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empo定義香港人? 這一集,我們談談Tempo作為一種紙巾,也象徵著一種「節奏」。 有學者用「慢活」來定義加勒比海的文化,那麼,我們可否用「快」作為香港人的象徵? 在香港,生活節奏很快,好像效率就是我們的共同語言。那麼,當我們移民到其他地方、散落世界各地,還能不能保留這種「Tempo」?又該不該保留? 本集,我和Samuel一起談談: 為什麼香港人的「快」會構成一種文化與生活方式 Tempo紙巾如何喚起香港的記憶 在不同文化裡,節奏的碰撞和調整 移民生活裡的「慢」是不是另一種選擇 社群合作時,我們需不需要「慢下來」才能建立關係 我們也討論了: 香港人如何在國際社群中保持自己的節奏,又怎樣學習磨合 是不是該反思:甚麼才是值得我們承傳下去的「香港性」? 延伸閱讀: WHERE ELSE: An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Poetry Anthology [2023] https://vervepoetrypress.com/product/where-else-an-international-hong-kong-poetry-anthology-pre-order-out-apr-23/?v=3e8d115eb4b3 Antonio Benítez-Rojo, The Repeating Island Hartmut Rosa, Social Acceleration(德文原名 Beschleunigung) 本集連結:https://linktr.ee/podcastkennedywong 錄製日期為2025年7月8日。 — 《For Example:一個政治不正確的香港 DEI podcast》 主持人:Kennedy Wong、Samuel Chan
資料
- 節目
- 頻率每星期更新
- 發佈日期2025年7月14日 上午3:00 [UTC]
- 長度56 分鐘
- 集數6
- 分級兒童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