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信仰教育-胡志彊牧師+有影無聲文章分享-詹俊裕長老

胡志彊牧師+詹俊裕長老
成人信仰教育-胡志彊牧師+有影無聲文章分享-詹俊裕長老

胡志彊牧師和詹俊裕長老長期以來,自許為* 動口和動手二人組* 模式.每天分享文章和錄音, 胡牧師自2022-0705開始四個podcast節目至2025-0705共提供超過4,000份各類型節目和文章分享. 如今再用*以馬忤斯二人行*心志(路加福音24:13-35). 自2024-0730 期盼再作新創意嚐試--:我找到了,幸福之道(生命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 希望能藉由app主動分享和保留在雲端數位庫中,方便流傳查閱和福音推廣,歡迎聽觀眾兄姐們指教. 花蓮 北埔基督長老教會宗教信仰教育-成人教育(主日學)課程- 想自聽-獨樂樂 或 快分享-眾樂樂! 歡迎您按鍵傳信息,只為主福音;願上帝祝福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2023.2.3  在快樂中邁向成功的“人生九字真訣”

    5 UUR GELEDEN

    2023.2.3 在快樂中邁向成功的“人生九字真訣”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在快樂中邁向成功的“人生九字真訣” 富邦集團大董蔡明忠先生的名言說:成功如果沒有快樂就不算成功。現實社會中,我們確實看到不少事業成功的人卻過得很不快樂,甚至以自殺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為什麼? 中華華人講師聯盟張淡生創始會長在群組中分享“人生九字真訣”的影片,頗有道理,因此花些時間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1.笑: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禍事少。一個經常微笑的人,基本上心胸寬廣,笑臉洋溢的人,底氣十足,懂得微笑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做事情不計較的人,路一定會越走越寬,所以,要記得養成“點頭、微笑、打招呼”的習慣。 2.淡:淡然是最好的心態,淡定是看淡的做法,做人要學會看“淡”,不要把感情看得太重才不會輕易受傷,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才不會被其所累。“淡”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格局,可以幫助你蛻變提升。 3.忍:人生本是苦,道路上的荊棘沒有誰比誰更容易,因此要學會忍耐,做到爭氣才是一個人最好的自律,忍一忍,讓你遠離是非,不斷的砥礪前行,做最堅強的自己。 4.容: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磨擦,磨擦是對人性的考驗,也是對心胸的測試。懂得包容的人給他人好臉色,得到的是他人的好脾氣。“容”是一種態度,寬容他人改變自己才能不斷的突破自己。 5.忘:有些讓你不愉快的事何必放在腦海裏,忘掉過去不愉快的事情,才會有好的情緒跟著你。人哪!記性不必太好,唯有忘掉不愉快,快樂才會跟著你。 6.平:浮浮沉沉是人生,是成是敗是必然。成功讓你“得到”,失敗讓你“學到”,因此,放平心態,用感恩的心去面對一切,讓自己喜樂善良的生活,播種好的情緒必會收穫更美好的人生。 7.靜: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常只為了爭一口氣,很多時候,我們發了脾氣就會悔不當初,要知道“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因此,凡事先別動怒,靜下心來記人長處,少記怨怒,唯有這樣,人際關係才會越來越好。正如靜思小語所說: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 8.熬:人生都是熬出來的,不是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嗎?面對苦難,熬出來就出眾,熬不出來就出局喔! 9.善:心存善念、口說善言、手行善事。既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應該堅持做正直善良的人。 影片中強調“笑、淡、忍、容、忘、平、靜、熬、善”九個字中,“笑、善”最重要,只要能夠做到3個以上,你的人生必然是快樂成功的。 個人倒是喜歡“笑容”兩個字,因為南京彌勒佛寺有一副對聯說: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諸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其實,不管幾個字,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採取行動,因為“知道--毫無價值;做到--價值連城”。 聖經詩篇16:11説: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箴言15:13說: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裡憂愁,靈被損傷。 詹俊裕寫於 202302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2. 2023.2.2  “家有三聲方成家”的真實生活體驗

