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avsnitt

HI 大家好 我是水晶洞裡的嘎嘎
我平常跟拉拉老師都會天南地北的聊
從一朵小花聊到上帝 聊到真理
從時事聊到前世今生
拉拉老師是很會說故事的人
而且聽拉拉老師說話
是一件非常有趣而且很歡樂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我後來就決定創造這個頻道
讓大家有機會一起聽拉拉老師說故事

水晶洞裡的嘎嘎烏拉‪拉‬ 嘎嘎烏拉拉

    • Historia

HI 大家好 我是水晶洞裡的嘎嘎
我平常跟拉拉老師都會天南地北的聊
從一朵小花聊到上帝 聊到真理
從時事聊到前世今生
拉拉老師是很會說故事的人
而且聽拉拉老師說話
是一件非常有趣而且很歡樂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我後來就決定創造這個頻道
讓大家有機會一起聽拉拉老師說故事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四 ​直金工作室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四 ​直金工作室

    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 (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四

    時諸六師心生嫉妒
    悉共集詣波斯匿王作如是言
    大王當知
    王之土境清夷閑靜
    真是出家住止之處󠇡
    是故我等為斯事故而來至此
    大王
    以法正治為󠇡民除患
    沙門瞿曇年既幼稚
    學日又淺道術無施
    此國先有耆舊宿德
    自怙王種不生恭敬
    若是王種法應治民
    如其出家應敬宿德
    大王善聽
    沙門瞿曇真實不生王種之中
    瞿曇沙門若有父母何由劫奪他之父母
    大王
    我經中說
    過千歲已有一妖祥幻化物出
    所謂沙門瞿曇是也
    是故當知
    沙門瞿曇無父無母
    若有父母云何說言
    諸法無常苦空無我無作無受
    以幻術故誑惑眾生愚者信受智者捨之
    大王
    夫人王者天下父母
    如秤
    如地
    如風
    如火
    如道
    如河
    如橋
    如燈
    如日
    如月
    如法斷事不擇怨親
    沙門瞿曇不聽我活
    隨我去處󠇡追逐不捨
    惟願大王
    聽我等輩與彼瞿曇較其道力
    若彼勝我我當屬彼
    我若勝彼彼當屬我
    王言
    大德
    汝等各各自有行法
    止住之處󠇡亦各不同
    我今定知
    如來世尊於汝無妨
    六師答言
    云何無妨
    沙門瞿曇以幻術法誘誑諸人
    及婆羅門歸伏已盡
    王若聽我與較道力
    王之善名流布八方
    如其不者惡聲盈路
    王言
    大德
    汝以未知如來道力威神巍巍故求較試
    若定知者恐不能也
