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时值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峰会举行的前夕,《回声报》聚焦此次峰会,发表了两篇文章,分别从中国和印度,以及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的合作关系来分析此次峰会的地缘政治意义。
《回声报》驻印度新德里特约记者克莱芒·佩吕什发布深度解析文章,称印度总理莫迪想充分利用上合组织峰会的机会,重新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将中国发展成新的合作伙伴。
显然,对印度来说,今年的上合组织峰会具有特殊的地缘政治意义。因为印度与其曾经最亲密的贸易伙伴和盟友美国之间的关系正面临严重考验。美国对印度商品施加了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此举被莫迪视为“背叛”,因此他正积极寻找新的合作对象。
以前,莫迪对上合组织并不重视,甚至在去年还拒绝参加该组织的峰会,这也是他七年来首次访问中国。但现在,一切都再明明显不过,印度总理愿意放下身段,寻求解冻和北京的关系。《回声报》分析称,这样友好的外交信号并非突如其来的。事实上,中印关系早在上合组织峰会前就呈现出缓和的迹象。8月中旬,也就是特朗普公布对印关税几天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访问了新德里。中印双方在会谈后宣布,将致力于解决边界争端,恢复两国之间的航班,重新开放对中国游客的签证,并重启跨境贸易。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印关系的解冻可能会威胁西方国家原本的战略,即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关系来压制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扩张。但现在看来,印度可能不会按照西方所期待的那样对抗中国,莫迪此次访华标志着中印两国外交政策很有可能走向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而印度向中国靠拢,无外乎是经济利益驱使。由于特朗普的贸易战以及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中印俄这三个国家正寻求通过深化彼此的经济合作以摆脱对西方的依赖。尽管这存在一定风险,但印度仍希望吸引中国投资,以推动该国正在放缓的工业化进程。此外,如果能获得更好的对华市场准入条件,也有助于缩小印度对中国长期存在的巨大贸易逆差。而中国方面也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口市场,以对冲美国关税的负面影响。所以说他们在经济上是彼此互相需要的关系。
《回声报》称中方对此次峰会寄予厚望。放眼望去,今年的上合组织,几乎已成为那些被特朗普打压国家的“朋友圈”。但《回声报》同时表示,印度是否愿意配合中国,让其发挥主导作用,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印关系要实现真正突破依然困难重重。尽管双方释放了合作意愿,但边境争端仍未解决。此外,中国一直积极支持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在今年5月使用了中国的先进武器对印度发动攻击。这些障碍,恐怕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克服的。
《回声报》的另一篇文章聚焦中国与中亚的关系,称中亚地区国家的领导人也将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届时将与习近平和普京会面,充分反映了中国在中亚地区的野心。
《回声报》援引新华社的数据称,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广义范围内)的贸易总额达到890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15%。而根据《环球时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该区域的贸易额增长了3%,其中7月份更是同比增长了8.5%,反映出在中美贸易谈判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该地区贸易表现活跃。
但《回声报》称,如果单看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中国与其贸易总额仍远低于东南亚国家。2024年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940亿美元,仅为中国与东盟十国贸易额(9820亿美元)的十分之一。且中亚内部贸易结构也非常不均衡,光哈萨克斯坦一国就占据了其中近一半份额。但其实中国对中亚的兴趣不仅限于出口电动车、消费品,或是建设当地的体育场、公路和机场。中亚地区正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获取矿产和稀土资源的关键来源。这些资源对于电池制造至关重要,而中国又在电池产业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所以,此次峰会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个难得的机遇。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30 August 2025 at 13:01 UTC
- Length5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