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璇子|心理学硕士& 家庭观察者
📌 本期简介:
这一集,我们从一个日常的小问题“孩子放学间”出发,带你走进一个关于教育制度、家庭支持、职场性别分工和结构性默契的深度观察——当家庭被迫成为制度空缺的缓冲区,那些看似“稳定”的选择,背后可能正是个体沉默的代价。
🧭 本期导航
00:00 开场|什么是“放学太早”的制度困境
00:40 亚利桑那 K12 学制与日常作息解析
07:12 中美法三国学校制度与午休文化对比
14:25 放学后孩子去哪?家长如何接送?
17:08 家庭自救vs. 制度缺位
19:00 家庭系统理论解读牺牲与“平衡”
20:20 母亲的退出:一种结构性默契
23:45 “稳定”的代价与性别不平等的自然化
25:00 节奏、制度与亲子关系的拉扯
📚 本期关键词:
K12 教育作息制度
青春期睡眠节律延迟(Circadian Phase Delay)
家庭系统理论(Family Systems Theory)
母亲职场退出与“结构性默契”
制度沉默与社会性别分配
中美法学校时间安排对比
核心家庭 vs. 三代共育支持系统差异
家长的“中途接娃模式”
📖 本期引用与提及的理论/学者:
PatriciaHill Collins(1998):传统家庭结构如何掩盖制度性分层
Few-Demo& Allen(2020):家庭系统的自我修复与女性牺牲机制
AnnOrloff(1993):家庭稳定性背后的国家照护责任缺位
家庭系统理论 Family Systems Theory:当外部支持缺位时,家庭内部如何重新分配责任以维持运转
青春期睡眠节律延迟 Circadian Phase Delay:说明青少年早起困难是生理自然现象
TAP(Temps d’Activités Périscolaires)计划,法国政府支持的课后活动安排
图一:2019-2021年根据最小子女年龄划分的父母劳动参与率(美国劳工部)
📝 听众互动:
你有没有被“接孩子”这件小事困住过?
你所在的国家/城市,放学时间对家庭意味着什么?
你觉得制度、家庭与个体之间,是否可能有一种更好的安排?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或者私信投稿你的真实故事。
💌 更多内容:
欢迎关注《睡前不讲故事》系列栏目,我们从家庭、教育、心理与社会结构的交界处,讲一些不那么温柔、却很真实的“故事”。
🧠 公众号同步更新|境内人
🎧 BUFF Insight 出品|结构观察 × 情绪经验 × 真实关系
Information
- Show
- Published11 July 2025 at 06:26 UTC
- Length28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