    大王
    汝今已受瞿曇幻耶
    唯願大王留神聽察
    莫輕我等搆之虛言
    不如驗之以實
    王言
    善哉善哉
    六師之徒歡喜而出
    時波斯匿王即敕嚴駕來至我所
    頭面敬禮右繞三匝退坐一面而白我言
    世尊
    六師向來求較道力
    我不量󠇡度󠇡敢已許之
    佛言
    大王
    善哉善哉
    但當更於此國處󠇡處󠇡造立僧坊
    何以故
    我若與彼較其神力
    彼眾之中受化者多
    此處狹小云何容受
    善男子
    我於爾時為六師故
    從初一󠇡日至十五日
    現大希有神通變化
    當是時也
    無量眾生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無量眾生於三寶所生信不疑
    六師徒眾其數無量
    破邪見心正法出家
    無量眾生於菩提中得不󠇡退心
    無量眾生得陀羅尼諸三昧門
    無量眾生得須陀洹果至阿羅漢果
    爾時六師內心慚愧
    相與圍繞至婆枳多城
    教彼人民信受邪法
    瞿曇沙門但說空事
    善男子
    我時為母處忉利天
    波利質多樹安居說法
    是時六師心大歡喜唱言
    善哉
    瞿曇幻術今已滅沒󠇡
    復教無量無數眾生增長󠇡邪見
    爾時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
    及四部眾白目連言
    大德
    此閻浮提邪見增長󠇡
    眾生可愍行大黑闇
    惟願大德
    至彼天上稽󠇡首世尊如我言曰
    譬如犢子其生未久
    若不得乳必死無疑
    我等眾生亦復如是
    惟願如來
    哀愍眾生還󠇡來住此
    爾時目連默然而許
    如大力士屈伸臂頃往彼天上
    至世尊所白佛言
    閻浮提中所有四眾
    渴仰如來思見聞法
    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
    及四眾等稽󠇡首足下
    此閻浮提所有眾生邪見增長󠇡
    行大黑闇甚可憐愍
    譬如犢子其生未久
    若不得乳必死不疑
    我等亦爾
    惟願如來
    為眾生故
    還來在此閻浮提中
    佛告目連
    汝今速還至閻浮提
    告諸國王及四部眾
    卻後七日我當還下
    為六師故復當至彼婆枳多城
    過七日已我與釋天
    梵天
    魔天
    無量天子
    及首陀會一󠇡切󠇡天人
    前後圍繞至婆枳多城
    大師子吼作如是言
    惟我法中獨有沙門及婆羅門
    一󠇡切󠇡諸法無常無我涅槃寂靜離諸過惡
    若言他法亦有沙門及婆羅門
    有常有我有涅槃者無有是處󠇡
    爾時無量無邊眾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時六師各相謂言
    若我法中實無沙門婆羅門者
    云何而得世間供養於是六師
    復相集聚詣毘舍離
    善男子
    我於一󠇢時住毘舍離菴羅林間
    時菴羅