    5 UUR GELEDEN

    2023.2.2 “家有三聲方成家”的真實生活體驗

    **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家有三聲方成家”的真實生活體驗 農曆年前1/20和大家分享“在家三不動,福氣滿門幸福不斷”的文章,也收到好朋友的回應與分享,中華華人講師聯盟張淡生創會長分享“家有三聲方成家”的影片,說的非常真實。 在網路上查詢:何謂家?得到的答案是: 家是夫妻共同經營的,編織著夢和苦辣酸甜的窩。 家要講愛,不可講理;家要安靜,不可吵鬧; 家要清潔,不可淩亂;家要真誠,不可虛偽; 家要自由,不可強制;家要溫存,不可冷戰。 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會因為人的七情六欲及背景、經驗、個性的不同而發生磨擦,因此家人相處要記住“不動怒、不動怨、不動慾”,總要在愛中互相信任、尊重、互相扶持,如此才能建立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 何謂“家有三聲方成家”?是哪三聲呢? 第一聲是孩子的哭鬧聲: 代表家庭要有小孩兒,代表人丁興旺。蔣介石總統曾說: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畢竟,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如果沒有小孩子,怎麼會有傳承,如何傳宗接代。現在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有人開玩笑說:再不多生些小孩,等到老人都蒙主恩召,都“埋完”了,“台灣”就真的成為“埋完”了!閩南語的“台灣”和“埋完”同音。 第二聲是妻子的嘮叨聲: 很多人討厭妻子的嘮叨,但是,突然有一天妻子既不關心也不嘮叨了,你會發現日子更難過、更煩心。有的時候男人在外拼事業,需要妻子在旁隨時提醒,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默默付出的女人,家裡有賢妻,丈夫就不會遭遇災禍。 第三聲是指鍋碗瓢盆的碰撞聲:是人間煙火味,最撫慰凡人的心。雖然現代年輕人已經很少下廚煮三餐,但家人一起享用三餐,互相交談,互相關心交流的談話聲卻更形重要。 家中有這三個聲音,代表著一個家庭比較有人氣,當你回到家之後發現沒有孩子的哭鬧聲,沒有妻子的嘮叨聲,又沒有鍋碗瓢盆的碰撞聲,這個家就沒有家的感覺,你會感覺特別的孤獨,特別的冷清。“家有三聲方成家”,非常真實的一句話。 有人說:人生如茶需慢品,歲月如歌要靜聽。明朝東林黨首領顧憲成有一副對聯說: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煩雜不斷的瑣事,也唯有用愛心在“不動怒、不動怨、不動慾”的心態中互相信任、尊重,才能建立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 聖經出埃及記20:12說: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提摩太前書5:8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 詹俊裕寫於 2023020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3. 2023.2.1  企業管理的五不 vs 生活中的五不

    5 UUR GELEDEN

    2023.2.1 企業管理的五不 vs 生活中的五不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企業管理的五不 vs 生活中的五不 無論在公司、教會或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在團隊運作中用愛互相幫助,因為一個人的時間、能力有限,想要把工作目標順利達成,就必須大家一起在和諧中分工合作、分層負責。聖經彼得前書4:10也告訴我們: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過去在富邦產物保險公司擔任總稽核時,每次到各單位進行稽核時,都會利用時間和同仁分享不同的訊息,包括: 1.內部控制制度中的職責 2.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之後的因應之道 3.CPR 核心流程再造之因應 4.由“顧問式稽核”邁入“人人是稽核”的理想。 5. ….. 談到企業經營管理,曾經分享:“消除五不現象”才能使營運健全。何謂五不? 1.不知:不知道內部控制制度如何規定 2.不願:知道了,卻因嫌麻煩而不願意花時間去做。 3.不顧:為私利而不顧一切的做不該做的事。 4.不小心:神仙打鼓有時錯,腳步踏錯誰人無。何況,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吃飯豈有不掉飯粒的。 5.不好意思:看到有人犯錯不好意思提醒,也不好意思向上舉發。 在公司團隊運作中如果能夠協助同仁將“不知、不願、不顧、不小心、不好意思”這五個“不”除去,公司就能穩定的永續經營了! 走入憂鬱時,經常反省自己的景況,終於明白自己是因為沒有做到生活中的“五不”,才會陷入低潮,走入憂鬱。如今個人常警惕自己要做到五個不: 1.不忘恩: 記得富邦集團蔡萬才總裁曾說“要記得謝三恩:天地恩、父母恩、公司恩”,事實上,也不能忘了與你同工的同事、同學及親朋好友。 詩篇136:1說: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帖撒羅尼迦前書5:16說:要常常喜樂,17.不住的禱告, 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2.不驕傲: 聖經雅各書4:6記載: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中國俗諺也說:滿招損,謙受益。 3.不生氣: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才是本事。聖經箴言19:11說: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 4.不批評論斷: 雅各書4:11說: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 論斷律法 。12. 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 馬太福音7:1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5.不抱怨:沒有人喜歡聽人抱怨。抱怨越多,朋友越少,機會也會流失。何況,抱怨沒有什麼好處,只會讓高人越來越少,貴人越離越遠,小人越來越多,親人越來越痛、自己越來越苦。 聖經箴言19:3說:人的愚昧傾敗他的道;他的心也抱怨耶和華。 企業經營要消除同仁的“不知、不願、不顧、不小心、不好意思”這五不。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確實做到“不忘恩、不驕傲、不生氣、不批評論斷、不抱怨”這五不,才能讓自己和親友活得健康快樂。 聖經馬太福音11:28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29.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30.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詹俊裕寫於 202302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4. 幸福之道-20250719幸福人生的三三三修行秘訣!

