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集

話鼓電台」是立方計劃空間於2019年開啟的實驗性線上展演計畫,邀請了數十位跨文化工作者製作近七十段實驗廣播節目,並在線上電台串流播放,內容從科幻廣播劇、歌仔戲曲聆賞、劇場人物專訪、詩文朗誦、聲響蒙太奇、藝術家訪談到克林貢語教學、…….等等形形色色極具創意的聲響節目。

串流聆聽請至本計畫官網 http://talkingdrums.tw/

我們也歡迎您來參與。在您心目中,「廣播」對人們的意義是什麼?「廣播藝術」可能是什麼模樣?您覺得「實驗廣播節目」要怎麼作才能與眾不同卻又吸引人們的傾聽?歡迎您來投件。

話鼓電‪台‬ TalkingDrumsRadio

    • 文藝
    • 5.0 • 2 個評分

話鼓電台」是立方計劃空間於2019年開啟的實驗性線上展演計畫,邀請了數十位跨文化工作者製作近七十段實驗廣播節目,並在線上電台串流播放,內容從科幻廣播劇、歌仔戲曲聆賞、劇場人物專訪、詩文朗誦、聲響蒙太奇、藝術家訪談到克林貢語教學、…….等等形形色色極具創意的聲響節目。

串流聆聽請至本計畫官網 http://talkingdrums.tw/

我們也歡迎您來參與。在您心目中,「廣播」對人們的意義是什麼?「廣播藝術」可能是什麼模樣?您覺得「實驗廣播節目」要怎麼作才能與眾不同卻又吸引人們的傾聽?歡迎您來投件。

    「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阿Q正傳》楊逵日譯本朗讀」聽什麼?為什麼? ft. 黃大旺、程文宗

    「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阿Q正傳》楊逵日譯本朗讀」聽什麼?為什麼? ft. 黃大旺、程文宗

    藝術家黃大旺在「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展覽的參展作品,是發生於今年(2024)4月13日的講述表演(lecture performance),由黃大旺親自朗讀楊逵日譯版本的《阿Q正傳》(1947,台北:東華書局),選讀〈戀愛的悲劇〉、〈大團圓〉兩章。







    楊逵作為社會主義文學家,戰後面臨中國政權與中文世界來臨,向台灣人譯介魯迅名作《阿Q正傳》,一方面響應戰後國民黨政府的「國語政策」,向台灣人介紹中文,一方面引介左翼作家及其文學。







    「《阿Q正傳》楊逵日譯本朗讀」還原「時基」(time-based)的感覺邏輯,以無形的(intangible)、在時間中的「說-聽-讀」關係去投射與想像戰後當時的閱聽關係,同時投射既是《阿Q正傳》的譯者也是寫作者楊逵,他如何翻譯成「當年台灣人讀得懂的日文」(黃大旺語)。







    本次黃大旺與程文宗的對談中,程文宗首先從「愚公移山」展題談起。他從「愚公移山」出發,看著黃大旺作品牆上楊逵詩作「冰山底下活過七十年」、李慈湄作品《愚公唱了什麼歌》中石頭裝置,與薛西弗斯「推石巨人」之間的聯想與比擬,再談4月13日聆聽黃大旺這場講述表演的聽後感,關於黃大旺所詮釋的、由楊逵所翻譯/寫作的日語文,其音韻召喚出的記憶。







    黃大旺為什麼選擇以《阿Q正傳》作為讀本?為什麼在表演身後牆上謄寫楊逵〈冰山底下過活七十年〉(1974),以及胡志明《獄中日記》開卷詩作(1943)?這些選擇與換位,攸關黃大旺如何詮釋楊逵,也關乎楊逵如何對黃大旺產生意義。







    主持人|葉杏柔來賓|黃大旺、程文宗







     介紹







    葉杏柔「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展覽策劃與製作人。關注台灣九零年代藝術史與期間DIY精神、獨立製作的藝術實踐。https://hjyeh.com/







    黃大旺聲音藝術家,日文譯者。「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參展藝術家,作品「魯迅《阿Q正傳》楊逵日譯本朗讀」於2024年4月13日立方計劃空間演出。http://yingfan.info







    ​程文宗空間哲人。畢業於義大利米蘭布雷拉(Brera)藝術學院Decorazione diploma,多次於義大利及台北展出畫作或設計作品。曾兼任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並擔任《傢飾》《La vie》等雜誌藝術指導。他常在建築、藝術方面刊物,發表有關建築空間及設計的文章。







    ⸺⸺⸺⸺







    ︎ 本集圖片:黃大旺「魯迅《阿Q正傳》楊逵日譯本朗讀」講述表演(2024年4月13日)。攝影:林育全。







    ︎ 本集片頭、片尾為黃大旺「魯迅《阿Q正傳》楊逵日譯本朗讀」講述表演內容節錄。片頭朗讀章節為〈戀愛的悲劇〉,片尾為〈大團圓〉。







    ⸺⸺⸺⸺







    ★ 活動預告







    「愚公移山」展覽閉幕演唱會 X 《楊逵:鵝媽媽出嫁》朱約信2024 SOLO版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860920824951892024/5/19日 (日) 7-8pm 立方計劃空間(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展覽









    https://thecubespace.com/project/the-foolish-old-man-removes-the-mountains/









    .策劃/製作.策劃/製作|葉杏柔.藝術家|李慈湄、黃大旺、劉紀彤.展期|2024/3/16-5/19(週三-週日,2-8pm).地點|立方計劃空間(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協辦|立方計劃空間.贊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 32 分鐘
    《被建構的南島》系列座談 : 魔幻南島,誰是誰的恁祖母?

