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厅

space lion

Have fun

  1. 2 HR AGO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From Asian to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金融危机十年一次?大佬揭秘1997到2008的惊人轮回💥 姐妹们,有没有觉得金融危机好像每隔十年就来一次?🤔 1987拉美、1997亚洲、2007次贷… 感觉像个逃不掉的魔咒! 最近挖到一本宝藏书《十年轮回》,作者是前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他用亲身经历,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这两场大戏的来龙去脉讲得明明白白,简直是金融界版的《权力的游戏》! 今天就给大家好好盘一盘这本书的精华👇 1️⃣ 亚洲风暴 (1997) 🌪️:不止是“裙带资本主义”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97年危机是泰国、韩国他们自己玩脱了。但作者告诉我们,真正的“幕后玩家”其实是日本。 源头:日本90年代初泡沫破灭,经济陷入停滞。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央行搞了个“零利率”,导致大量廉价的日元热钱(就是著名的“日元利差交易”)涌入东南亚。 泡沫:泰国、韩国这些国家一下子尝到了“天上掉馅饼”的甜头,用这些便宜钱疯狂投资房地产和股市,吹起了巨大的泡沫。它们的银行系统,就是那个“最薄弱的环节”。 崩盘:当国际资本的风向一变,热钱瞬间逃离,这些国家的货币和资产价格就跟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倒下。那叫一个惨烈!2️⃣ 亚洲的“备用轮胎” 🚗 & 全球危机的种子 亚洲被割了一波韭菜后,痛定思痛,学到了一个教训:必须要有钱!于是,亚洲国家开始拼命搞出口、赚美元,攒下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作者用了一个超形象的比喻,管这个叫“备用轮胎” (Spare Tire),以防下次再爆胎。 但这颗“轮胎”放在哪里呢?当然是当时最安全的美国市场(比如买美国国债)。于是,海量的亚洲储蓄源源不断地流向了美国。 3️⃣ 全球海啸 (2008) 🌊:老师犯了和学生一样的错 美国拿了亚洲这么多便宜钱,加上自家的低利率,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开始“作妖”了。 金融炼金术:他们把这些钱,通过复杂的“金融工程”(比如次贷、CDO),加上了极高的杠杆,打包成各种看似高大上、实则剧毒的金融产品,卖给了全世界。 熟悉的配方:这和97年亚洲的剧本何其相似!都是过度借贷、资产泡沫、监管缺失。区别是,这次的杠杆更高、产品更复杂,而且风暴的中心是在世界的心脏——美国。 世界买单:当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雷曼兄弟倒下时,这场由华尔街掀起的完美风暴,最终演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核心洞见💡:这不是经济危机,是“治理危机” 沈联涛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两次危机的根源,都是治理危机 (Governance Crisis)。 👉 是银行家被短期暴利蒙蔽了双眼,忘了风险。👉 是监管者被“自由市场”的教条催眠,忘了自己的职责。作者引用了一句名言:“央行的职责,就是在派对渐入佳境时,把潘趣酒碗端走。” 可惜,没人这么做。👉 是政治家缺乏改革的勇气,把难题留给了未来。 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就是用一个“局内人”的亚洲视角,挑战了西方的“华盛顿共识”,把两次看似孤立的危机,串成了一个完整、深刻的故事。 想看懂世界经济格局,理解我们今天所处周期的姐妹,这本绝对不能错过! 完整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ptZCkyXqOyorMKVFthcJWA

