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報導者 The Reporter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pse.is/7mnmkd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他們的14歲|廁所大探險、赤腳踩百岳,聽編舞家與登山者的少年冒險,與用身體找到答案的歷程

    4 HR AGO

    他們的14歲|廁所大探險、赤腳踩百岳,聽編舞家與登山者的少年冒險,與用身體找到答案的歷程

    14歲的時候,你有過迷惘或夢想嗎?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登山家「阿果」呂忠翰14歲時都有過一場「大冒險」──鄭宗龍曾因為上廁所認識新朋友,一時誤入歧途、成為司法少年;被體制內教育貼上「不及格」標籤的阿果則是赤腳踏上人生第一座百岳,開啟對生命的好奇與探索。青少年時期經歷迥異的他們,都因為童年時期對身體的開發與理解,走上了用身體尋找答案的路。 這集,你會聽到,一位編舞家脊椎受傷與登山家缺氧斷片的歷程,如何推動他們「升級」?他們又如何確定自己的天賦與未來想走的路? 來賓|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極限登山家呂忠翰 製作團隊|楊惠君、陳星穎、藍婉甄、 陳思樺 攝影|蔡昕翰 📍「我的14歲」系列座談: 【矛盾少年時:白色恐怖下的青春與關懷 ft. 何榮幸、柯志明】https://reurl.cc/1OQ25V 【苦盡甘來遇見自己:從困境練出生命的韌性 ft. 楊索、林玫伶】https://reurl.cc/WO4k6x 📍2025雲門舞集《關不掉的耳朵》:https://linktr.ee/2025ALLEARS 💰傳遞事實真相,為下一代發聲!支持報導者: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h 25m
  2. 3 DAYS AGO

    報導者你好:聽完節目想說……我用「爛透了」跟親友談國際、消化音樂人西進的失落、看見小宅青年的無助

    「喂,報導者你好?」 謝謝大家的來訊、來信和留言,你的每一個聲音,我們都收到了!在「報導者你好」單元,你會聽到節目企劃思維、其他聽眾的回饋與提問等。這一集,主要想跟你分享我們的近況,首先是「儘管世界爛透了」全新改版,另一件是籌備已久的《報導者事件簿004:鳥籠時代》上架! 本集內容: ➤「爛透了」為何改版? ➤拜託多學學日韓藝人吧!聽團仔記者怎麼回? ➤千萬小宅、套房育兒,記者眼中的鳥籠現場 ➤送達聽眾耳裡的聲音速寫,還原剴剴案法庭樣貌 💬在眾多訊息中,感謝以下聽友、讀者和我們一起完成了本次的「報導者你好」:謝德、Daniel Yu、Sunny、ㄌㄌ、05閒、JiyoungJang01、Donttouchher-x1l、2251gjjyk、Amy Lin、Tina等及其他贊助者們 來賓|記者許詩愷、孔德廉 製作團隊|賴育辰、詹婉如、林彥伶 📖 《報導者事件簿004:鳥籠時代》購買連結:https://pse.is/7t9cz7 📍文章回顧: 【小宅住屋時代:鳥籠時代高房價壓縮的居住想像】https://pse.is/7t92eq 📍重溫集數: 【儘管世界爛透了|以色列空襲伊朗一週後,激戰如何影響國際局勢?美國要出兵還是要談和?】https://pse.is/7t95gh 【西進中國的台灣音樂人,是如何被蠶食鯨吞?演出前需要經過多少審查?又會如何影響台灣樂壇和社會?】https://pse.is/7t9577 【在輿論激情中報導剴剴案法庭現場:看速寫師還原關鍵場景,透視檢辯攻防如何依證據逼近真相?】https://pse.is/7t95cg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7 min
  3. 25 JUN

