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早自习

加群一起玩摄影,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播客) 爆火摄影微课!每天5分钟听语音学摄影,赏大片,提问题,听答案,积跬步而致千里!日更已1900多天,持续更新中!每天早上 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1. 6月9日

    夜景人像,一不小心就绿了-摄影早自习第2463天

    在晚上拍人像照片,这难度可太大了!一不小心,人脸就给绿了。怎么回事呢? 你好,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63天。 © 叶梓 不管你是用手机还是相机拍照,只要在晚上拍人像,难度就大大增加。究其原因呢,就是环境光线变得非常复杂多变。这里边真的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啥都有啊!所以,如果你贴近一个绿光拍照,哎,那你就绿了;贴近个黄光拍照,你就黄了。这个人的肤色会随着环境光而改变。 Photo by Angelina on Unsplash 那我们最怕的是什么光呢?显然是冷色的光。冷色最明显的就两种:绿色和蓝色。你想啊,脸绿了算什么事啊?脸蓝了呢?那不是阿凡达吗?它肯定是个科幻片,肯定谈不上是个写真集了。所以啊,你一定要非常小心你周围的光线对你的影响,这个事时刻要记在心中。如果有问题,赶紧就换方向、换位置、换距离来拍摄,直到脸上的肤色正确了为止。 © 叶梓 那我们喜欢的当然是暖色的光。比较常见的一种光线呢,就是暖黄色的光线。好在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我们可以找到,比如说有一些小摊贩,他的那个灯光照在自己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上,反弹出来的光就是个很好的光线,柔和而且温暖。照着你的皮肤上,那个肤色啊,简直就像是在影棚里拍照片一样完美。 © 叶梓 那除了这种暖黄色的光线以外,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到,比如说红光,带来浓郁的一种温暖的感受,带点时尚感。 © 叶梓 或者呢,也可以是橙色的光线;或者甚至啊,是紫色的光线。 偏暖的紫光(上图),偏冷的紫光(下图) © 叶梓 注意,紫色分两种:一种呢是偏暖的紫光,或者说是偏红色的紫色的光。这种偏红的紫光会带来一点点暧昧的情绪啊,就感觉这个氛围还是蛮浪漫的。但是如果这个紫色是偏蓝的那种呢,它就偏冷色了,它就会带来一种有毒的感受——因为紫色也是淤血的颜色。所以要注意,紫色刚好是跨着冷暖的交界处,咱们一分为二来谈。 那因为我们要躲开这些冷色光源,所以呢,我们就在拍照时候不停地去改变拍照的角度、改变拍照的位置,或者改变你和那个灯光的照射距离。就比如说啊,这个地方有两盏光,一个是暖的,一个是冷的,那怎么办呢?你离暖色的近一点,离冷色的远一点,这个时候你的皮肤就暖了啊。 © 叶梓 当然了,除了光的颜色要精心挑选以外,你还要特别注意光源的方向。就如果是把脸啊朝向光源来的方向,你的正脸会比较亮,侧脸比较暗,就像给这里化妆打阴影了一样,人会变得更立体、更显瘦、更好看。 © 叶梓 但如果反过来,你是侧脸很亮,然后正脸很暗,这个就是标标准准的印堂发黑呀!所以尽量去避免光从后边来啊。如果后边光很亮,要么躲开,要么干脆转过去,用那边的光做主光源来拍。 那除了光的方向以外,你还要在乎一下光的面积。这个光源的面积越大,你的皮肤就越柔软、越舒服;那如果光源面积越小,就越可能出现油光的情况。 © 叶梓 那举个例子啊,比如说你走在一个广告牌前面,或者是一个公交车站,你就看到那个大的广告牌,它本身就是个很大的柔光箱,是大面积的光源,拍人特别好用——但前提是颜色对。 另外呢,如果你走在路灯下面,或者是射灯下面,有很多那种小点光源,又亮又强又小的照在你的脸上。那如果有3盏光照你脸上,你的一个鼻子就会有3个阴影。想象一下,脸上的光影关系非常混乱,就会导致你的五官看上去没那么明显,导致你的这个脸部啊,看上去没那么干净,就有点问题了。 © 叶梓 所以在夜景拍人的时候呢,咱们先抛开其他的什么姿势啊、取景不谈,这个光的事情一定要特别注意,以免一不小心拍出一个小绿人来。 好吧,那今天我们就分享这么多。更多摄影知识,记得点赞、关注、收藏先!我是叶梓,那我们下次再见喽!