    2 DGN GELEDEN

    幸福之道-20250719幸福人生的三三三修行秘訣!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幸福人生的三三三修行秘訣! 現實生活中常看到許多人因一件偶發的小事,與人爭執,心生不快,從此記恨在心,甚至因為這個不快而失去許多美好的生活,導致在身上積累下不好的病因,自己卻不自覺,實在是既可憐又可悲啊! 在Reels上的“道法自然”說: 沒有“戒”,就會被慾望牽引; 沒有“定”,就會被念頭擺佈; 沒有“慧”,就無法知見本源。 修行不是壓制慾望,而是看穿它的來處,且不再隨它奔走。 在修行的道路上,到底要修什麼?想和大家分享“三個3”的修行: 一. 放下三種心,人生越來越好: 1. 放下計較的心: 斤斤計較是小聰明,懂得不計較才是大智慧。有句話說: 幸福的人往往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2. 放下執著的心: 我們這一生要做的事很多,遇見的人也很多,過往的經歷可以轉化成我們的經驗,可以磨練我們的心性,但是,切不可太過執著。一念放下,萬般自由。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放下,放下越多,活得越自由。 3. 放下欲望的心: 萬事由心起,看淡一身輕。一個人聰明的活法是向內求,回歸內心的清淨和安寧。世界紛繁皆由心生,若心無雜念,則行事坦蕩,無懼無畏。 二. 家有“三不動”,日子一定棒! 1. 家中不動怒,福氣自然來: 一個家庭千萬不要輕易動怒,怒氣越盛,災難越多。所以,先把自己的心平和下來,安頓好自己心中的怒氣,就是安頓好家裡的福氣。 2. 家中不動怨,禍患自然離: 老話説: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凶子。 遇到事情就要想辦法去解決,千萬不要沒完沒了的抱怨。如果一個人滿身的怨氣,必然會受到負面情緒的暗示,最終會招來災難和禍患。相對的,越是積極向上,和睦相處的家庭,能量就越溫暖,幸福力就更強。 3. 家中不動欲,知足常樂: 綾羅綢緞不過上下一身, 美味佳餚不過一日三餐, 高樓大廈不過臥榻三尺。 我們需要的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多,能夠家人相守,一家人無病無災,平平安安的,這就是莫大的福氣了! 所以,如果一家人都能夠互相體諒的“不動怒、不動怨、不動欲”,日子想不順都很難! 三. 曾仕強教授說:想要活得輕鬆自在,你得放棄三樣東西: 1. 放棄爭辯: 道德經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你要明白,人活著一定是為了完善自己而做事,不是為了和別人爭輸贏而做事,想清楚這一點,你做任何事都不會迷茫。 2. 放棄糾纏:人最愚蠢的事就是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讓自己心煩意亂,深陷情緒的泥沼中,所以,遇到任何不值得的人和事,能夠及時脫身才是明智的選擇。 3. 放棄逞強: 不管什麼時候,對自身能力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累了就休息,睏了就睡覺,不必強迫自己事事都要做到第一,人無完人,有缺點才正常啊! 聖經馬太福音22:37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38.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40.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詹俊裕寫於 2025071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5. 幸福之道- 20250718需要的比想要的更重要!

