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九小推

6000hrs心理咨询师|你有把自己「当个人」吗?

十年前,她因思乡和疗愈他人&自我的渴望,在从纽约大学心理系毕业后,毫不犹豫地回到国内创办了「一张心理工作室」。

如今,

她是在10年间完成了6000+咨询小时的资深心理咨询师,

她是从长期抑郁、暴食、文化撕裂中走出的自救者,

她根治于专业心理学研究、又深谙真实人群的心理需求 -- “治疗和疗愈似乎可以相辅相成、只要有用的就是好的方法。”

作为“紫老头”INTJ的她,在10年的成长中逐渐找到了让自己和他人都舒服的身份 -- 一个「用逻辑共情」的、温暖的咨询师,一个不再恐惧做领导者的强大女性、一个能欣然接纳期待的精神母亲。她的笃定和坦然,让听筒另一端的我也共感了这种独属于历练和时间的女性力量。

那么,如果让她分享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当下,如何守护自己的内心,她会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个每时每刻、用智慧和感知与心灵对话的张煜宵。

-------------------------------

时间轴

00:48 她的双重角色——心理咨询与运营

  • Dora的一周行程:个案咨询(每周20小时)与工作室运营(课程设计、团队管理)。
  • 转折点:疫情期间高强度咨询导致身心透支,转向团队赋能与品牌建设。
  • 「一张心理」团队成长:90后咨询师逐渐独当一面,工作室业务多元化(青少年、婚姻、企业服务)。

05:54 心理咨询的边界与疗愈的多样性

  • 传统心理咨询的强设置(时间、环境)对来访者&咨询师的保护作用。
  • 疗愈的广义理解:日常场景(如餐厅氛围、等候区细节)也能触发疗愈感。

11:21 纽约大学毕业后她为什么毅然选择回国开诊所?

  • Dora纽约实习经历:中国城老年人对家乡的怀念、Bronx西班牙裔群体的创伤干预。
  • 文化背景对心理咨询的影响:东西方差异与身份认同危机。
  • 她的挣扎与自我觉察:抑郁、暴食、分离焦虑。

20:18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挑战与自我成长

  • 从业初期如何进行高强度个案积累(6600小时咨询经验)。
  • 她遇到过的最棘手案例:当来访者家庭成员都是“小孩”
  • 紫老头咨询师的情绪管理:用“逻辑共情”保护自我,接纳来访者的完整性而非“负能量”。

28:17 流派选择与MBTI的实用价值

  • Dora的整合型咨询风格:结合EFT(情绪聚焦)与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
  • 她是猜MBTI小能手:快速建立信任(F型)与逻辑分析(T型)。
  • MBTI是可信的吗?
  • 心理学专业如何看待MBTI。
  • “疗愈因子在于理解,而非定义”

37:10 她说:普通人心理健康存在两个底层逻辑

  • “从把自己当一个人开始做起”
  • 停止自我物化:拒绝用数字(成绩、收入)定义价值。
  • 回归身体感知:从“七分饱”到情绪觉察,避免意志力过度消耗。
  • 实用建议:允许短暂休息,拒绝“摆烂式内耗”。

46:53 行业真相与转行建议

  • 心理咨询收入现状:51%从业者月入不足5000元。
  • 给新人的建议:从兴趣出发,积累个案与督导,保持“平和心”。
  • 中年转行的优势与挑战
  • 心理咨询“非速成”

56:02 她怎么看待年龄

  • 她对“老板”的称呼从拒绝到欣然接受:接受他人投射,建立真实自我边界。
  • 年龄的价值:20岁的创作冲动、30岁的职业底气、40岁的不可替代性。
  • “年龄是岁月的歌,每个阶段都有独特光芒”。

1:06:30 她的未来愿景

  • Dora的野心:身心整合疗愈深化、青少年休学干预机构建设。
  • “所有选择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永远别责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