    今天來敲婉|全國農會選舉為何是雲林張家不會輸的戰爭?從20年連霸,看見有利當權者的選制與弊端

    四年一度的全國農會改選落幕,毫無意外,雲林張家今年再度稱霸:前雲林縣長張榮味家族支持的蕭漢俊當選新任全國農會理事長,張榮味的妹婿、雲林縣長張麗善的先生張永成第6度連任全國農會總幹事,至今已掌權20年。 過去並非没有挑戰者,只是目前農會選舉制度,如同間接為當權者打造了「不會輸的戰爭」。台灣農會分為「基層-縣市-全國」三級制,選舉從各基層農會代表開始,一步步選出全國理事長、常務監事,並任命總幹事,採行間接選舉。不是所有農民都有選舉權,《農會法》規定一家戶僅有一會員,加上想取得選舉人名冊有嚴格的30分鐘閱覽限制,讓挑戰者難以找到「對的人」拜票、闡述政見;而「一人多票」的選票方式,則讓有意操作者透過「配票」讓內定人選當選。 每逢農會選舉期間,綁樁固票、賄選傳聞不斷,政府曾多次想改革選制並加重賄選刑責,學者也提出讓所有農民直接選出農會經營團隊,但為何難以撼動?這集,我們從農會選舉投票方式開始了解。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閱讀: 【雲林張家不會輸的戰爭:選制得利下,全國農會選舉再度稱霸】https://pse.is/7s9x88 【專訪全國農會理事長蕭漢俊:「干預最少的政府最好」,只做一屆盼交棒張永成】https://pse.is/7s9x4d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5 min
  4. 「不要這樣就算了」然後呢?#MeToo兩年後,她在部落首辦修復儀式、他憂心性騷師將復職

    17 JUN

    「不要這樣就算了」然後呢?#MeToo兩年後,她在部落首辦修復儀式、他憂心性騷師將復職

    〔本集建議未成年人由家長陪同收聽〕 今年(2025)初,我們到東部某部落參與了一場首度因#MeToo事件而舉辦的原住民儀式。過程中,做出性猥褻的行為人向倖存者、紀實漫畫家阿多道歉,並在眾人前坦承過錯,阿多也向行為人與所有參與儀式者公開訴說受到的身心傷害。 回溯到2023年,當時一句「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的影集台詞,在台灣激起 #MeToo 浪潮,眾多倖存者紛紛公開訴說壓在心底的祕密,促使立法院修正性平三法。只是說出來後,如何接住倖存者、懲罰加害人、不要再有下一位受害者,並不像影集那麼容易⋯⋯ 「難道不敢反抗是我的錯嗎?」身為生理男性的耕暉,在讀研究所期間遭指導教授長期權勢騷擾,他當時也在Facebook公開控訴,後雖進入校內性平機制,決議該師停聘一年,但隨著行為人復職倒數,系所相關公告隱去該師全名,一切似乎回到原點。2年後再看當時發文與後續效應,他想對自己與所有不管典型與否的受害人說什麼? 「不講像是3、4層地獄,講了則是18層地獄」,阿多直言說出來的過程對倖存者們來說更為痛苦,但她認為這是一個讓社會集體認識「傷害為何發生」的清創過程,期盼「羞恥必需轉向(Shame must change sides)」,受害者不該背負罪惡感。 這集,聆聽兩位自認世俗眼光中的「非完美被害人」、「非典型受害者」倖存者,分享公開MeToo兩年後,人生經歷的事。 來賓|MeToo倖存者Adoor Yeh(阿多)、林耕暉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攝影|余志偉 📍搭配閱讀: 【遲來的台灣#MeToo運動,揭開疤痕後怎麼走下去?】https://pse.is/7r3vcw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3 min
  5. 屋頂也能發起能源革命?屋頂型太陽能光電板的優劣盤點,為台灣帶來綠電新未來?可能的阻礙為何?

    12 JUN

    屋頂也能發起能源革命?屋頂型太陽能光電板的優劣盤點,為台灣帶來綠電新未來?可能的阻礙為何?

