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九小推

声音好听deFranka

Life nudges, your monthly dose of discovery. 逢廿九(每月29日),必有好推送。在月月交替之际助推一个生活灵感。于一次真诚的分享和讨论中,向自我的深处多挖掘一寸。 这里,你可以接收三种推送: 第一推:「我的一位朋友」 — 邀请一位「行内人」,打破光环与滤镜,聊聊真实的行业地形、陷阱&捷径。助你看透一个职业的真相。 第二推:「你知道吗」 — 分享一个有用的信息点,可能是理财技巧、某个生活解法,或是身心健康的科学建议,帮你打破一个信息茧房,让有用的信息高效流通起来。 第三推:「我们聊聊」 — 深聊那些被日常琐碎淹没,却真正塑造我们内心的事。我们选择一个人人都会遭遇的成长命题(比如:如何面对孤独、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希望能像一面镜子,帮你照见自己的情绪,在共鸣中安放一份自省与从容。 欢迎加入听友群,廿九小憩。和一群同样好奇心永不熄的“推友”相遇:每个月底小憩片刻,交换灵感与感受,分享微小而确定的欢喜。群里还会定期推送书单与信息包,组织阅读会,陪你在片刻小憩中,遇见更辽阔的世界。

エピソード

  1. 8月29日

    我们年纪轻轻,是否就该四大皆空?

    “我能看见你的痛苦,你不要急”今日嘉宾Monic,逃不开的标签:北大,斯坦福,波士顿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这期对谈的标题,我取了一个自己也很想问的问题:我们年纪轻轻,是否就该四大皆空? 当然,这不是说要看破红尘、出家为僧。而是当我们被“绩优主义”、成功学、还有长辈投射的生存焦虑压得喘不过气时,内心那种想要“全部看空”的冲动——看空内卷,看空社会时钟,看空永无止境的竞争和抓取。但这种“看空”,是指躺平吗?年轻时就不再有执念,是否意味着人生会无趣? 8月来廿九小推和「我们聊聊」的是Monic。她是普世意义上的“精英”,从北大到斯坦福,再于30出头的年纪获得终身教职。但过着这样看似“顺遂无忧”的人生的她,却因为内心无法承受的痛苦,选择从头开始、瓦解和重塑自己。经过10年的探索,Monic终于在各种疗愈方法中总结出能真正带给她内心自由的方法论,带她走过 停止麻木 --> 正视痛苦 --> 解构执念 --> 内观重建 这四个阶段,从而回归“本自俱足”的真正自由。 这种方法论到底是什么?怎么获得这种内心的自由?适用于你我吗?而我们追求的自由,是指要四大皆空放弃一切吗?还是要重建脑回路,构建一种积极的做事逻辑,可以不借助外物而快乐,也可以快乐走向万物? Let's find out! -- 时间戳 | 欢迎来戳 -- 我妈的生存焦虑书写了我的前半生剧本 00:23 名字与性别认同从名字来源说起,“我从小被当男孩子来设置让我讨厌是个女生” 02:43 精英标签 vs 内心渴望名校、tenure 的社会身份背后,其实渴望“自由”。 04:06 阵痛与代际焦虑的触发什么时候痛到不得不改变?家庭投射、父母焦虑与生存恐惧。我试遍了几乎市面上所有的心理治疗和疗愈方法 08:36 疗愈探索的阶段心理治疗 → 群体治疗 → 禅修 → 内观,逐步整合。 10:52身体觉察的实操案例失眠时如何把注意力从脑子拉回身体(body scan)。 13:36 内观后的明显转变不再急躁、愿意放下执念,甚至不需要那些“曾以为离不开的工具”。自我疗愈 = 持续练习强化那个健康的「脑回路」 15:47 自足与自由的体验“我本自俱足”,内心安稳而非外界抓取。 21:14 与他人、社会关系的变化对朋友、社交媒体、金钱捐赠的全新态度:我已足够、还能助人。 27:27 年轻人也可以「四大皆空」吗?「本自俱足」不代表躺平而是重构真实的做事逻辑此刻的我再看性别、种族身份 & 移民焦虑 32:53 种族、性别与移民身份的觉察代际观念、文化愤怒如何被看见与转化。 37:47 我看见了「白人」们的业力富足与精神自由 的冲突与思考。 43:52 你的身体就是你的家,跟我「回家」吧!“我能看见你的痛,你不要急。”「廿九小推」Life nudges, your monthly dose of discovery. 逢每月二十九日,必有好推送。在月月交替之际nudge你我一点灵感,向自我的深处多挖掘一寸。欢迎加入听友群「廿九小憩」(微信@AmbitiousHer01),成为我们的推友。听友群也将每月更新阅读包&每期相关咨询,请接收✉️。

