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afleveringen

一个平常人都可以用的心性修养认知手册。就如饿了要吃,困了要睡;心烦了想清净,身体病痛了想健康;想就去做,做前先知呗。春江水暖鸭先知----顺其自然的生命智慧!

格物 先知至----认识正知正‪见‬ 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 Gezondheid en fitness

一个平常人都可以用的心性修养认知手册。就如饿了要吃,困了要睡;心烦了想清净,身体病痛了想健康;想就去做,做前先知呗。春江水暖鸭先知----顺其自然的生命智慧!

    不相应行法3和无为法

    不相应行法3和无为法

    欢迎关注V公众号『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次第:顺序。比如一年四季的顺序,大地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顺序。不是以人意志而转移的。
    方、时、数:方,方位,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中等空间。时,时间流逝,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可以多一小时,也没有会少一小时。数,数字,数量。
    和合性:不相违背性。比如水和牛奶有融合性,没有排异性。
    不和合性:相违背性。比如如西洋参吃了进补,再吃萝卜就解了补。西洋参和萝卜就是不和合性。
    无为法六,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百法明门论》前面的九十六法,均讲的是有为法,现象界的有为法,心王、色法、心所有法、心不相应行法,最后讲到无为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有为至极为无为,像我等凡夫有为法尚且未转净,何谈无为法。知了,也就不再这里造口业了。留待各位,日后机缘到,遇得善知识,再开悟说法吧。
    到了这里,《格物 先知至》专辑,已经大概略讲了《八识规矩颂》和《百法明门论》,原计划还有《三十三天人表》和释梦内容。
    《三十三天人表》涉及较多网络禁播用语,而且《三十三天人表》的各种境界,也是各位同修真修实证后的体悟境界,不是光讲理就可以明白的。所以,知了综合考虑,《三十三天人表》就暂时不分享,静待机缘了。
    另外,释梦是个特别实用的觉知自我的工具,知了深受其益,于是就想着干脆单独另起一个专辑,就叫《一蝉一梦》。大家梦里见!
    好,感恩,谢谢收听,我们很快再见!

    • 5 min.
    不相应行法 1

    不相应行法 1

    欢迎关注V公众号『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百法明六论》里我们前面讲的五十一种心所有法,都是和第六意识能相应的。而接下来的不相应行法的意思,是和第六意识不相应了。当然第八阿赖耶识还是相应的,万法皆唯识,也是指没有离开道的运行。
    这也不是经常听到过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原来了。
    先说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是哪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老。十三住,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方。二十一时。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得:徐志摩《再别康桥》里有一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意思。得与不得,不是我们个人的意志所能完全左右的。我们在知道了缘有亲因缘和增上缘、所缘缘和无间断缘,就知道了,因缘聚会才成其一事一景或一物。而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得,什么时候不得呢?正因为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本质 ,我们老祖宗才会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衷告。
    爱因斯坦的”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幸运”,也是在告诉我们,得之的幸运和不是我们人力可以完全决定的。
    我们人的意志是缘中的一缘,机缘会遇时,果报才自受。
    命根:命运和根器。再细点就是我们的出生家庭富裕还是贫穷的、出生时期是和平的还是战争的、出生环境是开明的还是封闭的,我们的身体状况,是男的还是女的,体质是健康的还是多病的,头发是浓密的还是稀疏的,反应是灵敏的还是迟钝的,还有我们这个生命的长短等等,这些也不是我们的头脑意识可以决定的。也不是我们去菩萨可以求来的,是阿赖耶识的种子生现行,“受熏持种根身器”,是业力熏习而来的。这块腊肉的成分是平时的熏习,而非肉的意志能决定的。