    4分
  2. 6月9日

    如何分析别人的作品-摄影早自习第2462天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62天。 一位叫做Dexter的同学问了我一个很好的问题,他说:叶老师,我想问个问题,就是如何去分析别人的作品呢?他说构图我现在基本上可以分析出来了,但是色彩和光影到底怎么去分析?我看网上老有人说光线很重要,我也自认为我对这个颜色比较敏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听了一小时课以后感觉自己也不行了。 首先恭喜你,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大量的新知识的输入,确实有的时候就会觉得:嗯,要想的东西太多了,或者是说我以为我懂的那些地方好像又有点不懂了,有点抽象了。这是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理解和消化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 我先简单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啊,到底怎么样去分析别人的摄影作品呢?当然我们可以从美学的方面去分析构图、光线、色彩——就是所谓的摄影美学三要素,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有一个思路。你不能说我就先分析构图,再分析光线,再分析色彩,这不对,你得先有一个前提,你得了解一下这张照片的主题是什么呀,他想表达什么啊。 © 叶梓 我们以一张简单的照片为例,那一张照片他在拍摄它的时候总是有个目的的,比如说把美带回家,或者是夸张这个效果,夸张这个当时的情绪,把他当时的心情表达给你看、给你听或者讲述一个故事。不管怎么样,你拍一张照片总是有目的的吧,那不然的话我们连呼吸都是有目的的,对不对?你总是干一个事儿,拿起手机相机来,要费这个力气,他一定是有目的的。你可以先试着去理解这个照片背后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有这个东西呢?因为所有的技巧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所有的技巧都是为画面的主题服务的。 图片来源:unsplash 比如说这里拍了张小路,就是一条小路,有的人的目的就是说:这个小路很美,我要带回家。但有的人拍这个小路的目的是说:啊,我想起了我儿时回家的路,随着目的的不同,那你所拍摄的技巧就会选择不同的技巧。 这里没有什么正确与否,每个人有自己的表达,我也不能说你的人生、你的思想是对的,他的思想是错的,我们只能说你用这些技巧是不是吻合了这个主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核心,要有个主心骨,先把这个东西放在那里,然后我们才能评价他用到的其他技巧。比如说这个时候你可以开始分析,构图上有没有帮助你表达这个主题呀,色彩上他有没有用到相应的色彩来帮你表达这个主题呀。 @ 叶梓 就比如说我们要表达一个幽静的感觉,拿你用一个暖黄色作为主色调,是不是就不对了呢?用蓝色就可以对吧?用绿色也还行,所以它色彩能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嘛。 © 叶梓 另外就是光线,比如说还是神秘感的画面,那就是暗调的暗色为主,亮色比较少。 © 叶梓 如果是一个非常有力量感的画面,那就是明的也很多,暗的也很多,反差对比很大。 © 叶梓 或者是说我就是一个非常清爽的画面、清爽的一个主题,我想表达一种愉悦的轻松的心情,那你就可以用一个亮调的光线效果,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比较偏明亮一些。 你看,我们再强调一次,不要单独分析构图、光线、色彩,这样的分析往往是过于应试了。好像是丢你一个文章,让你去分析这个文章用到了哪一些修辞手法,是吧?你学这个可能是有点枯燥的,或者说是有点难度的。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我丢你个文章,现在你告诉我这文章说了个什么样的故事啊,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绪啊,然后你再根据这个核心去分析它里边用到的所有修辞手法为什么是好的,哪些做的还不到位,思路就会逐渐浮现出来了。 所以分析别人作品也好,分析自己作品也好,我们都还是要学会去揣摩主题。当然了,也不是每一个作品都是好作品,也不是每一个作品都刚好能打动你,能被你看懂。所以万一你分析不出对方的主题来,那没有关系,或者分析错了,理解有误差也没有关系。尤其是到了现在,到了当代,我们在做艺术表达的时候,有可能是留有一些想象余地的,叫我表达的是我的世界,但是你看到的可能是你的世界,这是一个自然现象,但是你从这里下手去分析照片就会更有思路了。所以我们下次再见到照片需要分析的时候,你可以先按这个思路来,先想主题,再想构图、光线、色彩,这样的话相信你会更有把握,也更不容易乱一些。 今天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62天,我是叶梓,记得点赞关注收藏先,我们不见不散。