    45分
  2. 7月1日

    从红圈所到亚马逊:我们是否真的爱成功、是否真的爱自由?

    第一次和Thia见面,我就嗅到了她身上半打现实、半打梦想的同类气味。她一路走在康庄大道: 澳大利亚全国演讲亚军、 东京大学/澳国立双学位、 红圈律所、咨询、科技大厂但在光环之下,更加丰富动人的是她的上下求索。她的人生好像把各种引发冲突的问题早早甩给了这个年轻的脑袋:8岁独自搬去澳洲,成了夹缝的1.5代移民;上了6年女校,透过玫瑰色的滤镜看这个世界;走上了真实的社会,又被「不想要的生活」追着跑了一路。一直在正确道路上的她也有着我们所有人的命题: 为什么感到格格不入?为什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为什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我真的能承受自己理想的生活吗?我们和生活的交锋往往不是惊心动魄的一场战役,而是持久的、沉默的、反复的拉锯。它并不会浪漫地结束于一首高歌,从此happily ever after;而是与生命等齐,汇无常于始终。而坚持交锋的我们,都是默默无名、推巨石上高山的英雄。 所以,这是一期给Thia的抒情诗,也是给我们所有没放弃「折腾」、没放弃「求索」的人的一首赞歌。 当然,还有很实用的职场技巧+面试求职技巧。它们格外可信可用,尤其出自亚马逊面试官之口😃 --- 时间轴 --- 1:20 从红圈律所转咨询,再转亚马逊大厂:别人眼里的光环,我的一路逃离 03:32 1.5代移民的文化归属难题 8岁独闯澳洲:连英文都不会说 我是那个唯一的「异类」 两种文化身份的交锋,让我在第三种文化中找到庇护 我曾经因为自己的母语自卑 我用「归属感」的命题作文获得澳大利亚全国演讲亚军 从寻求归属,到在纽约接纳无需定义的自我 多元文化的背景成为我的职场社交利器18:11 在女校中长大,我如何实践「女性主义」? 揭开女校的神秘面纱 女校里神奇的科目 从女校进入真实社会:重新认识自己的「第二性」 在日本律所实习:男律师+女秘书 我如何在职场偷偷托举女性? 在职场,女性应该减少微笑吗? 每个亚洲女性都需要一个白人男性导师?? 男老板 vs. 女老板?34:10 多次跨领域找工作,我的经验之谈 我犯了年轻女孩都会犯的错误 没有什么是不能靠学习掌握的 女孩啊,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自信」 两大求职黄金技巧:间接的个人故事 + 招聘者的痛点 如何避免求职心态困境 求职 = 销售自己47:52 手边有钱,心中有诗 我爱在路上的不可控 但也不能完全不可控 成年人世故的理想:有点成功、有点自由 找到「人生野心」需要不断自我问诘 从「我不要什么」到「我要什么」:不再让恐惧追着我跑 人生的荒诞和永恒的英雄55:22 她给10年前的自己一句话 13岁的她写在时间胶囊中的两个词:Be Confident 你,喜欢自己吗?

    58分
  3. 5月20日

    6000hrs心理咨询师|你有把自己「当个人」吗?

