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43|空心的狀態,來自內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的無力 ft. 許皓宜&凌柏瑋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著名的詩人T.S. Eliot 在1925年寫了一首詩《空心人》,描繪當時一戰過後人們內心虛無、焦慮而且空洞的精神狀態。

而在Covid席捲全球已經將近三年的2022,諮商心理師許皓宜和新銳導演凌柏瑋,則試圖用文字和影像去探討一個現代難以忽略的狀況:許多人內心越來越空洞、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失去了活力和創造力,也就是書中稱為「空心人」的狀態。

在這集節目中,就要和皓宜和柏瑋就要來和大家具體談談,「空心」從何而來,以及面對空心,現代人該如何自處:

(2:04) 開場 / 《空心人》這本書的起源是2021年底的一個校園事件
(6:49) 柏瑋導演如何踏入影視圈,並開啟與皓宜的合作
(8:12) 空心人的具體定義
(13:11) 當初如何定義出空心人的10種症狀
(13:48) 「躺平族」背後可能的心理狀態,以及隱憂
(16:31) 柏瑋導演當年的片場掃水故事
(21:38) 人為什麼會痛苦?
(22:45) 兩人共同寫書過程,花了不少時間挖掘導演原生家庭的議題
(26:06) 男性「難以面對情緒、處理創傷」其背後的原因
(27:51) 空心人的症狀之一:轉移痛苦行為
(28:51) 為什麼人需要「裝出來的強」
(31:09) 「恐懼平凡」的症狀可能源自兒時週遭人給你的反應
(31:59) 「失控感」的內在成因
(36:37) 有一些缺點可以被善加運用
(38:08) 「真我」與「假我」間的關係
(42:45)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空心的現象,該怎麼辦?

🌟《空心人:擁抱渴望被愛的靈魂》 許皓宜&凌柏瑋 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4782

🌟節目中提及書籍|《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酷文化》 Dan Kindlon&Michael Thompson 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0654?sloc=main

❗如您察覺自己出現傷害自己、放棄生命的意念,請先試著向身邊讓你安心的人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或撥打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

而如果您週遭的人出現自殺警訊,也請參考以下建議:
1. 請不要讓他獨處。
2. 去除任何可能用於自殺的物品,如武器、酒精、藥物或尖銳物體。
3. 撥打求助電話(安心專線電話1925、生命線1995及張老師1980)。
4. 帶他到門診尋求醫療或精神科專業人士的協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