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episodes

这里是传播学研究者方可成的新闻实验室,与你一起聊聊传媒、科技等话题。

💌 了解更多,请订阅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https://newsletter.newslab.info/

新闻实验‪室‬ 方可成

    • Society & Culture
    • 5.0 • 23 Ratings

这里是传播学研究者方可成的新闻实验室,与你一起聊聊传媒、科技等话题。

💌 了解更多,请订阅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https://newsletter.newslab.info/

    让年轻人成为主体,而不是媒体消费的对象|新闻实验室37

    让年轻人成为主体,而不是媒体消费的对象|新闻实验室37

    在这个校园里又迎来青春面孔的开学季,我们来聊聊年轻人。我邀请了“问题青年”的主播Lisa来串台,回顾了她和Zakfa在2008年一起创立“青年志”的故事,分享了我们看到的青年人心态的变化,探讨了青年文化、消费文化与多元进步的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并且了解了Lisa为什么要做“问题青年”。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2:15 开场问候02:41 在复旦玩乐队的商科生06:18 用质化方法做消费研究11:35 青年志的起步:写博客、青年消费文化、外企客户17:44 消费主义曾带来多元,支持进步25:49 平台资本主义时代,消费主义中尊重人的部分消失了35:32 B站“后浪”视频为何令Lisa愤怒43:18 为何开始做媒体内容50:52 钱挣得最多的时候,人反而抑郁了54:03 什么是“青色组织”58:07 青年志的价值观是什么1:04:32 今天的青年人心态和以往有何不同1:12:19 方可成在香港的大学里接触的不同年轻人1:19:55 年轻人成了媒体消费的对象,而不是主体1:23:08 团队构成和工作模式1:26:49 最满意的内容是什么1:31:38 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好媒体1:40:19 同温层的意义和局限1:49:15 问题青年的存在,就是提供一种alternative的选项1:54:12 怎样看待张雪峰的言论
    🔗 相关链接
    问题青年:www.xiaoyuzhoufm.com 十年回溯:我的学术起步与探索:newsletter.newslab.info 周濂谈犬儒主义:www.xiaoyuzhoufm.com 乐夏3正热播,我们距离原生的乐队文化却越来越远:mp.weixin.qq.com💌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会员通讯开学特惠 🎁🎁🎁
    即日起到2023年9月30日,直接用信用卡/借记卡加入会员计划,即可享受七折优惠:newsletter.newslab.info
    如果无法用卡支付,也可以三人成团扫码七折加入:wj.qq.com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封面图
    使用Midjourney自动生成,提示词:a group of young people, mostly east asian faces, living in global village, abstract style

    • 2 hr 1 min
    从记者转型织物艺术家:在织布机上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新闻实验室36

    从记者转型织物艺术家:在织布机上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新闻实验室36

    记者转型的道路千千万,但有一种路径估计你还没有见到过:转型为织物艺术家(textile artist),从以文字为表达方式,转变为通过纺线、染色、织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本期新闻实验室播客,我邀请了从记者转型织物艺术家的林绮晴,请她谈谈自己为何转型、如何转型,以及如何看待织物这种新的表达途径。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07 开头介绍01:27 在武汉大学读新闻:遇到有趣的老师06:25 实习单位的选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08:07 Sixth Tone的机会窗口12:03 《纽约时报》工作经历14:17 “从一艘沉船跳到另一艘在沉的船”15:34 与织物艺术相遇21:30 确认对织物的热情25:24 艺术性还是功能性?28:02 如何准备作品集、选择研究生项目31:06 创作织物艺术的工具和工作流程37:29 在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获得平静42:43 记者经历如何影响织物艺术创作47:27 如何用织物表达理念55:20 从记者到艺术,好像忽然来到一片草原58:06 怎样养活自己1:03:08 对学新闻、做媒体的年轻人想说的话
    🖼️ 林绮晴的织布机和作品
    🔗 相关链接
    林绮晴的个人网站:qlin.otherpeoplespixels.com 林绮晴的Instagram:instagram.com Anni Albers《On Weaving》:amzn.to 林绮晴读的MFA学位:www.newschool.edu💌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 1 hr 7 min
    在资深AI记者眼中,AI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新闻实验室35