    十年前,她因思乡和疗愈他人&自我的渴望,在从纽约大学心理系毕业后,毫不犹豫地回到国内创办了「一张心理工作室」。 如今, 她是在10年间完成了6000+咨询小时的资深心理咨询师, 她是从长期抑郁、暴食、文化撕裂中走出的自救者, 她根治于专业心理学研究、又深谙真实人群的心理需求 -- “治疗和疗愈似乎可以相辅相成、只要有用的就是好的方法。” 作为“紫老头”INTJ的她,在10年的成长中逐渐找到了让自己和他人都舒服的身份 -- 一个「用逻辑共情」的、温暖的咨询师,一个不再恐惧做领导者的强大女性、一个能欣然接纳期待的精神母亲。她的笃定和坦然,让听筒另一端的我也共感了这种独属于历练和时间的女性力量。 那么,如果让她分享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当下,如何守护自己的内心,她会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个每时每刻、用智慧和感知与心灵对话的张煜宵。 ------------------------------- 时间轴 00:48 她的双重角色——心理咨询与运营 Dora的一周行程:个案咨询(每周20小时)与工作室运营(课程设计、团队管理)。 转折点:疫情期间高强度咨询导致身心透支,转向团队赋能与品牌建设。 「一张心理」团队成长:90后咨询师逐渐独当一面,工作室业务多元化(青少年、婚姻、企业服务)。05:54 心理咨询的边界与疗愈的多样性 传统心理咨询的强设置(时间、环境)对来访者&咨询师的保护作用。 疗愈的广义理解:日常场景(如餐厅氛围、等候区细节)也能触发疗愈感。11:21 纽约大学毕业后她为什么毅然选择回国开诊所? Dora纽约实习经历:中国城老年人对家乡的怀念、Bronx西班牙裔群体的创伤干预。 文化背景对心理咨询的影响:东西方差异与身份认同危机。 她的挣扎与自我觉察:抑郁、暴食、分离焦虑。20:18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挑战与自我成长 从业初期如何进行高强度个案积累(6600小时咨询经验)。 她遇到过的最棘手案例:当来访者家庭成员都是“小孩” 紫老头咨询师的情绪管理:用“逻辑共情”保护自我,接纳来访者的完整性而非“负能量”。28:17 流派选择与MBTI的实用价值 Dora的整合型咨询风格:结合EFT(情绪聚焦)与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 她是猜MBTI小能手:快速建立信任(F型)与逻辑分析(T型)。 MBTI是可信的吗? 心理学专业如何看待MBTI。 “疗愈因子在于理解,而非定义”37:10 她说:普通人心理健康存在两个底层逻辑 “从把自己当一个人开始做起” 停止自我物化:拒绝用数字(成绩、收入)定义价值。 回归身体感知:从“七分饱”到情绪觉察,避免意志力过度消耗。 实用建议:允许短暂休息,拒绝“摆烂式内耗”。46:53 行业真相与转行建议 心理咨询收入现状:51%从业者月入不足5000元。 给新人的建议:从兴趣出发,积累个案与督导,保持“平和心”。 中年转行的优势与挑战 心理咨询“非速成”56:02 她怎么看待年龄 她对“老板”的称呼从拒绝到欣然接受:接受他人投射,建立真实自我边界。 年龄的价值:20岁的创作冲动、30岁的职业底气、40岁的不可替代性。 “年龄是岁月的歌,每个阶段都有独特光芒”。1:06:30 她的未来愿景 Dora的野心:身心整合疗愈深化、青少年休学干预机构建设。 “所有选择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永远别责怪自己”。

