是舊議題的再創新,屬於被動式創新,不是主動式創新/根本式創新。
💡儘管如此,為什麼簡立峰認為台灣相較於新加坡,反而更適合創業?

📢從「產業結構」看以色列創新:
💡以色列強敵環伺、沒有市場、不利運輸,難以發展製造業,只能用創新取勝,所以他們被逼著必須連續創新、連續創業,才能一直賣。
💡以色列很羨慕我們,一次創業成功生產一輩子,台灣不要妄自菲薄!

📢本集簡介:
✨因應新政府賴清德準總統及卓榮泰準院長所率領的「行動創新 AI 內閣」即將於 5/20 就任,本集邀請到簡立峰從「AI 數位政府」的角度出發,並從 Global AI Index 評比看起,探討排名第 26 的台灣為什麼會大輸新加坡、以色列,甚至也輸給南韓和日本?AI 評比和創新/新創,有什麼關係?對於 AI 浪潮的來襲,我們有哪些優勢與不足?優勢該如何發揮?不足應如何改善?整個政府和民間社會,又應該要有怎樣的準備?

-------------------

🔆科技報橘|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echOrange/
🔆LinkedIn|https://tw.linkedin.com/showcase/techorange
🟠Line|https://page.line.me/vvx9094k?openQrModal=true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pAaEq43d3ghKpmIx-Fn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簡立峰本集金句:
✨「我反而不認為 AI 這件事情,政府可以施力的有那麼的多。你可以去看,這次的 AI 發展,我叫它新 G7,就是有 7 家公司總市值加起來相當 1 個中國的 GDP,這 7 家公司有 5 家是數位公司,另外是 NVIDIA 及台積電。台灣很幸運 7 家中有 1 家,代表我們有這個國力,可是我們國力高度傾斜的情形下,跟過去很不一樣的是,這個(AI)新興科技跟新興應用是少數企業在主導,其他的國家政府其實是有限的情形下,那我覺得台灣要注意的是『用』,而不是『發展』。因為你已經是做半導體的,剩下的人也不夠多來做。」
✨「去『用』,對我們是有利的,因為很多的所謂 low-code/no-code ,他反而不是做模型,我們就是去『用』。」
✨「要注意最後一個,我提醒就是說,我們是生產全世界最多 GPU 的地方,但可能也是相對 GDP 用得最少的地方。這個就可以解釋,我們的 GDP 在全世界排名是 22、23 左右,可是我們在 AI Index 是 26 或是 19,就代表我們用的少,生產的多!」

📢本集來賓:
➡️簡立峰/Google 前台灣董事總經理

📢收聽這集,你可以得知:
➡️台灣在 Global AI Index 排名 26,為什麼大輸排名 3 的新加坡和排名 7 的以色列?台灣輸在哪幾項?
➡️如何從「微笑曲線」及彭博 AI Index 的受益指標,看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與韌性,思考台灣的 AI 路徑?
➡️AI 內閣該如何制訂台灣的 AI 政策?從國家文化及語言,經濟層面,人口結構與國家永續,分別該怎麼做?
➡️政府如何用 AI?從土耳其 AI 無人機來花蓮救災,可以看出什麼?
➡️AI 的主責部會應該是誰?是否每個部會都要有足夠的認知與能力來應用?從 AI 基本法到 AI 作用法,各部會如何分工與制定?

📢從「人口結構」看新加坡創新:
💡新加坡廣納移民,短短 20 年從 300 萬人變成 800 萬人;不過新加坡創新是中國創新的再延伸,在新加坡與資本市場對話,到中國去研發。
💡創新分成老創跟新創,國外評比常看新創,但台灣是老創(老企業 spin off),若從新創角度了解台灣創新會失真。不過台灣創新是舊議題的再創新,屬於被動式創新,不是主動式創新/根本式創新。
💡儘管如此,為什麼簡立峰認為台灣相較於新加坡,反而更適合創業?

📢從「產業結構」看以色列創新:
💡以色列強敵環伺、沒有市場、不利運輸,難以發展製造業,只能用創新取勝,所以他們被逼著必須連續創新、連續創業,才能一直賣。
💡以色列很羨慕我們,一次創業成功生產一輩子,台灣不要妄自菲薄!

📢本集簡介:
✨因應新政府賴清德準總統及卓榮泰準院長所率領的「行動創新 AI 內閣」即將於 5/20 就任,本集邀請到簡立峰從「AI 數位政府」的角度出發,並從 Global AI Index 評比看起,探討排名第 26 的台灣為什麼會大輸新加坡、以色列,甚至也輸給南韓和日本?AI 評比和創新/新創,有什麼關係?對於 AI 浪潮的來襲,我們有哪些優勢與不足?優勢該如何發揮?不足應如何改善?整個政府和民間社會,又應該要有怎樣的準備?

-------------------

🔆科技報橘|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echOrange/
🔆LinkedIn|https://tw.linkedin.com/showcase/techorange
🟠Line|https://page.line.me/vvx9094k?openQrModal=true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pAaEq43d3ghKpmIx-Fn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6 Min.

Top‑Podcasts in Technologie

Passwort - der Podcast von heise security
Dr. Christopher Kunz, Sylvester Tremmel
Apfelfunk
Malte Kirchner & Jean-Claude Frick
Lex Fridman Podcast
Lex Fridman
Mac & i - der Apple-Podcast
Mac & i
Bits und so
Undsoversum GmbH
c’t uplink - der IT-Podcast aus Nerdistan
c’t Magaz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