    • 5 min.
    《八识规矩颂》中的心态回顾

    《八识规矩颂》中的心态回顾

    欢迎关注V公众号『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第七末那识的“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第七识他有八个大烦恼,五个遍行和一个别境中的慧,还有根本烦恼中的贪、痴、见、慢,一共是十八个心理状态。第七识的这四个根本烦恼和八个大烦恼起来的时候,要等第六意识的转念了才能转。所以第七识的转念前提是第六识先转念成智。
    到这里我们也发现,嗔心,发火,怒气,是只有第六意识才有,也就是嗔心是我们头脑意识独有的,更多是来自己我们的的习气想法。如果我们能觉知到这个嗔心的想法或念头,那就可以即时的止损,这也是正念练习的意义所在。
    第八识中的”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它业力牵“,第八识严格来讲,没有什么心理状态,他是含藏识,宝藏官,前五识、第六识和第七识的业力都给你记录着,就像一个自动记录官一样,好的红点点,不好的黑点点,非好非不好的白点点,来不及求菩萨,或是请求上帝来给你饶恕,第八阿赖识自动随时随地的记录,起心动念就是开始了。各自业力各自慢慢消,一边消一边造,一边造一边消,缘成生缘,缘消缘,没完没了,永入轮回。忽然有一天,消完了,天,那真如现前,不入轮回,立地成佛了。
    所以,到这里讲了那么多,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口口声声讨伐的第六头脑意识,阻碍我们清静解脱的染污大使,恨不能弃而不用的头脑意识,到头来我们还是离不开他,你转识成智,你自我发现,你到达别境慧的境界,你业力清还,还是得这第六意识来。前五识听第六意识的指挥,第七识靠第六意识转净了才能转净,第八识的业力更是你是红点点还是黑点点,一个点都放不过。捣乱份子也是关键份子,成材成器还是得看他。
    就像孙悟空,上天入地的捣乱,天翻地覆的破坏,到最后护佑唐僧到西天,完成取经任务的还是他。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老。十三住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方。二十一时。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 5 min.
    见之身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见之身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欢迎关注V公众号『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见取见:看见一个说法,觉得有道理就拿来当作自己的见解并且执着宣扬,根本没有经过自己的真实修证检验。比如我们经常看文章看到一句话,觉得讲得非常有道理,然后就认为事情或是感受就是这样的,拿来当做自己的经验之言。尤其写文章的人是名人或是其他权威人物,更是把他说的话当作是自己的经验所得,没有经过自己的亲身体悟,而又非常执着相信。
    身见:执着我们这具肉身就是我,执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是我。没学《八识规矩颂》之前,以为这个前五识或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就是我,这就是身见。
    戒禁取见:因为有迷,有邪见,有错误的观念,所以创立了许多戒律,戒条,认为以此修持就可以成道,能够得清净解脱。执迷于戒律的形,而忘了持戒的本意。舍本逐末的意思。
    到这里为止,《百法明门论》里的百法,我们已经讲了心王八识、色法十一、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随烦恼二十、根本烦恼六、不定烦恼四,一共七十个了。还余下不相应行法二十四和无为法六。
    再反过去看《八识规矩颂》,就好理解多了。比如前五识的“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意思是指,前五识具备了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以及中烦恼(惭、愧)两个、大烦恼八个和根本烦恼贪嗔痴三个,一共三十四个心理状态。
    第六意识“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有招业力牵”,第六意思具备最多的心理状态,有五十一个,除了前五识有的,他还再有小随烦恼十个,不定烦恼四个,根本烦恼六个都齐的。而且到底什么时候会升起烦恼什么时候升起的是善的状态,是看外境临时别配的,不是事先想好的。前五识除了自己有一定的记忆外,大多数时候都是受第六意识指挥的,第六意识我们的头脑意识是动身发语的命令官,也是业力的制造者。他的习性受外境的累世影响。