    1時間15分
  4. 4月5日

    Angelina|裸辞“流浪”南美一年:穿40码夹脚拖,走遍自由与伤痕共舞的大地

    从名校到华尔街,再到百度大厂和初创公司。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的Angelina却选择在30s、职业上升的黄金期,用一年的时间脱离她充满光环的轨道,走向梦想许久的南美大地。 她的灵魂好像早早就与这片承载着殖民伤痕、托举着自由灵魂的大陆遥远地共振:有的来自马尔克斯笔下的魔幻现实,有的产生于salsa激昂的舞步,有的发生在和拉丁人挚诚的交往。 这一期的一个半小时我一分钟都舍不得再删减。 我们聊到:裸辞的心历路程、南美的历史伤痕、她在这一年遭遇的各种drama、见过的温暖的人、经历的灵性时刻、看过的世界尽头的风景、路途中读过的书、拷问过自己的问题、长途旅行中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回归后面对的职场和社会代价、这一年在她身体里留下的痕迹,等等等等。 语言这个东西很神奇,它载着我仿佛跟着Angelina走马观花地把gap year又过了一遍。我的目光所及之处,分外遥远、分外温柔。交谈完已至凌晨,但我的灵魂好像久久回不到身体里,被这个浪漫和艰难交织的回忆,一遍遍涤荡着。如果保持流泪是她对人生的野心,我也愿承接这个梦境,把它捧向世界。希望此刻聆听的你,也能随她的叙述,飞往那片深沉又慷慨的大地,再于结束时稳稳降落。 ------- 时间轴 ------- 3:14 从华尔街到百度再从初创公司裸辞 渴望变化 变换轨道的动机 我要于北京之外寻找世界的输入4:40 我对南美的“执念” 为什么是南美? 与Salsa舞结缘 《百年孤独》里的哥伦比亚 我对南美人的认知&想象8:11 出发去南美是机缘巧合 打包只用过了一周:40码的夹脚拖来不及退了 只计划去两个月 我的中南美/南美路线:逆时针走遍大地 不是逃离,是追寻 南美我最印象最深刻的国家(们)17:25 我的南美奇遇(I) 热情助人的南美家庭 丢失的信用卡 在哥伦比亚结识挚友 贫民区vs.富人区24:46 南美土地上的殖民伤痕 厚重的殖民&独立历史 差点死在波多西的银矿里 当代“殖民”:西方旅游业对(中)南美的经济冲击 “Losers back home” 为什么同为殖民地,南美比北美穷这么多?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荒唐:西方中心主义39:53 南美奇遇(II) 旅行过半时的疲倦 手机被偷/抢过三次:狂追劫匪 看演唱会被偷钱包 巴西与菜鸟劫匪狭路相逢 苹果手机是他们眼中的“肥肉” 长期旅行的必然:逐渐进入穷游状态55:11 南美绝美人文&风景 灵性瞬间 玻利维亚“天空之镜” 肉眼看到巴塔哥尼亚的logo 「找准季节」是计划南美旅游的关键1:01:02回程 旅行的疲倦 越来越难满足的口味 回国时巨大的反向文化冲击 旅途中越来越低的物欲 旅馆 --> 青旅 --> 沙发客 “玩儿野了”:旅行中的心流状态 -- 去贫民窟蹦迪1:14:47 旅行的意义 体验过,就是我的了 我愿永远敏感,保持流泪 我愿在gap后抓住不放的东西1:19:04 回归真实生活后的代价 去旅居gap是一种privilege(特权)吗? 丰俭由人 真正的特权在于切换轨道的代价 巨大的职场代价: 国内vs.欧美 家人的不理解:玩物丧志?1:24:44 南美不是我的现实 一个平行时空的梦 会起飞也会降落 没有痛苦的生活是罕见的 未知比痛苦更可怕:勇气是解开困局的钥匙1:28:00 对「中女」的思考 关系不在形式在质量 社会vs. 生物时钟 社交媒体让我们看见彼此:莫让孤独吞噬你1:31:57 她推荐的关于南美的书/电影/电视剧 @玻利维亚天空之镜 @智利复活岛 @智利巴塔哥尼亚(Patagonia) @阿根廷莫雷诺冰川 @乌斯怀亚