    30 min
  2. 16 HR AGO

    《战略公司财务:在估值和资本结构中的应用》/《Strategic Corporate Finance》

    投行大佬的金融秘籍📕《战略公司金融》精华笔记 熬夜肝完这本《战略公司金融》,感觉打通了公司价值创造的任督二脉!作者Justin Pettit是投行MD,全是实战干货,颠覆了好多教科书上的认知。分享5条核心法则,CFO和老板们必看!👇 🧭 换掉你的罗盘:经济利润 > 每股收益 (EPS)别再被EPS和会计利润骗了!真正的价值标尺是“经济利润”(EP/EVA),也就是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后的利润。它告诉你,你的生意到底是真赚钱,还是在烧股东的钱。所有决策都应围绕提升EP展开,这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真谛。 🛠️ 资产运营三板斧:“修理、出售、增长”修理(Fix): 深入到产品、客户层面,找到价值毁灭的源头,别用标准成本法做决策,因为它鼓励过度生产。 出售(Sell): 剥离是主动的价值创造,别怕账面亏损或EPS稀释,市场会奖励你的战略聚焦和果断。 增长(Grow): 并购要买“好”的,而不是“便宜”的。收购高估值的高增长业务,长期回报远超捡便宜货。 💰 资本结构新思维:现金不是越多越好持有过多现金=摧毁价值!因为它的回报远低于你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最优资本结构不是WACC最小化,而是能最大化支持你长期战略的结构。对于成长型公司,财务灵活性比极限杠杆更值钱。 📈 股东价值的真相:回购与流动性股东分配是“剩余”决策。稳定的现金流用股利,波动的用回购。回购创造价值不是靠拉高EPS,而是返还了多余的低效资本。另外,别忽视股票流动性!流动性差的股票自带10-20%的“估值折价”,增发是最好的解药,而股票分割基本没用。 🚀 终极玩法:风险管理 = 价值创造企业风险管理(ERM)不只是合规,它是“股权”的替代品!通过对冲降低风险,可以提升债务容量,用更便宜的债替换昂贵的股。终极案例:重塑公司养老金资产配置(从股票转向债券),利用税收套利,能在不影响EPS的情况下,凭空创造巨额价值!这本书的核心就是一套整合的、基于经济现实的决策系统,把运营、投资、融资和风险管理串成了一条价值链。 完整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bvI_wDXmRZOv0MGlufPGQA

    35 min
  3. 1 DAY AGO

    《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Bowling Alone》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本让我感触颇深的书——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的《独自打保龄球》。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越来越淡了?我们可能不知道隔壁邻居是谁,除了工作也很少结交新朋友,甚至家庭聚餐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这本书就精准地描述了这种现代社会的疏离感,并敲响了警钟。 核心观点:我们正在“独自打保龄球”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社群联系——也就是作者所说的“社会资本”——正在急剧衰退。 书名“独自打保龄球”是个绝妙的比喻:去保龄球馆的人数可能没少,但参加联赛、和朋友同事组队玩的人却越来越少。我们正在从“我们”变成一个个孤立的“我”。 作者用海量数据证明了这种衰退是全方位的:📉 政治参与度下降:投票率、参加集会的人少了。📉 社群参与度下降:家长教师联合会(PTA)、狮子会、兄弟会等传统社团成员严重萎缩。📉 非正式社交减少:在家招待朋友、和邻居聊天、打牌聚会的次数都大幅减少。📉 信任度崩塌:越来越少的人相信“大多数人是可以信任的”。 为什么我们会越来越孤单?作者像一位侦探,排除了几个“嫌疑人”(如工作繁忙、家庭结构变化等),最终锁定了两大元凶: 📺 电视的兴起:电视的普及是关键转折点。它把我们的休闲时间从公共空间(如俱乐部、球场、社区中心)拉回了私人客厅。我们从社群活动的参与者,变成了娱乐节目的旁观者,一种被动、孤立的消遣方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 代际更替:经历过二战、拥有极强集体主义和公民意识的“公民一代”正在逐渐老去。而被电视和个人主义文化塑造的婴儿潮一代及X一代,天然地更少参与社群生活。每一代人都比上一代人更疏离。这很重要吗?非常重要!社会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感觉有点孤单”那么简单。作者用数据证明,它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教育质量下降:社区联系紧密的地方,学校表现更好。🚓 治安恶化:邻里守望相助减少,犯罪率上升。💰 经济发展受阻:信任是商业的润滑剂,社会资本低的地区经济更脆弱。❤️‍🩹 身心健康水平降低:社会联系是抵御压力和疾病的缓冲器,孤独的人更容易生病和抑郁。🏛️ 民主质量衰退:公民不参与,政治就容易被极端声音和金钱所绑架。 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本书虽然描述的是美国,但其中的洞察对我们每个人都很有启发。我们并非注定要“独自打保龄球”。作者回溯历史,发现100年前的“镀金时代”也面临类似危机,但随后的“进步时代”通过大量的社会创新(如建立童子军、PTA、社区中心等)成功重建了社群。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也许就是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 走出家门:主动约朋友出来玩,而不是满足于线上点赞。 加入一个小组:无论是读书会、运动队还是兴趣小组,找到你的“我们”。 关心社区:和邻居主动打个招呼,参加一次社区活动。 重建仪式:坚持定期的家庭聚餐或朋友聚会。这本书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才是社会健康和个人幸福的基石。 你上一次和朋友们一起“打保龄球”是什么时候呢?评论区聊聊吧! 完整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4PTzhWx1uJZyD_NknUfaQQ