    5分
  3. 5月12日

    拍定格动画都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摄影早自习第2461天

    早安,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 因为之前拍了一组定格动画,那感觉又有新的东西可以跟大家分享,所以今天呢我就想跟大家聊一聊拍摄定格动画都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就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讲吧。 © 星明 拍摄定格动画呢,我们往往希望能够使画面尽可能的稳定和流畅。那么有了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在设备上做针对性的选择了。 首先,要保证稳定的话,三脚架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就不必多说了。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有必要的设备是遥控快门。因为你每次按相机快门的时候,都有可能会产生画面的晃动,用遥控快门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呢,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弄一套能够实时显示的设备。这个设备可以是能跟相机连接的手机,或者是用图传,或者用电脑跟相机有线连接开启live模式都可以。因为在拍摄定格动画的时候,每一帧我们都要去对角色进行调整,相机的屏幕就那么小,离得远一点根本就看不清。所以有了另一个屏幕在身边实时显示相机拍到的画面,我们就可以在调整的时候直观地看到调整的状态怎么样,就不用调一下回到相机看一眼来回跑了。这样呢效率会高很多,调整也更准确。 图片来源:定格工厂 接下来是有可能会需要用到的设备,比较常用的是上图这样的定格动画支架。它有一个很重的底座来固定住重心,然后通过它的旋臂上面不同规格的连接器来固定不同材质的东西。像是一些角色走动的动作啊,或者一些可能要悬空的动作,没有这个支架就很难拍出丝滑运动的画面了。当然后期还要一帧一帧地把支架给抠掉,也是很掉头发的。 使用定格支架拍摄的悬空镜头 © 星明 另外呢,如果你在动画里需要做一些运镜,那就需要一套电动轨道了。因为定格动画里的运动镜头需要保证每一帧相机都移动相同的距离,这种人工操作是肯定做不到的,只能用电动的轨道。 手机版的定格动画软件 PC版的定格动画软件dragonframe 那说完硬件我们再来聊聊软件。拍摄定格动画我的建议是用专门的软件来拍,还是有挺多这类的软件的,包括手机用的定格软件。用这类软件有什么好处呢? 洋葱皮功能演示画面 © dragonframe软件官网 除了我们前面讲过的实时图像、遥控拍摄这些功能以外呢,它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叫做洋葱皮。这个功能是会在相机实时显示的画面上,叠加上一帧的半透明图层,这样我们在调整角色的时候,就能够直观地看到我这一帧让角色动了多大的幅度。有时候不小心把角色碰倒了,也可以根据洋葱皮复原上一帧的动作。所以这个功能是非常有利于精细的动作的调整的。 动作预演功能演示画面 © dragonframe软件官网 一般这类软件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叫做动作预演,这个不同的翻译可能不太一样但大致的意思是这样。如果我们接下来的镜头是角色从a点跑到b点,一共10帧,动作先快后慢,那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功能上设置好这些参数,之后呢它就会给你生成一个轨迹,上面会标记出来接下来的几帧角色都分别要移动到哪一个位置。这在我们拍摄有变速运动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 在定格动画中,如果我们想要角色的动作更丝滑,就需要用更高的帧率来拍,但是这也会成几何倍数地增加拍摄的工作量。同时呢,每一帧之间的动作变化也会变得非常的微小,这样在我们调整起来也会很难做到这么高的精度。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我的感受是12帧左右就能够比较好的兼顾流畅度还有拍摄时的工作量。那如果想要动画比12帧更丝滑,就可以考虑在后期的时候用软件进行AI补帧。我试过剪映的AI补帧功能,感觉效果还可以。 因为时间的关系,关于拍摄定格动画我就先聊这么多了。总的来说呢,拍摄动定格动画是一个非常需要细心和耐心以及大量时间的工作。与之相对应的,在看到成果的那一刻,也是会非常有成就感的。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星明,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5分
  4. 好的夜景,都赢在蓝调时刻-摄影早自习第2460天