    2 DGN GELEDEN

    幸福之道- 20250718需要的比想要的更重要!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需要的比想要的更重要! 總是有人問: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蔡瀾說:“其實,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統一的答案。你視若珍寶的東西,可能別人棄如敝履;你棄如敝履的東西,別人卻小心珍藏。 事實上,這世上根本沒有最重要的東西,只有你最需要的東西。你的欲望就是你的煩惱,你的缺點就是你的弱點,就像人在飢餓的時候,只有一個煩惱,那就是吃飽,可一旦吃飽了,就會有無數個煩惱,從希望到欲望,從欲望到絕望,從絕望到無望,到最後面臨死亡時卻對一切都釋然了!”。 Reels的短片上說: 鄧麗君唱了一輩子的情歌,沒有得到愛情; 瓊瑤寫了一輩子的愛情小說,也沒有得到愛情。 仔細想想,愛情和金錢哪個重要? 餓了,吃飯重要; 累了,休息重要! 生病時,健康重要; 缺錢時,錢重要; 單身時,情重要; 口渴時,水重要。 人生不是什麼重要,而是需要什麼,什麼就重要。 錢,讓你在人間有尊嚴; 情,讓你在人間有意義; 人生短短幾十年,年輕的時間也有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去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當下,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事實上,個人認為,人的一生就是生老病死的過程,在生死之間,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如何善用時間經歷各種順逆成敗,並讓自己在逐漸成長、成熟中邁向成功,進而活出自己喜愛的生活。 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曾說:“ 生氣是因為你不夠大度, 嫉妒是因為你不夠優秀, 悲傷是因為你不夠堅強, 鬱悶是因為你不夠豁達。 記住: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源於你的弱小,唯有強大自己才能夠百毒不侵。”。 然而,在現實的人生旅程中,我們何嘗不是在經歷“生氣、嫉妒、悲傷、鬱悶”後,逐步邁向“大度、優秀、堅強、豁達”呢?只是,有很多人雖然走完一生,卻仍然無法改變自己,讓自己能夠百毒不侵。 其實,人就是人,我們不是神,不可能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決定權在你自己,只要設定明確目標Target,並透過各種教育訓練Education,進一步採取積極的行動Actions後,定期評估Measurement績效,以利隨時調整改善,如此週而復始,自然能夠得到最大的成果。 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跌倒時的傷痕,而是跑到終點才發現一開始就選錯了路。有人耗盡數十年打磨技藝,卻不知道行業早已衰敗;有人拼命擠進不適合的圈子,最後只換來滿身疲憊。 努力本身沒有錯,錯的是矇著眼睛向前行,錯把想要當需要,把戰術的勤奮當做戰略的正確,我們總以為跑得越快,離成功越近,卻忘了:方向錯了,每一步都是遠離。 人生沒有回頭路,止損比死磕更需要勇氣,務必提昇認知,重新校正方向,或許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畢竟,看清方向(需要)比拼命趕路(想要)更重要。 聖經詩篇27:1說: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我還懼誰呢? 馬太福音6:31說: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詹俊裕寫於 2025071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6. 幸福之道-20250717開悟之人敢于空、敢于靜、敢于離!

    2 DGN GELEDEN

    幸福之道-20250717開悟之人敢于空、敢于靜、敢于離!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開悟之人敢于空、敢于靜、敢于離! 人生在世,走過生老病死,加上七情六慾的經歷修行,能夠在這紛繁複雜的塵世中看空一切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然而,一旦觸及而開悟,便似超脫於萬象之外,尋得內心的寧靜與自在,甚至敢于無我無物,敢于一無所有,敢于失去一切。 1. 敢于空: 是一種放下的智慧,世間之人往往被功名利祿、恩怨情仇所困擾,執著于擁有,恐懼于失去,然而,開悟之人明白一切皆為虛幻,如夢幻泡影,正如六祖慧能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他們深知:過多的追逐只會讓心靈疲憊不堪,唯有放下,讓內心歸於空靈,方能擺脫世俗的枷鎖。 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歸隱田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一片寧靜的田園生活中尋得了心靈的歸宿,他放下了官場的名利紛爭,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空靈,從而了無牽掛的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 敢于靜: 是一種修行的功夫,在喧囂的世界中,人們常被外界的干擾所左右,內心難以平靜,然而開悟者卻能在紛擾中守得一份寧靜,他們像靜謐的湖水,雖波瀾不驚,卻蘊含著無盡的深邃。 諸葛亮在“誡子書”裡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開悟之人能在鬧市中尋得一方淨土,在喧囂中保持內心的澄澈,以靜制動,洞察世事的真相。 3. 敢于離: 是對一切表象的超越。世間萬物皆有其象,人們往往被這些表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本質,但開悟者卻能透視現象看到本質,不被外在的形式所束縛,就像六祖慧能在面對風動還是帆動的疑問時,一語道破“不是風動,不是帆動,而是人的心動”,他們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質中去探尋真理。 這種表象的超越,讓他們能夠以一種更加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敢於無我、無物是一種精神的昇華。 當一個人能夠摒棄“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將自己融入到整個世界中時,便會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在這種境界中,個人的利益得失已不再重要,而是以一種慈悲的心態去關愛眾生。 真正開悟的人明白:得失並非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他們敢于面對一無所有的境地,因為在他們心中,精神的富足遠比物質的擁有更為重要。他們以“空、靜、離”,無我、無得、無畏的心態去面對生活,讓自己的心靈得到解脫,了無牽掛的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們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前行的方向,讓我們在塵世中也能感受到那份寧靜與自在,讓我們懷揣著一顆敬畏的心去追尋那開悟的境界,尋得內心的安寧。 現實社會中,每一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所以,別人的經歷可以參考,卻不必完全模仿,因為沒有對錯,自己活得坦然自在、快樂幸福就好。須知: 看透是一種領悟, 看淡是一種放鬆, 看開是一種快樂。 生活其實很簡單, 喜歡的就去爭取, 得到的就要珍惜, 失去的就忘記吧! 想多了都是問題, 想開了便是答案。 聖經傳道書1:8說: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9.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10.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11.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詹俊裕寫於 20250717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7. 2023.2.7  鄭崇華的“實在的力量”+“利他的力量”