    1h 26m
  4. 1 DAY AGO

    《公司金融:金融工具、财务政策和估值方法的案例实践》/《Lessons in Corporate Finance》

    刷完这本《公司理财课》,我悟了!小白也能懂的财务决策天机✨ 👩🏻‍💻Hey姐妹们!最近啃完了一本财务圈的神书《公司理财课》,感觉打通了任督二脉!作者保罗·阿斯奎斯就像一位高手,用一个个真实的公司故事,把复杂的财务决策讲得明明白白。想知道苹果为什么要派息?LBO是怎么“空手套白狼”的吗?这篇笔记就是你的武功秘籍! - 🌟核心心法:战略协同记住!财务不是孤立的数字游戏,财务战略必须服务于产品市场战略。你的公司是卖咖啡还是造火箭,决定了你应该借多少钱、怎么借。 - 🛠️三大神兵利器 现金流管理 (生存之本):像医生一样用比率分析诊断公司健康,用备考预测(Pro Forma) 看透未来资金缺口。记住,“现金如空气,盈利如食物”,别让公司窒息! 融资决策 (发展之血):最优资本结构就是税盾利益和财务困境风险的完美平衡点。高风险业务(如科技公司)配低杠杆,稳健业务(如公用事业)可以高杠杆。别忘了,你的每一个融资动作都在向市场传递信号! 投资估值 (增长之引擎):DCF估值是王道!核心三步:预测自由现金流(FCF) ->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 估算终值。记住“项目、项目、项目”原则,别拿公司的平均成本去衡量一个新项目的风险。- 💡高光时刻 & 避坑指南 财务灵活性是秘密武器,让你能在危机中反杀对手(学学约翰迪尔!)。 别轻易发新股,市场会觉得你看空自己公司,股价大概率要跌。 LBO的魔法在于巧妙利用税法,把“股权”包装成“债务”,既享受税盾,又降低了真实破产风险。 并购交易,出价高不一定赢,监管审批和股东博弈才是真正的战场。- 📚一句话总结这本书把财务决策从枯燥的公式,变成了充满博弈和智慧的商业艺术。它教会我们,数字背后是人性,是战略,是风险与回报的权衡。无论是想搞懂投资,还是想管理好自己的生意,这本书都值得反复刷! 完整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G3P9WScW2H6a4X25X4uM4g