    在资深AI记者眼中,AI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新闻实验室35

    本期我们来聊聊人工智能(AI)这个全民讨论的热门话题。我邀请了《华尔街日报》科技记者、原《MIT科技评论》资深AI编辑Karen Hao,听她讲述自己是怎样成为报道AI的专业记者的。她还分享了做AI报道的方法和角度,以及她最担心AI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威胁。最后,我请她谈了谈在这个AI时代,普通人可以怎样应对,想成为AI记者的学生又可以做些什么准备。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36 开场介绍05:30 最初的信仰:科技能改变世界?15:42 从零开始学会当记者18:08 “当时我对AI一点兴趣都没有”21:55 AI研究如何受到商业影响34:12 文理分科对科技产业的影响37:35 AI背后的劳工问题50:51 向嘴上说得好听的科技公司施压56:54 怎样跟科技公司打交道59:00 中美民众和媒体对AI的不同态度1:02:02 AI对社会带来的真实威胁是什么1:04:03 为什么不喜欢预测未来1:05:57 AI时代,普通人能做些什么1:08:02 想成为AI记者,学生能做什么
    🔗 相关链接
    Karen Hao的个人网站:www.karendhao.com Karen Hao对Facebook算法的报道《How Facebook got addicted to spreading misinformation》:www.technologyreview.com Karen Hao对委内瑞拉数字劳工的报道《How the AI industry profits from catastrophe》:www.technologyreview.com 《Ghost Work》:amzn.to Impact Sourcing:en.wikipedia.org💌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封面图
    由Midjourney生成,prompt为:a group of capitalists using computer algorithms to exploit ordinary people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 1 hr 10 min
    它曾被视为传媒业的未来,如今为何黯然失色?|新闻实验室34

    它曾被视为传媒业的未来,如今为何黯然失色?|新闻实验室34

    有一家网络媒体,曾经被很多人视为代表了传媒业的未来。《纽约时报》2014年的创新报告中曾经23次提及它的名字。然而,上个月,这家媒体宣布裁员和关闭旗下重要的新闻网站,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已经黯然失色。
    这家媒体就是BuzzFeed,它的内容曾经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定义了什么是“病毒式传播”。此次关闭的旗下新闻网站BuzzFeed News一度出产了很多高质量报道。在这家媒体的起落背后,我们也能看到整个行业的变迁。
    本期播客,我邀请了在美国网络媒体行业工作的华思睿,一起聊聊BuzzFeed的兴衰给我们的启示。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华思睿为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撰写的深度长文,免费阅读三周🆓
    《BuzzFeed News的死亡和一个时代的结束》:newsletter.newslab.info
    ⏱ 本期时间线
    00:22 一个震惊美国传媒业的消息03:11 华思睿的美国网媒从业经历05:04 如何理解BuzzFeed在传媒业的地位?11:45 从报纸到网媒,不变的商业模式19:11 BuzzFeed如何从社交媒体疯狂获取流量?29:20 BuzzFeed为何要做严肃新闻?38:03 严肃新闻能赚钱吗?44:54 平台补贴是救命稻草还是诅咒?57:50 为什么赫芬顿邮报还能赚钱?1:10:35 传媒业的社交媒体时代走向终结了吗?1:14:05 ChatGPT给媒体生存带来的威胁1:22:38 Substack和TikTok是媒体的未来吗?1:32:01 顺便聊聊小红书、百度、知乎
    🔗 相关链接
    BuzzFeed:www.buzzfeed.com BuzzFeed经典内容《裙子是什么颜色》:www.buzzfeed.com BuzzFeed News:www.buzzfeednews.com BuzzFeed创始主编Ben Smith的新书《流量》:amzn.to Semafor:www.semafor.com Vice News:www.vice.com Vox:www.vox.com FiveThirtyEight:fivethirtyeight.com Gawker:www.gawker.com Politico:www.politico.com ProPublica:www.propublica.org 纽约时报2014年创新报告:www.scribd.com 新闻实验室播客第13期:微在——中国的BuzzFeed实验:www.xiaoyuzhoufm.com Mic:mic.com Drudge Report:www.drudgereport.com HuffPost:www.huffpost.com Slate:slate.com Slow Burn:podcasts.apple.com The Points Guy:thepointsguy.com CNET:www.cnet.com Substack:substack.com💌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1 hr 38 min
    入行十来年,你怎么还想继续做记者?|新闻实验室33