    3 DGN GELEDEN

    2023.2.7 鄭崇華的“實在的力量”+“利他的力量”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鄭崇華的“實在的力量”+“利他的力量” 2022年12月6日天下文化出版社為有“君子企業家”稱號的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董事長舉辦新書發表會:“利他的力量”及“鄭崇華演講集”。 鄭崇華董事長白手起家的故事受到眾多科技人士推崇,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先生曾公開表示:鄭先生就是我的role model(好榜樣),現年86歲的鄭崇華董事長帶領台達電從零開始,一路成長到全球舉足輕重的科技品牌,2021年營收達成3147億元。 2010年1月8日鄭董事長第一本個人自傳“實在的力量”出版,他在書中分享“台達電於近年轉型成長的進程,包括發展實際的節能解決方案,同時透過人才培育、能源教育、綠建築、線上教育課程,積極實踐社會參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先生說:他與鄭崇華同年出生,同因戰亂來到台灣,在這片土地生活63年。經濟學家熊彼得說,企業家的三個重要特質是:創業精神、擔當風險的勇氣、組織事業進行創新的本領。鄭創辦人不僅兼具,並且擁有更多。 個人會特別注意到鄭崇華董事長的書:“實在的力量”、“利他的力量”,是因為個人於2018年走出憂鬱之後,領悟出“快樂、利他、分享”的人生觀,因此非常認同鄭崇華董事長書中的論述,當然,他的成就我是望塵莫及啊! 在“實在的力量”中鄭董事長以“貢獻一己之長的樂趣”為自序。 “實在的力量”主要章節如下: 一. 成長--流離中鍛鍊心智: 早年流離的生活,雖然吃了不少苦,卻也鍛鍊了心志,豐富了人生。 二. 茁壯--蓄積創業能量: 每一份工作都認真吸收,機會來了,才有能力掌握。 三. 開創--在挑戰中站穩腳步: 創業維艱,面對問題、克服困難,再加上一些機運,終於站穩創業腳步。 四. 擴張--從台灣向全球開展: 本身的設計生產技術能力以及看準市場成長趨勢,台達掌握到新一波市場成長機會,持續擴充發展,邁開全球化的腳步。 五. 繁盛--尋求下一波大成長: 科技進步快速,市場不斷改變,除了自己研發、開發的產品,台達也從轉投資、合 作、併購的經驗中學習,尋求成長動能 六. 新生--發現綠能新商機: 台達不只生產節能產品,也親身實踐環保節能。沒想到,這份希望為環境多盡一點力量的心意,也讓公司從容面對環保規範,創造商機。 七. 深化--厚植技術與產品基礎: 技術和人才的根扎得深,基礎才會穩固。 八. 實踐--經營管理,以人為本: 管理者的責任在於培養一個理想的環境,讓公司內的同仁在公平合理的條件下發揮創意與才幹。 九. 有夢--共築生生不息的未來 : 企業不應該走短線,只顧眼前賺錢,而應把眼光放遠,了解未來市場的需要,開發製造對社會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每一個人的人生際遇都不一樣,但是實實在在的“貢獻一己之長”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每天快快樂樂的做自己喜歡的事,若能再隨時幫助有需要的人,那就是成功的人生啊!因為“成功如果沒有快樂就不算成功”。 最近看到兒子欣浩在臉書上的po文,個人頗有同感: 在看到結果之前,好好享受過程吧!“比想要的東西更寶貴的事物一定會先出現在追求的過程當中”。 聖經約翰參書1:2說: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 詹俊裕寫於 20230207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8. 2023.2.6  堅持是因為人的志向而不是人的欲望