    1時間35分
  5. 3月9日

    冻卵值得吗?痛苦吗?4个30+女性的不同选择给你参考答案|嘉宾返场圆桌篇

    据统计,过去四年做冻卵的女性人数每年都以30%的速度在增长(数据来自Cofertility 2024年报告)。这是一个在女性拥有更多生育主动性的当代,愈发热门的话题。 但是,冻卵到底有没有用?值不值得?痛不痛苦? 它到底是消费主义对于女性焦虑的裹挟?还是真的可以成为女性面对生育时钟的后悔药?我邀请了第一期的嘉宾Effy,以及Sophia,Olivia进行一场圆桌讨论。她们三个都选择了冻卵,但是这个决定仅仅是一切的开始: 你该多少岁冻? 冻几次? 中间间隔多久? 冻卵子还是受精卵? 使不使用精子库? 确定不用了怎么处理冻好的卵子/受精卵? ...她们在这些细节上,因为自身不同的状态,做出了迥然不同的选择。这其中又有哪些或有趣、或艰难的体验? 我本人,则是唯一那个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不冻卵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而我们又是如何面对生育压力和对生育的犹疑?我们选择现在不生,是自私还是负责任? 这是「她思有邪」的第一期返场篇「Popomurmure!」:我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婆婆妈妈”,用女性的视角,对这个世界“指指点点”~----- 时间轴 ----- 2:53 本期嘉宾和我:4个人4个不同的冻卵选择 3:58 冻卵的她们:心路历程:这个决定好下吗? 冻卵是个很私人的体验:有人容易有人艰难 Effy冻了三次卵 Sophia分享短效避孕药有着医生也不愿意承认的弊端15:28 直面冻卵医生的“灵魂3拷问” “你会永远和你的伴侣在一起吗” “你这辈子是不是一定要有孩子” “你这辈子是不是可以接受没孩子” Franka为什么深思后决定不冻卵 冻卵解决的是生育本身还是生育焦虑? 不知道要不要冻卵? -- 那就问自己这个基准线问题!22:21冻卵的整个流程是什么样的? 咨询->检查->打促排针->取卵->术后恢复->评估 Effy吃了什么营养品大大改善取卵数量/质量?(请往评论区拾取清单) 术后要小心的症状28:26 Olivia使用了sperm bank:Franka感叹这太像window shopping! 极度规范化的挑选过程 你会比了解你的伴侣更加了解你的供精人 严格挑选没有致病基因的完美基因 他的基因太完美,小蝌蚪刚上架就卖光啦! 期待Olivia的「实验」结果36:23 冻完了,然后呢? 0到100%,她们多大概率会解冻并使用自己的卵子? 大家都不用,硅谷冻卵机构已经存不下啦! 什么情况下,她们会考虑生孩子? 她们怎么看待自己的卵子?是细胞?是孩子? 选择不生的话,她们会怎么处理这些卵子?44:18 关于冻卵的一系列计算&数据 冻卵费用表 卵子/受精卵存活率vs.妊娠率48:07 生育压力与生育疑虑 那些“阻止”我们生孩子的原因 我真的会喜欢自己的孩子吗? 那些不喜欢自己孩子的母亲 人生嘛,始终问题比答案多呀1:01:44 她们分享一句话给正在纠结生育或冻卵的朋友 如果你对冻卵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向我们提出~也欢迎你投票分享你的观点和故事:你认为冻卵作为生育“后悔药”,值不值得?是现代女性的新消费主义枷锁?还是解放生育时钟的良药?

    1時間4分
  6. 2月24日

    Michelle | 游戏公司COO:人生就是一场开放世界游戏,你要怎么玩?

    她是游戏公司的首席运营官, 她中性的外表是她逃不开的标签, 她是10年资深“留德华”, 她是个想要有一天给自己写自传的“嚣张”的家伙。 作为她的朋友我常说,她的自信平分给10个女生都够用,但是正是这种敢于向“上帝”下大订单的坦然,才更值得年轻女性好好学起来 ---- 我们常常小心翼翼地和这个世界相处、唯唯诺诺地和这个世界交涉,生怕显得过于贪心就不能被赠予幸福。 但Michelle相信的却是:任何的幸运都不是生活给予无欲无求者的馈赠,而是坚定追逐来的果实。 在这一小时里,你会听到她引经据典地谈论: -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建立三观之外的另一观:游戏观 - 中国游戏市场前景:还是值得看好的行业吗? - 如何从不敢跟父母讲自己的职业, 到为游戏行业自豪? - 什么是德国梦? - 我为什么认为当代社会的博弈不用你死我活,“共赢”更可行? - 作为一个“中性人”,我如何理解性别? - 野心&专注是每个女性的必修课 你或许不一定完全认同她的一些观点,但是你不能否认,这是干货满满、听完让人充满力量的一次对话。 别忘记留下你的观点和问题。我也将在评论区抽取送出🎁 Michelle推荐的一本书:《走出戈壁》by 单伟建------ 时间轴 ------ 1:47 Chapter 1: 在游戏行业里做VIP玩家:我的挣扎、反思和告诫 首席运营官(COO)的一天 和好莱坞女星合作:少不了drama/你能猜到她是谁吗? 她曾不敢跟爸妈说自己在游戏行业工作 行内人聊中外游戏市场差异 她还看好现在的游戏行业吗? 资本离场,普通游戏从业人该怎么办? 她最想打造的游戏收官之作35:31 Chapter 2: 她与德国的难解难分 美国梦vs德国梦 她去德国“追星” 她去德国的坎坷之路 当代“留德华”近况48:41 Chapter 3: 你是什么样,女领导就是什么样 她管理团队的“赤子之心” 她在《繁花》“宝总”身上看到了自己 是幼稚还是坚守:把蛋糕做大,而不是零和博弈 她给年轻女性职场人的晋升秘籍 中性的外表、无框架的内核:我就想剪短发怎么了? 女性要敢向“上帝”下大订单 她推荐的3个嘉宾:给Franka定上OKR了🟣 下期预告:嘉宾返场「popomurmur」系列:4个30+女性聊冻卵选择:冻卵or not 冻卵,这是个好问题!