    • 58 min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三 ​直金工作室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三 ​直金工作室

    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 (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三

    師子吼言
    世尊
    如佛所說
    一󠇡切󠇡諸法有二種因
    一者正因
    二者緣因
    以是二因應無縛解
    是五陰者念念生滅
    如其生滅誰有縛解
    世尊
    因此五陰生後五陰
    此陰自滅不󠇡至彼陰
    雖不󠇡至彼能生彼陰
    如因子生芽子不󠇡至芽
    雖不󠇡至芽而能生芽
    眾生亦爾
    云何縛解
    善男子
    諦聽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
    如人捨命受大苦時
    宗親圍遶號󠇡哭懊惱
    其人惶怖莫知依救
    雖有五情無所知覺
    肢節戰動不能自持
    身體虛冷煖氣欲盡
    見先所修善惡報相
    善男子
    如日垂沒山陵堆阜
    影現東移理無西逝
    眾生業果亦復如是
    此陰滅時彼陰續生
    如燈生闇滅燈滅闇生善男子
    如蠟印印泥印與泥
    合印滅文成
    而是蠟印不󠇡變在泥
    文非泥出不餘處來
    以印因緣而生是文
    現在陰滅中陰陰生
    是現在陰終不󠇡變為中陰五陰
    中陰五陰亦非自生不從餘來
    因現陰故生中陰陰
    如印印泥印壞文成
    名雖無差而時節各異
    是故我說中陰五陰非肉眼見天眼所見
    是中陰中有三種食
    一者思食
    二者觸食
    三者意食
    中陰二種
    一善業果
    二惡業果
    因善業故得善覺觀
    因惡業故得惡覺觀
    父母交會牉合之時
    隨業因緣向受生處
    於母生愛於父生瞋
    父精出時謂是己有
    見已心悅而生歡喜
    以是三種煩惱因緣
    中陰陰壞生後五陰
    如印印泥印壞文成
    生時諸根有具不󠇡具
    具者見色則生於貪
    生於貪故則名為愛
    狂故生貪是名無明
    貪愛無明二因緣故
    所見境界皆悉顛倒󠇡
    無常見常無我見我
    無樂見樂無淨見淨
    以四倒故作善惡行
    煩惱作業業作煩惱
    是名繫縛
    以是義故名五陰生
    是人若得親近於佛
    及佛弟子諸善知識
    便得聞受十二部經
    以聞法故觀善境界
    觀善境界故得大智慧
    大智慧者名正知見
    得知見故於生死中而生悔心
    生悔心故不生歡樂
    不生歡樂故能破貪心
    破貪心故修八聖道
    修八聖道故得無生死
    無生死故名得解脫
    如火不遇薪名之為滅
    滅生死故名為滅度
    以是義故名五陰滅
    師子吼言
    空中無刺云何言拔
    陰無繫者云何繫縛
    佛言
    善男子
    以煩惱鎖繫縛五陰
    離五陰已無別煩惱
    離煩惱已無別五陰
    善男子
    如柱持屋離屋無柱離柱無屋
    眾生五陰亦復如是
    有煩惱故名為繫縛
    無煩惱故名為解脫
    善男子
    如拳合掌繫結等三
    合散生滅更無別法
    眾生五陰亦復如是
    有煩惱故名為繫縛
    無煩惱故名為解脫
    善男子
    如說名色繫縛眾生
    名色若滅則無眾生
    離名色已無別眾生
    離眾生已無別名色
    亦名名色繫縛眾生
    亦名眾生繫縛名色
    師子吼言
    世尊
    如眼不󠇡自見指
    不󠇡自觸刀不󠇡自割受不󠇡自受
    云何如來說言名色繫縛名色
    何以故
    言名色者即是眾生
    言眾生者即是名色
    若言名色繫縛眾生
    即是名色繫縛名色
    佛言
    善男子
    如二手合時
    更無異法而來合也
    名之與色亦復如是
    以是義故
    我言名色繫縛眾生
    若離名色則得解脫
    是故我言眾生解脫
    師子吼言
    世尊
    若有名色是繫縛者
    諸阿羅漢未離名色亦應繫縛
    善男子
    解脫二種
    一者子斷
    二者果斷
    言子斷者名斷煩惱
    阿羅漢等已斷煩惱眾結爛壞
    是故子結不能繫縛
    未斷果故名果繫縛
    諸阿羅漢不󠇡見佛性
    以不󠇡見故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義故
    可言果繫
    不得說言名色繫縛
    善男子
    譬如然燈油未盡時明則不󠇡滅
    若油盡者滅則無疑
    善男子
    所言油者喻諸煩惱
    燈喻眾生
    一󠇡切󠇡眾生煩惱油故不󠇡入涅槃
    若得斷者則入涅槃
    師子吼言
    世尊
    燈之與油二性各異
    眾生煩惱則不如是

    • 56 min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二 ​直金工作室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二 ​直金工作室

    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 (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二