    5月12日

    好的夜景,都赢在蓝调时刻-摄影早自习第2460天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扎帐篷露营这件事这么费劲呢,当然是要拍张好照片用来发朋友圈的了。 © 叶梓 你看这张照片就是我在五一期间和家人们在露营的时候拍摄的,你想拍出这样照片吗?我来分享一下它背后有哪些问题,有哪些秘密。 © 叶梓 那首先呢,帐篷刚扎好的时候其实在下午,是在白天啊。我尝试拍了一张照片,这个帐篷放到中间,周围有山,有这个营地。你会看到这个画面中有点乱吧,这树杈子有点多,而且它的泥土也是不太好看的,是吧。地面的石子有点白、有点无聊,跟那个天空一样,天空也挺白的,没什么东西。 © 叶梓 怎么办呢?我想等一个比较晚的时间再来拍摄。入夜以后啊,周围东西暗下来,可以帮我隐藏很多的杂物。比如说第二张照片里,那个帐篷背后的泥土就几乎是看不见了,天空呢已经开始蓝起来,地面的石子呢也跟着就蓝起来了,是被天空给映的。 那这个时刻呢,往往会出现在太阳落山以后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我们管这个叫做蓝调时刻。蓝调时刻的天空呢是比较有层次感的,有颜色变化,天跟山之间也能拉开差距啊山体本身它有近远啊、亮度、颜色之分。那如果在蓝调下再能亮起一点星星点点的灯火就更好了,它就形成了一种黄蓝之间的反衬,幽蓝的世界就衬托了我们这个星火的温暖。但是我依然觉得这张照片的构图有点太呆板了,还是有点乱我们帐篷身后那个桃树啊,它的枝头有点太零碎。 © 叶梓 所以我就决定再改一下构图,我把整个帐篷往右摆,甚至把帐篷的主体结构摆到了画面的外面去。那这样一来,我就把那个黄色的灯火部分摆在了画面的右下角。它有两个好处:第一是桃树也靠边了,所以那个比较乱的枝头就不那么醒目了;第二就是左侧让出了大量的空间,用来描述远处的山。这才能表现我当时那个心情嘛,终于不用工作了,坐在山头吃个烧烤,跟家人们聊聊天、发发呆、听听虫鸣鸟叫,那种怡然自得的感觉是需要通过留白来表现的,所以这张照片的构图其实我做的是比较极端的。 那另外我还改用了OPPO这台手机里的一个CC的滤镜模式。或许你不是用OPPO,或许你没有这个CC滤镜,但是没关系啊,你就把握一个重点,就是这个蓝色的天空呢现在有一点偏青色。青色会让人觉得更加的爽朗,更加的明亮。与此同时呢,天跟山之间的颜色差异也会拉的更大一些,它带来了一种胶片感。 再晚个几分钟,这个蓝调时刻就快要过去了,天空啊就快变得纯黑的样子了。我又赶忙的尝试了两张照片。 © 叶梓 一张照片是把手机放到上面那张照片的左侧小灯泡的外围,放到栏杆的外表往里来拍摄。这张照片以失败而告终,因为看到人物在一倍镜头里面太靠边了,整个脸变形了、变胖了、变肿了。另外因为侧光的关系啊,人物的肤质表现是比较糟糕的,所以这个拍法显然是不成立。 © 叶梓 但是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小灯泡呢,所以我就从栏杆的里面往外拍了一张。我用那个木栏杆形成了一个十字架,然后把远山框在了这个十字架的左下和右下的两个大方形里。 © 叶梓 最后呢,我还依依不舍的拍了一张远山的样子。 我们在五一的惬意时光就用这几张照片来记录了,你喜欢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至少知道了一件事情,就是蓝调时刻真的非常重要。它一般出现在日落之后30分钟左右,这个拍摄窗口转瞬即逝,前后大概就是5-10分钟。另外,即便在阴天,其实我们也能看到蓝调时刻。 那最后我想再陪老朋友们聊两句,过去摄影早自习一直是音频的形式,那未来我也想用视频多跟大家见见面,分享更多的摄影知识,不知道你会不会喜欢。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60天,我是叶梓,记得点赞收藏关注,我们不见不散。

    4分
  5. 摄影早自习20250430-2459 拍人像,不模糊背景可以吗?