    你看過國外住宅外牆鋪滿太陽能板的樣子嗎?身為亞熱帶島嶼的居民有沒有想過,如果可以在自家陽台儲存光電,究竟會幫生活省下多少電費? 其實,使用太陽能不只是為了省荷包,更是為了達成我國在2016年訂下的再生能源發電配比的目標。當原本應占全國電力 20% 的再生能源未在今年達標,而台灣又邁入「非核家園」的同時,屋頂型光電便成了業者和政府討論之中的新焦點。 曾經大被看好的「地面型」光電在實地推廣中遇到了哪些瓶頸?轉戰「屋頂」之後,政府將如何因應遍布全國的屋頂違建?像你我一樣普通民眾的住家,又可以如何展開自己的能源革命呢? 來賓|睿禾控股董事長陳坤宏 來賓|《報導者》記者黃浩珉 製作團隊|方德琳、賴育辰、林彥伶 圖片提供|睿禾控股 📍搭配閱讀: 【9年綠電「優等生」,新政策再衝刺「屋頂光電」可行嗎?】https://pse.im/7qam4r 【只有「核電歸零」達標?數據盤點9年能源轉型的現實與目標缺口】https://pse.im/7qbm83 【8年併網面積僅18%,「不利耕作區」推動難關揭台灣地面型光電困局】https://pse.im/7qbmc3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5 min
  6. 一名印尼漁工之死,台灣傻瓜如何討公道?10年跨國訴訟和解落幕,但「血淚漁場」的故事還未結束?

    10 JUN

    一名印尼漁工之死,台灣傻瓜如何討公道?10年跨國訴訟和解落幕,但「血淚漁場」的故事還未結束?

    還記得《報導者》專題「血淚漁場」三部曲中,首個關注的個案Supriyanto嗎? 2015年8月底,福賜群號的印尼漁工Supriyanto在航行中身亡,他的耳朵、手臂、膝蓋上有外傷,死時嚴重營養不良,疑似受虐致死。但當時偵辦的屏東地檢署找了不懂印尼中爪哇語的通譯,難以傳達死者生前自述被打的影片內容,更在兩個月內便以沒有他殺嫌疑簽結,仲介拿10萬給家屬並要求簽下和解書⋯⋯當時從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李麗華、《報導者》、監察委員王美玉等,接力揭露此案,後來屏東地檢重啟調查。 「一條人命,以10萬台幣草草結案,怎麼可以!」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創會理事長陳素香投身協助,從取得Supriyanto家屬信任並簽下委任律師函到傳喚印尼證人來台法庭作證,不只付出心力與資源,跨國訴訟歲月更是「一波三十折」。 2023年,屏檢對船長、輪機長與一名同涉施暴的印尼漁工依過失致死與傷害罪提起公訴,2025年5月8日,家屬與被告就民事賠償達成和解。 10年過去,3個失去父親的孩子已漸漸長大,和解收場是告慰亡者、還給死者家屬一個公道嗎?攸關外籍人士權益的司法通譯問題,今日是否有所改善?漁船上高壓的勞動環境有變得更友善嗎?船長與境外漁工之間的溝通管理難題有好解方嗎? 這集,委任律師曾威凱從法律觀點指出案情癥結與法庭上曾有過的關鍵攻防,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陳素香則分享對遠洋漁船人權議題的長期關切,而在漫長的官司告一段落後,他們有什麼話想說? 來賓|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創會理事長陳素香 來賓|委任律師曾威凱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攝影|林佑恩 📍搭配閱讀: 【造假.剝削.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https://pse.is/7p5jwx 【真相之路有多遠──印尼漁工之死重啟調查,關鍵證人跨國現身】https://pse.is/7pasph 【特宏興遠洋喋血案十年—從移工勞動環境到心靈健康的全面修補】https://pse.is/7p5kdx 📍延伸聆聽: 【為了見爸爸,我來台灣做看護—海上喋血案10年後,走進監獄會客室的印尼女孩】https://pse.is/7p5l22 【「沒有訊號」的15個月—出海即失聯、靠岸已婚變?漁工寫歌、漁青造船,展開改變行動】https://pse.is/7p5le9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50 min
4.9
out of 5
8,762 Ratings

About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pse.is/7mnmkd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