    爾時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如先所說菴羅果喻四種人等
    有人行細心不󠇡正實
    有人心細行不󠇡正實
    有人心細行亦正實
    有人心不󠇡細行不󠇡正實
    是初二種云何可知
    如佛所說
    雖依是二不可得知
    佛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菴羅果喻二種人等實難可知
    以難知故我經中說
    當與共住住若不知
    當與久處久處不知
    當以智慧智若不知
    當深觀察以觀察故
    則知持戒及以破戒
    善男子
    具是四事共住久處智慧觀察
    然後得知持戒破戒
    善男子
    戒有二種持戒亦二
    一究竟戒
    二不󠇡究竟
    有人以因緣故受持禁戒
    智者當觀是人持戒
    為為利養為究竟持
    善男子
    如來戒者無有因緣
    是故得名為究竟戒
    以是義故
    菩薩雖為諸惡眾生之所傷害
    不生恚礙
    是故如來得名
    成就畢竟持戒究竟持戒
    善男子
    我昔一󠇢時與舍利弗及五百弟子
    俱共止住摩伽陀國瞻婆大城
    時有獵師追逐一鴿
    是鴿惶怖至舍利弗影
    猶故戰慄如芭蕉樹
    至我影中身心安隱恐怖得除
    是故當知如來世尊畢竟持戒
    乃至身影猶有是力
    善男子
    不究竟戒尚不能得聲聞緣覺
    何況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二種
    一為利養
    二為正法
    為利養故
    受持禁戒當知
    是戒不󠇡見佛性及以如來
    雖聞佛性及如來名
    猶不得名為聞見也
    若為正法受持禁戒
    當知是戒能見佛性及以如來
    是名眼見
    亦名聞見
    復有二種
    一者根深難拔
    二者根淺易動
    若能修習空無相願
    是名根深難拔
    若不修習是三三昧
    雖復修習為二十五有
    是名根淺易動
    復有二種
    一為自身
    二為眾生
    為眾生者能見佛性及以如來
    持戒之人復有二種
    一者性自能持
    二者須他教敕
    若受戒已經無量世初不󠇡漏失
    或值惡國遇惡知識惡時惡世
    聞邪惡法邪見同止
    爾時雖無受戒之法
    修持如本無所毀犯
    是名性自能持
    若遇師僧白四羯磨然後得戒
    雖得戒已要憑和
    上諸師同學善友誨喻乃知進止
    聽法說法備諸威儀
    是名須他教敕
    善男子
    性能持者
    眼見佛性及以如來亦名聞見
    戒復有二
    一聲聞戒
    二菩薩戒
    從初發心乃至
    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名菩薩戒
    若觀白骨乃至證得阿羅漢果
    是名聲聞戒
    若有受持聲聞戒者
    當知是人不󠇡見佛性及以如來
    若有受持菩薩戒者
    當知是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能見佛性如來涅槃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何因緣故受持禁戒
    佛言
    善男子
    為心不悔故
    何故不悔
    為受樂故
    何故受樂為遠離故
    何故遠離為安隱故
    何故安隱為禪定故
    何故禪定為實知見故
    何故為實知見
    為見生死諸過患故
    何故為見於生死過患
    為心不貪著故
    何故為心不貪著
    為得解脫故
    何故為得解脫
    為得無上大涅槃故
    何故為得大般涅槃
    為得常樂我淨法故
    何故為得常樂我淨
    為得不生不󠇡滅故
    何故為得不生不󠇡滅
    為見佛性故
    是故菩薩性自能持究竟淨戒
    善男子
    持戒比丘雖不發願求不悔心
    不悔之心自然而得何以故
    法性爾故
    雖不求樂遠離安隱真實知見
    見生死過
    心不貪著解脫涅槃常樂
    我淨不生不滅
    見於佛性而自然得
    何以故
    法性爾故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若因持戒得不悔果
    因於解脫得涅槃果者
    戒則無因涅槃無果
    戒若無因則名為常
    涅槃有因則是無常
    若爾者涅槃則為本無今有
    若本無今有是為無常
    猶如然燈涅槃若爾
    云何得名我樂淨耶
    佛言
    善男子
    善哉善哉
    汝以曾於無量佛所種諸善根
    能問如來如是深義
    善男子
    不失本念乃如是問也
    我憶往昔過無量劫
    波羅奈城有佛出世
    號曰善得
    爾時彼佛三億歲中

    • 1 tim. 1 min.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直金工作室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直金工作室