    5月7日

    摄影早自习20250430-2459 拍人像,不模糊背景可以吗?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59天。 © 叶梓 今天我继续来分享一张前段时间在广州拍的照片,这张照片跟前面的风格很不一样,对吧?上次我分享的还是在雨景中的情绪照,这一次分享的就是比较潮的照片的感觉,上一次还是小景深的照片,背景是模糊的,而这一次背景特别的清楚。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学了一段摄影的同学,看这张照片,你或许会有很多的想法,你或许会觉得这里面有很多的错误,但是别急,你且听我来狡辩一下。 © 叶梓 我自己在很久以前开始学摄影的时候,用的都是胶片相机,那个时候大家都追求大光圈、背景虚化,尤其是在拍人的时候呢,我们就希望背景模糊一点,这样人会比较突出,人的美能被凸显出来。 拍人用大光圈、用中长焦,这一点在很长的时间里面都没有什么改变,特别是在摄影圈子里,什么意思呢?在拍照的人现在不只是摄影圈子的人了,不仅是爱好者和摄影师了,所有的普通人都在拍照。 尤其在手机摄影年代来临以后,我就逐渐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是不喜欢背景模糊的。我有时候会问这些姑娘们,我说那背景模糊的照片你觉得好看吗?那些姑娘们的回答是出奇的统一,就很疑惑地望着我说,为什么要背景模糊啊?她们觉得拍照就是要来记录我到了这里,我在这个地方我和环境是同等重要的,所以这种前提下,她是不喜欢背景模糊的照片的,觉得那样就白来一趟,有点浪费。她们也不觉得她这张脸值得你那样去怼着放大来去凸显它,她更在乎的可能是那个故事、那个场景。然后她也不需要她在画面中有多么的明显,别人看这张照片只要能看见她就行,看不见她,她其实也无所谓了,就没有那种特别自恋的非得要以我为中心的感觉。 我觉得这是个挺好的心态,然后会逐渐发现在很多平台上,大家的照片的这个背景都是比较清楚的。甚至以我们的过去的眼光来看,都是有点杂乱的,有的时候她们是真的不讲究啊。比如说我们说最好不要有粗壮有力的明显的线条从你头上穿过去,否则可能会打扰到你的脸,但是你要真的去拍一个特别丰富的背景的画面的话,难免就会有线条从你脸上划过去。你告诉我从哪个角度能躲线条,都躲不掉,是吧?所以她们也就不太在乎了。有的人可能会嫌哎呀,脚太大了,不好看,我们还是喜欢小脚比较秀气。但你看看她们的照片,大家都不在乎,那个脚就特别夸张,在广角、超广角放得特别近的地方,一只脚恨不得比一个身体都大。有的人特别忌讳从下往上拍的时候下巴变形、脸变方,但是有的姑娘她就是不在乎,你从底下往上拍她也无所谓,她就是仰着头,就像整个世界没有她在乎的人似的。 其实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好的,这样的照片虽然没有遵守所谓的摄影的那些老规则,但是它们充满了活力。这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她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去打破墨守成规的世界。 © 叶梓 当然了,你要硬往我们过去的摄影师身上套,这种拍法也是有来由的。它有点像是纪实摄影,周围环境非常丰富,交代环境交代得非常充沛,在这个前提下再来拍摄这个故事,拍摄人物。你也可以说这种照片,这种人像照它是结合了人像摄影中的那种摆拍以及纪实摄影中的那一种丰富的环境,把两者捏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纪念照的独特风格。 我们在这里也不应该给“纪念照”三个字打上任何的负面标签,认为纪念照就是什么都不懂的这些普通人的初级需求。那可不是,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拍摄这样的照片可能远比那种去精致的化妆造型拍一个公主套系来的要有意义的多。至少在这样的照片里面,他可以记录他来到了哪里,他可以去彰显他的个性。 好,听我“狡辩”完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不管你怎么想,都欢迎在底部留言来畅所欲言。学摄影的过程说实话就是一个不断的学习新的规则,又不断去打破规则的过程,所以希望通过今天的早自习能给大家拓展一些思路。既然是玩摄影,咱就开开心心的开放式的玩起来,什么都可以去尝试一下,避免把自己学过的、掌握的知识当做一个永恒不变的绝对的标准。更多的摄影知识,大家可以关注我的视频号,我把二维码放在了语音下方。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9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6分
  6. 5月7日