    1時間17分
  7. 2月8日

    Vikki|徳企首位亚女增长官(AGO):不安分的女人最好命!

    她永远热爱挑战、永远不安于过去的成就,但是她说,这也是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让她需要打造一个强大独立的自己。 她是传统、傲娇的德国顶尖制造业公司的首位女性AGO,男性主导、白男环伺的职场中,她一路从菜鸟销售做到了众人难以望其项背。她说她是个“学渣”,从来没有精英主义框架下缜密的人生规划和名校背书;但是她猎豹般敏锐的嗅觉和老北京儿式的“混不吝”,让她总能剑走偏锋。 锋利和不安分之下,她还有一个“help younger hers”的温暖信念 -- 她说,有些职场上的苦难是不必要经历的。她想把自己走过的弯路、受过的教训,薪火相传。 希望作为听众的你,也能接过她递来的火炬。 --- 时间轴 --- 1:50 她的AGO日常 什么是AGO? “统领”亚太业务的她,每天要面对怎样的挑战? 5:17 野蛮职场之路从销售开始 一股脑冲进陌生行业 她对面试官说:我要做销售! 从啥也不懂到成为销冠 -- 她的秘诀 为销售正名:好销售不油嘴滑舌 革命性创新是她的绝招 尊重市场&逻辑是她的利器 不安分是她的使命 21:24 为了婚姻开了个小差 遇到那个“完美”的他 给奢侈品牌打工 够光鲜亮丽,不够Vikki 被徳企挖回制造业 26:30 平步青云之上 她按了加速键的晋升之路 做管理层的“脏活儿” 中德职场大不同 她在汉堡学会了“生活” 32:15 女性职场逃不开的命运 谣言、歧视、打压:女性职场三件套? 从崩溃大哭到习以为常 给年轻女职员做导师:我教的你一定用得上 理想的种子,薪火相传 44:21 成功如果有秘诀 她给职场女性的忠告 专注,专注,还是专注! 她推荐的一本书 48:38 幸福如果有定义 打卡不知名的“小地方” 幸福在前方,她还在探索 爱情不是填选列表 哦我要看极光 她的底层动机:不安全感让我“要强” 57:08 她理解的「她思有邪」 强大不在于职位高低 她推荐的下一个野心观察对象:Michele 北京儿人的浑不吝 ------------ 「她思有邪」Ep04: Vikki|徳企首位亚女AGO:不安分的女人最好命!