    《被建構的南島》系列座談 : 魔幻南島,誰是誰的恁祖母?

    台灣以南島(Austronesia)為名與與太平洋地區的互動,自1997年蘭嶼達悟族與菲律賓巴丹人互訪開始,由於這些交流成功突破國家外交限制,從而鞏固「台灣是南島語系民族的起源地」以此論述為根基的交流。經過26年的發展與流變,當前的「南島」熱潮是否能讓我們辨明自我認同方向?抑或令我們更加耽溺於某種浪漫化的島嶼身分?本系列講座中,森人駐山研究員李尚喬將駐村發表轉化為講座形式,邀請平常關注南島議題的朋友們一起話家常,聊聊各自的憂慮與反思。本講座將會收錄為podcast內容,於系列講座結束後推出。







    2016年於關島盛大舉行的太平洋藝術節(Festival of Pacific Arts)落幕後,台灣掀起一波透過強化與太平洋的連結從而建立某種民族自信的風潮。然而當南島從「起源地說」漸漸淪於「一家親」式的族群想像時,我們該如何跳脫西方人類學者的論述,以及以他人祖先自居的自溺,找回屬於自己的島嶼認同? 本講座邀請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Tipus陳俐誼,一起聊聊小時候部落討海長輩對於馬來西亞語言相通的好奇;再到成為公視記者前往帛琉與關島太平洋藝術節採訪的經驗;目前花蓮與台東在「南島原鄉」的相互較勁;以及原舞者未來的發展可能。







    與談人:







    Tipus陳俐誼(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尚喬(編導、森人駐山研究員)

    • 44 分鐘
    《被建構的南島》系列座談 : 關於南島,我們說的其實是…..?

    《被建構的南島》系列座談 : 關於南島,我們說的其實是…..?

    台灣以南島(Austronesia)為名與與太平洋地區的互動,自1997年蘭嶼達悟族與菲律賓巴丹人互訪開始,由於這些交流成功突破國家外交限制,從而鞏固「台灣是南島語系民族的起源地」以此論述為根基的交流。經過26年的發展與流變,當前的「南島」熱潮是否能讓我們辨明自我認同方向?抑或令我們更加耽溺於某種浪漫化的島嶼身分?本系列講座中,森人駐山研究員李尚喬將駐村發表轉化為講座形式,邀請平常關注南島議題的朋友們一起話家常,聊聊各自的憂慮與反思。本講座將會收錄為podcast內容,於系列講座結束後推出。







    近年台灣以「南島」做為號召的藝文創作與交流活動百花齊放,作為跳脫華文化圈的另一種台灣身分認同的可能,「南島」提供了另一種面相海洋的文化想像,我們彷彿能看見某種更國際多元、更具主體意識自我建構。然而這一波文化行銷與宣傳中,從政府到民間,彼此對於「南島」的理解是否一致?當我們談「南島」時,我們實際探討的究竟是什麼呢?本屆森人駐山研究員李尚喬曾經參與《蜉蝣之島》動漫畫編劇與《Sasela'an 氣息》專輯製作,並在這段創作期間的田調研究中,認識旅居夏威夷10年的民族音樂學者官元瑜老師,兩人從2019年起持續觀注這座島上以「南島」為名的怪現象至今。這場講座將以呈現兩位島民平常在田野來去時的各種雜談。







    與談人:







    官元瑜(台大音樂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夏威夷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李尚喬(編導、森人駐山研究員)

    • 48 分鐘
    SE2|乘著未知的想像往前航翔:專訪天文物理學家潘彥丞

    SE2|乘著未知的想像往前航翔:專訪天文物理學家潘彥丞

    「跨維度播音」探討神秘學在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裡的應用。主持人朱峯誼以兩兩一對的方式,一方面邀請從事相關主題創作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另一方面也邀請對應的神秘學實踐者或研究者們,暢談他們在創作以及工作上所運用的感官技術與神秘技術。







    本集特別節目(special episode)由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CREATORS計畫「導體大系:跨物態感知技術日誌」支持播出。計畫以「導體」概念為核心,從新物質主義出發,重新思考物質、能量、環境、生態與社會之間複雜的關係。在過去的節目裡,我們多是以神秘主義、身心靈、占星等的角度來探討能量以及星體運行對於人的可能影響,也曾經用佛法的觀點探討人類心智的作用、意識的機轉,以及宇宙的型態,但我們一直還沒有從現代物理學及天文物理學的觀點進行討論與對話。新一集的「跨維度播音」,我們邀請到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的潘彥丞老師,與我們從天文物理學的角度,談談天體對人的影響、能量、光速與困果等主題:







    (一)星體影響:談星體/星座對人類社會或心理的影響,可能主要還是在象徵層次上的表現,像是各個文化的神話原型、符號表意系統等,如何對人的情緒、意識產生影響。然而,如果從天文物理的角度來看,星體對於人們實質的力的作用可能會是哪些?程度有多大?或是多小因而能忽略不計?這一集裡,首先請彥丞老師以月球為例子,計算月球對地球人的潮汐力變化,展開關於星體影響的討論。







    (二)暗/能量:古典物理學常將「能量」視為「某一個物理系統對其他的物理系統做『功』的能力」,但是「功」的定義,卻又是「一種物理系統到另一種物理系統的『能量』轉變」。在此情形下,「能量」與「功」彼此成了互相的定義,建構出一個套套邏輯式的知識循環體系。因此,究竟什麼是能量?我們不知道;我們只是用它來解釋與想像得以觀察到的變化,如位置、速度、溫度,以及其他得以被測量、被尺度化的轉變。另一個例子是用來計算「可以利用的能量」的「熵」,不能利用的能量則是「熱」。換句話說,對於能量,古典物理學多以一種效益主義的觀點出發,而這會不會狹隘了我們對能量的想像?或許,我們可以從常用以宇宙擴張的「暗能量」的這個概念,重新思索能量的本質?







    (三)光速(因果):談到宇宙擴張,我們或許可以來談談光速與因果。有一種說法是光速其實並不只是「光」的速度。如果究其本質,它其實代表的是物理世界裡「因果關係」的速度。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嗎?在宇宙裡,至少有兩個超越光速的現象,一個是黑洞的事件視界裡,另一個是宇宙擴張時的宇宙視界。但是,超越光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依照相對論,很可能對於觀察者而言超越光速的那個人,自己其實仍然很正常地生活在自己所屬的時間裡,什麼都沒變化。我們該怎麼看待超越光速這件事情呢?







    本集來賓: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潘彥丞助理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天文物理博士畢業,研究專長為 超新星爆發、超新星宇宙學、超新星宿主星系,與瞬變天體。







    章節:







    00:00|開場01:20|從科幻到原理解析:一位天文物理學者的誕生02:46|星座對天文物理學家的意義04:59|宇宙中所有的星體對你都有作用力(只是程度的多寡)05:59|重力與潮汐力08:12|計算月球對人的潮汐力 *13:13|星球的磁力14:40|暗能量:解釋宇宙的加速膨脹18:15|真空裡的量子漲落20:34|暗物質:解釋星系旋臂

    • 36 分鐘
    陳美玲的房間(下):朗讀《黑麻雀》

    陳美玲的房間(下):朗讀《黑麻雀》

    本集podcast由高博倫以虛構的方式書寫「陳美玲」為主人翁的小說——《黑麻雀》。







    在2023年10月10日,我們邀請了10位年齡橫跨28至65歲的女性進行了一場朗讀工作坊,她們將在本集podcast上半段輪流朗讀小說《黑麻雀》,下半段進行文本的延伸討論,話題涉及:飲食與母親記憶、麥當勞與美國夢、「大家樂」與發票中獎時期、女性作為敘述的缺席者與「女書」、女性性工作者與公娼制的廢除、王曉民與安樂議題。







    00:00-16:41 朗讀《黑麻雀》16:41-01:16:05 文本延伸討論

    • 1 小時 16 分鐘
    陳美玲的房間(上):陳美玲的一生

    陳美玲的房間(上):陳美玲的一生

    本集podcast由策展人長椅小姐進行田調過程的採訪錄音剪輯而成,她採訪了8位現今60至70歲身處不同原生家庭環境、教育背景、婚姻狀況的女性生命經驗,再將這些經驗透過「拼貼」(Montage)構成看似單一個體「陳美玲」的故事。







    本集podcast長達約一小時,「陳美玲」將娓娓道來她的人生,從原生家庭的童年、就學、出社會工作、步入婚姻、直至現在年老的記憶。







    最後特別感謝以下8位大方自信的女性願意無畏的分享她們的生命經歷:







    王秀慧、林阿有、李淑枝、吳瑪悧、郭美淑、柯美雪、黃茵、葛蓁沂







    (以姓氏筆畫排序)

    • 1 小時 7 分鐘

用户評論

5.0 滿分 5 粒星
2 個評分

2 個評分

關於文藝的熱門 Podcast

Sparksine廣東話讀書會Podcast --With Isaac
Isaac Wong from Sparksine
點點粵:廣東話讀書會
William Kung|點點閱創辦人
下一本讀什麼?
閱讀前哨站 瓦基
香港人的有聲書
香港人的有聲書 製作組
腦作動
Mind Driven
牛哥講經
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