    你还在死记硬背学摄影吗?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摄影早自习第2458天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8天。 有一位叫珍珍的同学向我提问,问了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她说:摄影怎么学可以边学边享受摄影的乐趣?这个问题其实挺好的,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本来是一个爱好,结果学着学着就觉得挺难的,或者是觉得有一些打击,甚至觉得太烧脑了,就慢慢的不喜欢了或者是放弃了。我们有很多种方式让自己学得更快乐一些。 Photo by li shanting on Unsplash 首先呢,学摄影这种事情一定要明确你的学习目标,我们是来玩的,我们是想把我们玩的东西玩的越来越好。所以,首先玩得好不好它不是你快乐与否的一个标准,并不是说我拍的好我就快乐,拍的不好就不快乐了,不是的,是我就爱干这个事儿。这有点像登山,是吧?有的人是专业登山运动员,他可能一爬就要去爬珠峰去,但是我们就是喜欢在500米、800米高度的小坡上爬一爬,走一走散散心。爬的专不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的这些景,跟朋友在路上聊天,这个是快乐的。所以拍照这件事你首先要明确它就是要享受快乐的,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不是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受到别人的认可你才能快乐的。 © 叶梓 就比如说我现在吃到好吃的了,我就想拍一张这个菜,回头我发朋友圈,要哪天要万一它(被)翻到了,我还能想起那天那个菜特别好吃就行了。当然了,如果你是后来玩的越来越深了,你也会因为我把这个菜拍的特别好看获得双倍的快乐,但这个事儿就不必强求,给自己点时间慢慢来。 第二个就是你一定要拉长摄影学习的战线,你不要以为说是我这一个月两个月就一定能学完它、学好它,不可能的。而且你也没有这个必要啊,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咱又不是应试要考试什么的,对吧?没有一个时间节点是必须要去完成它的。摄影的学习其实更像是一个终身的学习,它就是每年都比前一年要拍得更好一点点,每年对摄影都有新的感悟,这才是一个更好的学习摄影的状态。 © 叶梓 第三呢就是讲究一个学习的方法。咱们学摄影的时候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就一定要有一个背后的整体逻辑在穿插。比如啊,说初学者学摄影,所有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干一件事,就是把话讲清楚。这个有点像我们写作文,小学生写作文先不说辞藻多华丽,讲话多生动,你首先把你要讲的话给说清楚了。比如说今天我吃到了一顿很好吃的饭菜,句号。唉,这个其实就是一个讲得清楚的话。这个在摄影里面就对应着一些基础的比如说曝光要正确啊,这个人不能完全曝光过度了或者不足,然后对焦要正确,它不能是模糊的呀,另外就是什么减法原则啊等等,都是为了去把这个事儿给讲清楚了。 © 叶梓 第二个追求,就是你讲的话要优美一点,多一点修辞手法,在语文中对应的是什么排比句啊、对比啊等等的这种东西。但是在摄影中它可能就是色彩的对比,比如说重复与突变啊,三角形构图啊、框架构图啊……这都是为了照片更漂亮,这是你第二个学习目标。 © 叶梓 第三个目标就是要用摄影当做你的一门语言,来讲述你的世界观,表达你的情绪情感,表达你对人也好事也好的这种感受和感情,或者是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这些东西就对应着作文中的中心思想,你的所有技巧,最后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能够比较畅快的去表达你的想法,这个作文就会比较有价值。真正最后有价值的肯定是中心思想,肯定不是你前面的一些技巧,对吧?所以摄影也是一样的,这个照片感不感人,最后看的是你的中心思想,而不是看你前边的所有的那些技巧。 你明确了这三个阶段的学习顺序、学习目标,然后你学的所有的技巧就不会是无理由的了,你就不是说我在背诵那一千个、一万个摄影技巧,那你得累死自己,对不对?更何况这里边很多摄影技巧,它其实背后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有一个比较中心的思想的。 © 叶梓 就比如说这个摆姿势吧,你可能有50种不同的摆姿势方式,但是其实它都遵循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生活化,要合理化,要让我们看到这个姿势觉得不怪,这是一个基本前提。你用这种方法来学摄影,你就不会特别的痛苦,说老师我背不下来啊那些技巧,不会的,因为你理解了摄影。成年人学东西啊,背诵这种死记硬背的记忆力其实不如孩子的,但是我们的理解力是远远强于孩子的,所以要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好吧,今天我们就简单讲了这么几个方面,如何快乐轻松的把摄影给学好。如果你觉得老师讲的有道理,也欢迎你把今天的早自习分享给你身边那些学摄影的朋友们,发到群里边,让大家一起来共享,一起来讨论。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的视频号,二维码我就放在语音下方了。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6分
  7. 摄影师如何做短视频?-摄影早自习第2457天