    1時間
  8. 1月27日

    「春节电台|成长与爱的群像」她们写给2024的12封告别信

    你会怎么和过去这一年告别?我邀请了12个女生,让她们给2024年发出一个总结信号。她们用无比赤忱的视角、真挚的语句,描写爱、描写获得、描写挣扎、描写母亲、描写成长。 收到这些珍贵的分享,我希望自己也回馈了足够诚恳的注脚。 更希望,你也能在这个可爱的、关于成长与爱的群像里,感受一些共鸣,同时也在你2024年的记忆海里拾取独属于自己的,闪光瞬间。 -- 时间轴 --  1:48 LAM's letter: 勇敢进入心理咨询:他救亦是自救 原谅母亲,也是原谅自己9:11 好样儿's letter: 无心插柳柳成荫 哪些不再让我害怕的地方15:11 霸总's letter: 而今识得爱意深,月光长照故人还 独立女性的爱21:25 Chloe's letter: 那个夕阳洒满的傍晚 拥抱生活的抓地感28:02 Maggie's letter: “躺不平卷不动”的45度人生 我让一切穿过我32:50 Karen's letter: 我是个Dr.啦! 后知后觉的成长37:19 Zoe's letter: 配得感是你我的功课41:50 永远18岁的老师妈妈's letter: 做无意义的事情 小说让我穿越的那些世界48:57 毛球's letter: 暂时不见了,我的妈妈54:26 Coco's letter: 成为游泳教练! 我找到了我的热爱59:57 Vicky's letter: 愿意与我一同成长的母亲 平等的尊重是坚硬盔甲1:04:00 Franka (本人)'s letter: 放弃“既要又要”给我自由 我不松弛,我有超想要的东西------------------------- 春节电台:「成长与爱的群像」她们写给2024的12封告别信

    1時間8分
  9. 1月22日

    Vivian|NYU上海助理教授:我用某个理想carry学术日常

    如果你在考虑是否读博or正在读博纠结要不要放弃or快毕业要选择职业or对博士生活好奇,你都可以在这集里找到一些答案: -- 两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女博士的对谈里,你一定能照见某一刻相似的自己。 在另一个优秀女性教授榜样的指引下,Vivian义无反顾地淌过低谷,要把这个明亮的火种传递给来人;她曾经历过的挣扎、崩溃、犹疑、失败都被这种信念涤荡得很轻盈、很安静,只有你慢慢聆听下去,才能看见一个身披使命的灵魂是如何朝着她愈发清晰的目标坚定地向前。 -- 时间轴 --- 4:32 读博遇到的第一重困境 博士生活必然失败 > 成功 为何选择读博?-- 为自由 做RA和正式读博的区别12:10 她的学术研究方向 14:26 读博的第二重困境:与导师的关系 导师给予足够的学术自由是好事吗? 她的“幸运” -- 鸡蛋不放入同一个篮子 她们的“血泪经验”:学术项目之间需要巧妙布局 导师可能是读博最重要的选择 如何处理与导师的“学徒式”情感26:26 Women in academia:读博的第三重困境 性别是优势?挑战? 生育生物钟 vs. 读博:好似生活按下暂停键 其他博士生的选择:代价与自由是选择的两面35:05 读博制胜之法:兴趣!兴趣!兴趣! 兴趣是带你驶过湍流的唯一浮木 但兴趣也需要认真剖析 读博不是一条单行道:你可以后悔41:00 从博士生到青教 相似的生活 升级的体验 每个青椒都是时间管理大师 回国的代价:经营异国婚姻 留美v.s.回国:各有利弊,因人而异 你善于和孤独感共处吗?52:54 她的人生野心:传递榜样的火种 她的人生榜样 = 她的理想生活 她跨过的荆棘:文章7次被拒,两年自我怀疑 她给年轻女生的一句话 她对未来的展望:从容&期待------------- Ep03: Vivian |NYU上海助理教授:我用某个理想carry学术日常