    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 (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爾時佛告一󠇡切󠇡大眾
    諸善男子汝等
    若疑有佛無佛有法無法有僧無僧
    有苦無苦有集無集
    有滅無滅有道無道
    有實無實有我無我有樂
    無樂有淨無淨有常無常
    有乘無乘有性無性
    有眾生無眾生
    有有無有有真無真
    有因無因有果無果
    有作無作有業無業有報無報者
    今恣汝所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
    我實不󠇡見若天若人若魔
    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
    有來問我不能答者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師子吼
    即從座起斂容整服前禮佛足
    長跪叉手白佛言
    世尊
    我適欲問
    如來大慈復垂聽許
    爾時佛告諸大眾言
    諸善男子
    汝等今當於是菩薩深生恭敬尊重讚歎
    應以種種香花伎樂瓔珞幡蓋
    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房舍殿堂
    而供養之迎來送去
    所以者何
    是人已於過去諸佛深種善根福德成就
    是故今於我前欲師子吼
    善男子
    如師子王自知身力
    牙爪鋒芒四足踞地安住巖穴振尾出聲
    若有能具如是諸相
    當知是則能師子吼
    真師子王晨朝出穴頻申欠呿
    四向顧望發聲震吼為十一事
    何等十一
    一為欲壞實非師子詐作師子故
    二為欲試自身力故
    三為欲令住處󠇡淨故
    四為諸子知處󠇡所故
    五為群輩無怖心故
    六為眠者得覺寤故
    七為一󠇡切󠇡放逸諸獸不󠇡放逸故
    八為諸獸來依附故
    九為欲調大香象故
    十為教告諸子息故
    十一為欲莊嚴自眷屬故
    一󠇡切󠇡禽獸聞師子吼
    水性之屬潛沒深淵
    陸行之類藏伏窟穴
    飛者墮落諸大香象怖走失糞
    諸善男子
    如彼野干雖逐師子至于百年
    終不能作師子吼也
    若師子子始滿三年
    則能哮吼如師子王
    善男子
    如來正覺智慧牙爪四如意足
    六波羅蜜滿足之身
    十力雄猛大悲為尾
    安住四禪清淨窟宅
    為諸眾生而師子吼摧破魔軍
    示眾十力開佛行處
    為諸邪見作歸依所
    安撫生死怖畏之眾
    覺寤無明睡眠眾生
    行惡法者為作悔心
    開示邪見一󠇡切󠇡眾生
    令知六師非師子吼故
    破富蘭那等憍慢心故
    為令二乘生悔心故
    為教五住諸菩薩等生大力心故
    為令正見四部之眾
    於彼邪見四部徒眾不生怖畏故
    從聖行梵行天行窟宅頻申而出
    為欲令彼諸眾生等破憍慢故欠呿
    為令諸眾生等生善法故四向顧望
    為令眾生得四無礙故四足踞地
    為令眾生具足安住尸波羅蜜故
    故師子吼
    師子吼者名決定說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善男子
    聲聞緣覺雖復隨逐
    如來世尊無量百千阿僧祇劫
    而亦不能作師子吼
    十住菩薩若能修行是三行處󠇡
    當知是則能師子吼
    諸善男子
    是師子吼菩薩摩訶薩
    今欲如是大師子吼
    是故汝等應當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爾時世尊告師子吼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
    汝若欲問今可隨意
    師子吼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云何為佛性
    以何義故
    名為佛性
    何故復名常樂我淨
    若一󠇡切󠇡眾生有佛性者
    何故不󠇡見一󠇡切󠇡眾生所有佛性
    十住菩薩住何等法不了󠇡了見
    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見
    十住菩薩以何等眼不了󠇡了見
    佛以何眼而了󠇡了見
    佛言
    善男子
    善哉善哉
    若有人能為法諮啟
    則為具足二種莊嚴
    一者智慧
    二者福德
    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
    亦復解知名為佛性
    乃至能知十住菩薩
    以何眼見諸佛世尊以何眼見
    師子吼菩薩言
    世尊
    云何名為智慧莊嚴
    云何名為福德莊嚴
    善男子
    慧莊嚴者
    謂從一地乃至十地
    是名慧莊嚴
    福德莊嚴者
    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羅蜜
    復次善男子
    慧莊嚴者
    所謂諸佛菩薩
    福德莊嚴者
    謂聲聞緣覺

    • 59 min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六 ​直金工作室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六 ​直金工作室

    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 (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六