    5月7日

    摄影师如何做短视频?-摄影早自习第2457天

    大家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7天,我是咔图摄影教育中心的讲师李明。 我估计很多摄影师跟我一样,想做短视频,想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想做自己的自媒体,但一直没去最终落实,最近稍微厘清了一些思路,分享给大家。 Photo by Cody Scott Milewski on Unsplash 首先要不要做短视频?这个问题我估计点进来的人的答案基本是想做的。那我的答案很简单,最好做,但也可以不做。为啥最好做呢?因为短视频浪潮已经不可避免,而摄影师本身就具备短视频拍摄的很多先天优势,比如对画面的把控, 照片本身的美感,前期后期的技法,都是现成的优势,加以运用,再结合短视频的传播会有很好的叠加效果,1加1大于2。 那为啥可以不做呢?因为现在做短视频做自媒体的人太多了,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尤其是你自己拧巴,还没想清楚,那就不要做。因为如果要做短视频,尤其是注重内容的,我觉得当下你必须做持久,就跟你开一家线下店一样。如果想要做的持久,那你就必须保证长期好的内容的输出,要有一定的差异化,还要控制制作成本,还要面对暂时无法变现,甚至长期没有流量的的现状。因为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团队、公司在做内容,抢流量,凭什么你认为你做的就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你没想清楚这些事之前,就先别做。 而想清楚了,还是决定要做的,那么有简单几个思考可以分享给大家。 Photo by Jakobowens on Unsplash 首先,你要了解平台的调性。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甚至是B站。你想在哪个平台做。你要想好。因为每个平台的调性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做短视频,都是内容,但调性不一样,决定了观众不一样。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三个不同的电视台,它们播放的内容不一样。有的是播放好玩的肥皂剧,有的是是播放有用的、好看的偶像剧,有的是播放有深度,有思考的访谈节目。当然,你也可以三个平台都做、都发,没问题,一个视频可以发三个平台。但你在设计内容的时候,最好一个以一个平台为主,其他的为辅,这样你会比较清楚你的内容要怎么长期的做下去,细节哪里要注意的,你要清楚你的观众喜欢什么,如何真正的吸引住他们。 其次,你找好平台以后,你要找里面的对标帐号。目前我大致了解了几种适合摄影师的风格,大家可以听听。首先是自己不出镜,只发自己作品的,就是各种图片配上音乐轮播的让人欣赏作品。或者配上一些文字做成图文,也可以配上旁白,做成照片视频的,说明这些照片怎么拍的,具体的一些参数,这是一种。 还有就是你就是你自己可以出镜,然后教大家一些摄影技巧。比如闪光灯的使用,比如人像如何拍摄,比如静物如何拍摄,甚至带大家去旅游,告诉大家旅游怎么拍摄。这些都可以用第三视角的画面,拍摄你在拍照的过程,搭配摄影师讲解,最后融入自己的作品展示来制作一些短视频内容。 还有一种比较高级的玩法,就是把摄影作为一种工具,类似做真人秀,街头采访这种。比如大家看到的,帮一个小摊店主去拍一张照片,然后把照片发给他,去作为一个善意的传递,也有去帮人拍照,完成一个梦想的。其实就是去带观众去体验生活,探究情感,去探索照片背后的人的故事,做个人IP的。 总之,你要找好对标帐号,然后拆解内容,设计自己的短视频框架。 Photo by Luigi Estuye, LUCREATIVE® on Unsplash 最后,你自己要怎么做。我觉得你找到自己想要做的内容了,你就不要想太多了,就去模仿,要去执行一段时间,去做个几个甚至是几十个视频,看下效果,看下问题在哪。但是内容核心点是要利他,因为短视频真的太多了,你要吸引观众就是要能够长期的输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你还要保证输出的同时,你自己也能够不断的学习和补充。否则输出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没东西输出了。所以在前期确定方向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你的短视频输出的成本,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上的,这样才能打持久战。 最终你还是最好要思考清楚怎么变现。因为别人对你最大的认同就是为你付费,可以是观众付费,也可以是广告付费等等。所以你得想好阶段,一开始免费做,低成本的做。但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你能坚持多久?几个月?几年?那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纯粹为了好玩?最终收不收费?怎么收费?不管怎么样,怎么保证视频内容稳定的输出,这个是你要想明白的。 这就是目前我的一些思考。我也正在开始逼自己固定的输出一些短视频内容,就像在早自习一样,只不过从文字和音频变成了视频。等我再打磨下,或许后续大家可以见到。不知道我能不能像早自习一样坚持2000多期,总之很佩服叶老师,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叶老师这样的厉害的老师。  好了,今天就简单聊到这,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57天,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6分
  8. 三招拍出下雨天情绪片-摄影早自习第2456天