    27 min
  5. 2 DAYS AGO

    《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

    美联储前掌门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经济预测总是错的? Hi姐妹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硬核好书——艾伦·格林斯潘的《动荡的世界》。格林斯潘是谁?执掌美联储18年,曾被誉为“经济沙皇”的大神。但这本写于2008年金融海啸后的书,却充满了他的深刻反思。 开篇他就坦诚发问:为什么我们所有人都错得如此离谱?这本书就是他寻找答案的笔记,核心就在于书名:经济模型是“地图”,而真实世界是“疆域”。当地图与疆域严重脱节时,危机就来了。 我为大家梳理了4个最核心的洞见,帮你理解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 1️⃣ 别信“理性人”,要敬畏“动物精神”!🧠 传统的经济学地图,都建立在“理性人”假设上,认为人们会根据自身利益做出最优决策。但格林斯潘说,这太天真了!尤其在金融市场,驱动人们行为的不是理性,而是凯恩斯所说的**“动物精神” (Animal Spirits)**。 恐惧与贪婪:市场在极度恐惧和非理性繁荣之间摇摆,这两种情绪的力量远超理性计算。 羊群效应:我们总在模仿别人,无论是“追涨杀跌”还是“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消费观,这种从众行为会放大市场的波动。格林斯PAN认为,这些“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的,而是系统性的,可以被观察和度量。忽略了人性这张底牌,任何经济地图都注定会失真。 2️⃣ 引发危机的不是资产,而是“杠杆”!💥 为什么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只是温和衰退;而2008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却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 答案不在于泡沫本身(股票vs房子),而在于杠杆 (Leverage) 的程度。 互联网泡沫:大部分股票由杠杆率低的家庭和养老基金持有,亏损虽大,但不会引发连锁破产。 房地产泡沫:次贷产品被银行和金融机构用极高的杠杆持有。一旦资产价格下跌,债务链条瞬间断裂,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核心教训:问题的关键,永远是“谁”在用“多高的杠杆”持有“有毒资产”。 这对我们个人投资理财也极具警示意义。 3️⃣ 美国经济的远虑:社会福利正在“挤出”未来!📉 这是本书最引人深思,也最大胆的观点。格林斯潘指出,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生产率——正面临巨大威胁。 生产率增长靠什么?资本投资(更新设备、研发技术)。 投资的钱从哪来?储蓄。 美国的储蓄率为何持续下降?因为自1965年以来,以社保、医保为主的社会福利开支爆炸式增长。他用数据论证,政府用于福利的支出,几乎是一比一地“挤出”了本应用于投资的私人储蓄。我们正在用本该为未来投资的钱,满足当下的消费。这无异于“吃掉我们的种子”,损害了经济增长的引擎。 4️⃣ 文化比模型更顽固!🌍 欧元区的困境就是最佳案例。当初,市场天真地以为,统一的货币(地图)能让希腊、意大利等南欧国家变得像德国一样严谨自律(改变疆域)。 结果呢?近十年的平稳期过后,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储蓄观、工作观、财政纪律)在危机面前暴露无遗。文化,才是决定一个经济体行为模式的底层代码,它无法被经济模型轻易改变。 总结一下: 格林斯潘的这本书,是一次顶级经济学家的“认错”与“复盘”。他告诉我们,想要看懂经济,不能只盯着模型和数据这张“地图”,更要理解人性的幽微、杠杆的风险、储蓄与投资的铁律,以及文化这片真实而复杂的“疆域”。 这本书信息量巨大,能帮你建立一个更深刻、更现实的经济分析框架。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宏观经济和投资的朋友! 完整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9i5c-o90itOb1uH-JDFmwg

