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9條:「歌詠和音樂在禮儀慶典中根據甚麼準則,來發揮它們的功能?」】夏主教理Good Morning🍋3分鐘默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是教理第239條,問題是:「歌詠和音樂在禮儀慶典中根據甚麼準則,來毋庸置疑,歌詠與音樂在禮儀裡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它有些準則:何時用,或怎樣用。
首先第一點,就是「歌詞符合教會的道理」,不一定要「取材於聖經及禮儀資料」,但必須符合教會的道理。譬如天主聖三、耶穌降生成人等等,這些都是必要的。否則,便已經是錯的道理,就不行了。
第二點,就是「應表達祈禱的優美」,有感恩、讚美,或求恩、求寬恕……這些都是合適的祈禱。唱歌,奧思定曾說過:「歌詠者做的是雙重的祈禱」。
第三點,它是音樂,是歌曲,所以庛「具有高的音樂品質」,其音樂是動聽的,而非一聽便覺得刺耳。
第四點,就是「有助於會眾的參與」,大家一起參加。如果經常頌唱大家不懂的歌,那就不行了。 歌詠團應該十分清楚,歌詠團不是為自己而存在的,是為幫助教友參與彌撒,通過歌曲一起舉心向上。偶爾唱一些難度較高卻悅耳的聖歌,當然須符合剛才那些原則,但教友又不太熟悉,那可以嗎?當然可以,因為不可能總是重複頌唱大家都熟悉的歌,那也不行。也需要引入新歌,但譬如某些時候,如《領主詠》,趁大家領聖體時較少人,就有空間頌唱。
另外,也「應表達天主子民(教會)的豐富文化」譬如在我們香港,有些中樂、中華音樂是多麼美好,可以吹笛子、琵琶、二胡諸如此類。
最後,也要符合「慶典的神聖和隆重特質」。 這些可以有比較不同的幅度,譬如說,可以用結他,或輕快的音樂,或跳一些動作歌曲。且看教會的禮儀,尤其是青少年,普世教會也有,怎會不行呢?
所以歌詠音樂是很豐富的,但也有一些準則。
今天的聖經金句來自《哥羅森書》第3章16節,保祿說:「以屬神的歌曲在你們心內,懷着感恩之情,歌頌天主。」——《哥羅森書》第3章16節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39條:歌詠和音樂在禮儀慶典中根據甚麼準則,來發揮它們的功能?//歌詠和音樂既與禮儀行動密切地結合,就必須遵守以下準則:歌詞符合教會的道理,而且最好取材於聖經及禮儀資料;應表達祈禱的優美;具有高的音樂品質;有助於會眾的參與;應表達天主子民的豐富文化,及慶典的神聖和隆重特質。「歌詠者做的是雙重的祈禱」(聖奧思定)。//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資料
- 節目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日期2025年9月11日 下午10:30 [UTC]
- 長度3 分鐘
- 分級兒童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