    復次善男子
    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
    具足成就第九功德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
    初發五事悉得成就
    何等為五
    一者信
    二者直心
    三者戒
    四者親近善友
    五者多聞
    云何為信
    菩薩摩訶薩信於三寶施有果報
    信於二諦一乘之道更無異趣
    為諸眾生速得解脫
    諸佛菩薩分別為三
    信第一義諦信善方便
    是名為信
    如是信者
    若諸沙門若婆羅門若天魔梵
    一󠇡切󠇡眾生所不能壞
    因是信故得聖人性
    修行布施若多若少
    悉得近於大般涅槃不墮生死
    戒聞智慧亦復如是
    是名為信
    雖有是信而亦不󠇡見
    是為菩薩修大涅槃成就初事
    云何直心
    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作質直心
    󠇡切󠇡眾生若遇因緣則生諂曲
    菩薩不爾 何以故
    善解諸法悉因緣故
    菩薩摩訶薩
    雖見眾生諸惡過咎終不說之
    何以故
    恐生煩惱
    若生煩惱則墮惡趣
    如是菩薩若見眾生
    有少善事則讚歎之
    云何為善
    所謂佛性
    讚佛性故令諸眾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光明遍照
    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菩薩摩訶薩讚歎佛性
    令無量眾生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義不然 何以故
    如來初開涅槃經時說有三種
    一者若有病人
    得良醫藥及瞻病者病則易差
    如其不得則不可愈
    二者若得不得悉不可差
    三者若得不得悉皆可差
    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若遇善友諸佛菩薩聞說妙法
    則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如其不遇則不能發
    所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呵羅漢辟支佛
    二者雖遇善友
    諸佛菩薩聞說妙法亦不能發
    若其不遇亦不能發
    謂一闡提
    三者若遇不󠇡遇一󠇡切󠇡
    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所謂菩薩
    若言遇與不󠇡遇
    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如來今者云何說 言因讚佛性
    令諸眾生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
    若遇善友諸佛菩薩
    聞說妙法及以不󠇡遇
    悉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知是義亦復不然
    何以故
    如是之人當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一闡提輩以佛性故
    若聞不聞悉亦當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世尊
    如佛所說何等名為一闡提耶
    謂斷善根
    如是之義亦復不然 何以故
    不󠇡斷佛性故
    如是佛性理不可斷
    云何佛說斷諸善根
    如佛往昔說十二部經
    善有二種
    一者常
    二者無常
    常者不󠇡斷
    無常者斷
    無常可斷故墮地獄
    常不可斷何故不遮佛性
    不󠇡斷非一闡提
    如來何以作如是說言一闡提
    世尊
    若因佛性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何故如來廣為眾生說十二部經
    世尊
    譬如四河從阿那婆踏多池出
    若有天人諸佛世尊
    說言是河不󠇡入大海當還本源
    無有是處󠇡 菩提之心亦復如是
    有佛性者
    若聞不聞
    若戒非戒
    若施非施
    若修不修
    若智非智
    悉皆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
    如優陀延山日從中出至于正南
    日若念言我不󠇡至西還東方者
    無有是處󠇡 佛性亦爾
    若不聞不󠇡戒不施不修不󠇡智
    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無有是處󠇡
    世尊
    諸佛如來說因果性非有非無
    如是之義是亦不然
    何以故
    如其乳中無酪性者則無有酪
    尼拘陀子無五丈性者
    則不能生五丈之質
    若佛性中無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樹者
    云何能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樹
    以是義故
    所說因果非有非無
    如是之義云何相應
    爾時世尊讚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世有二人甚為希有如優曇花
    一者不行惡法
    二者有罪能悔
    如是之人甚為希有 復有二人
    一者作恩
    二者念恩
    復有二人
    一者諮受新法
    二者溫故不忘
    復有

    • 41 min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五 ​直金工作室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五 ​直金工作室