    • 5 min.
    不定烦恼

    不定烦恼

    欢迎关注V公众号『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什么叫不定烦恼?就是不固定的烦恼,或是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烦恼。不像前面讲的随烦恼,随时可能出现,也随时可以消散。
    不定烦恼有四,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睡眠:睡眠怎么会是烦恼呢?有些人会觉得诧异。在修行人眼里,睡眠和饮食一样,都是一种习惯,到一定境界都是可以断除的,当然这个境界是不容易达到的。我们在后面进到三十三天人表时,可以看到四禅八定的哪个境界,是没有我们现在的段食,也就是分时段进食和睡眠的。前面我们讲昏沉的时候,也提过,睡眠就是大昏沉,得定后可以没有昏沉的。真正全身心修行的人,即使在睡眠中也是右胁而卧观日轮而息,不是睡觉的,也是清清明明的。
    如果打坐的时候总是处于昏沉状态,那他生来世就是小猪猪了,小猪猪多爱睡觉。
    恶作:是后悔。这个大家都很容易觉察到。比如,有个朋友向你借东西,当时大方的答应人家借了,后来想想自己也要用的,就有点后悔了。人家买股票赚了,说后悔自己没有跟。等等。
    寻:我们东西丢了去找,就是寻。当然这里的寻是心理上的寻找,比如,法门中说观明点,我们就会去寻这个明点,看它在哪里出现,出现后又是怎样的。当我们的情绪觉知有一定基础了,感受有情绪涌动,觉知时就会去寻,身体的哪一部分有反应,是什么反应,然后再进一步去寻找,是什么引起了这个反应,一路顺藤摸瓜一样的,寻找过去。
    伺:是寻的更高阶段。寻还有点主动或是动作幅度有点大,而伺是悄悄的那种。就像猫捉老鼠,一开始他是寻,找,老鼠的足迹,一路追踪,直到找到老鼠的洞穴。然后,就开始守在洞口,眼睛盯着洞口,身体匍匐,随时待老鼠一出现,就上前一击。这就是伺,悄悄的,耐心的等待。没有寻主动,但又不是完全被动。或者像渔民的布的捕鱼网,静等鱼儿进网,再收网的感觉。
    寻和伺,是修行的境界用词,我们觉知的修炼有三个阶段,有寻有伺,无寻有伺,无寻无伺。以前也曾表示为,有觉有知,无觉有知,无觉无知,后来才改成了更形象的寻伺。后面讲到三十三天人表时,我知道这三个境界分别对应了四禅八定的哪几种境界。

    • 5 min.
    随烦恼 3

    随烦恼 3

    欢迎关注V公众号『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嫉:嫉妒,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叫,羡慕嫉妒恨。很贴切的表现出,对于自己没有,别人有的,认为不公平恨得牙痒痒、眼红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嫉妒大部份都会认为发出在女人身上比较多,女人爱吃醋嘛,女人爱嫉妒人家有漂亮的穿着,有体面的老公,有娇好的身材等等。事实上,男人的嫉妒也并不比女人少,尤其体现在事业上,对于别人的成就嗤之以鼻或是冷嘲热讽,也是一种嫉妒的表现。嫉妒程度深了也就慢慢变成了恨了。
    嫉妒更强烈些就是毁灭,历史上的火伤阿房宫,就是一个很好的嫉妒到毁灭的事例,还有火烧圆明园,我没有的,你有,抢了你,还要毁掉你。
    悭:吝啬。不舍得。有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叫断舍离,留下必须的,舍离多余的。为什么是非主流?因为我们大部份的人都是希望越多越好,而不是越少越好。一个人内心的充盈丰满程度没到,很难做到断舍离的。因为自己内在都还没有满足,怎么可能有多余的东西舍离呢?大部份人都会像个粘粘子一样,粘上了就不想再扯下来了。越粘越多,累赘也觉得是幸福的累赘。
    对于物质上的吝啬,我们很容易能看到并理解到,就是东西舍不得弃掉。而精神层面的情感啊,喜好啊或是习惯啊等等,可能会容易忽略。比如某一段感情的放不下,对于常人来说,重情重义是被追捧的,但从解脱来说,这也是种不舍。还比如喜好的,喜欢钓鱼,喜欢唱歌,甚至喜欢看书、喜欢社交等,还有另外所谓的情节、情怀的,都是舍不得丢,就是吝啬。
    舍不得,放不下,就解脱不了嘛。
    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这些我们前面已经做过解析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 5 min.

Top-podcasts in Gezondheid en fitness

Over Routines
Arie Boomsma / De Stroom
Lieve...,
VBK AudioLab / Els van Steijn & Hannah Cuppen
Het HoofdKwartiertje
Hersenstichting
Huberman Lab
Scicomm Media
LUST
Jacqueline van Lieshout / Corti Media
365 Dagen Succesvol Podcast
David en Ar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