    1時間5分
  10. 1月14日

    听见安琪|道富环球VP:从合同工到VP,她要在职场家庭社会修炼不拧巴的自己

    当全球大环境、职场、家庭、孩子、自我在同一个人身上交锋,安琪会给自己开拓出怎样的人生道路?且听她缓缓道来... ---------------------------------------------- 她是全球第三大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资产投资VP, 她是一个荷兰亚裔的妻子, 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是个一边前行、一边找寻如何与世界握手言和的坚毅舵手。 --- 时间轴 --- 5:53 14年从合同工到VP:她在金融行业的职业曲线 金融资产投资VP是干什么的? 毕业即遇上2008年大萧条:她只能从合同工起步 寻求机遇,毅然走向迪拜11:26 迪拜3年 外来移民的乌托邦:主流文化可被创造 迪拜为什么只能是驿站? 她会推荐什么样的女性去迪拜工作?21:57 What's next? 从创造自我价值到创造社会价值。 26:24 她的职场攀升经验 -- 女性职场升迁的4要素 敬业精神 主动性 逻辑思考 坚定表达 -- 做意见领袖36:20 工作、家庭的平衡(WLB) 我们应追求动态的平衡,每时每刻的平衡只是为难自己 动态平衡可以以年、日为单位42:12 她的人生野心 40岁才清晰的底层动机:收获不拧巴的自己 她为什么决定要孩子 孩子像一面镜子 养育孩子让她重新养育了自己 苦难如蔽日巨石,回头却是石子儿53:38 3个「她思有邪」的拷问: 她的女性榜样:勇敢“抛子”出国的母亲 她给在低谷里年轻女孩的一句话 她展望的未来:与世界握手言和。------------------------------------------------ Ep02: 听见安琪|道富环球VP: 从合同工到VP,她要在职场家庭社会收获不拧巴的自己

    57分
  11. 1月2日

    听见Effy|谷歌资深工程师:轨道光环vs.旷野自由,AI浪潮下她的试错和野心

    这是一个充斥了无常和变化的时代。深耕硅谷10年间,当"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的公式无法消解真实生活的无常和野心,Effy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释放什么样的渴望,给你我分享什么样的人生经验? 「Women metamorphose in tech」 - 时间轴 - 05:00 从学校到谷歌 什么是Staff Software Engineer:她在谷歌干些什么? 她的专业和“转码”经历:差点要去火星上造房子 起步初创公司(start-ups):她错过收购后悔吗?14:20 谷歌内的9年沉浮 从谷歌云(Google Cloud)到油管(Youtube):认识自己从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开始 对的工作节奏同样重要19:40 Women in tech 她的幸运与挑战:和女性同僚一起工作顺利吗? 女性领导 vs. 男性领导:我该模仿谁? 要和同事做朋友吗? 女性的反思能力是事业助力or阻力?31:17 她怎么看AI和创业 AI对科技行业从业者是威胁还是助手? 在谷歌内部创业(Everyone 20):她尝试又放弃的3个项目 创业必备特质自查表: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AI与女性:如何让它为我所用? 她推荐的AI工具51:18 她的野心 “好学生心态”下固化的欲望 躁动和野心的迭代:我还能做到什么? tech裁员浪潮带来了阵痛 她的野心指向旷野:用自由对抗无常59:24 女性的共情与链接 女性蓬发的同理心 我们曾在酒吧面对面泪流满面:看见彼此的灵魂 我们活于生命中的瞬间01:03:42 女性榜样的传承 她的女性榜样们:纪律&学习 她给年轻女性的一句话:选择&后悔 她对未来5-10年的野心:过山车vs.跳楼机---- 「看见Effy|谷歌资深工程师」:硅谷10年,轨道的光环vs.旷野的自由,AI浪潮中「她」有什么样的思考和野心?

    1時間10分

番組について

Life nudges, your monthly dose of discovery. 逢廿九(每月29日),必有好推送。在月月交替之际助推一个生活灵感。于一次真诚的分享和讨论中,向自我的深处多挖掘一寸。 这里,你可以接收三种推送: 第一推:「我的一位朋友」 — 邀请一位「行内人」,打破光环与滤镜,聊聊真实的行业地形、陷阱&捷径。助你看透一个职业的真相。 第二推:「你知道吗」 — 分享一个有用的信息点,可能是理财技巧、某个生活解法,或是身心健康的科学建议,帮你打破一个信息茧房,让有用的信息高效流通起来。 第三推:「我们聊聊」 — 深聊那些被日常琐碎淹没,却真正塑造我们内心的事。我们选择一个人人都会遭遇的成长命题(比如:如何面对孤独、如何获得内心的平静),希望能像一面镜子,帮你照见自己的情绪,在共鸣中安放一份自省与从容。 欢迎加入听友群,廿九小憩。和一群同样好奇心永不熄的“推友”相遇:每个月底小憩片刻,交换灵感与感受,分享微小而确定的欢喜。群里还会定期推送书单与信息包,组织阅读会,陪你在片刻小憩中,遇见更辽阔的世界。

その他のおすす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