    3 DGN GELEDEN

    2023.2.6 堅持是因為人的志向而不是人的欲望

    有影無聲 :我找到了,幸福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分享 堅持是因為人的志向而不是人的欲望 有句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但也有句話說:一日捕魚,三日曬網。主要在提醒我們做事要有恆心,因此有句說: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我們總要清楚知道自己到底要追求什麼吧? 在“御書房”裡有一篇文章說:一個人能不能堅持下去是因為這個人的志向,而不是這個人的欲望。個人深表贊同,所以在2022年11月出版了“不忘初心,愛您所愛”的新書作為自己70歲的生日禮物。 整理御書房的文章內容分享如下: 如果你的人品不過關,德行不過關,就很難有人支持你,你也很難賺到錢。 真正聰明的人都會善良的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德行修練永遠大於能力的修練。貪婪之心、不滿之心多的人,看不到別人的閃亮點,終究會把自己活成笑話。 真正成功的人是不求回報的,天天想著回報,做事就不會專心。一心想要得到回報的人,事情稍有不順就會放棄,只重眼前利益怎麼會成功呢?如果不努力積累,什麼都不會有,如果積累了,什麼都會越來越多,積少成多,積善成德。 還沒有積累就想要收穫是大多數人的毛病,沒有積累就想要財富,這是不可能的。真正高手的想法是:我就是要做這件事本身,要把這件事做到極致,至於回報、收穫卻從不去想,事情做好了,自然有回報。欲望小,甚至沒有欲望,只有自己“不忘初心”的志向。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有志向”,立定志向,一直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君子有志向就會一直做下去,有了志向就不會受外界誘惑,就會持續堅持,即使半途有誘惑,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志向,這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相對的,沒有志向的人,別人給個誘餌,或者在努力的路上看見了誘餌,可能就會轉變方向了!一個沒有志向的人走著走著就迷失了自己,忘記當初自己到底想做什麼,所以很難成功。 君子追求的是志向,要實現的是自己的志向;小人則不然,小人只有欲望,想實現自己的欲望,求不得就苦啊、苦啊的到處抱怨! 想起“菜根譚”裡有句話說:根深本固,其果必茂;淵源流長,其水必清;登高遠眺,其境必寬;養深積厚,其志必大。累積自己的實力,培養自己的謙遜,開展自己的氣度,如此,人生能充滿自信,成熟而穩重,人人見而歡喜!這樣,快樂成功就在你努力的當下啊! 聖經加拉太書6:8說: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9.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10.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 腓立比書4:12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詹俊裕寫於 20230206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min

Info

胡志彊牧師和詹俊裕長老長期以來,自許為* 動口和動手二人組* 模式.每天分享文章和錄音, 胡牧師自2022-0705開始四個podcast節目至2025-0705共提供超過4,000份各類型節目和文章分享. 如今再用*以馬忤斯二人行*心志(路加福音24:13-35). 自2024-0730 期盼再作新創意嚐試--:我找到了,幸福之道(生命之道)--詹俊裕長老文章. 希望能藉由app主動分享和保留在雲端數位庫中,方便流傳查閱和福音推廣,歡迎聽觀眾兄姐們指教. 花蓮 北埔基督長老教會宗教信仰教育-成人教育(主日學)課程- 想自聽-獨樂樂 或 快分享-眾樂樂! 歡迎您按鍵傳信息,只為主福音;願上帝祝福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Om naar expliciete afleveringen te luisteren, moet je inloggen

Blijf op de hoogte van dit programma

Log in of meld je aan om programma’s te volgen, afleveringen te bewaren en de laatste updates te ontvangen.

Kies een land of regio

Afrika, Midden-Oosten en India

Azië, Stille Oceaan

Europa

Latijns-Amerika en het Caribisch gebied

Verenigde Staten en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