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母晨曦中的漫思:給未來70歲的你的時空信

從責任到自由:給自己後三分之一人生的一封信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從責任到自由:給自己後三分之一人生的一封信 }

在圓山飯店俱樂部等候王董James的時候,我想起你昨晚問我的一個問題:「退休後賦閒在家,會不會有罪惡感?」這問題問得直接,也很誠實。我的答案是:基本上不會。但如果真要說有一點點,那大概是來自於經濟角色的轉變——沒有薪水收入,難免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增加了家裏的財務管理壓力。這讓你必須花更多心力去打理我們家的財務事,而我在這部分幫不上什麼實質的忙,有時會因此感到一絲不安。

至於我過去那種「要對父母、社會有所回饋與貢獻」的勵志心態,如今也慢慢退場了。不是因為冷漠,而是我深知:自己已經做得夠多,也走得夠遠,現在可以放下了。正因如此,外界或許覺得我怎麼變得如此冷眼旁觀,不再積極參與所謂的「江湖事」,但對我來說,那些責任與使命早已落幕。剩下的,是要好好地,為自己而活。

我心中常常想,人生的後三分之一,應該是一段屬於「轉念與重生」的旅程。我們已經為原生家庭、為孩子、為社會,背負過許多責任與期待,現在,是時候卸下這些加諸在我們自己肩上的束縛,重新去思考「我想怎麼過這段日子」。

「探索」、「學習」、「品嚐生活」、「珍惜夥伴」——這是我給自己這段旅程設定的四個方向。我希望能探索自己真正感興趣與好奇的領域,學習從未嘗試過的新知與技能,不論成功與否,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滋味。而在這之中,我也要更懂得去品味每個當下,更珍惜仍陪伴在身邊、仍願意分享彼此生活的朋友與家人,尤其是相伴、支持我大半輩子的你。

孩子們何嘗不是如此?他們看著我們如何面對退休與老年,將會決定他們自己未來是否有勇氣去追尋自己的人生。若我們能自在、從容、快意地走自己的路,那正是一種超越金錢的、無形的傳承財富與榜樣。

去年開始學唱歌,今年則試著投入音樂創作,這些看似突兀的學習,其實都是我在實踐「探索與挑戰自己」的信念,我知道自己五音不全,也從未受過音樂訓練,但就是因為有這樣的距離感,才更激起我想去嘗試、去享受過程的好奇心。那不是為了證明什麼,而是一種心理上的定錨,一個提醒自己:永遠可以從零開始。

另一方面,我也在製作一個個人的Podcast,取名《天母晨曦中的漫思:給未來70歲的你的時空信》。這是我給自己的一份禮物,也是一份留給孩子們的心聲。當我離開了職場的大江大浪,回歸天母這片安穩的晨光中,我試著把生活中微小的觀察、自我覺察與轉念的思考,用語音與文字記錄下來。我相信這不只是給當下自己的提醒,也是給自己在進行自在、從容生活中的行動方針,甚至是給我們的孩子與孫輩們的傳世財富。

或許有一天,當他們也步入這樣的年紀,面臨同樣的困惑與選擇時,能從這些紀錄中,看見我們曾經走過的腳印,也許因此而感到一點理解、一份陪伴,甚至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答案。

人生如詩,前段是寫給世界的,後段,應該是寫給自己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