    入行十来年,你怎么还想继续做记者?|新闻实验室33

    听过第30期节目的朋友可能记得,从去年秋天开始,我在自己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做了一个叫“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的项目。这个项目邀请优秀媒体人驻校2个月的时间,和学生、老师互动,与各种背景的业界和学界人士交流。
    这个春季学期,我们的三位驻校媒体人是:季天琴、刘敏(熊阿姨)、王磬。在她们的访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录制了这期播客,聊了聊大家还想不想继续做记者,以及现在学新闻的年轻人面临怎样的困难,又有怎样的机会。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32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05:13 从业十年,还想继续做记者吗?21:13 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建议:学新闻有什么用?40:28 学生的代际变化:性别意识觉醒45:00 怎样发展出自己的问题意识?57:27 三位驻校媒体人对香港的印象1:07:52 访学两个月后,想法有没有变化?
    🔗 相关链接
    季天琴《我在哈佛这一年(一)》:mp.weixin.qq.com 季天琴《我在哈佛这一年(二)》:mp.weixin.qq.com 方可成做客不合时宜的节目《选择联结和共情,是不想世界被丛林法则占领》:www.xiaoyuzhoufm.com💌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1 hr 16 min
    Instagram是怎样成为反网暴领头羊的?|新闻实验室32

    Instagram是怎样成为反网暴领头羊的?|新闻实验室32

    做这期播客的起因,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23岁的郑灵华在兔年的大年初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网名叫做“鸡蛋姬”的她,生前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而导致她抑郁的原因,是她因为染了粉红色的头发而遭受了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已经是我们这个社交媒体时代的癌症。它四处蔓延,夺人生命,而我们还远远没有找到解药。
    这不是新闻实验室播客第一次谈论网络暴力。在去年8月上线的第28期节目中,我还原了一位网暴受害者的故事,希望从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带大家去感受、观察和思考网络暴力这种现象。而在本期节目中,我将以Instagram为例,详细讲述一个曾经是“青少年网暴”代名词的平台,是怎样在各界压力之下,被迫作出改变的。我会详细介绍Instagram防治网暴的策略和措施,相信能给我们观察身边的网暴现象和思索解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22 粉红色头发女孩“鸡蛋姬”郑灵华的悲剧02:11 为何要谈平台的责任03:57 Instagram曾是“青少年网暴”的代名词12:49 在舆论和监管的压力之下,向网暴宣战21:36 Instagram到底有哪些防治网暴的功能31:15 如果鸡蛋姬有这些反网暴工具……
    🔗 相关链接
    《中国青年报》纪念那位粉红色头发的女孩:mp.weixin.qq.com 《大西洋月刊》报道:www.theatlantic.com 《时代周刊》报道:time.com 皮尤研究中心关于青少年和网暴的报告:www.pewresearch.org Ditch the Label年度调查:www.ditchthelabel.org Instagram官方反网暴介绍:about.instagram.com💌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封面图
    使用Midjourney自动生成,提示词:many people, all with pink hair, together showing kindness and love

    • 38 min

Customer Reviews

5.0 out of 5
23 Ratings

23 Ratings

Worked usually ,

观点新颖独特,客观且思辨。多一点这种为社会提供精神价值的播客,这个社会会变得更好。

Top Podcasts In Society & Culture

Unwell Network
PJ Vogt
Dear Media
iHeartPodcasts
TODAY, Jenna Bush Hager
Audacy and Big Little Feelings

You Might Also Like

ETW Studio
JustPod
番薯剥壳工作室
随机波动
东亚观察局
三联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