    42 min
  6. 2 DAYS AGO

    《财务报表分析与运用》/《The Analysis and Use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财务报表分析与运用:小白进阶分析师宝典 📚✨想看懂公司财报,不再被复杂数字绕晕?这本《财务报表分析与运用》就是你的秘密武器!从基础到高阶,带你一步步成为财报解读高手。 🌟 全书精华概览 核心就是:理解规则 + 识别猫腻 + 动手调整 + 辅助决策。财报不只是数字,更是公司经营的密码。这本书教你如何破译,洞察公司真实家底和赚钱能力,避开投资雷区! 🔍 核心章节探秘 (精选) 打好地基 (Ch1-4):先懂会计准则(中美对比)、权责发生制(利润怎么算出来的)、现金流量表(钱从哪来去哪儿了),再掌握比率分析(杜邦分析拆解ROE,看公司到底强在哪)。小技巧:关注利润和现金流的“貌合神离”,警惕“大清洗”式盈余管理。 透视关键科目 (Ch6-12):存货 (Ch6):LIFO还是FIFO?不同方法利润大不同!学会LIFO储备调整,火眼金睛识别LIFO清算。长期资产 (Ch7-8):研发支出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折旧方法怎么选?资产减值藏着什么信号?这些都会影响利润。所得税 (Ch9):递延所得税是“坑”还是“宝”?看懂有效税率调节表,了解真实税负。负债与表外 (Ch10-11):经营租赁要不要“资本化”?应收账款证券化是真卖还是假卖?表外项目可能隐藏巨大风险!养老金 (Ch12):复杂的养老金会计如何影响公司利润和负债?关注精算假设的“小动作”。 搞定复杂业务 (Ch13-16):公司间投资 (Ch13):持股比例不同,会计处理天差地别(成本法、权益法、合并法)。分部数据帮你拆解多元化公司。企业并购 (Ch14):购买法下的商誉如何影响财报?警惕并购带来的“虚假繁荣”。跨国经营 (Ch15):外币报表折算中的“功能货币”和“CTA”是什么鬼?衍生工具 (Ch16):公司用衍生品是套期保值还是投机?看懂复杂会计处理。 分析升华:风险与估值 (Ch17-19):综合调整 (Ch17):通过案例学习如何系统性“净化”财报。风险评估 (Ch18):用Z-Score预测破产风险,理解Beta衡量权益风险。公司估值 (Ch19):掌握DCF、EBO等主流估值模型,学会预测未来业绩。💡 避坑指南 & 实操锦囊 死磕附注:魔鬼在细节!附注是财报的“说明书”。 对比是王道:历史对比、行业对比,才能看出好坏。 调整出真相:原始数据可能“骗人”,学会调整还原经济实质。 保持怀疑:独立思考,不盲信管理层“故事”。这本书内容硬核,但绝对值得投入时间学习。从财报小白到分析达人,你也可以!💪 完整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eoDSmlbhy0iLO7SeLb02hA

    28 min
  7. 《动荡年代:勇闯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

    3 DAYS AGO

    《动荡年代:勇闯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人生笔记:看透世界经济的底层逻辑 📚 Hi姐妹们!今天想分享一本硬核但超有启发的书——艾伦·格林斯潘的《动荡的年代》。格林斯潘当了19年美联储主席,可以说是掌控世界经济命脉的人。这本书不仅是他的个人回忆录,更是一套理解我们这个复杂世界的思维框架。 我把它浓缩成了几个核心洞察,希望能帮大家打开格局!✨ 1️⃣ 从爵士乐手到经济沙皇 🎷➡️🏛️ 你敢信吗?格林斯pan最早是个职业萨克斯手。他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是跨界的。他用音乐家的敏感和数学家的严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里,亲手处理了无数次经济危机: 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 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 9/11恐怖袭击后的金融救援他最大的感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优势是其惊人的弹性和韧性。危机总会过去,系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关键在于保持灵活。 2️⃣ 我们所处时代的底层逻辑 🌍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格林斯潘揭示了他眼中驱动世界的几大力量: 💡 “创造性毁灭”是进步的唯一途径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创造性毁灭”。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淘汰旧的,这个过程虽然痛苦(想想失业和转型),却是提高生产力、改善所有人生活的唯一方式。竞争带来了焦虑,但也带来了繁荣。 🤫 一个“黄金时代”的秘密为什么过去二三十年,全球经济能享受低通胀、低利率的“黄金时代”?格林斯潘给出一个关键解释:全球化。冷战结束后,中国、东欧等数亿廉价、高素质的劳动力进入全球市场,极大地抑制了全球的工资和物价上涨压力。这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时代红利。 🎢 “非理性繁荣”与人性的弱点他创造了这个词来形容市场泡沫。他认为,市场永远在“贪婪”和“恐惧”两种情绪间摇摆。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市,当所有人都认为只会涨不会跌的时候,往往就是危机的前兆。人性,是经济周期中最大的变量。3️⃣ 给未来的警告与启示 ⚠️ 读完这本书,你会对未来有更清醒的认识。格林斯潘留下了几个重要的“预言”: 人口老龄化是最大的灰犀牛:婴儿潮一代即将退休,谁来支付巨额的养老金和医疗费?这是所有发达国家面临的终极考验。 收入差距的核心是技能差距:全球化和技术进步,让高技能人才的价值越来越高,而低技能工作越来越容易被替代。解决贫富差距的关键,在于教育和终身学习。 低通胀的“黄金时代”正在结束:随着全球化的红利逐渐消退,他预言通胀和利率将回归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我们可能要告别那个“便宜钱”的时代了。总结一下: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长者,带你回顾了过去几十年的全球风云,并为你指明了未来的挑战。它不是教你如何炒股赚钱,而是提供了一个宏大的叙事,让你理解财富、风险和我们身处的这个“动荡的年代”。 强烈推荐给所有想提升认知、看懂世界大势的姐妹们! 完整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ogRU4Q-lvlpgvtxuoelgpA

