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r 29 min

《了凡四訓》學習分享(二次宣講)- 025 《了凡四訓》學習分享(二次宣講)

    • Education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了凡四訓》的課程談到「積善之方」當中很重要的積善,而種種的善行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了凡四訓》總結十個綱領。我們之前課程講到第二個綱領「愛敬存心」。而這個「愛敬存心」是十個綱領當中最根本的,因為有善心才有善行,善心離不開愛心、恭敬心。
  包含我們十個綱領一開始,「與人為善」舉的例子,舜王看到雷澤這個地方的人互相爭奪,不知禮讓,所以舜王看了很憐憫他們,因為人都是爭奪的心,沒有福報。福田心耕,能看到這個地區往後的命運,而他們每個人的心性都是在墮落。所以愛護他們,然後尊重他們的本善,進而自己以身作則,來喚醒他們的本善,這也離不開對他們這一方百姓的愛敬。所以我們談到第二個綱領「愛敬存心」,這對於我們個人修身以至於齊家,我們下一代,要有修養、有福報,都離不開長養他的愛心、恭敬心。
  包含治國,治國我們可以從自己當主管,帶領一個企業團隊,「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個團體由於領導者愛敬,他可以凝聚眾人之力,必能成就一番事業。包含這麼多社會團體之間,會有摩擦、會有衝突,主要是沒有愛敬的心所造成。所以有愛敬的心,可能社會當中種種的衝突、矛盾自然能夠化解。再延伸到國與國之間,有愛敬就不會打仗,不會有這麼多的人禍。
  我們自己有沒有愛敬的心?因為身修而後家齊,我們自己沒有愛敬的心,怎麼可能教育出有愛敬心的下一代?所以以身作則非常重要。而事實上,我們也覺得愛敬他人是對的,可是在與人相處當中,不能常常提起這樣的態度,不能保持。所以常常我們看到這些好的教誨,都很想做,但是會有挫折感,好像覺得常常守不住,常常提不起來。當然這個挫折感也是煩惱,這個挫折感其實是否定自己,是不尊重自己。所以我們能時時守住愛敬,其實是恢復了我們的明德,我們本有的真心,這是我們本有的,一定可以恢復。而現在為什麼不能保持?染上了一些習氣,現在這些習氣比較熟悉,但是這些是染上的,一定可以去掉,一定可以洗除,本有的愛敬、本有的真心一定可以恢復。所以整個修身的過程,它是一個「生處令熟,熟處令生」的一個過程,這個不能著急,一著急反而自我沮喪,自我否定就不好。本來的愛心、恭敬心陌生了,什麼熟悉?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所以沒有愛。本來高下的心,看不起別人的心,覺得自己高,別人低,這個慢心比較熟悉。現在要轉成時時能恭敬人,這叫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慢慢地與人相處,念念為人著想,這愛心就熟,自私的心就淡了。時時真誠恭敬待人,敬心熟了,傲慢的心就淡了。所以從修身這個根本自然能夠正己化人,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去利益家人,利益身邊的人。
  而我們看下一代,他人生的成敗,其實外在的這些條件都不是決定性的關鍵。我們看現在學歷高的人,他不一定有愛人、服人的心。甚至於他頂著他是名校、他是碩士、博士的光環,反而上對領導傲慢,下對同事傲慢,對服務的人也不恭敬,那這樣的態度很可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有一所大學開了一個課程,題目就叫「人生」。這個大學學校領導非常有心,看到應該教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人生觀。這樣才能打下他做人、做事的根基。當然現在這樣的大學愈來愈多了。也認知到從傳統文化當中了解到,做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了凡四訓》的課程談到「積善之方」當中很重要的積善,而種種的善行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了凡四訓》總結十個綱領。我們之前課程講到第二個綱領「愛敬存心」。而這個「愛敬存心」是十個綱領當中最根本的,因為有善心才有善行,善心離不開愛心、恭敬心。
  包含我們十個綱領一開始,「與人為善」舉的例子,舜王看到雷澤這個地方的人互相爭奪,不知禮讓,所以舜王看了很憐憫他們,因為人都是爭奪的心,沒有福報。福田心耕,能看到這個地區往後的命運,而他們每個人的心性都是在墮落。所以愛護他們,然後尊重他們的本善,進而自己以身作則,來喚醒他們的本善,這也離不開對他們這一方百姓的愛敬。所以我們談到第二個綱領「愛敬存心」,這對於我們個人修身以至於齊家,我們下一代,要有修養、有福報,都離不開長養他的愛心、恭敬心。
  包含治國,治國我們可以從自己當主管,帶領一個企業團隊,「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個團體由於領導者愛敬,他可以凝聚眾人之力,必能成就一番事業。包含這麼多社會團體之間,會有摩擦、會有衝突,主要是沒有愛敬的心所造成。所以有愛敬的心,可能社會當中種種的衝突、矛盾自然能夠化解。再延伸到國與國之間,有愛敬就不會打仗,不會有這麼多的人禍。
  我們自己有沒有愛敬的心?因為身修而後家齊,我們自己沒有愛敬的心,怎麼可能教育出有愛敬心的下一代?所以以身作則非常重要。而事實上,我們也覺得愛敬他人是對的,可是在與人相處當中,不能常常提起這樣的態度,不能保持。所以常常我們看到這些好的教誨,都很想做,但是會有挫折感,好像覺得常常守不住,常常提不起來。當然這個挫折感也是煩惱,這個挫折感其實是否定自己,是不尊重自己。所以我們能時時守住愛敬,其實是恢復了我們的明德,我們本有的真心,這是我們本有的,一定可以恢復。而現在為什麼不能保持?染上了一些習氣,現在這些習氣比較熟悉,但是這些是染上的,一定可以去掉,一定可以洗除,本有的愛敬、本有的真心一定可以恢復。所以整個修身的過程,它是一個「生處令熟,熟處令生」的一個過程,這個不能著急,一著急反而自我沮喪,自我否定就不好。本來的愛心、恭敬心陌生了,什麼熟悉?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所以沒有愛。本來高下的心,看不起別人的心,覺得自己高,別人低,這個慢心比較熟悉。現在要轉成時時能恭敬人,這叫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慢慢地與人相處,念念為人著想,這愛心就熟,自私的心就淡了。時時真誠恭敬待人,敬心熟了,傲慢的心就淡了。所以從修身這個根本自然能夠正己化人,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去利益家人,利益身邊的人。
  而我們看下一代,他人生的成敗,其實外在的這些條件都不是決定性的關鍵。我們看現在學歷高的人,他不一定有愛人、服人的心。甚至於他頂著他是名校、他是碩士、博士的光環,反而上對領導傲慢,下對同事傲慢,對服務的人也不恭敬,那這樣的態度很可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有一所大學開了一個課程,題目就叫「人生」。這個大學學校領導非常有心,看到應該教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人生觀。這樣才能打下他做人、做事的根基。當然現在這樣的大學愈來愈多了。也認知到從傳統文化當中了解到,做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

1 hr 29 min

Top Podcasts In Education

The Mel Robbins Podcast
Mel Robbins
The Jordan B. Peterson Podcast
Dr. Jordan B. Peterson
Mick Unplugged
Mick Hunt
Do The Work
Do The Work
TED Talks Daily
TED
School Business Insider
John Bruc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