    5月7日

    三招拍出下雨天情绪片-摄影早自习第2456天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56天。最近嗓子一直不太好,所以早自习耽误了几期,今天稍微好一点了,继续给大家做分享。 © 叶梓 今天我想给大家看一张照片,我自己挺喜欢的,是前段时间在广州帮朋友拍的照。我只有那一天有时间,而当天是个阴雨天。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拍照的时候会把阴天雨天视为一个不好的天气,觉得晴天最好拍照片。但是实际上阴雨天是一个非常好拍人的天气,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阴雨天的时候没有强烈的阳光,所以我们不会有阳光到底应该从哪个方向来?照在脸上是什么效果?会不会出现一些什么皱纹啊、油光啊……这些烦恼在阴雨天几乎都是不存在的。因为所有的光线都是经过了厚厚的云层的柔化以后才照射到你的脸上,皮肤的质感会比较均匀、光滑,而且脸上的结构会比较真实。所有在晴天有可能踩的坑,在阴雨天都几乎没有了。 但是我们也不要认为阴雨天就不用讲究用光了,随便拍都好看。如果你的脸是朝向屋檐的下方的,或者坐在窗口,但脸是背朝窗户的,你都会发现印堂发黑,脸上的光线不够亮,但是侧脸——耳朵那边的光线比较亮,这个画面是比较难看的。所以阴雨天依然有光源的方向,你还是得去找一下那个光源的方向,并把脸朝向那边。比如说你在一片小树林里边,那你就得找啊,哪一块是露出天空的,露天空的那边就是光的方向。我这张照片是在小胡同里面拍的,周围都是房子、树,所以我才让人物稍微抬一下头、抬一下脸,把脸朝向她前方的一块天空的方向。 另外,这里的这把雨伞也很重要,阴雨天总不可能让人淋着拍照吧。但是如果你打把伞呢,它可能挡住了光,就会让脸上的光又太暗了,有点发黑。所以准备一把透明的伞是很重要的,它能让光线几乎毫无障碍的照射在你的脸上。雨伞上如果有一些雨滴呢,它也能进一步的来提供这是个雨天的信息,让人一看照片就秒懂,整个这个雨天的氛围感就上来了。 油纸伞 图片来源:盛婷家具专营店 我在群里分享照片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说:这个伞也进一步柔化了光线。是有一点点作用啦,但是可能影响很小很小,不到1%。真正能柔化光线的其实不是透明雨伞,而是那种白色的或者说是油纸伞的那种东西。如果你是在一个晴天,太阳烈日当头照,这个时候准备把油纸伞柔化光线,你的脸上的光就会很好看。 最后,我们要用一个比较舒服的适合这个雨天的姿势。咱们刚才不是说这个姑娘要抬一点头才能朝向光的方向吗?总得给个抬头的理由吧,所以干脆在脸的前面放一束花。这是在墙顶上翻出来的三角梅,我就让她盯着花看。这个时候如果她的肩膀啊、手啊,她的这个肌肉都是放松的状态下,其实就可以开始拍了。 通过大量抓拍,捕捉到最好的那一张 © 叶梓 但是最微妙的其实是在她的表情,之前我就跟大家讲过,嘴唇在完全放松的时候有可能不是紧闭的,它应该是微微的张开一点点,叫做朱唇轻启,是一个松弛感的表现。至于眼神呢,我想一方面是看你怎么去跟对方沟通,让对方松弛下来;另一方面你也要多拍一点,大量的抓拍。你可能拍个10张8张都不够,拍个20张、30张,是吧?给她一点时间,让她慢慢的在那个动作、那个场景里去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感觉。这种眼神的事情对于职业模特来说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对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有一定的随机性,你多拍,再选择其中最好的一张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 好吧,今天我们就分享一张雨天的照片,正好是春天,不知道你的城市是不是会多雨呢?你可以试着去拍一拍人像照,说不定也会很有氛围感。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56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5分

番組について

加群一起玩摄影,请加微信:nihaoyelaoshi(暗号:播客) 爆火摄影微课!每天5分钟听语音学摄影,赏大片,提问题,听答案,积跬步而致千里!日更已1900多天,持续更新中!每天早上 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喜马拉雅の他の作品

その他のおすす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