    26 min
  8. 3 DAYS AGO

    《证券分析师进阶指南》/《Pitch the Perfect Investment》

    华尔街生存手册 | 《Pitch the Perfect Investment》全书精读想在投资界脱颖而出?你需要两样东西:一个“完美的投资”+ 一个“完美的陈述”。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同时掌握这两项核心技能的终极指南! Part 1:如何找到“完美的投资” 💡 估值是核心,但增长不等于价值。增长只有在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 > WACC(资本成本)时才创造价值。否则,增长越快,毁灭价值越快。别再迷信高增长了! 内在价值不是一个数字,是一个“区间”。放弃寻找精确的目标价。你的任务是寻找价格显著低于价值区间的机会。业务越不确定,你的安全边际就要越大。 市场大部分时间有效,但会犯“情绪病”。本书独创“电磁铁模型”:内在价值是主电磁铁,总想把股价吸过去;市场情绪(贪婪/恐惧)是干扰电磁铁,会暂时把股价拉偏。你的机会就存在于情绪电磁铁力量过强时! 战胜市场的关键 = 变异认知 + 优势。你的观点必须和市场不同,且最终被证明是对的。而这必须建立在三种优势之一上:信息优势: 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分析优势: 你从同样信息中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交易优势: 别人不能买卖时,你可以。Part 2:如何进行“完美的陈述” 🎤 选对池塘再钓鱼:先研究听众,再研究股票。别推销你喜欢的,要推销你老板(PM)喜欢的。每个决策者都有一个内心的“投资模板”(Schema),你的首要任务是匹配它。 像律师一样构建论点,别像说书人一样讲故事。你的陈述必须回答决策者心中4个核心问题:能赚多少?会亏多少?为什么这个机会存在?它将如何消失?用“图尔敏模型”构建一个无懈可击的逻辑闭环。 你就是你思想的“信封”,形象至关重要。在你开口前,你的着装、仪态已经决定了别人对你可信度的第一印象。专业、简洁、消除一切干扰,让听众只关注你的内容。 30秒鱼钩 + 2分钟演练 + Q&A。用30秒激起对方的兴趣,用2分钟讲清楚核心逻辑,然后把舞台交给对方,在问答中展示你的深度。PPT要极简,少即是多!一句话总结:找到一个因市场情绪错配、你有独特优势且逻辑清晰的投资机会,然后像律师一样严谨、像演员一样专业地把它呈现给对的人。这就是在华尔街取胜的全部秘诀。 完整笔记https://mp.weixin.qq.com/s/TawkuvOlg1KcOvwUNqbNnA

    44 min

About

Have fu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