    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 (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五
    復次善男子
    云何菩薩摩訶薩
    修大涅槃微妙經典
    具足成就第七功德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
    修大涅槃微妙經典
    作是思惟
    何法能為大般󠇡涅槃而作近因
    菩薩即知有四種法
    為大涅槃而作近因
    若言勤修一󠇡切󠇡苦行
    是大涅槃近因緣者
    是義不然
    所以者何
    若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
    何等為四
    一者親近善友
    二者專心聽法
    三者繫念思惟
    四者如法修行
    善男子
    譬如有人身遇眾病
    若熱若冷虛
    勞下瘧眾邪鬼毒到良醫所
    良醫即為隨病說藥
    是人至心善受醫教󠇡
    隨教󠇡合藥如法服之
    服已病愈身得安樂
    有病之人喻諸菩薩
    大良醫者喻善知識
    良醫所說喻方等經
    善受醫教󠇡喻善思惟方等經義
    隨教󠇡合藥
    喻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
    病除愈者喻滅煩惱
    得安樂者
    喻得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
    譬如有王欲如法治令民安樂
    諮諸智臣其法云何
    諸臣即以先王舊法而為說之
    王既聞已至心信行
    如法治國無諸怨敵
    是故令民安樂無患
    善男子
    王者喻諸菩薩
    諸智臣者喻善知識
    智臣為王所說治法喻十二部經
    王既聞已至心信行
    喻諸菩薩繫心思惟
    十二部經所有深義
    如法治國喻諸菩薩如法修行
    所謂六波羅蜜
    以能修習六波羅蜜故無諸怨敵
    喻諸菩薩已離諸結煩惱惡賊
    得安樂者喻
    諸菩薩得大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
    譬如有人遇惡癩病
    有善知識而語之言
    汝若能到須彌山邊病可得差
    所以者何
    彼有良藥味如甘露
    若能服者病無不󠇡愈
    其人至心信是事已
    即往彼山採服甘露
    其病除愈身得安樂
    惡癩病者喻諸凡夫
    善知識者喻諸菩薩摩訶薩等
    至心信受喻四無量心
    須彌山者喻八聖道
    甘露味者喻於佛性
    癩病除愈喻離煩惱
    得安樂者喻得涅槃常樂我淨
    善男子
    譬如有人畜諸弟子聰明大智
    是人晝夜常教不󠇡倦
    諸菩薩等亦復如是
    一󠇡切󠇡眾生有信不󠇡信
    而常教化無有疲厭
    善男子
    善知識者所謂菩薩
    佛辟支佛聲聞人中信方等者
    何故名為善知識耶
    善知識者能教眾生
    遠離十惡修行十善
    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復次善知識者
    如法而說如說而行
    云何名為如法而說如說而行
    自不殺生教人不殺
    乃至自行正見教人正見
    若能如是則得名為真善知識
    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
    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
    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聞智慧
    復以是義名善知識
    善知識者有善法故
    何等善法
    所作之事不求自樂
    常為眾生而求於樂
    見他有過不󠇡訟其短
    口常宣說純善之事
    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善男子
    如空中月從初一󠇡日至十五日
    漸漸增長󠇡
    善知識者亦復如是
    令諸學人漸遠惡法增長󠇡善法
    善男子
    若有親近善知識者
    本未有戒定慧解脫
    解脫知見即便有之
    未具足者則得增廣
    何以故
    以其親近善知識故
    因是親近復得了󠇡達
    十二部經甚深之義
    若能聽是十二部經甚深義者
    名為聽法
    聽法者則是大乘󠇡方等經典
    聽方等經名真聽法
    真聽法者即是聽受大涅槃經
    大涅槃中聞
    有佛性如來畢竟不般󠇡涅槃
    是故名為專心聽法
    專心聽法名八聖道
    以八聖道
    能斷貪欲瞋恚愚癡故名聽法
    夫󠇡聽法者名十一空
    以此諸空於一󠇡切󠇡法不󠇡作相貌
    夫聽法者名初發心
    乃至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以因初心得大涅槃
    不以聞故得大涅槃
    以修習故得大涅槃
    善男子
    譬如病人雖聞醫教
    及藥名字󠇡不能愈病
    以服食故能得差病
    雖聽十二深因緣法
    不能得斷一󠇡切󠇡煩惱
    要以繫念善思惟故

    • 1 tim. 7 min

Mest populära poddar inom Historia

Historiepodden
Acast
P3 Historia
Sveriges Radio
Historia.nu med Urban Lindstedt
Historiska Media | Acast
Harrisons dramatiska historia
Historiska Media | Acast
The Rest Is History
Goalhanger Podcasts
Militärhistoriepodden
Historiska Media | Acast

Du kanske också gil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